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时间:2021-09-08 08:54: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今天,我所教授的四年级语文课的内容是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前几天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我一直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存在着疑虑,因为这首古诗的内容比较浅显,如果仅仅把感知诗句大意作为教学重点,那么课堂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单薄,最好的办法是在学习这首诗之后再拓展学习几首课外的诗,但是要依据什么来选择呢?又怎样与《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进行有效的衔接,使两者浑然一体呢?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为了解决以上的疑虑,我反复地研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参上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上。”我问自己:“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呢?”思考之后我认为首先应该从诗人的生平经历入手。

  网上关于李白的资料很多,需要进行筛选和整理。在大量的阅读之后,一条清晰的思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从小饱读诗书,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从20岁起开始云游于全国各地,目的是为了结交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十年漫游,还是一事无成。直到公元741年,40岁的李白才由道士吴人筠推荐,进京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758年,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了解了这些,我一下子有了灵感——这节课就从了解李白的生平入手。上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学习一篇文章,首先应该了解文章的作者,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不会只流于表面。”了解了作者,我告诉学生,《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于公元753年,联系资料,学生们立刻明白了这首诗是写于李白被排挤出京之后,想想当时的情景,不难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那么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句表达的意境,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我又拓展了两首李白的诗:《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和《早发白帝城》,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两首诗分别写于公元754年和公元759年,再联系资料,体会作者写《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是在被排挤时,而《早发白帝城》是写于被赦免放还时,便很容易体会出诗句的意境了。因此,在学习文章之前进行预习的时候应当主动地去了解相应的写作背景,这样对你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上完这节课,我想起了窦桂梅老师的一段话:“我们的语文课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文章去了解一位作家,通过了解一位作家去认识一个时代。”我觉得自己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山行教学反思12-10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28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11-16

教学课后反思01-04

《小草》教学反思01-03

错误教学反思01-02

电流教学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