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0-31 08:06: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必备】说课稿锦集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说课稿锦集九篇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所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庄子》的《秋水》,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篇课文。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说话、听话混合编排的模式,改为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的文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秋水》选自《庄子》一书,这篇文章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寓言式的文言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河伯见海神的故事,从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深刻的哲理。该文被安排在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 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重视诵读和背诵。这是第四篇课文,则要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文言字词、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的能力。

  2、 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哲理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是继第一个文言单元的“掌握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所教班级的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缺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立思考,因而对课文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自身人格趋于形成的时期,又会过于盲目自大,目空一切,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是该课应该注意的。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⑴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⑵学习文章中对比的方法。⑶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羽翼,领会文章中隐含的道理,达到内化的目的。运用提问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河伯前后感情的变化。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指引、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六、教学过程():

  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掌握文章中的特殊文言字词、句式;通过质疑、解疑,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中所蕴涵的哲理。

  我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采用请全体同学一起填诗句作为导入,比如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接下来就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向同学展示有关作者的一些基本资料,包括庄子和他的著作《庄子》一书。

  下面我先谈一下如何解决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这一重点难点的。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的预习,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上路,经过独立思考和共同讨论,得出练习的答案,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在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所以我决定从以下两步着手:

  1、学生结合注释,再一次的自读课文思考屏幕上的练习。

  从文章中选出含有特殊文言字词、句式的句式,顺序打乱,让学生给这些句子进行分类。这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有了一个思维的方向。

  2、通过学生自己回答,发现其中问题,由教师归纳答案。

  通过屏幕,给出归纳后的分类,比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样,学生自己回答,自己找错,教师总结,应该能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这些文言知识。

  接下来要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就是理解课文,掌握文章中蕴涵的哲理。在这里,我总的思路是:通过教师质疑,学生解疑来完成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通过学生互相讨论来完成对于文中寓意的掌握。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1、河伯一开始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2、河伯后来的感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3、河伯在见到大海前是怎样一个人?在见到大海后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里前面两个问题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最后一个问题在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稍作分析概括,也能得出答案。这些问题由浅入深,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最后,在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课堂讨论的问题:

  “你从《秋水》这篇文章中能读懂哪些道理?”

  由学生讨论发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一次的发挥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共同找到丰富的答案。教师作简单归纳。在本节课结束前,布置学生的课后练习。

  我想,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一些特殊的文言字词句能有一定的掌握,也应该能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些生活中的深刻的哲理。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资源库中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我运用资源库中的图片、练习等内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通过运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10道口算除法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这样的教学导入,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学习例1,(多媒体出示)在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并汇报。

  教师总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我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分气球、分彩旗的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大屏幕出示书中“做一做”作为练习,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

  第三步:我把估算改成了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示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列式,想到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给学生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第四步:学习例2,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然后找学生代表汇报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两道估算的题:122÷30≈ 120÷28≈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六步:我还是用了书中的“做一做”作为练习,让学生体会了口算和估算的联系。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练习,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从资源库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练习巩固。

  (数学课不仅要注重新知的探讨学习,还要注重练习和应用。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目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这节课我们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通过资源库中的资源来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源有效的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他人协作交流,主动建构获得的!据此理论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三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中的第五课《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本课内容是数据录入和数据统计的延伸,也是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数据统计与分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教材中是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部分。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图表的作用和种类,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学会与人协作、交流和分享。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图表的制作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好图表才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所以确定为重点。

  难点:

  (1)、图表类型的选择。

  (2、)数据源的选取。

  学生通常不知道用何种图表来表示数据,而且在数据源的选择上会遇到困难,所以确定为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了表格运算、筛选和排序。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能根据自己的分析或小组协作找到解决的途径。

  (2)、学生对网上交流,网上阅读和网上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一部分学生喜欢参照型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自主探索学习。

  (3)、边疆城市的初中学生有一半是来自农村,比较之下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脑和网络,在学习和操作能力上比农村学生要强,而农村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要比城市的学生更认真端正。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匀质化分组教学的方式,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2、说教学方法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倡导探究性学习,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科特点和学生情况,本节课我以网络教学、任务驱动、分组教学为主,以演示教学和辅导教学为辅。

  (1)、网络教学

  针对教学内容制作主题站 ,让学生通过主题网站、网络和教材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2)、任务驱动

  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由易到难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求办法解决问题,以此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先学后教,边学边教

  (3)、分组教学

  将班级学生分为4-5人一组,分组采用群羊原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能力较强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学习!以此避免小组学习中出现短板现象和马太现象。

  (4)、演示辅导教学

  针对教学中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出现的问题,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加以指导和更正,并对个别学生和小组进行辅导教学。

  3、说学法

  本着“把学习方法选择的自由度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贯彻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1)、自主学习,探究发现

  任务驱动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必须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下,在探索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以此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2)、小组协作学习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既满足个体需要又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协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是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说媒体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用到硬件环境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硬件系统,电子教学白板等,用到的软件资源有,授课课件,自主开发的主题站,教学视频,互联网网站资源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对比导入,任务驱动,分组学习,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引导和课件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小组探究学习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课外延伸挖掘学生的潜力。

  1、创设情境,对比引入,激发兴趣(时间3分钟)

  (1)播放校运会简短视频,让学生回想起校运会上同学们的运动风采。

  (2)教师引导“在校运会上我们初一年级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这就是我们年级的得分情况”,呈现“校运会初一年级团体总分表”,同时老师对各班总分情况做了图形化处理,呈现“班级总分”图表。

  先展示“校运会初一年级班级团体总分表”。

  然后展示“校运会初一年级班级团体总分表”图表

  通过对比,突出图表“简单、直观、明了”的特点,增强了信息的可读性。

  教师假设“如果将来你做了老师,你将怎样制作这样的图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

  2、任务驱动、建构知识、培养探究能力

  任务一:引导自学、建构知识(用时8分钟)

  有同学会问“我要怎样制作图表呢?”,任务出来了,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制作合适的图表呈现数据关系。任务提出后,同学们思考讨论,我提示大家要先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根据整理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制作。

  学生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后却疑惑了,“我应该选用什么类型的图表来进行操作呢”,这时我引导学生“Excel提供了14种类型的图表,而我们最常用的是柱形图(数学中的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这三种图形各有何用途呢?”,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教材或站进行学习。并用三个选择题目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1)、适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多少的图表是

  A、柱形图 B、折线图 C、饼图

  (2)、适于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趋势的图表是

  A、柱形图 B、折线图 C、饼图

  (3)、适于反映相关数据间比例关系的图表是

  A、柱形图 B、折线图 C、饼图

  任务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时10分钟)

  学生完成任务一后便能进行图表的制作了,我提示大家使用图表制作向导来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看看哪个小组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制作图表的方法,这样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考教材和站,并将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反馈到网站上。我在整个任务中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纪录学生的探究情况,并给于适当的指点,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不一,我请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协助我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每个小组走上讲台分别为大家演示,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评比小组完成的图表实时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的能力(用时8分钟)

  之后,出示了教学课件,讲授“利用三维簇状柱形图呈现初一年级各班总分”的制作过程。

  并针对小组的演示结果,对图表进行个别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参与讨论,指出问题所在,如有些小组所生成的图表与任务对照表差别很大,不能全面显示所需的信息(数据源选择错误);还有些小组的图表是空白的(未选择数据源)。归纳在制作体表过程中选择数据源需要注意的细节。然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修改图表。

  4、巩固升华,提高创造力(用时6分钟)

  为了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我设计了用饼图呈现“关心父母的程度”调查表中学生所占比例的练习。

  (1)、分析数据我们采用何种图表类型来呈现

  小组通过分析,选用饼图呈现百分比

  (2)、数据区域如何选择

  数据区域选择A2:A5和C2:C5

  (3)、运用已有的知识创建图表

  (4)、展示演示课件

  本环节,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生成图表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选择图表类型上思考,在数据源的选取上探索,在制作图表上继续熟练掌握 ,以此巩固知识提高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并在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用时5分钟)

  学习不能只局限与课堂,课外学习尤其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实践,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本环节使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还能让学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发现其蕴含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整合的能力。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下载“四个城市的平均气温表”完成任务。

  制作合适的图表,结合你的地理知识说说四个城市的气温有哪些特点。

  学生已掌握了生成图表的方法,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确定图表类型——制作图表——分析图表——得出结论。

  让各小组展示制作的图表,并组织学生讨论,从生成的图表,可以看出四个城市中昆明气温最为温和,而乌鲁木齐气温变化很大。(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完成此任务应该用折线图,如下图所示)

  结合实际,让学生课后统计过去每次的考试成绩,并制作图表反映数据规律作出预测,明确以后学习需要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为了成功完成本堂课,我运用了视频导入,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一节好课的基础;先进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教学即科学又精彩;良好的课堂组织,小组竞赛,作品展示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自主制作的主题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帮助;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科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课外延伸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也成为可持续教育的条件。

说课稿 篇4

  《跳水》记叙了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本应该分两课时教学,但今天我把它用一节课上完。而本节课着重理解课文第三,第四段的内容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受到教育,明白道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②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是理解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难点是理解船长为什么要叫孩子跳水。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运用板书,激趣引学;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一、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人物的联系。

  读片断。具体分析课文。

  议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具体的操作时这样的: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人物间的联系。

  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然后再教学生一个新的阅读方法,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知道人物间的联系,从而整体感知课文。

  二,读片断,具体分析课文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其中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三,四段。

  (一)学习第一段。这一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整体朗读,了解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起因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2,3自然段)。学习第二段,我是通过让学生找出猴子的动作或孩子的神态来完成学习目标的。找出猴子的动作,可以看出猴子是一只调皮的猴子,而且越来越放肆了,从而引出孩子的心情也越来越气了,紧接着就发展到孩子去追猴子想把帽子抢回来。

  (三)学习第三段(4,5自然段)。这段是这篇课文高潮部分。学习这一部分,我是分两步进行的:

  第一步:让学生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继续找出猴子的动作,是要学生感知猴子的越来越放肆让孩子觉得越来越没有面子,越来越生气了。而从孩子的心理变化又能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孩子当时的心情,从而理解到孩子为什么会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

  第二步我紧接着向学生提问: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处境十分危险 让学生带着问题粗读课文,自己动脑筋找出答案,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抓住描写孩子走上横木的动词:放开,走上,摇晃,发抖以及描写水手表情变化的词语:吓呆了,大叫一声和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这两组描写孩子所处位置的复句,让学生品味,使学生知道孩子遇险,面临生死的险境,情节达到高潮。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看电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课,是一篇新入选的新诗。诗中描写了非常爱看足球赛的球迷爸爸,把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好好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关爱。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注意力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却饱含温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浓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针对本课的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会写“家和完”两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能力目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4、情感目标:知道什么是爱,把从家庭的爱拓展到班级集体甚至更大的范围。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本篇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浓浓亲情是重点,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并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身的感悟,体会“情”之所在。

  三、说学法

  1、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但每个环节都要把要求说清楚,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降低识字难度。并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巩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生字认读,练读儿歌,对于本节课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首先是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宗旨,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兴趣出发,采用观图、唱歌、朗诵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去创设学生的认知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想象的主动性。 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浓浓的“情”,而这浓

  看电视是现在学生每天的必修课,但是学生很难体会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浓浓亲情,教师有必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情景,引导他们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同教学的内容相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学习和体会。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和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确定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不但能体会课文的情景,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的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能把从家庭的爱拓展到班级集体甚至更大的范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用谜语导入: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学生很快猜出是电视。接着谈话你们爱看电视吗?说说看,你们最爱看什么?你们谁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爱看什么?哎!大家爱看的都不一样,怎么办呢? 别着急,我们看看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这家人是怎么看电视的?

  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听老师激情导语的方式引入课,学生初步感受。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完整自由地读一遍,把较长的句子多读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最后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

  (三)积累语言理解内容——合作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增强语感。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我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

  合得好,(小组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一部分同学读一部分同学表演等等)。小组间的比赛完以后进行评议,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拓展课文培养想像——练习说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学生想像:“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奶奶为什么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妈妈从书房走了出来——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问我家看电视奇妙在什么地方?每个人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秘密就是爱!在得出结论后与学生分享歌曲《我爱我的家》

  爱是什么呢?当奶奶生病的时侯,我会——————。

  夏天天气很热,爷爷在看电视,我会——。

  当妈妈下班回家的时候,我会—————。

  当爸爸过生日的时候,我会——————。

  吃完饭的时候,我帮妈妈———————。

  当——————的时候,我要—————。

  爱是———————————————。

  爱是不————,爱是不————,爱是不————。

  你知道吗,一次整洁的作业,一句懂事的话语,一张灿烂的笑脸,一份优秀的试卷,一次力所能及的劳动都是对家人爱的表达!

  (五)作业设计实践提升:

  (1)观察:爸爸妈妈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2)行动: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理清重点

  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体现了爱的主题,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年级人美版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第十三册第17课《有趣的卡通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方面来说明。

  一、 说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通过欣赏学生喜欢的中外卡通形象,在了解卡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绘画的形式进行适当创作,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毋庸置疑,卡通深受学生喜爱。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心动”、行动。 通过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卡通,学习设计卡通形象。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动脑、动手、情感体验这三方面,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特点,知道卡通画的表

  现形式,认识到卡通形象在形与色上具有夸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讨论,发现并交流卡通画特点,在临摹、创作的过程

  中学习卡通画表现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卡通画的兴趣,感受卡通画的时代特征,培

  养正确、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卡通形象设计方法,教学难点则是学生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设计。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运用

  教学本课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训练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根据小学生对形象的物体的观察心理特点,直观的形象物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比较讨论法、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对卡通的欣赏,感受卡通形象美的过程,并表现卡通的美。

  2、学法指导

  综观全课,学生的学法可以概括为:积极参与、探究发现。主要表现在:

  (1)参与实践

  课堂上学生动口、动脑又动手尝试;作业时学生大胆设计,对提供的形象进行装饰。这就是在在实践中积累,最终通过美术创造来提升生活的境界。

  (2)参与评价

  我认为,正确的评价理念,是要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因此,在评价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作为一个组织者、主持人,帮助学生完成展示评价活动。

  (3)参与探究

  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的地位。他们自主尝试,探索方法,发现规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正因如此,学生在作业中才能创意迭生、充满童趣。虽然稚嫩,但闪耀着孩子们天真的童趣;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情境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说:卡通王国的使者交给我一个信封说要我把这封信带给我们班的同学,请一个同学上来读一下这封信,引出卡通王国将举行一次盛大的卡通明星大赛,希望各位同学来做评委,评选出各个奖项,奖项有:最受欢迎奖 机智幽默奖 神通广大奖 勤劳美丽奖 心地善良奖等等。然后出示各个卡通形象的图片,先认一认分别是谁,再小组讨论把各个奖项颁发给谁更合适,为什么?讲出原因。这样一方面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卡通的兴趣。里面有大耳朵图图、米奇妙妙屋、奥运福娃??随后小结出卡通画是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其画面幽默夸张,人物个性鲜明,色彩鲜艳,时代性强等特点。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

  我出示出示卡通原形和卡通造型图片,请学生观察比较。师生互动交流后,学生认识到,把卡通形象的一些部位进行形状、大小的夸张,可以变成很有趣的造型。这里通过直观对比,围绕“卡通原形和卡通造型图片区别在哪”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与真实的原形相比,卡通的造型简练干净,只保留了原形的基本特征,舍弃了多余的东西。引导学生思考,许多卡通明星是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却有人类的表情和身体,这就是拟人。通过分析我所展示的图片、录像以及课本上的图片,学生可以总结出了卡通形象的特点:夸张、简洁、拟人等。

  2、互动参与。

  结合所学方法,师生互动,我出示一副白云图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把它变成卡通白云?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师生一起画。

  3、亲身实践。

  教师正式提出作业要求,活动设置如下:还有许多的卡通明星,他们才刚赶到的,说是也想参加这个比赛但是它们都不好意思出来,躲在信封里因为他们还没有化装,于是请每个小组运用所学的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加强个别问题的解决。

  (三)、作业展示,小结。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评选出新颖有特点的作业到前面展示,运用学生自主评价,倡导个性差异,再展示作业时,让学生说出创作意图,也可以扮演自己设计的卡通明星,并渗透卡通片的教育意义。

  在本堂课上学生通过欣赏大量精美的图片,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审美体验,对学习画卡通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节课结合了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方法,想必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本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宋词,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对前两篇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词的发展脉络和文学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词的能力,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是作者游览“赤壁”时的所见所想,作者以古怀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联系自己的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和诗歌的背诵默写为必考的内容,其中表现手法既是高频考点,又是我校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正确理解词的'鉴赏手法。但是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作者从容旷达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来讲,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阶段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享受,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诗歌阅读题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本词又是辽宁高考诗词默写的必背篇目。因此我确定本课的: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一直坚持着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诗词中有意象和意境,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和声音,营造类似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苏轼当时的情感。

  学法上,针对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将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用彩色笔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六个环节。

  环节1: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歌词是出自哪里?

  三国中有无数的英雄,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让学生一个词概括理由,这样提问一两个同学。再问问有没有喜欢周瑜的,如果有同学喜欢,英雄所见略同。(准备两种可能性)但是在一个大文豪苏轼的笔下偏偏何独爱周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导入,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容易打开课堂局面,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然后顺势提出了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自然导入。

  环节2:理解内容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这首词,我又将这一环节分成几个步骤:

  首先,释题,题目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学会借题目分析隐含的信息是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主旨的重要步骤。

  赤壁,怀古,咏史诗,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作一些猜测,或者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词,会更有目的性。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借古战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风,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词,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作铺垫。

  学生们对苏轼并不陌生,所以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明确的方式。

  第三步:朗读。

  诗词的学习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学生“四次读”

  第一次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做到不添不漏不错。

  此时我会设置问题,上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读。

  第二次自读——读懂内容

  读过之后,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概括词上下片内容的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三次单个读,然后范读(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针对我两个班的情况,有播音班的学生,找他们读,一是可以鼓励学生,二是这些学生读的都很不错,可以作为范读的蓝本。

  通过三次读学生充分熟悉了本词的内容,同时也体会了豪放派的文章的高亢激昂、铿锵有力,为他们的背诵和鉴赏教学做了铺垫和基础。

  环节3:赏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设置两个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分析之后,再次感悟性齐读一遍。

  1、通过朗读我们初步体会了词人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2、浪淘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是谁?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发言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赏析上片的过程中,我会展示我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当时的场面,重点描绘“乱石穿空——”,尽可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并掌握表现手法。

  赏析下片的过程中,当时英雄很多,但是单单写到了周瑜,先引导学生分析周瑜,再分析出对周瑜的敬慕之情,此时我会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分析出对比的手法,并且体会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感。

  环节4: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描绘了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赤壁之景,由景写到了功成名就的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

  环节5:高考链接。

  这首词是09年宁夏的高考题,难度适中,题型设置和本课教学紧密相连,通过这首词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而且能学会答题,同时也是一个反馈,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环节6:背诵。

  背诵的方式采取小组连环(自己点名)比赛式背诵,表扬为主

  先带着学生利用课件作为提示背一两遍,然后给他们时间自己背,最后小组比赛背。这样比赛式的背诵不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同配合的精神。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

  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赤壁美景——情景交融

  乱穿(形)

  惊拍(声)豪放洒脱

  卷雪(色)

  下片:缅怀古人周瑜——苏轼

  年龄2447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难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成才之路》28页古诗鉴赏6、7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背诵,学生学会了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两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和对比,达到了考纲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突破了重点难点。语文是灵活的学科,学生当堂学会了不等于可以灵活运用,还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多积累,灵活运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一、说教材

  我认为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草原》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一组第一课,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给我们展现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也给我们展示了热情的草原民族,文章条理清晰,作者从风景到人情的描写展现了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最后用一句含义深刻的诗结尾,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依依不舍。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对这样写景抒情类型的文章并不陌生,但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这样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风光,顺势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

  首先,让同学通读全文,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适时讲解生字“渲”字,并板书:风光,人情,渲。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最后,引入赛读: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且对于文章的语言有了初步的感悟。

  (三)深入研读

  这一环节是逐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学生通过刚刚的朗读比赛,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样一句,“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并且体会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并且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下面我会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引导学生由景色入情,体会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引导学生思考,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最后,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上所学,同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它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于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千上百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另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根据这些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三、说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

  四、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五、说教法

  本课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六、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本课我采用了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三交流感悟,研读课文。四总结课文,情感升华。五搭建平台,语言实践。)

  第一个环节: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月光奏鸣曲》

  接着老师告诉学生:这首曲子的作者就是本课的主人公,曾经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据桌腿的声音,当时他感到十分的沮丧和恢心,后来他终于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同时教师板书课题。(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

  (用音乐导入,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两条线索。

  (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整体的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环节: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品词析句,感悟老夫人的高尚品格。(出示小黑板)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②“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老师出示中心问题,学生边读边思考: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里采用了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同时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要持之以恒的练琴,从而感悟老夫人的高尚品格。)

  集体交流后,提炼板书(老教授真诚无私)

  读说结合,体会我的变化。(出示小黑板)

  ①“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我被这位老人是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难以置信……”“……大吃一惊……”

  学生品读交流:“我发生了哪些变化?”

  (目的在于以读促悟,使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的读,自觉的读。)

  由这些变化反应出小提琴手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师相机板书。

  这个环节的设计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第四个环节: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有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激人奋进,获得事业的成功。所以我们要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目的是培养学生关爱品质,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第五个环节:搭建平台,语言实践。

  让学生把读这个故事的感受写下来,互相交流。(这种课内外结合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也暗示给学生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

【【必备】说课稿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说课稿锦集八篇07-02

【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08-06

【必备】家长通知锦集九篇10-20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08-09

精选信息技术说课稿锦集六篇07-12

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07-12

精选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07-11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10篇12-22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08-07

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