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习作教材为何被边缘化教学反思

习作教材为何被边缘化教学反思

时间:2021-12-14 12:24: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习作教材为何被边缘化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习作教材为何被边缘化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作教材为何被边缘化教学反思

  习作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一直广为诟病,对其批评甚嚣尘上。一些颇有影响的习作教学改革,都有推翻现有习作教材重起炉灶的举措,甚至有一些名师公开宣称:“我从不教教材习作”。俨然,习作教材已经成为“鸡肋”:被习作教学改革不得不丢弃,被一线教师不得不依赖。那么习作教材为何走到如此尴尬的境地?

  一是教材已经走下了“圣坛”。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前,全国小语教材“一纲一本”,以人教版独打天下,所有的习作教学必须以教材为内容,按部就班,一旦教学出现偏差,那是教师“没有领会编者意图”,没有“充分调动儿童习作积极性”;大多习作教学改革都是以教材为逻辑展开,在充分尊重教材编排内容和结构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优化。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笔者曾经在一篇稿件中质疑习作教材中的一个瑕疵,编辑部特地返回原稿,要求将这段“欠妥”的论述换掉,教材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随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小语教材形成了“一标多本”的局面,并赋予教师做语文课程“建设者”的角色,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对习作教材有了比较,有了选择,有了思辨,加之信息时代的带来,各种打破教材、凸显个性的习作教学改革传播迅猛,教材失去往日“一家独大”的传统优势,致使解构教材的声浪沸反盈天。

  二是教材几乎没有“教学内容”。纵观课标版有影响的几种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集体性”缺陷:习作教材关注的几乎都是“写什么”,具体而清晰;至于“教什么”,含糊而笼统,这给习作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不便,也是影响当下习作教学实效性的一个根本症结所在。譬如语文版小语教材中五下习作1:“神鸟和那些前来捉它的人之间可能发生哪些故事?想一想怎样把这个故事写清楚、写完整。通过这个故事,你想表达什么?”这是一篇想象故事类习作,对于儿童来说,如何打开想象的路径将故事“写具体”“写完整”,这才是他们对课堂的希冀,这才是本次习作课最关键的教学内容,可是教材只有笼统的达成目标,没有清晰的达成路径。教师要想成功实施本次教学,必须进行教学内容开发,而这恰恰是当下大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养上的.薄弱环节。

  三是教材编排对系统连贯的“文体训练”不利。纵观当下的习作教材基本是“拼盘式”的,每一册教材写作内容五花八门,训练项目包罗万象,同一种训练内容,常常分布在十几册教材中,譬如人教版“写人”的练习共有五次,每学期还不足一次。作为刚刚学习习作的儿童,每一种文体内容分布零散,每一次教学一曝十寒,这对能力的形成是不利的,这也与训练的本义相悖的。何为“训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在写作中,“写人”和“记事”,“写景”和“状物”在技法上是有差别的,每种文体,不是光靠零打碎敲的几次训练可以达成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实施,才能初见成效。因此小学毕业,很多学生不会写人,不会记事,写不成一些基本文体的习作,就不足为怪了。

  当习作教材对教师的教学素养过于依赖,有更多的教学元素需要教师是“建设”,当习作教材只是一个教学起点,与习作教学不是近在咫尺而是天各一方,当教材对绝大所数儿童的基本写作素养形成起不到一锤定音的功效,那么它被沦为“鸡肋”的命运已经为期不远了。

【习作教材为何被边缘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28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11-16

错误教学反思01-02

电流教学反思01-01

故乡的教学反思12-31

书法教学反思12-31

伊教学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