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2-01-24 09:45: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这堂课的目标之一是品味生动准确的语言,一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品味语言这点上做得还不到位,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儿。课后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一,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二,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三,重定位。语言的品味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他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味上,让学生更多地进入到语言中,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二)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加强字词训练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学过《春》,感受到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代表作)、《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代表作)、《龙须沟》等另外还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和散文

  生字词识记:济南 伦敦 镶上奇迹 宽敞 看护 水藻 髻儿

  解释词语:响亮 温睛 出奇 安适……

  听课文朗诵,学生默诵,听完之后,学生再次朗诵,品味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思想感情

  当堂作业:做同步测试和测试专家的字词题,加深对字词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1、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对比有什么好处(通过三组对比来写济南“温睛”的天气特点A、北平的寒,济南的暧B、伦敦的暗,济南的明C、热带的热,济南的温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些对比来自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来自作者对济南的爱)

  2、2、第2、3、4、5段,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从而说明济南是个宝地的呢?(阳光里的老城,山和水在冬天里的特征)写作重点又测重在哪一点上?请作具体分析(重点写出: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的“可爱”,后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修辞角度)见幻灯片10

  4、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雪后的山的?(34段)(方位: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颜色:白花——银边——花衣 情态:害羞——秀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 2.妙在雪态)

  5、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1)抓住一个“绿”字: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6、写作特色:

  6、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1)直接抒发感情(2)创设意境,流露深情(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7、总结: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了济南地处此因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照应题目,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8、练习:

  (1)读一读 写一写中词语

  (2)同步训练

  (3)小练笔:仿《春》的结尾,帮老舍给文章的结尾加三句赞美的话,50字以上

  教学反思: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并不是一篇能让中学生仿写的典范范文,文章的开头对比的方法学生就很难模仿,中间的描写学生还是可以借鉴的,结尾只有一句话点题,没有象《春》那样直接的赞美,赞美之情蕴涵在描写之中,要让学生体会同时,我在思考:能不能让学生给文章加一个结尾帮老舍先生赞美一下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发现,只要你将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景物特征让学生体会透了,学生还是能写的很精彩的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3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上这篇课文,我曾经反复思考,但是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个明确的结果,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且上好。

  一班先上,开始我打出了一张图片,下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让学生猜猜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哪个城市,学生猜出是济南,于是明确本课课题:《济南的冬天》。然后按部就班的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接着回归文本,学生朗读课文,一遍结束后,我说,老舍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篇文章,正是源于老舍对济南的热爱,下面请同学们有象老舍一样怀着对济南的热爱把文章再读一遍,于是学生又读了一遍,两遍结束后我说,请几为同学把课文再朗读一遍,一共三位同学把课文读了一遍,三遍读完后,我说,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有同学说喜欢,有同学说不喜欢,对于反对的声音我置之不理,然后我说请拿出笔记本,以“我喜欢济南冬天的 ,因为 ”句式写出你对济南的印象,五分钟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有喜欢小山的,有喜欢日光的,有喜欢水的,基本上反映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阐述的原因用的基本也是从文本上摘录的语句,自己的感受和加工较少,做了简单的评价之后,进入了第三个环节,我说:老舍是个语言大师,济南的山水的在大师的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本文的语言很值的我们欣赏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对于描写优美的句子,学生基本能找出来,而且对于修辞的运用也基本能说出来,但不够深刻和到位。一堂课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相比以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我自认为这堂课特别失败。

  下课后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希望下一节课会有所改变。上课后,我照例介绍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接着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了一遍,一遍结束后问学生: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要说的?有学生说,我特别佩服老舍,他把并不怎么样的济南的冬天的景色写的这么美;有学生说,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有学生说,济南的冬天的水很美……很多学生都说了自己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听得出来,学生是喜欢这篇文章的。我顺势就问,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大家都回答,喜欢。那么接下来我们能不能带着喜欢的感情再去把课文读一遍呢?于是所有的学生都放开嗓子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读完后我问: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哪些句子和语段的语气是特别处理过的,你是怎么读的?短暂的平静后,有学生举手了,说:我觉的第一段应该用比较平缓的语气来读。你可以示范一下吗?我问。他把第一段读了一遍,读的确实很到位,相信他已经走进老舍的感情了。然后有学生说第二节应该用缓慢的语气,轻轻的读,于是他也示范读了几句,结果其他同学哈哈大笑,抓住这个契机,我说你们觉的他的理解对吗?到底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在大家的讨论和几位学生的示范朗读后,同学们都明确了应该用愉快,温馨的语气去朗读。又有学生说第三节应该用轻快的语气来读,于是他读了一遍,读出了欢喜和愉快的感情,理解的非常到位,同学们也表示认同,在确定了各自的朗读基调后,我说,现在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探讨过的语气把课文再读一遍好吗?结果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愉快的把课文再读了一遍,最后我让学生完成那个句式,并当堂展示,结果大部分学生阐述的理由除了引用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比一班学生的理解要深入和透彻的多,下课铃声响了,还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和学生们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比较这两堂课的得失,我发现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第一堂课我没有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做任何铺垫和引导,所以学生可以说是很被动的把课文读了三遍,在被动的情况下阅读文本,得到的启发和感受几乎等于零,所以后面的环节完成的都不成功。而在第二堂课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所以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随机生成的,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基础,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这堂课就是在学生的牵引下变成了一堂朗读课,而朗读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下个环节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而“花不开”和“柳成行”的关键就在于兴趣这块土壤。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4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情”的主要特征,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的 温暖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美丽的及绿萍浮动下的水的 清透空灵的景象,赋予了 济南的山山水水以 感情 和 生命。文 章文质兼美,适合朗读,因此本 课设计了齐 读、自读、小组读、默读等方 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感情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从 教学流程上来看,用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及本课将 学内容作温故而知新,导入语言富有诗意和内涵,极具感召力。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

  《济南的冬天》给我们展示了四幅画面:三幅山景图和一幅水景图。第一幅为我们展现的 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为我们展现的是“雪霁晴峦图”;第三幅为我们展 现的是“城外远 山图”;第四幅为我们展现的是“空灵水晶图” 。作者通过这四幅优美的图画,再让我们通过优美的语言的启示,使优美的感情与文中的景物 和语言之美获得充分的交流,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 陶,得 到精 神愉悦。因此, 在教学过 程中,不仅仅 让学生欣赏到画面 美, 还要品味到语言美,感受到情感美,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审美, 这才是语文教“ 美”的意义所在。

  在本课教学中,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 分析四幅画面,而是以薄雪覆盖 下的下山图为例,交给学生 方法,让学生自己论述学习其他画 面;并设计 了三幅山景图之间的比较阅 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主观 能动性,体现了新 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 的,这里也体现了 教学过程中“活”的特点。

  本课教学将品味鉴赏优美的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老舍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是言语讲 究 ,而是对所写对象极为熟悉,并 有深切独到的体会,它是带着一般发 自内心的真实的喜欢劲儿向人们述说的。 《济南的冬天》一文,正表现出作者对济南气候的了解,对济南景物的熟悉。“济南人们在冬天 是面上含笑的”捕捉得十分准确,也十分生动。他写山、写水、写雪、写阳光、写 各色人等舒适而又快活。他的心情正是这样,他的喜悦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同身受”,用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真切的 体会,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品读鉴赏优美的语言 这一环节中,初次设计由学生 自己品 读、鉴赏。本以为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没有预先考虑 到学生的语文水平,作为七年级 刚入校新生,学生还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没有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因此 在课堂中茫然无 所知。在第二次的教 学过程中,我采用教师引导、讲解、分析、鉴赏的方 式,但发觉本来是课堂引导者的 我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几经修改,由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来品读、鉴赏这篇文章的语言。

  拓展延伸部分,安排欣赏美景,借鉴本文写作方法,当堂作文的练习,注重锻炼 学生抓住景物特征 描写 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用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 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课前摘抄描绘 冬天景色的优美语段,就是启 发学生多读书,养 成积累词句的学习 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齐读、自读、小组读、默读等多种、多次朗读的设想,则是对语 文学习 的延展, 深化语文学习成果。无论是 课堂写作训练还是课前资料积累,其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 让学生牢牢掌 握住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实” 不是让学生牢牢记住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才是教“ 实”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最后,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1)由于目前网络的限 制,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单调、枯燥, 缺少与本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的展示;(2)对于学生 的发言,缺少 适当的激励性评价。把课文教“美”, 教“ 活”,教“实”,这才是《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5

  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③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目标,其分析如下:

  1、在新课程大谈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独学抓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题设计简单,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无需讨论,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时间不多,完成情况较好。

  2、因材施教,分层设题。在“对学品美句”环节中,我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设题,分别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层学生能在A1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运用老师我教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两个句子赏析;C层学生能在A2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出一两个句子赏析题给其他组;A层学生能针对C层出的句子赏析题,能即兴进行赏析。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有点紧张,特别是即兴赏析的时候,表达的语言不够凝练。同时因为每组对ABC三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组需要三层同学都举手参与,以致于有几组不敢积极参与其中。

  3、难点突破,通过小组群学的方式来达成。通过“群学理方法”环节,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来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这部分过于仓促,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两点: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更多孩子展示和说话的机会。在以前的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几乎是固定的,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也不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给这些孩子发言的机会。

  2、在课堂教学引入之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激情。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完成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确保一节语文课的成功。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6

  这节课我预定的教学任务当然是没有完成,还有一个写作探究环节因没有时间而只好延迟到下一节课。但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本来就存在一个“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当课堂中出现有价值的资源时,要善加利用,允许临时生成,按照课堂中当时的情况发展下去,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师自己的教案一路宣讲,将学生宥于预设的轨道。学生质疑探究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教师因担心过多地花费课堂时间而简单强制地掐灭它们,无疑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也不可完全任由学生自由去发展,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起好适时引导和调控作用。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7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来抒发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我整体课堂的设计是两个课时,由于之前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运用自己在《春》这一课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自学这一课。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

  优美散文的学习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

  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当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经验不足,一些问题还是由老师越俎代庖地向学生进行了讲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8

基本信息





课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具备概括和分析能力。虽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但对散文的学习方法尚不熟悉。初一学生抒情感悟较低,但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队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景物描写以及情景交融这种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中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加深他们对写景散文写法的指导。因此,注重课前指导,课堂引导,课后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2.能力方法目标:


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并解题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五、体味美



六、探究美



七、作业布置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 ,你喜欢哪个季节?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2.解题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 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



1、



2、



3、



4、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 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句中用“晒”“睡”“醒”形象地突出了小村庄舒适、温暖的环境。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



细致观察



角度多样



情景交融



运用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春夏秋冬的可能都有,教师要有意识引导。


让学生感受一下北国的冬天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形,然后让学生猜想一下济南的冬天该有什么特殊呢?



学生默记



阅读注解①


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听读全文,同时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



阅读第一段,找出特点及方法:“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赞美济南的冬天”



“温晴”



阅读感知,学生拟题



小山摇篮图



薄雪覆盖图



城外远山图



空灵水晶图



阅读寻找自己喜欢的描写语段,并简述理由



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动词的使用,如: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采用多角度(视、嗅、味、触)描写手法,恰当运用修辞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段景物描写。



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本文是有一个总体方向



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带着问题去听、读课文,可增强学生阅读使得目的性



师生互动,展开探究,感受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取题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于祖国文字的理解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



将写景特点这一知识点随课文教学加以强调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济 南 的 冬 天


老 舍



无风声 小山摇篮图



温          山 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          温



晴            水  空灵水晶图 绿



无毒日                 蓝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行为评价方案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附: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评价内容自评互评师评学习常 规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教师教学和同学学习带好课本及学习资料学习 态 度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合 作 与 交 流出色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主动与同学合作、互助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认真、公正地评价他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效 果按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同步练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阅读测试题中、特别是作文中问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创新或进步):自评:小组长评:师评:还需注意或改进的地方:自评:小组长评:师评:



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虽然这次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但我很高兴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来都认为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和谐,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9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经典美文,教学此文,我既把它作为一堂美句赏析课,又把它作为一堂写景训练课。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对学好语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于是,我在教学中,根据题的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独学、对学和群学这三个环节,做到既有自主,又有合作探究。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绝非一般了。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三、“品”与“写”结合,既应对了阅读又培养了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在朗读中品析文章,同时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品的结果又是为了写作,让学生学会融情写景的写作手法。

  当然这次公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在教学中,感觉教学容量过大,以致每个环节没能精细化;教学中,自己说得过多,放手学生动得还不够。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改掉这点毛病,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出色。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0

  课前反思

  一、教学思路问题:

  一篇文章,特别是“大家”的文章,可学之处很多,但不可都在一节课中都学完,也不能都学会,我读了十几遍都读书不懂的东西,不奢学生能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去读书懂,因此我决定我十几遍都读不懂的我也不讲。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问题: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因此品味语言、理解字词、学习句子,理解内容、领悟主旨、体会情感都是需要教学的内容,我选择了通过示例的方法教学字词,解析修辞方法,渗透对比写作手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内容,领悟主旨,体会情感。

  课前预习作业我是想激起学生自主预习的想法,但又不给他们增加压力,让学生愉快地、高兴的在课堂上认识事物,学习语文知识。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本节课是集体备课。

  2、语文课教什么不是随便的,是要“依据体式,依据学情”来确定的,通过检测,重点教学生不会的而又想学会的。而不是教师会什么教什么,教师喜欢什么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教什么,参考别人的东西可以,但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维。

  3、这样备一节课的时间可能长了点,但思路还是比较明确的。可能会有缺憾,但我愿意在这种缺憾中做无悔的追求。

  课中反思

  一、导入语中说自己家乡冬天寒冷的特点,学生开始只说冷。当我要求用四字词语概括时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作者姓名与字的特点同学们挖掘的不错。

  二、过渡语比较少,显得比较唐突。

  三、在讨论,交流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有段少了,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讨论完。在全班汇报环节,学生举手的人不是很多。说明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四、我在课堂上话比较多,不断地提醒学生,不敢大胆的放手。

  五、由于时间关系,又匆匆进入了写作环节,只给了学生很少的时间写,就让学生读,明显的时间不够,可在这麽短的时间里同学们还是写出了不错的片段。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课后反思

  我觉得在课有许多知识没有落实。有点延时,导致写作时只有部分同学写成,组内交流不充分,并且师生评价不是太到位。教学过程中缺少过渡语。

  张老师说:如果中间紧凑点,在评析句子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就更好了。老师的语言精练一点就更好了。是啊,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但我愿意在这缺憾中做永远无憾的追求。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1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由于之前学过散文,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

  优美散文的学习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

  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2

  今天下午,我上了一节题为《济南的冬天》的公开课。上完课,心里总觉得遗憾,因为存在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特将本节上成功与不足,总结一二。

  一、课件制作与展示

  自认为课前虽做了充分准备,在上课的过程中才发现,在听课文朗读的环节中,由于课件没打包,导致在展示时,无法播放,后来只好到文件包里单独播放,虽然是个小失误,还是说明了心不够细,技术不过硬。致使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凑,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课堂预设与生成

  本安排一节课的内容,结果下课铃声响了,教学任务却还没有完成。究其原因,在生字词教学环节用时过多,本计划2分钟完成的任务,有由于学生对词语意思预习不充分,结果花费了5分钟也没能完成。最后经过引导虽然学生理解了,但宝贵的时间也流失了。

  因此对学情应能够充分了解,否则会导致对课堂进度预设失误。致使在教学时在某些环节用时太多,使余下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

  三、课堂应变

  在导入的环节,我预设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畅谈对冬天的感受,本以为学生会讨厌冬天,并说出一大堆理由,并把他们可能说的内容放到课件中,结果出乎意料是,都说喜欢,致使在展示课件时出现了我预设的内容,导致场面十分的尴尬,也打乱了我的上课节奏和思绪。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都遇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如果问题化解得巧妙,不仅能使教师自己迅速摆脱窘境,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得到学生的敬佩;反之则犹如掉进了泥潭,不要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素质以及个性修养的全面考验。

  虽然在整个上课环节中出现一些差错,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算是差强人意。旨寄希望于下一次能汲取此次教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3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畅所欲言,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语句的讲解,真令我刮目相看。比如,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第2段中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因为摇篮能挡住寒风,让里面的婴儿感到温暖。”又有一个同学补充说:“正因为济南如同摇篮里的婴儿,所以冬天是温暖的,四季如春。”学生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一些写景的技巧,而且也探究济南冬天气候的成因,它所达到的效果无疑比老师单纯地分析灌输修辞、语法要生动得多。作业设计也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掌握写景的技巧后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本人觉得阅读环节处理得不太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学生对文本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到课件中所展示的与济南冬天相关的一些优美的图片上,我发现学生只能边看书,边听录音,边看图片,对此如果做一些调整,效果就可能更好了。比如,可以先让小组朗读(或学生自由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接着让学生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最后再把书合起来,看图听读。而本人在教学时只采用看图听读的形式,这样的结果一是阅读时间太少,二是这个环节难以处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视阅读环节的处理。总之,在写景的文章中,朗读和对语言的感知与品味是非常重要的。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上这篇课文,我曾经反复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深厚感情,真正体会老舍先生的文章之美。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个性得到了发挥。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地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味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对此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

  本周,我校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我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美文,赏美文。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一年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语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28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11-16

语文的教学反思12-20

《线段》教学反思12-18

草原教学反思12-16

耳的教学反思12-15

年月教学反思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