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热的传递》说课稿

《热的传递》说课稿

时间:2021-07-06 09:40: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的传递》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的传递》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的传递》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热的传递》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从结构上看,这一单元探究的都是生活中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

  而本课是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热(即传导、对流和辐射);使学生认识热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并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的传递现象。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的研究。同时也是后面《加热和冷却》、《吸热和散热》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二、说学情分析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理解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2、能使用酒精灯帮助完成实验;

  3、能运用热的传递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保持积极的观察实验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成功的喜悦。

  根据课标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三、说教学模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关注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整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境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猜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

  因此我将本节课教学流程设计为: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自主设计,认识热传导

  3、合作探究,认识热对流

  4、讨论交流,认识热辐射

  5、巩固延伸,拓展应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始我以小魔术:《灵敏的鼻子》入题,让学生猜测魔术中的秘密,之后再创设冬天的情景,让孩子们想办法利用哪些东西,让老师的手马上热起来?

  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猜测中唤醒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并通过生活化的探究与引导,获取知识的共鸣——热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

  (二)自主设计,认识热传递。

  对于热传递的研究,首先从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开始,这个环节,我以研究热在铁棒中的传递为主要任务展开教学,通过下面六步展开:1、提出问题;2、进行预测;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5、讨论分析;6、拓展应用。

  同时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而科学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铁棒中的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个问题,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平时很少去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科学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聚焦生活现象,发现、探究、解释其中的.奥秘。学生的预测,是学生最初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我安排让学生画出他们认为的传递路线示意图。有了自已的预测,实验是最好的验证方法,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级一年的科学学习,是具备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的,同时,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生可能设计的方案:

  1、把开水作为热源,把铜棒的一头放入水中,不断地用手摸,感觉热的传递的过程。(此方案,能感觉到,但不能够看到)

  2、把酒精灯作为热源,在铜棒的一头加热,感受热传递的过程。(此方案,较危险,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温度较高,容易烫手,而且也不能看到传递过程)

  3、把酒精灯作为热源,在铜棒上用凡士林粘住数根细木棒,在铜棒的一头加热,利用观察细木棒掉落的顺序观察热传递的过程。(此方案较佳)

  (三)合作探究,认识热对流

  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热传导,而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热对流,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热对流,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其主要步骤和“研究热传导”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2、进行预测:在图上画出水的运动路线

  3、设计实验:主要解决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看到水的运动

  4、实验验证: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是对流。

  5、拓展延伸: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吗?谈谈生活中热对流的应用实例,如空调的位置等。

  (四)讨论交流,认识热辐射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热辐射,首先提出问题: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物体摸上去很烫?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将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既不是传导,也不是对流,像太阳这样,不靠空气或其他物体也能传热,这种热传递方式叫“辐射”。

  (五)巩固延伸,拓展应用

  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我设计了让学生分析图中的热传递方式这一环节。

  至此,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故而形成板书:

  五、说板书设计

  2、热的传递

  温度较高温度较低

  由于采用了实验法,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我在黑板上只书写了上述文字,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六、说课堂

  评价在课堂的评价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注意采用划分等级的办法,使评价结果得以量化,显性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

  1、能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2、能否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

  3、能否积极主动的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

  4、能否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改进自己的探究。

  5、我比以前有进步吗?

  七、说课程资源开发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感觉,首先是要活用教材资源。比如:在第一个探究实验中教材中使用蜡烛来粘住小木棒,而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用蜡烛粘对学生来说不易操作。因此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且更易于操作的凡士林。

  2.善用生活资源,在实验探究的实施过程中,借助生活情景和经验,促进有效问题的产生,明确研究方向。本课探究实验中所利用的材料就是生活中常见易得的。

  3.巧用多媒体资源。学校已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班通”,不仅可以播放各种多媒体课件,还能播放视频直观演示教学内容。比如热辐射概念很空洞,很难理解,可以利用网络视频,使学生直观了解更多关于热辐射的知识。

【《热的传递》说课稿】相关文章:

《将心比心》说课稿01-01

《项链》说课稿12-30

《浮力》说课稿12-29

《变废为宝》说课稿12-26

《山雨》说课稿12-15

《下雨了》说课稿12-08

风筝说课稿12-06

爱莲说的说课稿12-05

《倒数》说课稿11-29

《所见》说课稿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