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1-07 16:44: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课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集合九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22.3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四课时实验与探究。它是继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长宽比例问题这几个基本问题的学习后的探索活动课,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生现实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的确定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现实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节课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对它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应用认识。

  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应用相当广泛,在几何、物理及其它学科中都有应用,因此它成为了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这种应用的广泛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本节课主要侧重于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方面的应用。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解应用题最大的难点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要复杂一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根据新课标对方程的具体要求和初三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的: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教法的确定与学法指导

  我们学校在去年实行了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的教学模式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对于每个专题都要经历预习、展示和达标检测三个环节,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们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实践表明,学生给学生讲题,同学们会更有兴趣,也更容易接受,学生通过自我展示不但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我们让各个小组轮流来当课堂“小老师”,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水平和对试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同学们和教师也会根据每个“小老师”讲解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正和补充,强调重点,总结规律。为了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我在课堂上引入“奖励分”制度,对于独特解法或有提出创造性问题的同学和小组给予1——3分的奖励。本节课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基本问题的学习后的探索活动课,在预习课上我已经下发了试题学案,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了展示任务。学案上我选用了了四道实际问题,要求同学们找出试题特点和关键词语以及易错点,并用硬纸板和铁丝做出相应的试题模型。预习课上学生先做题再合作,同学们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由此我选了这样的几道题:

  1、在信息时代,邮政特快专递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我们同学要给“希望小学”邮寄一些学习用具,为了保证学习用具不受潮损坏,同学们决定自己制作一个包装盒,为此,选用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纸板,在四个角截出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平方厘米的无盖长方体盒子,并配上相应的盖子,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出盒子的高?

  我先让每一个小组展示用硬纸板制作的模型,相互比较形状各异的长方体的纸盒,谈一谈有什么发现,同学们会说:截出正方形的边长不同,盒子的高,底面积也不同,还有正方形的边长就是盒子的高。展示小组再将问题具体解答,不难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的解,教师追问展示小组请说出解这道题需要注意意的什么呢?学生会回答方程的一个解并不一定符合题意,需要舍掉,教师强调指出要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

  设置这道题就完成了新课标中的要求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的教学目标。

  2、用一根长22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我还是先让每个小组展示用铁丝折成的不同形状的长方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会说:1、铁丝的长度就是矩形的周长2、周长相等的矩形可能面积不等3、当长与宽的差越大时其面积越小,当长与宽的差越小时其面积越大,从而得出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的结论。教师对同学们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由展示小组讲解本题具体解题过程,教师追问请同学们思考能折成面积为3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么?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思考并讨论。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列出方程,从的根的判别式小于零来说明不能折成面积为3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也可能根据刚刚得到的结论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正方形的边长为5.5厘米,此时面积最大是30.25平方厘米小于32平方厘米,所以不能完成。若是学生没有想到,教师可适当提示。这道题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总结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即复习了根的判别式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函数的最值和极限的思想。

  3、有一个面积为150平方米的长方形鸡场,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为18米,另外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的长35米,求鸡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如果墙的对面有一扇2米的门,竹篱笆的长不变,此时鸡场的长和宽是多少呢?

  教师首先提问展示小组解答这道试题与上道试题与什么区别和要注意些什么,展示的小组学生会说鸡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不是四边,而是三边之和,而且要注意第二问中周长应是竹篱笆的长加上门的宽度,学生们也不难列出方程。选用这道题是让学生认识到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语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广泛性。

  4、学校为美化校园,准备在长为32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修筑宽度一样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草坪,要求草坪为540平方米,你能帮助学校设计一套方案么?请展示你的设计并计算一下设计方案中,道路的宽是多少米?(要求多种方案)

  我觉得将学生置于学校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会觉得亲切熟悉,参与性更强。同学们可能会提出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图片。教师展示小组如何能得到草坪的面积?他们不难回答出:草坪面积等于场地面积减去道路面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无论道路的.位置在哪里,我们都可以将分割的四个草坪合成一个整体,道路的面积与道路的位置没有关系,而是与道路的形状有关系。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可以把道路移动到场地的边缘,这是对学生渗透划归的思想。教学预设:学生们还可能提出以下的方案,(图案)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合理性。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告诉学生有些方案以我们现在的知识还不能解决,有些方案要同学们附加一些条件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解决,还要考虑美观合理性。我们可以课下继续研究讨论。这个试题能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到了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获得了解决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学间的互助精神也得到了发扬。

  然后是小结环节,由学生来完成,总结出:

  1、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均可借助图示法加以分析,关键搞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

  2、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实际,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

  小结归纳,上升到理性,巩固本节课的重点。

  最后是布置作业:

  1、教科书49页第9题 53页第5题 55页第11题

  2、做一个社会,调查自己编一道实际生活中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布置的作业内容一是本节课内容的练习和拓展,内容二是为学生创设富有挑战性、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同学们通过实践来认证书本的知识,同时又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我希望学生们能通过以上这几个环节感受到这是一堂愉快的合作,深刻的理解,活跃的讨论,轻松的记忆的数学课。

  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说课稿 篇2

  一、设计理念:

  彰显我校高段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即:“五步教学法”,力求把课堂还给

  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示儿》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首精读古诗,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

  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无

  比渴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感情。

  四、教学策略:

  1、教法:点拨、诱导。

  2、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语练。

  (二)谈话导课: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把孩子带入学习的氛围。

  (三)预习展示:随意指定某组几号汇报,这样既彰显个性,又提示学生

  注意倾听。师适时评价。

  (四)、生疑、解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五)、知识拓展: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你想到什么?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六)、感情升华:师生再次配乐吟颂这首诗。

说课稿 篇3

  一、说课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二、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请学生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现由)

  分3类:中间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间末尾都是0:5080

  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下面学习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的含义。

  (3)读中间带0的数。

  请学生概括出: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试着写几个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三、四位数。

  (4)读末尾带0的数,强调:如100007303800

  为什么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找出草稿纸上这种类型的数。

  (5)掌握中间或末尾带0的读数方法。

  (6)通过读数找出读数的方法。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7)试读例5:56847259032006400305010000

  (8)结合读数的方法:看题、讨论、回答。

  A、万以内数的读法,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B、千位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

  C、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意图:这样安排迁移自然,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读数法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不但怎么读,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读,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过程中还要丝丝入扣,学生积极性就高,参与意识就强。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再次巩固读法。

  (四)巩固练习:

  1、说出计数器上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出来。

  例:372120439300强调若数位上没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上数的组成就不用说。

  2、读出下面各数,并抽几个说说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例38670945082007200600090509800

  3、先把三个数读一读,再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填空:803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那8003呢?8300呢,有什么不同?

  4、填表。

  最小最大

  三位数

  四位数

  提问:比最大的三位数大的数是几?999个后再加1个数是多少?你还能提出几个什么问题?

  5、书P72页第6题,读出下面各数。

  6、摆数游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

  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意图:练习设计应该突出重点,有梯度,这样学生以万以内的读法就能掌握得更正确,更熟练。在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1. 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三课的第二框。因为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所以第三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基础和权利前提,而本节是第三课的落脚点,主要说明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所以本课题在全书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2.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不得损害他人生命健康权,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暴力。

  (2)能力目标:

  积极正确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尊重、珍爱生命和健康,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自觉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难点: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

  【学情分析】

  1.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只认识到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责任,部分同学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健康,提高这一责任意识非常有必要。

  2.由于暴力文化泛滥,加之青少年学生做事容易冲动,常使法制观念淡薄的学生,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教育,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提出的“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本回归现实生活学习、掌握知识,从而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课内容及学生情况,采用主体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健康歌》,并带动全体学生共同随着音乐做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味生命健康的快乐,初步感受到锻炼身体也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为新课的展开巧妙引路。通过活动,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引出课题: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具体操作上我将本课分为三个篇章:

  生命感言:热点链接,吸引学生;新闻分析,突破重点。

  生命诺言:生活考场,反思自身;情感渗透,突破难点。

  生命赠言:情感升华,感悟生命;以思导行,以行感悟。

  下面我将具体阐述:

  第一篇章:生命感言

  1.出示一组信息:

  1999年,福建省福州市一名初二女生因家庭贫困,产生自卑心理而割腕自杀;

  20xx年11月,xx石河子市4名九年级女生,因考试排名靠后,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

  20xx年6月,江苏丰县某中学一学生因被老师批评,跳楼自杀……

  教师设问:

  (1)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逝了,人们扼腕痛惜之余不禁深思:是谁夺走了这些年轻的生命?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学生自杀的原因,得出:中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然而,我们中学生自身对生命本质的异常漠视,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则是其根本原因。

  (2)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对我们自身,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都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析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知道我们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进而明确每个人应珍爱自己的生命,而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更需要得到特殊保护。

  学生活动一:

  列举不珍爱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学生列举:

  ①不吃早餐

  ②长时间玩游戏

  ③吸烟、喝酒、吸毒

  ④不积极锻炼身体

  ⑤闯红灯、跨道路栏栅……

  通过新闻链接与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不珍爱生命的行为有更深的理解,明确不珍爱生命健康权所带来的恶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出结论:珍爱自己的生命,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教师顺势提出疑问:那怎样才是珍爱生命,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呢?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设计意图:此环节安排主要目的是加深对生命健康权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生命一旦诞生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这一环节的设置,打破了课本编排顺序,由放弃生命,不珍爱自身生命健康权的材料切入,首先使学生明确这样做的危害,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进而懂得要珍爱生命,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第二篇章:生命诺言

  1.出示图片:“汶川大地震对生命的挽救”,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加深对生命健康权重要性的认识──我们不仅要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还应懂得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这既是法定义务,也是道德要求。

  2.学生活动二:案例分析:(以分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小哲伤害案)

  教师设问:

  (1)分析此事件给双方带来的严重后果。

  (2)讨论此事件给我们的教训。

  (3)审视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倾向,充分认识此类行为的危害。

  教师活动:及时引导、点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应该充分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案例与前面的图片形成对比,一正一反,推己及人,让学生更加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的重大意义。

  汶川地震中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承诺至今使我们感动,那么,尊重与关爱他人你做到了吗?我们在尊重别人生命与健康的同时,是否也感受到了来自他人对我们的关爱呢?

  3、学生活动三:

  请学生列举

  (1)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事例。

  (2)回忆、交流自己受人关爱的体验与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受人关爱的感受,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从自己做起,落实到行动上。

  第三篇章:生命赠言

  1.学生活动四:

  通过教学和活动,我们懂得了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尊重和关爱。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一个热点链接:

  湖北荆州大学生救助落水儿童的事例,以课堂演练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做答。

  教师设问:

  (1)陈及时等同学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传统美德?

  (2)请从道德和法律等方面评价“1024”英雄集体及渔船老板的行为。

  (3)假如你遇到了危险困境,你应该保持怎样的信念?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落水之后不同做法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危难时刻既要学会保护自我,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尽一切可能去救助他人。

  通过分析归纳,体现本课落脚点地位。

  2.学生活动五:发给每一名学生一张小书签,让学生对本课主题进行总结,反思,写上对生命健康的理解或是祝福,设计自己的生命箴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生命和健康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达到“以思导行,以行感悟”。

  【收获平台】

  通过学生自己反思、归纳本课所学,所想,所思,所悟,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其间,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引导,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可贵的,是应该珍惜,并努力使之更美好的。只有珍爱生命,远离暴力,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更绚烂!社会才能更和谐!

说课稿 篇5

  基于课型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激起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现在我们五年级教略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是“自学——交流——拓展(积累)”。

  第一板块的自学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自学主要放在课前的预习中。就拿《刷子李》来说,自学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读通课文,自学字词;第二步:借助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三步:心灵对话,写好批注。

  第二板块的交流,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相互交流并进行二度自学的过程。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学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而教师则视学生交流情况作适当点拨与引导。今天的课主要以提示中的“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同时也习到一些写作方法。

  第三板块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今天我所教学的《刷子李》就是走进《俗世奇人》,领略更多俗世奇人的风采,感受冯骥才写人的高超技艺,激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欲望。

  通过这三个板块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

  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今天我上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运用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开课之初,我就直奔课题,并让学生从课题中了解今天要学的课文主要是讲什么的,同时,告诉孩子们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二)、复习词语,理解词意学生已经五年级了,所以我在这里没有把字词的学习作为重点,只是让他们一读带过,说几个理解了的词语的意思就可以。

  (三)、概读课文,初识形象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两步:

  1、这篇文章中的三个片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2、生自由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的语句描写方法(效果)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我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四)、品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环节是我这节课的重点部分,也是一个铺垫的环节。学生在读、画、品的过程中把小嘎子机灵、顽皮的性格特点牢牢地印在了脑海中。同时了解了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给予树》,这组课文的专题是爱的奉献,《给予树》这篇课文正是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年段阅读教学目标,结合本组课文及本文的实际,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可以说,重点难点的确定与本组的专题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组元意识。)

  四、教学过程

  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三)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四) 回读课文,升华感情;

  (五)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学习一篇课文,如何更好的导入,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学本课,我开门见山,从课题导入。

  首先:板书并解题。板书《给予树》,请大家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教师相机提示学生明白“ 给予”的意思,并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搞清楚“给予树”是西方慈善组织办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问:“结合本组课文的专题,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圣诞树上的卡片写着什么内容?是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了别人?”等等。那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导入新课时,引导从题目提出问题,不仅培养了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第二大环节是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正像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这充分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贯坚持课前预习,课上检查这一做法。

  检查预习分以下三个小环节:

  1、检查读课文

  2、检查字词

  字词教学仍是中年级的重点之一。我从三个方面来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首先,检查词语是否读得准确,本课“给予”的“给”,“予”, 学生容易读错,那么我采取多种读的方式,直到这些字音在学生的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接着, 对个别容易写错的形近字字加以区分强调,“予”和“矛”, “即”和“既”,“买”和“买”。然后, 指导学生把“予”、“仁”两个字书写匀称。

  交流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如:如愿以偿。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检查切实夯实了字词教学。

  3、预习检查的第三个环节是再次浏览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预习课文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思考,为了进一步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再一次浏览课文,结合题目,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归纳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善良的品质。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学过程的第三大环节是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服务的,而对课文的理解又是学生在细细的读与思考中进行的。那么如何让学生静静的去读去感悟呢?设计细读感悟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的感情的基础上,我以课后题为细读感悟的切入点: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母亲心情变化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的的词句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体会好了,小组进行交流。

  设计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然后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对于学生汇报的重点部分,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感受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有这种变化的原因。

  对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提到的母亲的“担心”(板书),师生以读代讲,让学生了解到母亲在家里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给每个孩子们钱让他们买圣诞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 母亲“生气”是因为别的孩子都买了像样的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且金吉娅却只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

  教师追问: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当学生汇报到母亲的高兴时,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片段进行感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结合“一直盼望”体会那个需要帮助的小女孩长期以来多么渴望得到一个洋娃娃,教师相机提问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而金吉娅又是如此理解小女孩的这份心情,并深深地同情着她,结合“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体会金吉娅对小女孩的同情,爱护和帮助。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引导抓住“这么多人”,“得到许多礼物”,“却什么都没有”感受金吉娅对那个小女孩的同情与爱心。看到女儿有这样一番举动,母亲能不激动吗?

  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采取指名读,范读,评价读,练读再指名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美美地读这段话,充分感悟金吉娅那颗纯洁的爱心。

  在此基础上,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不但…还…以及…

  这一部分的教学真正落实了本篇课文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金吉娅的一片爱心。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体现悟,悟促进读。而且在如情入境地读文的同时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四)回读课文,升华感情

  在此基础上,进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回读课文,升华感情。

  (五)课文小结,当堂测验

  1 给带点字注音

  给予()

  2组词

  予( )即( ) 买( )

  矛 ( ) 既 ( ) 卖( )

  3写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课稿 篇8

   作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读写结合说真话,抒真情〉〉。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 说教材。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达到读写结合说真话抒真情的目的。我选择了一则新闻材料:《中国专家谈伊拉克战争》。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伊拉克战争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学生和全世界人民一样都在关注着一个焦点。围绕第二次海湾战争,你能说些什么,又由此想到了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有了这样的生活素材,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的。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二、 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 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发的这则新闻材料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 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三、 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完新闻材料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的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3、学生修改法。个人自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的能力。

  4、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的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谈话,增进师生的感情,并导入新课。导入语: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什么?我们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着什么?那就是美伊第二次海湾战争。此时此刻,那残酷的战争还在继续着,那惨不忍睹的悲剧还在上演着。对于这次海湾战争,你想说些什么,或由这次战争你想到了些什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海湾。

  (二)发放材料,阅读材料。

  (三)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也可以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可自由结合。以5人为单位。组长由自己的组员推荐。

  (四).讨论:1.你对美国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知多少。(个人想,小组讨论) 2.你对海湾战争知多少。(个人想,小组讨论)

  (幻灯片)展示第一次海湾战争、这次海湾战争及与之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尤其是在医院里的悲惨一幕。

  (三).作文片断练习。

  (四).快速修改;

  1.个人改。学生完文之后,自我修改。

  2.个人修改完毕,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才是好。以此作为小组评改的依据。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可略作补充。

  3.小组改。教师巡回指导。每人都和其他同学下评语。如果在评改中有异议的地方,小组内部可以进行讨论,如果还不能确定,小组之间可以商榷。也可以让老师也参与进去参加讨论。

  4.集体评改:由学生自由推荐共同评改。(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所看到的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老师则从学生的评论中总结概括。从的题目,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归纳。

  (五)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走近海湾

  题目新颖的:

  构思立意好的:

  创新的:

  语言表达美的:

说课稿 篇9

  下面我就今天上的《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最后一课时。教材共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检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第二部分是比较不同的电路连接。本课活动内容较为丰富、而材料又是活动的基础、因此、我力图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形成完整的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先说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勇于挑战、缜密推断的态度。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其次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内的电路连接情况;教学难点是能利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下面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我开门见山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满足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需要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期望学生能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课的学习。

  本课第一大环节是检测两个接线盒里面的连接情况。第一个接线盒、我让学生边观察边分析、引导他们思考可以用什么东去检测?如何检测?并且着重引导他们检测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进行。这样设计是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直接观察入手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有条理、严谨的科学态度。而第二个接线盒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获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推测接线盒里面可能的连接情况、实现了科学教学中从“扶”到“放”、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动”有所“获”。

  第二大部分是比较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教材中先安排了让学生比较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方式、然后再比较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式。但在本课教学中、我将这两个活动的先后顺序交换了。因为在本单元第三课《简单电路》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点亮两个小灯泡已有了一定的经验、操作起来更为顺畅、并且后一个活动也能更容易的为学生所接受。第一个小活动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式:我先让学生比一比谁先点亮、激发学生的兴致和兴趣、连接好以后上台展示、我有意识的选择不同连接方法的小组进行。在此基础上利用动画演示并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从动手实践、实物展示到动画演示、逐步深化学生对电路不同连接方式的印象和理解、帮助突破本课难点。而第二个小活动、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方式、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我将活动浓缩在了记录单上、让学生画一画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方式、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关于串联和并联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复习了简单电路图的绘制方法。而这两个活动最后都是让学生发现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使得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本质具有一定感知。

  最后是课外延伸拓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和遥控器中电池的连接方式、并进行安全用电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将科学课堂延伸至生活中、扩大了科学学习探究的空间。

【说课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幼儿园说课稿集合8篇07-28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7-07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07-23

【热门】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模板集合八篇08-02

【必备】幼儿园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07-26

《山雨》说课稿12-15

《下雨了》说课稿12-08

风筝说课稿12-06

爱莲说的说课稿12-05

《倒数》说课稿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