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实用文档>调查报告>学生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1-07-16 16:54:2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八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八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职前教育态度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对数百份调查问卷的分析,了解到大学“职前教育”的现状,试图探究大学“职前教育”概念、大学职前教育存在的意义以及在大学开展“职前教育”模式。

  当前,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能在就业以前接受到全面的大学“职前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尽快的找到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理论以及实践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挖掘职业潜力,确定职业定位,找准职业走向,使得大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尽其所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成就最大的伟业”,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年来,各高校大学纷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职前教育”,有的学校以系列讲座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有的学校已将就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作为选修课或必选课开设。南京仙林大学城聚集了近10万大学生,专业涉及文、理、工等多学科,多所高校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前教育活动。本文作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职前教育的现状及大学生对职前教育的态度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1000份问卷,遍及多所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占93%。论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

  1 大学生对职前教育的了解度。大学生对职前教育的了解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从调查来看,2.1%同学对职前教育非常了解并且很清楚职前教育的具体形式与内容,58.51%同学对职前教育一般了解,但不清楚具体内容,35.11%同学对职前教育并不了解,还有4.26%的同学没有听说过职前教育。从调查获得的资料来看,同学们对职前教育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听说过”但对具体职前教育内容等实质性问题却是“一知半解”。可见,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职前教育,培养学生自觉接受与完成职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校开展相关的职前教育的频度。有9.57%的院系经常性开展,62.77%院系只在特定的时期针对特定的人开展,27.66%是没有系统的相关课程,并很少开展。

  3 大学生职业讯息获得的途径。从调查资料反映的数据信息来看,大学生获得职业讯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报纸杂。这个比例占到了52.44%;除此之外,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职业讯息的占到了21.95%;通过参加校外的职前教育培训机构获得职业讯息的占到了17.07%;也有8.54%的学生对职业讯息并没有实地去搜寻过,这个比例占到了8.54%。

  4 大学生眼中适合开展职前教育的时间。这里的“职前教育”针对的是大学生,所以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职前教育”开展时间的把握对大学里更有效的开展“职前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从大二大三就开始之前教育应该是最合适的时间。21.28%的学生主张在大二上即开展职前教育培训:巧合的是,同样是21.28%的同学主张在大二下开展,有25.53%的学生主张开展职前教育活动,支持率最多;除此之外,7.45%的同学主张大一上即大学刚入校即开展职前教育相关课程;8.51%的同学主张大一下开展;11.70%主张在大三下;只有3.19%的同学主张在大四上开展职前教育活动。

  5 大学生较倾向的“职前教育”模式。46.81%的学生比较倾向于实践大于理论的模式,32.98%的学生认为需要理论跟实践相持平是最好的,8.51%的同学认为理论要大于实践,11.70%的同学觉得只要有提升,什么方式都可以。

  同意建立职前教育网络课堂的人数占到17.25%,希望有专业指导老师定期开展相关课程的占到29.66%,赞成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素质拓展活动的占到了20.32%,期望有计划的提供更多实践活动的同学占到了30.72%,而建议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的占到了9.2%。

  二、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学里“职前教育”还是一个新名词,而实施专门的大学“职前教育”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笔者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薄探究。 1 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自古以来,我国儒学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及求取功名作为基本的求学准则,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近代中国大学,因为大学生人数较少,就业的顾虑较少。但近年来,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转型,与之相适应的大学教育体制也在慢慢发生变化,逐渐取消了国家安排工作代之的时需要学生自己走出校门,走向市场推销自己,自谋生路。这就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顺应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与锻炼。而现在的大学教育依旧还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依旧把读书看成是最重要的,而相应的对学生能力方面的锻炼相对而言弱很多。这使得很多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很难达到社会对他们的能力要求,成了无用之才。所以,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2 应试教育后期逆反。应试教育体制下出来的不少大学生,往往自进入大学第一天,就开始了与传统的高压式学习模式的对抗,以作为对这些年来受应试教育压迫的反抗。他们开始厌学、逃课,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打算,没有规划,没有设计。作为应试教育出来的一代,他们更多的是学习如何去机械的记背知识,而很少会去灵活应用知识,缺乏自己思索探究的能力。前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唤醒大学生“职前教育”意识也是一种无形的阻碍。

  3 大学生对身份转化意识薄弱。大学不仅仅是进行更高层次进修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人在一生中重要的转型期;大学里如何发展,如何去挖掘自己意味着四年之后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路途。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很多人由于出现逆反心理,不会去规划自己的路途,并没有意识到身份转化是需要在大学完成的。“大学是一个中介口,在这个中介口中需要不断的磨炼自己以期获得成为社会人的能力,完成完美转型。”大学生对身份转化意识单薄也是产生阻碍大学开展“职前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大学“职前教育”还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我国现在正处在教育体制改革的阶段,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各个大学也在不同程度的开展创新性教育,而大学“职前教育“作为一个新名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处在改革前言上不被广大同学老师接受有其自身的时间性空间性问题,也是教育改革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小到大,由幼小到成熟的过程。所以说从大学“职前教育”自身来说也是原因之一。

  三、建议

  笔者认为,“三位一体”的方式比较适合我国当前的大学“职前教育”。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将网络课堂,理论课程,实践活动三者相结合,共同起作用,均衡发展。

  建议学校加快形成一套制度化的大学职前教育体系,应当从大学生一入学就逐步进行“职前教育”,通过形式丰富、引人入胜的网络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趋向教育;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质;最后,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理论学习可以通过博雅课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辅修课程进行开设。学校应该通过跟社会各种机构联合,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获得经验,提升能力更职业素养。

  我国大学职前教育刚处于起步阶段,及时了解大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对于及时调整教育政策、提高教育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致谢:南京师范大学博雅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南京师范大学“科学思维与方法”博雅课老师,地科院,GIS科学院院士汤国安教授的指导与赞助。

  参考文献

  [1]关勇,职前教育面面观[J],中国成人教育,20xx(4)。

  [2]王珺之,大学生职前教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xx。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属于大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于是,我不禁要问: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是如何点缀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学习?工作?诳街?上网?……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向上、丰富的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生面临着来自校园内外的多重压力,课业负担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近日,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这个话题。了解我校同学的课余活动状况,我展开了对我校大一大二各专业的200名学生的调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这次调查,我采取了任意抽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大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现在,结合一项专项调查结果,对我校学生课余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课余活动内容取向概况

  根据一项专项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课余活动方面存在内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给出课余活动的12个选项之后,大学生作出了如下的选择。

  体育锻炼 11% 校系活动和工作 13%聊天、社交 19% 课余学习 21% 阅读课外书刊报纸 12.5% 勤工助学 5% 上网、打游戏 10% 睡懒觉 3% 无所事事1%

  其他 0.5%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学习”、“聊天、社交”、“阅读课外书刊报纸”、 “体育锻炼”和“上网玩游戏”五项是大学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而我校学生课余活动取向是以“课余学习”、“聊天、社交”、“体育锻炼”为主要活动。

  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学课余生活取向表现出年级和性别差异

  各年级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对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学习任务不同,在课余活动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专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各活动项目加权选择率的排序不同,“课余学习”被二、三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级学生那里却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级主导取向有差异,二、三年级的主导取向为“课业学习”,一年级的主导取向却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级对“课业学习”、“聊天、社交”、“上网、打游戏”、“校系活动和工作”、“勤工助学”等五项的取向有明显的差异。

  而我校大一大二学生课余活动的主导取向普遍是“课业学习”,其次为“娱乐社交”。这反映了我校的学习气氛还是不错的。在与大一新生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大部分对大学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各种社团、交际活动。

  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紧紧抓住学习不放。反而大二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后,感觉到那种当初汹涌澎湃的热情有所减弱。但许多学生称会更加抓紧学生称会更加抓紧学习,同时也会积极参与一些有利于培养能力又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

  从整体看,我校大一大二学生在课余时间还是十分重视学习,特别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我校刚刚入学的新生们,不熟悉大学学习的方式加上还保留着高中学习的状态,使他们主要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允许自己落下。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目的

  课外阅读是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想通过这次调查问卷,了解我校同学的课外阅读情况,从而给同学们提出一些课外阅读的建议,使我们正在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二、 调查对象

  温州市实验小学部分同学。

  三、 调查内容

  小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

  四、 调查方法及步骤

  1.设计调查问卷

  我参考了网络上的资料,结合我校同学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同学课外阅读调查问卷的设计(见附件)。调查问卷一共15道题目。调查内容包括了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时间,阅读的种类以及课外书获得的方式等信息。

  2.发放调查问卷

  发出调查问卷

  收回调查问卷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作家罗兰说过,“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可见,当人们拥有了纯真、圣洁的爱情后,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不过,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一个人的恋爱观消极甚至不健康时,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法估量的!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可是由于我们年龄尚低,涉世太浅,所形成的恋爱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通过进行校内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问卷调查活动于20xx年5月28日在东北财经大学校本部进行,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本次调查选取了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率为94.17%。报告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结果展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从中展开一些必要的讨论,对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我们确定恋爱对象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相知的伴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准也会因为主客观原因发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究竟“一见钟情”的闪光点源自哪里呢?也许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调查,39.7%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2.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就很难预测了。康德在《对爱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不招人喜欢,而对男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蠢笨。这说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有15.6%的同学是以对方的相貌为依据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们以获得纯粹的感官满足为目的之爱情,是一种对“情欲之爱”的追求。这类爱情很难维持长久。问题是天长日久的相处会使外表失去新鲜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学中就有69.6%的女生。

  二、大学生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因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她们不会“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我们上大学后不像小学初中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很远的地方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的。当心灵上遇到苦闷急于疏解时就需要有朋友在身边,正如“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学是因为对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绝(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学生谈恋爱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57%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学认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习生活。其中4.5%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5.7%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这10.2%认为恋爱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的同学中有55.8%的同学正在恋爱的,58.4%的同学是女生。由此看来恋爱对女生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男生。

  四、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四时期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在调查中发现有92.4%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7%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1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14.1%的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习。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习上往往会有很大 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8.0%,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在爱情中遭受挫折,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人会获得不菲的收获。

  五、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够承担恋爱挫折。正视现实,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3、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六、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

  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并结合调查结果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诚挚地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在健康的恋爱观的指导下,让自己的爱情之花可以开放得更加美丽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心理轻视,思维出现偏差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在审题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例如:把一根长12米的`木料,依次锯成长度相等的若干段,锯了3次,每段长多少米?

  学生的解法有两种:

  ①12÷3 = 4(米)

  ②12÷(3 + 1) = 12÷4 = 3(米)

  以上两种解法中,解法①是错误的,解法②是正确的。

  出现解法①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了心理轻视,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根本没有仔细地去思考“锯了3次”的真正含义,想当然地认为“锯了3次”就是“锯成3段”,所以出现“12÷3 = 4(米)”的错误结论。

  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要教学生画简单的情景图,以帮助审题。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教给学生认真审题的方法。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关键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心理畏惧,信心自我丧失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变得紧张起来,不想再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自我丧失。

  例如: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在本题中,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学生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选择放弃。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要敢于向困难挑战,相信自我,战胜自我,以提高他们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习惯,思维产生定势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例如: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 、 - 、×或÷,组成不同的算式。

  2○2○2 = 2

  学生的填法有:

  ①2 + 2 - 2 = 2

  ②2 - 2 + 2 = 2

  ③2×2÷2 = 2

  ④2÷2×2 = 2

  ⑤2 + 2÷2 = 2

  前四道算式中都只含加、减计算或只含乘、除计算,都按规定的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符合题目要求,结果都得2。而最后一道算式中,既含有加法又含有除法计算,按运算顺序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即2÷2 = 1→2 + 1 = 3。但受上面四题运算顺 序的干扰,部分学生把它的运算顺序定势地理解为2 + 2 = 4→4÷2 = 2。这是明显的运算顺序上的错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概念的教学,既要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又要重视教给学生正确地运用概念、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要正确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以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

  四、思路狭窄,思维焦点错位

  数学问题中包含着已知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才能通过中间环节逐步向问题靠近,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审题中,思维处于狭窄状态,没有把焦点转移到关键条件上,导致思维焦点错位,便会使问题无法得以解决。

  例如:运一堆煤,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后,改用一辆载重3吨的小货车运了5次,还剩2 吨,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吨?

  部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思维狭窄地集中在“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这个问题上,以为只有把大货车运的这一半先求出来,再和小货车运的3×5 + 2 = 17吨相加,才能解决问题。就是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另一半”上,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

  看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中的思维狭窄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分析题中隐含条件的作用,正确使用好隐含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障碍,理清审题思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食堂是在校中学生一日三餐就餐的地方,是每个同学都必到的场所。根据调查96%同学的吃饭问题都是在学校的食堂解决。食堂紧密的联系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食堂既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之一,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了解校食堂情况,为学校更好的加强对食堂的管理,我们做了一次有关学校食堂的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校食堂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食堂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1、研究课题: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

  2、课题研究目标:食堂饭菜问题和食堂排队的问题

  3、活动准备:纸、笔、问卷、照相机等

  4、研究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5、活动过程:如下表

  时间

  2,3周

  4,5周

  6,7周

  8,9周

  阶段任务

  完成开题报告

  设计发放调查问卷

  实地考察,访谈

  筛选,结题

  阶段目标

  按照时间,具体,详细地进入研究

  随机调查了各班同学在食堂的就餐情况

  进一步了解老师和学生在食堂就餐情况

  主要研究法

  资料查询法

  调查问卷法

  访谈法

  资料查询法

  研究背景: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500余人,到食堂就餐人次每天在1800余人次以上。因此,学生食堂的存在和发展状况不仅仅是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生活问题,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然而,据调查得知:学生群体和食堂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不和谐因素,如果任由这些因素蔓延和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行。为了解我校学生食堂整体情况,进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水平,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营造和谐的就餐环境,现将我校食堂情况作如下调查。

  二、调查笔记

  本次研究活动实地考察了衢州市实验学校食堂和常山县常一中食堂。

  研究时间:20xx年1月20日到2月20日

  研究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1、菜品方面:

  ①对于菜品价格,40%的学生认为能够承受。60%的学生认为价格偏高,其中,20%的学生认为荤菜的价格太高。

  ②食堂的菜品单一,同一价格上荤素搭配不合理,而且在同一天中经常出现菜品重复的现象。

  ③菜品口味单一,时而偏谈或时而偏咸;用油少;没有地方特色;菜色不好看。

  2、服务方面:

  在对食堂各方面的服务状况的调查中,60%的学生对服务工作表示认可和接受,40%的学生认为不满意。究其不满意的原因,表现为:服务人员微笑少,表情僵硬;语言冷漠,缺少热情;耐心差;打菜量度不准确,偏少;刷卡错误次数多,经常多刷;还有存在经常打错菜等问题。

  3、卫生方面:

  关于食堂整体卫生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50%的学生认为食堂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进,30%的学生认为一般,10%的学生认为满意,10%的学生认为很差。其中问题有:

  ①食堂卫生管理不规范,责任心不强,清洗力度不够。特别是中午六年级吃完饭后对餐桌和椅子的破坏没有及时清理,导致之后的八年级用餐无较好的座位。

  ②个别工作人员在上班时没有按规定穿工作服,戴口罩,工作服太脏。

  ④食堂室地板特别是下雨天较滑,部分地方存有积水和饭渍,周围环境卫生较差。

  4、餐卡方面: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反映的问题归纳为:打错卡的现象发生比例高;对非人为因素造成卡失磁补卡收费达20元不合理。

  5、纪律方面: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反映的问题归纳为:去食堂的路上仍有人用跑步去食堂吃饭的行为;在食堂里,仍有人在插队打饭的现象,尤为女生特别严重。

  三、问卷调查

  调查人:阮子渊、周一承、毛若皓、朱昊东、郑无极

  执笔人:阮子渊、周一承

  问卷调查地点:学校食堂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0日到2月20日

  调查对象:本校七到八年级学生

  四、反思与建议

  在此次调查中,说明我们食堂在很大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现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对食堂改进有所帮助。

  (1)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彻底做好食堂内部和外部卫生,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2)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表现较差的给予处罚,直至开除。

  (3)食堂应购置一套餐具清洗和消毒工具,保证餐具卫生。并由专人负责验收。

  (4)根据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相应的菜品价格和种类。

  (5)为方便学生就餐,对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卡消磁,应免费更换。

  ,使用环保型木筷或铁筷。

  (6) 取消充卡最低限制,为方便学生就餐,对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卡消磁,应免费更换。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作家约翰卡雷说:从书桌上了望世界是危险的。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 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他们走出书本和课堂,梦想着建造一个商业帝国。而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创新程度。

  虽然成功是难以复制的,财富与经验也不是唾手可得,但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没有那些新鲜的思维火花,没有在车库里的学生创业者,也就没有微软、惠普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不仅是在被视为创业梦土的美国,在发展中的中国,创业这个词也在激励大学校园里许多热切追求理想的人们。

  “这已经是我的第二次创业了。”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冯锡平在xx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并没有加入熙熙攘攘的就业大潮,从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创业的他,毕业之后很自然地选择了自主创业。“我们研制出的产品年内就可以问世,并正式投入试用阶段。”他的表情里没有太多的兴奋,只是淡淡的欣慰。

  的确,失败过一次的冯锡平深知平和的心态和创业的激情并不相悖。他甚至可以给记者梳理出中国大学生创业所经历过的那些充满躁动的高潮期及其后趋于务实的阶段,因为他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其间经历着、观察着。“我的结论是,中国还没有一个好的适合大学生的创业

  环境,”冯锡平的口气里充满了忧虑。

  创业究竟有多热

  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也创造了学生创业的神话。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登陆中国。

  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行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3月,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举办了第二届创业大赛,这次大赛诞生了“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学生公司。

  在1998到xx年间,许多学生创业者投身到了网络产业中,并经历了一次泡沫破灭的洗礼。在那之后,大学生创业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

  xx年,前程无忧网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由此可见,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自主创业的“热”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另一方面,不论是在公共话语空间还是在高校内部,“就业难”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创业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现代大学生创业,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财富,而且融入了更多的作为社会人应承担的责任。

  创业的中美差异

  虽然自主创业一次次被中国大众所关注,却始终未成气候。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普遍,比如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就高达20~23%。而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就一些分析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

  在一些发达国家,创业计划大赛往往是优秀学生创业者诞生的摇篮,但在中国却出现了差异。在三年前的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计划竞赛中,厦门大学做了一次大型的问卷调查,有52.8%的人声明参加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经验和结识工商界精英,这无疑表明,过半的人参加计划竞赛并不纯粹是为了创业,而是为了给找工作时增加筹码。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齐全。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相当困难,因而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

  从创业模式来看,西方高校起步早,且崇尚创新和个人价值,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多数都具有可行性。而在中国,虽然各高校bbs创业论坛有大量“创业宣言”和寻求创业合作的帖子。但就记者观察,大多数创业者仅构思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对运作模式、盈利点、投入产出、计划书等一些创业应该考虑的基本问题,无法给出清晰解释。

  就创业领域而言,美国大学生一般选择高科技领域创业,而中国则有相当大部分是从事家教、开小店、农业养殖等创业活动。

  除了受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外,高等教育模式的不同也造成了差异。如美国的教育是服务型、开放型的,学生往往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性格。而中国的教育是管理型、封闭型的,大部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加上太过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目的,因而走出校园谱写创业史的不多。

  生存才是硬道理

  “企业家成长机制与创业环境”课题组曾对上海某著名工科高校34名创业学生进行了一次追踪调查。这些创业学生普遍感到创业后第一年、第三年是两个重要的坎。其中,创业一年后能够坚持创业的已不到10人,创业企业能够存活超过三年的仅6家。这些数据初步显示,大学生创业存在着“一年之痛”和“三年之痒”的情况。

  不少大学生对创业抱有“一年观察期”和“三年承受期”的心态。一旦“创业”,就意味着时间、精力、资金等的

  投入,甚至是放弃其他就业选择,而当他们感觉回报太低或者不确定时,就会选择更为稳妥的就业机会。

  冯锡平告诉记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常常是要忍受心理煎熬的。因为你不知道努力是否有可能得到回报,究竟什么时候能盈利。甚至在企业上了一个平台之后,你还会忍不住问自己,明天该怎么办,是不是会有新的危机?我的第一次创业坚持了十个月就结束了,但也不是没有收获的,至少在第二次的选择过程中,我为自己降低了门槛,我想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生存下来。”

  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毕业很难。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人在大学生中做过一个期望值调查,结果显示,如果进行创业,有25%的人期望三年内达到年利润300万以上,有39%的人期望三年内达到年利润100万,只有5%的人期望三年内能够存活。

  对于思维迅速,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能力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像是个一触即发的弹簧座椅,初速度猛烈,但减速又相当明显。初速度越快,也许落地的毁坏程度就越大。许多大学生在创业失败一次后,就再也没有斗志了。“失败并不可怕”,这句话只有在创业者意志坚定、风险意识不断加强的前提下,才不致沦为一句大话。

  会拼才会赢

  对于那些身在象 牙塔而心系创业“江湖”的大学生而言,来自亲历“江湖”的前辈们的忠告应该是最中肯、最有帮助的。

  “从以往情况看,大学生走的多是it的路子,现在看来,这个行业留给学生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应先深刻了解市场和自己,切忌眼高手低。实际上,大学生尤其是本科阶段的学生,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找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小项目更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或者说,如果能找到好的切入口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就有很好的市场眼光,设计往往都不是他的,但他能看到新方向,他为此兴奋得大喊大叫,也挣得盆满钵满。但中国缺少这样的人。”曾经尝试在互联网行业创业的学生小马告诉记者。

  有很多学生时期创业的“过来人”纷纷表示,优势互补的团队是自主创业的基础。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从友谊开始,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利益协调以及发展理念的分歧。一旦成员之间产生嫌隙,就很容易以散伙为终局。因此,只有保证创业团队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创业前一定要做足准备,结合自身条件,充分考虑外在因素,做好创业策划。而计划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像。要根据计划书的分析,制定出企业目标和详细的工作步骤。同时,要有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并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创业氛围。

  此外,暨南大学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主任张耀辉教授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指出:“客观地说,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具备创业的素质和潜能,应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分流,引导他们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那些在理论和学术上有天赋和造诣的学生就不适宜加入创业的洪流。”

  我们需要怎样的土壤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原因何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中国的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近年来,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国各地也都推出了相应的政策。频频举行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各地的青年创业实习基地等,都为大学生创业大开方便之门。但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键问题上,“雷声大、雨点小”。

  北京创业指导中心的车处长对记者坦言:“严格地说,目前的创业环境是对大学生不利的。北京现在正在酝酿这方面的政策,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新的政策出台,而旧的政策只涉及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对创业方面并没有面向大学生的单独政策。”

  有调查显示,45.5%的学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而导致创业梦搁浅。据了解,XX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投入几千万给学生,然后看其中80%~90%关门,政府值得这么冒险吗?”实际上,不管扶持的项目成功还是失败,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支持和机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务则是多方面的,其中,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是重中之重。在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课程,教会大学生熟悉取得经营资格的程序和筹措资金的渠道,了解经营方面的经验和原则,防止违规操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

  张耀辉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近年来,创业教育逐渐铺开,这个概念正在得到推广。而我认为,除此以外,教师们要担当起责任,带头创新,引领学生去突破。我们对创新的理解,是不是只是创造发明?一个行业的形成,比如方便面、矿泉水,技术含量非常低,研发投入也少,但从创新的意义上来说,它对人类的改变是非常大的。整

  个创业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把思想向商业转化。创新应该是经济的概念,不是科技的概念。”

  相对于欧美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国的创业者肩上的负担更重,大环境也让他们更感艰难。只有在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下,才可能形成社会市场的良性竞争,并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

  路还很长,充满了艰难和挑战,但前途不会黯淡。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逐渐变得大众化,并且,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中大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丰富,资源易得,交流便捷,成为了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网络诈骗,随意造谣,传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为了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情况,我们小组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网络的积极意义,并寻找解决的建议。

  本次调查我们小组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其内容包括: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以及大学生对网络道德依赖性,上网的目的;二网络道德观,主要了解其对网络中低俗、热点问题的看法,对不健康的信息的处理方法等。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十三人组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发放填写。本次调查总共对公寓学生以及食堂门口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9份,回收率94.5%。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建议来引导大家正确地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 有89%的同学每天一般花2~3个小时在网络上,花费在网络的时间不足1小时的同学只有11%。由此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

  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刷微博、看小说、查学习资料。玩游戏的仅占13%。由此看出,用网络来娱乐的学僧占大部分,他们使用网络存在盲点,忽视了其学习的功能,从而影响其道德思想。

  对于如何看待网络中热点问题,77.5%的小学生理性分析,对问题有深刻的见解。15%的人没有自己主观的想法,根据他人的评论来做判断。对于看了网友评论后,是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44%的人偶尔会改变,因为他们在观看更多地分析后,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看法,从而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问题。15%的人会经常改变观点,没有主观判断能力。

  对于网络中不健康的、暴力的信息,67%的人会抵制诱惑,抵抗这些信息的再传播,说明他们有理性的分析能力。也有少部分同学会无法抵制这些信息以满足心理需求。 你认为理想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怎样,53%的同学认为需要完备的法规和全面的网络规范。说明大部分同学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33%学生希望有一个活泼的网络氛围,百家争鸣,说明同学们渴望从中获取开放的新颖的知识,渴望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也有7%的同学完全排斥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希望其完全被过滤,剩下7%的同学并不关心网络氛围的问题。

  根据以上调查并严谨分析,本小组成员汇总以下建议给所有大学生。

  首先要学会自我节制,网络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应该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所以大学生需要善于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要有辩知的能力,理性地有道德地使用网络,在网络发表言论,或行为操作时,一定要联想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对于现实中的不满,同学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发泄,切勿在网络中通过过激言论释放这种不满。

  要在现实中寻找自己,拥有良好的处世态度,勇于挑战现实中的挫折、困难,没必要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现实活动中,与人交流,戒除对网络的依赖。对网络问题要理性分析,客观分析,切勿被他人的错误观点迷惑。

  总结:从调查结果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而网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大学生应该正确利用网络摄取其中有益的部分,排斥不良信息。在使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作为大学生应加强自控力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为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学生调查报告范文11-11

学生调查报告合集15篇11-23

学生调查报告(合集15篇)11-17

学生近视调查报告合集15篇12-15

小学生调查报告合集15篇11-05

中职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11-18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范文08-26

学生调查报告09-05

学生调查报告08-27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6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