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0-11 16:09: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说课稿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说课稿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变色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是走进自然为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三单元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学生开启了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变色龙》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则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如何观察,并要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思路,为解读课文找到了门径,于是目标明确,少走弯路。

  《变色龙》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3段。第一至第八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初看像个怪物。第九至第十五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第十六段是第三大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本课主要是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刘梦熊在介绍变色龙的外形、如何捕食、如何变色等特点时,用的方法不是说明,而是叙事,就像讲故事一样,惊险,好奇,刺激。显得生动有趣。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变色龙》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中,作者所安排的表达顺序及运用的表达方法,很值得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基于这种考虑,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地方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和热爱

  。三、说教学重点:因为变色龙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变色龙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中国没有。在课文中也重点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所以我把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课文以说故事形式来介绍变色龙,生动、有趣。可以作为写作借鉴,作者在叙述中,无意识地显露了自己的观察方法:“小李用手一指”(整体地看,粗略地看)、“我细细端详着”(仔细地看、有顺序地看)——“中非工人朋加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听)——“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问)——“朋加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接着,又把……”(做,试)。需要学生慢慢品味。五、说教学准备:学生和教师对变色龙都不是很了解,而这一点又正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变色龙的相关资料。但学生条件有限,教师要注意帮助收集。

  六、说教学方法

  1、从阅读学表达;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教材中渗透观察和写作方法,从阅读中学会表达。2、通过通过所收集的变色龙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多媒体资料掌握变色龙外形特点等。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整体把握: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生字词语,简单介绍了变色龙,同学们对变色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课开始借用课后习题二直接复习导入,节省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分段,是想让学生从全局角度整体把握,知道重点段落。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现变色龙阶段:通过自己读边读边想,合作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去发现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端详变色龙阶段:默读课文,说说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哪部分给他们留下深印象,并说出原因。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解释“端详”,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最后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穿插着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变色龙的认识。

  3、拓展文本,追求超越:最后、抓住虽然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一见,但我们还是把它放回去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放回去?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八、说板书设计: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用是多方面的。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说课稿 篇2

  我今天上的这节课是人美版义务教育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节节虫》。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主要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巧妙地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以再利用的废旧物品。

  本课教学目标是:

  1、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探究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巧妙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与表现节节虫。

  2、通过欣赏、观察、游戏、小组合作以及合作创新等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进行大胆想象、创作。

  3、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增强环保意识,感受并体验到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是: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可爱的节节虫。教学难点是:能创新使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方法巧妙、精细。

  在教学设计中,我用生活的毛巾、夹子和皮筋请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把这些变成什么来导入,并直接从这个毛毛虫身上找出外形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有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等揭示课题:我们把身体一节一节重复的昆虫叫做节节虫。在新授中,我先让学生看图片,观察每一条虫子身体上每一节的形状、颜色和花纹,了解身体一节一节重复的美,也让学生了解重复的事物给我们整齐、有秩序、有节奏的美感。接着出示范作,请学生研究讨论老师的节节虫用到的材料和方法,并想一想如何做出重复的节节虫身体?可以用成型的废旧材料直接制作,也可用彩色卡纸等材料制作,然后用线、绳、钉等材料把身

  体连接起来,最后请每组组长把做好的作品拎在手里,到教室前面进行排队展示,选出优秀作品。最后对本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课后寻找生活中可以再利用的废物,希望同学们能发现废物的美,把废物变成美丽的东西,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环保的意识。

说课稿 篇3

  课题:《自救与逃生》学习阶段:水平一人数:32人

  灾难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都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体育课是一门互动非常强的课程。基于这种想法,我把安全教育与体育课相结合,设计了这节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课程。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学到安全防火知识与发生火灾时自救逃生的能力。

  本课共有五个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参与到火灾自救的活动中来并学到安全防火知识。

  运动技能目标:掌握遇到火灾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灵敏性。

  心里健康目标: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思考的能力。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安全防火知识与火灾中自救逃生能力。

  教学难点:发生火灾时如何自救与逃生。

  准备活动——模仿操(4分钟)

  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模仿能力极强,所以我设计了机器人模仿操,放上欢快的音乐,同学们跟随老师做模仿操,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机器人的理解认识,自己创编模仿操。

  本节课主要是以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的,分成四个环节,参观消防博物馆环节——自救逃生演练环节——智力答题环节——小小消防员环节

  主课环节——情景教学(32分钟)

  在参观消防博物馆环节中,教师要用语言把学生引入情景中(比如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消防博物馆”在这里你们会学到许多关于消防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亲身体验火灾中如何自救与逃生。”)

  然后带领学生观看大屏幕,同学们可以在大屏幕上直观的看到如何预防火灾发生和当发生火灾时,怎样正确的自救与逃生。如何报警。让学生对安全消防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后进入自救逃生环节——进行实践活动,把凳子连成弯曲的安全通道,再用皮筋把每个凳子之间连上,假设皮筋上面是滚滚的浓烟,要穿过浓烟逃生就必须要尽量使身体贴进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当学生通过安全通道后,让学生谈一谈体会,并总结出经验。吸收好的作法,让学生模仿再进行一遍。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老师要奖励一个“笑脸”。此环节主要锻炼学生正确的逃生方法与手脚并用的能力。

  智力答题环节——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前面都有一条安全通道。通道后面是答题板,每位同学要先通过安全通道,再到答板前答一道关于安全消防方面的题。先完成的加上5个“笑脸”,答对一题再加上1个“笑脸”,这一环节主要考验学生对消防知识的认识程度。

  小小消防员——这一环节也是分小组进行,讲就同学间相互合作。假设学生“身上着火”时,要就地打滚,采用左右直体滚动的方式,在体操垫上滚动,然后另一名同学用衣物压灭“火苗”,火苗可用红纸前成火形贴在上。哪一小组完成的出色,同学间配合密切,给哪一小组贴上一个“笑脸”,这项活动主要锻炼学生的滚动能力并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同时左右直体滚动也是我们教材水平一中的内容。

  最后是放松活动(3分钟)——在紧张的逃生自救演练后,同学们的身心需要放松,这时候让学生自由的坐在体操垫上,跟随老师一起来做瑜伽放松,主要放松颈部、手臂、腰、大腿。再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并告诉学生不要玩火,发生火灾时不要慌乱,一定要冷静思考该怎样自救逃生。

  本节课所采用的器械有体操垫、凳子、皮筋、题板。

说课稿 篇4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观察,使学生对物体表面纹理有所注意,感受并认识其特有的美。了解在造型艺术表现纹理与表现物体的形态,色彩质地等也是造型美的重要美感因素。细观一些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现其上有美丽的纹理,从照片上的树木、岩石、动物,以及人工织物、建筑物的表面,就能清楚地看到其所呈现的各不相同的'美妙的纹理。这些纹理按照物体本身的生长规律(如树木、动物)、自然成因(如岩石)、结构需要(如织物、建筑物),呈有序或无序的奇妙变化,给人以特有的美感。好看的纹理一课是表现纹理的综合一课,应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几种表现纹理的基本方法。

  例如:学习纸叠染,吹色画、对印画以及初级儿童画班描绘法中,学习的蜡笔水彩。在以上的学习内容体现了美术知识的连贯性。

  借鉴新课标对美术知识内容框架的分类,在新课程标准中分为四个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使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相统一,强调综合性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造意图。

  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及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1、纹理的美感。2、获取纹理视觉效果的方法。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拓印、吸附等技能获取纹理视觉效果,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热爱自然美,乐于进行艺术创造,教育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创新目标: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自我作品的欣赏、评价及抒发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审美观察,感受物体表面纹理的美,学会印拓、吸附等技法取得一些物体表面纹理的视觉效果。(教学重点的内容有在平面设计中常用拓印法来表现物体的纹理,其精细的描绘惟妙惟肖。在国画中,常用一些特殊技法,表现物体的纹理。有吸附法、喷洒法等。本课学生作品是用拓印、吸附等技法获得了叶脉纹理、树木截面年轮纹理、石面纹理的视觉效果。)

  教学难点:是运用各种技能进行审美创造。

  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

  1、运用了游戏法,让我们找找身边的纹理。通过寻找这一行为,使学生获得了快乐,并掌握了什么是纹理。

  2、用演示法,教师当场演示,通过直投大屏幕来使学生理解吸附、叠染这两种方法形成纹理的过程。由于使用直投大屏幕视觉效果较好,抓住学生的视觉,在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段,对新知吸收有较深刻的影响。

  3、使用提问法,

  ①斑马、树叶、岩石、狮子、毛衣、土豆有什么共同点?这个提问让学生懂得了纹理在生活空间分布的广泛。并引导学生获得第二题纹理分类的答案。

  ②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一首诗、一支歌来表达对作品的视觉感受吗?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审美情感得以升华。

  在好看的纹理这一课运用的教学方法,

  1、是以演示法为主,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或直观教具陈示给学生看,并向学生作示范性的演示。演示法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理论、书本知识与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易于巩固。

  2、用讲授法、谈话法、游戏法、欣赏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作用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科学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

  谈话法的作用是: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作用。

  游戏法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了快乐,集中了精力并掌握了知识。

  欣赏法的作用:欣赏教学法是一种情意的教学,它不象语言传递和实际训练那样靠教师讲授或具体指导,而是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活动之中,唤起学生想象,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在本节课学生是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即观察法。参加游戏的体验学习方法。以及练习法和讲述法。来学习新知。

  在本课的教学理念中,主要遵循了

  1、“成就动机理论”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有快有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动机强度(T)=需要(M)×期望(P)×诱因(I)。学生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 、“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

  2、“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3、“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理论,引导学生找出成功失败的真实原因,使之提高信心更加努力。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课:(10分钟)

  由于好看的纹理是用特殊有趣的材料和方法形成,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认识纹理的特殊性和它丰富的表现力及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我通过提问,(让我们看看那位同学最善于观察生活)我们生活的空间由什么组成的?学生(桌子、椅子、书包、苹果、……)引出什么是纹理?(我们的生活空间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由不同的物体组成的!有些物体的生长规律及自然成因产生美妙的物质排列《树木、岩石、动物 等》有些物体是人类创造产生的,根据结构的需要《织物、建筑等》这就形成了纹理。(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好看的纹理)板书好看的纹理,导入新课。

  二、新授:(20—30分钟)

  1、通过直投大屏幕请学生欣赏教师收集的标本(蝴蝶、石材、花瓣、树叶、贝壳、织物)演示并讲授什么是纹理。

  2、为了更好的、准确的、使学生认识纹理,用游戏活动(找找身边的纹理)通过活动同学们掌握了什么是纹理。

  3、使用提问法,①斑马、树叶、岩石、狮子、毛衣、土豆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有好看的纹理)②纹理分为几类?(二类自然纹理、人造纹理)

  4、欣赏课件中的自然纹理、人造纹理。(想不想创造出美丽的纹理 ?)

  5、如何创造出好看的纹理?(课件中很多方法作为了解)教师当场演示,通过直投大屏幕来使学生理解吸附、叠染这两种方法形成纹理的过程。同时出示吸附和叠染的范画。

  6、来吧!让我们动手创造出好看的纹理。(分小组完成吸附法)(播放失落的非洲)

  三、学生完成作品。(30—40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为了巩固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因此要求同学们人人动手,认真协作。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对一些思维稍慢或有创新的学生,我不时的给予鼓励和启发。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形成有创新的作品来。

  四、课堂小结。(15—20分钟)

  学生把自己完成的纹理作品贴到前面黑板上展示,给全体学生欣赏。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一首诗、一支歌来表达对作品的视觉感受吗?让他(她)说出自己的视觉感受。并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从而使其他学生对纹理有着更深的了解和喜爱。根据学生讲的我再加以补充。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情况由老师总结。 (留下2个小题)

  通过课堂总结。一是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二是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三是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找到适合于他(她)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总之,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要改变“像不像”、“技能性”等单一化评价标准,结合语文、音乐等内容,体现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点。

说课稿 篇5

  我认为教师上课其实就是一门表演艺术,关键是要让学生能来听你的课,看你表演。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然后才会喜欢你上的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而且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一进教室不应该立刻侃侃而谈,不知学生在不在听,只管自己讲,也不注意学生有什么反应,所以要让学生来听你的课,一进教室在讲台上立定,目光循视全体学生一遍,确定学生都进入角色了才可以开始讲。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15册第12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本课内容1课时完成。

  1、教材分析:《美化生活的装饰布》与第九课《居室的色彩搭配》、第十课《布置理想的家居》、第十一课《柜架陈设的艺术》及第十三课《我的小天地》共同组成围绕家居美化设计的一个综合探索单元。这节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包含的美感产生兴趣,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布是怎样扮靓家居的。研究装饰布的特点。掌握装饰布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并完成一幅装饰布设计。(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审美语言表达能力,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精神。

  3、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装饰布的设计,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难点:使装饰布的色彩搭配协调。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在纹样的设计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会设计单位纹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抽象形为例,在黑板上多画几幅范样,以启发、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对于不知如何将单位纹样排列组合的学生,可启发他想用装饰布做什么,并提一些参考意见。对学生来说,最难的是在设计中如何把握装饰布的色调,使装饰布的色彩协调。这个问题不是通过一两次实践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设色,只要学生有设计意图,或说出他希望达到某种色彩效果,而不是盲目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通过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色彩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色能力。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利用录像、图片等欣赏精美的装饰布,了解装饰布,思考装饰布是如何使自己的居室布置得实用、观、舒适,体现出一定的审美品位,如何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装饰布的单独纹样是怎样进行排列组合的,使学生发现用不同的组合方式会产生不同图案的装饰布,激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用单独纹样进行排列组合,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组合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纹样,什么样的色调,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和色调的纹样。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 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教授

  (1)导入:快速展示居室中漂亮的窗帘、桌布和床单等装饰布照片,展示照片的同时提出问题: (引入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这些装饰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常见的装饰布有哪些样式?

  展示装饰布(具象和抽象两种纹样)组成: 让学生看图分析装饰布的特点.并回答(分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装饰布特点并提问:装饰布好看吗?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完成的吗?(学生回答) 同时板书课题

  (2)仔细找找它们看有没有规律? (分小组讨论)

  二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 单独纹样

  (适合于装饰边缘) (适合于大型图案) (适合于装饰物中心)

  讲解装饰布的构成规律:结合多媒体分析

  装饰布的色彩规律:结合多媒体分析

  A 冷暖色调:红黄为暖色代表(适合于温馨的气氛) 蓝色是冷色代表(适宜于清爽、宁静的气氛)

  B 补色对比:红-绿 黄-紫 (适合于张扬个性)

  C 近似色: 黄-绿 粉红-大红 红-紫 (适宜于柔和的气氛)

  (3)制作装饰布:同学们学习了装饰布的构成与色彩规律,想不想亲自来设计与制作一幅好看的装饰布呢?

  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制作装饰布的小窍门。利用拷贝的方法制作(教师示范)

  (4)作业:A、运用装饰布的构成规律和色彩规律,设计一幅装饰布。

  B、尺寸要求:17c×17c。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也就是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口算和估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笔算除法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已完全掌握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所以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还有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教学为生活服务。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估算,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

  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五大块:

  一、复习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几道口算及估算题,比如:20×4﹦ 30×7﹦ 80÷2﹦ 210÷7﹦ 81÷8 ≈ 122÷4≈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教师评议。总结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 。也就是算除想乘 。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 。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做除法。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第二步:练习60÷20 = 90÷30 = 80÷40 =

  第三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活动,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要求学生说的完整表述的更具体。

  第四步:总结算法,巩固练习180÷30 = 240÷40 = 420÷60 = 第五步:探索估算

  出示了两道估算题:83÷20≈ 80÷19≈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完成,交流并总结估算方法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估算122÷30≈ 120÷28≈ 。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设计了多种练习内容:

  例如比一比:准备几道口算和估算题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

  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和估算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还有赠书活动:新年到了,学校准备了一些书打算赠送给希望小学各班同学寒假阅读。一共有240本书,你打算怎样捆包呢?

  生交流、做题,然后集体评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再次巩固。

  五、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叙事散文,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作者以生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大草原美丽的风光,而且表现了这里的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描写以及自己情感发展,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一个大家庭,这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文质兼美于一体的佳作。下面我要说的是我为本课设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学习中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

  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由于本文所说的事情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现场体验、情感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投入感情,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期待民族团结的美好心愿。

  2.多媒体辅助法

  我会运用课件出示图片、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达到教学目标。

  3.朗读感悟法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虽然与课文中的事情距离很远,但是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我的引导下,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男女分组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学法

  1.质疑法

  我倡导学生对文本质疑、对教师质疑,具有怀疑态度的学生才是真正自主学习的,通过质疑获得的知识也是能够牢记的。

  2.自主学习法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教师应该作为一个组织引导者出现课堂上,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学识,运用自主学习法,才可以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学得更扎实。

  3.小组合作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也要让学生互相交流,通过此方法,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竞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进入说课的最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情感升华几个部分。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首蒙古民歌,让学生静静聆听。

  2.由音乐的出处引出陈巴尔虎旗大草原,配合地图、图片进行简介,激发学生对这个草原的好奇心。

  3.结合图片音乐,请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作者,正坐在汽车上,进入陈巴尔虎旗草原,初入草原,感受环境。由文中句子体会到草原之大;接着请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看看前后有什么区别。体会文中的比喻句的用意,然后由景及人,走进草原。

  (二)新授

  1.走进草原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草原的人们出来迎接大家的情景,这时我会让学生注意他们的穿着、行为等。讲解描写穿着的比喻句,说明草原人民对“我们”的到来郑重其事,所以穿得整齐漂亮;讲解他们不顾路途遥远,来接“我们”的情景,说明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讲解他们接到“我们”以后的欢腾景象,由男女生分别朗读文中的各种声音,最后融合一起,体会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的场景。由本段最后一句“看见了几座蒙古包”来过渡到下一自然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让学生圈出重点词,划出重点句,让学生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并在今后的阅读中也养成此习惯。同时,整个体验过程以学生为主,把机会让给学生,请他们来谈自己的感受,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2.蒙古包外

  我会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3自然段,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我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图片,让学生“看到”人很多,感受到大伙在相互握手,相互交流,虽然是听不懂的语言,但是大家可以猜测,他们一定都会说的一句话,这是一句什么话?这时候就要把机会让给学生,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平台,综合学生的回答,回归到文本——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蒙古包外的美好愿望,是怎样在蒙古包内表现出来的呢?由此衔接到下一自然段,蒙古包内发生的事情。

  3.蒙古包内

  首先请一位学生来朗读第4自然段。本段主要有两个事情,一是草原人们与我们欢饮,二是鄂温克姑娘为我们表演,大伙一起唱起歌来。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当时的情景,我将运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进行一个现场体验,教师播放音乐、出示图片,将学生分成两组,扮演两族人民,同时请几位女生扮演鄂温克姑娘,其他同学也可一起唱歌,既增添课堂气氛,也体会到当时两族人民的情感。接着让学生想象在这样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会做些什么,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情感升华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到草原人们这样热情,客人们也忍不住一同欢跳,最后都不舍得走,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刚才学的内容,从初入草原到走进草原,接着进入蒙古包后的种种情景,再次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与希望民族团结互助的美好心愿,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最后,不需要累赘的语言,只要请学生带着深深地感情齐读这句话,结束本课。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我的板书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我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草原

  不舍草原——民族团结

  内

  走进草原——外

  初入草原——景、人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的第四框题、承接前面讲述的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段历史、通过对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及巩固统一措施的介绍、向学生阐述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新的大一统”奠定了理论基础。汉朝基本承袭了秦朝奠定一统的各项制度。其中本课所在的第四单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而本课在第四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

  二、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各种媒体上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过有关秦始皇的一些史实、所以比较容易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这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学生要“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对课标的了解、以及班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原因和评价秦始皇的功过。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秦朝疆域的庞大和秦长城的宏伟、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秦朝统一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因为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因为年代久远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功过是众说纷纭的、所以我把对“秦始皇的评价”作为本课的难点来突破。

  五、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同时基于本框题的特点、在教法上我采取的是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讨论。

  六、说学法

  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宗旨下、这节课指导学生主要采取搜集资料、分析归纳、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七、课前准备

  在教学准备活动中、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我制作了课件。同时:

  1.把学生分为六个大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交通组)、小组分别准备相关内容及其影响并制成课件来演示。同时李斯(一学生)负责准备演示秦的疆域图。

  2.全体同学收集资料、准备开展“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的辩论。

  八、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课标指出: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依据这一要求、我采取的是板块式教学、整节课设计了四大板块: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出示图片、猜猜我是谁?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可以很容易的讲出是秦始皇、、由此引入秦灭六国、开始这一节课的教学。

  【教师】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秦灭六国的全过程。(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先灭韩赵魏楚燕、公元前221年灭齐。

  六国灭亡了、一个新的、强大的秦朝建立起来了。那么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全国呢?由此导入下个环节。导入为避免头重脚轻、我以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切入历史情景、起到了“凝神、点题”的作用。为下面重点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时间的保证。有我来进行课件演示符合课标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便于承上启下。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前我会先播一段关于秦灭六国的视频。

  四人小组讨论、代表相继发言:1。商鞅变法;2。秦国地理位置好;3。秦始皇雄才大略;4。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潮流;5。六国软弱;6。秦国君臣一心;……

  学生会集思广益、说出他们各自的观点。接着由我来总结几条原因、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提问】

  秦王嬴政自称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

  (学生看书)请基础差点的学生回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回答直接过渡到下个环节。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目标明确些、为讨论提供素材。做到有的放矢。激起他们的求知渴望、培养质疑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精神。

  因为前面的讨论学生会很热闹、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稍做安静、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整理内容和思考。

  (三)角色扮演

  【提问】

  如果你是秦始皇下一步会做什么?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进行角色扮演。

  六组学生分别派代表上台演示各自制作的课件、并作适当解释(特别是对货币、度量衡、驰道、文字、长城、灵渠作详细演示和解释包括各项措施的影响)。

  学生表演后由我打出表格进行总结。使内容更清晰。

  六组学生表演结束后、“李斯”上台一边操作课件、一边解说:采取了以上六条措施后、我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人口达二千多万!泱泱大国、何其雄哉!以上诏书、各地务必遵照执行

  教师讲授

  【教师】

  刚才、六组学生分别演绎了他们的治国方略、使我们感受到了秦始皇的威严和霸气、现在用掌声感谢他们的出色表演。

  那么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本环节我将通过学生的辩论来突破这个难点。本环节由我课前辅导角色学生来完成、因为初中学生毕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这也符合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这是本课的一个高潮、通过师生同台演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学高潮、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加深对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理解、同时学生在演示课件的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饿快乐。能够很好的突破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环节是我想通过李斯的总结来让学生知道秦的疆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秦疆域的辽阔、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简单的总结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下个环节做了铺垫。

  (四)唇枪舌战

  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等辩论后再做定论。

  【辩题】

  :

  正方观点:秦始皇是个“英雄”

  反方观点:秦始皇是个“暴君”

  并制定相应的规则。

  也许最后也没有结果。所以进行最后表决:全班同学举手表态。

  1。功大于过;

  2。过大于功;

  3。功过掺半。

  秦始皇功过掺半、既是千古一君、又是暴君。这一环节学生经过课前收集资料、可以说出秦始皇的功过。真理愈辩愈明。正方反方会很激烈、以前我曾经上过一节这个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课上时间有限不得不又在课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中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本环节指导学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人物、同时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通过本环节的激烈辩论可以突破本课的难点。

  正本清源进行课堂小结、课件播放秦始皇功过顺口溜诗、学生齐读。顺口溜诗学生读起来会朗朗上口的、让学生在自己声音中重新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

  九、说板书设计

  遵循板书实用性、直观性的原则、我以简洁的语言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方便学生记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总体结构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一)秦统一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

  2经济

  3思想

  4文化

  5交通

  6军事

  十、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思维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巩固知识、我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作业、就是和秦始皇进行千年对话、题目为、秦始皇我很想对你说……

  十一、教学反思

  优点:教学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角色扮演和唇枪舌战使学生更清楚本课的重、难点。

  不足:本课涉及内容较多、课前学生的准备情况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加之学生活动较多、时间上难以把握。

  结束语:

  总的来说、这节课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符合初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精选说课稿8篇】相关文章:

《变废为宝》说课稿12-26

《山雨》说课稿12-15

《下雨了》说课稿12-08

风筝说课稿12-06

爱莲说的说课稿12-05

《倒数》说课稿11-29

《所见》说课稿11-26

《篮球》说课稿11-24

《劝学》说课稿11-20

《鲸》说课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