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数对问题教学反思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9 19:31: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对问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两个目标:

  1、小组合作交流,会用自己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并能计算出所用的时间。

  2、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我的教学过程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首先,创设情景。通过熊大熊二吃早饭听音乐引入,学生比较熟悉,让学生发现有的事情是可以同时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紧接着,借助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新知。通过熟悉的沏茶情景,让孩子在情景找到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算一算,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从多种方案里选出最优方案,体会优化思想。

  最后是实践运用,拓展训练环节。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练习。第一个题目让学生练习画流程图。第二个练习是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学生可通过思考直接得出答案。第三个练习相对简单,判断那些事情可以同时做。第四个是以作业日志的形式呈现,并进一步计算时间,增加了一些难度。

  以上是我的整个教学流程,总体感觉整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也有几个地方处理的不够好。

  先说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一个目标达成的不太好,部分孩子在做练习时,对于事情的先后顺序安排的不合理,这点老师没有讲解到位,老师应该在总结的时候强调先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再想同时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们在思考的时候应该会更顺利一些。另外对于第一个情景和第三个练习的处理,如果把他们两个融合一下应该会更好,把第三个练习换成“一边一边”的形式,对后边的教学应该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对于最后一个练习是以老师的角度呈现的,如果换成学生自己的日志,学生对那些事情会更加的熟悉更加了解,效果会更好。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2

  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直接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样画葫芦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课后我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2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2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2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知识点看似简单,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例如:学习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投篮时的命中率,学生的出勤率、近视率等等,学生对这些话题比较关心、有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中率、本班学科技能竞赛的及格率等,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等于达标学生人数除学生总数乘百分之百;及格率等于及格人数除全班人数乘百分之百;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求学生掌握生活中有一些百分率不能超过百分之百,例如发芽率、出勤率等,不只从理论去认识,要结合生活实践中来理解,引导学生不受百分数可以大于百分之百的误导。

  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练习时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已知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提的问题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其它练习书上看到的一些普通问题,比如“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问题可多了,有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还可以分别算一算参加篮球,乒乓的人数占兴趣小组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这节课回答问题的同学有多少,算一算回答问题的同学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还有学生说统计一下父母下岗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本班学生的基础和领悟能力,来确定教学方法,在备课时,选材要浅显易懂,要具有代表性,选的材料最好是适合本班学生熟悉的材料,要从生活中提取精华,再让学生把这种精华变为自己的理性认识,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4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创设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应注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交流,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这节课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讨论。使同学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了思维,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在交流探讨中,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优选出一种方法,即当学生在了解不同解题方法的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重点介绍他们都能接受的一种解题方法——假设法,使学生明确解题时掌握一种基本的解答方法。

  3、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了假设的数学思想不仅可以解答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还能解答我们身边的问题。

  4、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5

  《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0页的一节新授课。属于较复杂的方程问题之一,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和差与倍数所形成的数量关系进行列方程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普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是要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据一倍量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法,同时必须兼顾该类方程的解法指导,因此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虽然较多,但是把握和突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方法,促进学生解题思维能力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学生经过思考,将自己的思路转化成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中明确提出“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

  1、本课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积累,从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

  2、教学中紧紧抓住“如何设未知数和如何找等量关系式等”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分析问题,把握条件,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因为“妈妈的年龄是欢欢年龄的3倍”所以:妈妈的年龄=欢欢年龄×3;因为“欢欢和妈妈今年一共48岁”所以:欢欢的年龄+妈妈的年龄=48。

  3、做到把问题分析透彻、思路讲清说透,思路说清了,那解题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实现问题分析至解题方法领会的飞跃。

  4、在解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思考、合作解答,选择解题最佳方案。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数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如何设X,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通过自主叙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但在引导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学生无法叙述清楚而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说清楚,同时因自己过于紧张,没有给以学生及时的评价,导致很多学生都不敢说,很多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的内容没有得到呈现。

  2、教师的语言也不够精炼,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练习不能全部完成。

  3、巩固练习设计和操作不够好。练习没有紧扣重难点。练习的设计难易程度要从易到难。检测的练习老师尽量不要提醒,才能起到检测的作用。

  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课堂不断培训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以及合理购物的内容。

  成功之处:

  1.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理清解决问题思路。百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有关解决问题的思路,本册教材这方面的知识就是着重解决生活中关于百分数的内容。事实上,生活中的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就是百分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就是把折扣、成数转化成百分数,然后再按照百分数问题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2.注重们每个小节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和折扣和成数时,几折和成数都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就表示十分之八,也就是80%;八成也表示十分之八,也就是80%;七五折就表示十分之七点五,也就是75%;七成五也表示十分之七点五,也就是75%。把这两个内容联系在一起,学生就不会感到所学知识是新知识,会把新知识融入到旧知识中,学生也会学得非常的轻松无负担。在教学税率和利率时,也是把这些知识转化成百分数的乘法应用题,都是知道把总收入和总钱数看作单位1的量,用单位1的量×税率(利率)来解决问题,但也注重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不足之处:

  关于折扣的写法。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八五折写成了85折,虽然貌似都读作八五折,但是表示的意思却不同,正确的写法应为8.5折。

  再教设计:

  在教学中还是要把折扣的写法补充到新教学内容里面,不让学生出现易错的知识点,尽量写成汉字的写法。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7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直观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几何直观,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例1前我先出示2题“看图解答”,引导学生看图说出问题、条件和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此环节的意义是通过从图中整理条件引导学生体会“图”的好处,同时也勾起了学生脑海中关于“画图”的回忆,也为例1的教学做好铺垫。例题1是用纯文字的形式出示的,由于题中的条件比较多,使学生在对文字的阅读理解中遇到了困难,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也有些模糊,不过借助课一开始的“前置性练习”,很多学生能够想到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但如何准确的在线段图上表示题意却有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给出一条线段表示小宁,给学生一个“支点”,再让学生画另一条线段表示小春,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在画好了主体部分后让学生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在图上表示出来,从而完成一幅完整的线段图。在画好图以后,教师就要诱发学生“看图”进行推理,找出数量关系并进行分析,确定基本的解题思路,化图形为算式。本课中的例题不同与一般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其条件、数量关系的复杂性和抽象性,适合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例题1呈现的是两个数量的和和差,通过假设让两个数量相同,期间通过演示使学生看到总数的变化,形象的展示了解题思路,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之后学生自主解题,板演并进行讲解,如此在观察中推理,在计算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最后的回顾环节,意在帮助学生已经积累起来的画图述问题、分析问题的经验上升到策略的层面,进而获得对策略的深刻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策略的掌握要经历从模仿到逐步内化的过程,“试一试”是对画图策略的强化,教师要进一步放手,“想想做做”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策略,“画图”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是学生通过画图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获得的,本课学习,画图不是最终目的,不可能仅凭一两堂课就能使学生掌握,画图是一种中介,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会思考,随着学习的深人,学生所遇到问题的类型在不断变换,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运用越来越娴熟,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帮助积累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策略的价值,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8

  “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及封闭图形。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大家都熟悉的手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之乐。

  生活情景图引入后出示实例图示,引导学生在观察、点数形象图形后进行填表,发现两端植树时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对实物图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将形象的图形抽象成线段图,让学生在脱离实物图后,依然能够发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在电脑演示中学生直观的体会到了植树问题中相关的量,在观察思考后学生则进一步验证了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9

  百分率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简单的题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率的实质是百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求“百分率”,知识点看似简单,却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通过这些知识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看得见的出勤率、缺勤率、达标率、发芽率作基础,让自学书本。通过自学书本,学生发现百分率的计算除了我们之前所用的算式外,还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并能找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看书后,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容易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百分率的例子。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知识之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桌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通过类比迁移,学生自主探究。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10

  这个学期本人就《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上了一节全校的公开课,课后对本次课进行了反思,发现有成功之处,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有价值、有趣味的问题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开课前,我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你们知道我校运动的宣传口号是什么?学生很开心地回答。然后我说学校领导很关心你们的身体健康,除了每周安排了三节体育课和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还举办了体育节展示你们的体魄,并要求体育老师对你们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测评跟踪。我呢,也关心每位同学身体健康,也关注你们的体育锻炼情况。前两天,又去了体育老师那里一趟,想了解前段时间体育老师对你们的体育测试情况。而你们体育老师说:“你来得正好啊,我正要填写相关数据,你就帮我算算吧”,她给了我下面的信息,教师出示例1。这样我就很轻松、自然地由学生前段时间的体育测试导入到例1体育达标问题。学生在我创设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有关达标率的问题

  二、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课件出示)的具体含义,学生通过说与听,调动了多种感官。再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公式,手脑并用,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求出达标率,在理解百分率基础上总结出百分率的计算公式,然后学生列举生活常用的百分率并说出其含义,如“出勤率”“近视率”“优秀率”等等,并当场统计班级的“近视率”等问题,将数学融于解决问题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四、加强了德育教育

  如结合达标率,我拓展今年安徽高考体育合格率不足7%,教育学生从小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由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的作用,教育学生节约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学生计算出“近视率”后,教育学生要保护好视力,科学用眼,常做眼保健操等等。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表扬、激励性的言语不多。

  二、整堂课虽然比较流畅,但是学生的练习不够,教学设计中的拓展延伸练习没能完成。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11

  一节课下来,觉得自己上的比较累,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那么满意。

  这个例题是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量,以及一个数量比另一数量多(少)百分之几,求另一个数量(单位”1”)”的实际问题。

  例题教学,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在交流中完善精致化。先画什么?(单位1,九月份用水量)再画什么?十月份用水量这条线段画多长?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比九月份节约20%”:节约的用水量是九月份的2/10或1/5。学生修改线段图的过程实际也是进一步理解题意的过程。

  课堂上老师最累和学生最怕是找出适合列方程的数量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中各线段,在各线段的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仍有部分学生有困难。学生提到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用水量。我没有引导学生及时选择合适的,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进行列方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尝试中找到适合的等量关系。在全班交流中明确等量关系。

  这个环节让我真切感受到部分学生对于寻找数量关系有困难。猜测着可能他们不清楚题目中的数量,也可能不会选择哪个数量关系式才适合列方程,还可能画线段图本身对他来说就是很困难的。到底平时作业不可能每道题目去画线段图(而且学生画线段图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学生来说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式困难啊。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12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起,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首先让学生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

  基于这样的教学重点,我在设计时,是这样去做的:

  1、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只是关注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源,将现实情境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探索和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提炼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对策略的体验,而不只是关注策略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学的本质应是“策略的形成”,而不是问题的解法和结论。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

  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形成策略,在应用中体验策略。由“原来的不知道该如何整理”到“自觉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我看到了论坛上,大家给我提出来的建议,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

  1、想把题当中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全部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所以感觉课堂上重点不是很突出。

  2、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针对性的评价比较少。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13

  最近,我们学习的是六下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共花了四课时的学习时间,因为是稍复杂问题,条件信息变多,数量关系难找清楚,单位1有时已知,有时未知,需要分析清楚。学生在此前已学习了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已经会用方程解答和倍、和差问题。

  课前我思考:新的知识点的生长点在哪儿,起点又在哪儿呢?细读例题,教学时我设将例题改成学生熟悉的倍关系,接着改成分数关系,组织学生找单位“1”、说数量关系,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便于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

  教学例5时,我组织学生先根据例题,学习“如何画线段图、如何找等量关系式、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学生普遍能够画出线段图、找准等量关系式,解决上面问题不大。

  例6——已知一个数量,以及一个数量比另一数量多(少)百分之几,求另一个数量(单位“1”)的学习,学生就开始吃力了。

  课堂上老师最累和学生最怕是找出适合列方程的数量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中各线段,在各线段的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仍有部分学生有困难。学生提到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用水量。我没有引导学生及时选择合适的,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进行列方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尝试中找到适合的等量关系。在全班交流中明确等量关系。

  这个环节让我真切感受到部分学生对于寻找数量关系有困难。猜测着可能他们不清楚题目中的数量,也可能不会选择哪个数量关系式才适合列方程,还可能画线段图本身对他来说就是很困难的。到底平时作业不可能每道题目去画线段图(而且学生画线段图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学生来说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式非常困难。

  正确检验也是本课的难点,不是所有的学生掌握,也没有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其中检验是否如何“比九月份节约20%”这个条件,这种检验方法掌握的学生不多。

  后来,从小学数学教学网上看到有老师这样设计了准备题:

  从看算式补充条件,引出例题6。“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_____________,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 440×80% 440÷80% 440×(1-80%)与其他老师有同感,觉得这样的填空设计非常富于启发性。

  在练习时,问题就开始大大小小的出现了:列方程时题目的等量关系式找不到,方程照样是对的;什么时候适合用方程,学生没有思考,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有的题目学生不想列方程,模仿记忆用除法计算,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出现,也让我反思,这一单元就近该怎么教与学呢?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14

  连减同数解决问题是一年级数学下册78页的内容,题目: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这道题是对连减的应用,对于算式28-9-9-9=1而言,注重对学生连减思维过程的形成。

  但是从学生解决这道问题的反馈情况看来,多数学生给出了999=27算式,从中知道了可以装满9袋,这种方法我应该给予肯定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会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个实际问题,虽然学生没有用连减,可是确实也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呀?能说学生是错的吗?我疑惑了,毕竟学生的想法总是多样的,我也不能给予否定的态度。带着疑惑和不坚定的态度,我把书上的方法出示,把这种用减法的观念强加给学生,然后通过2道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疑惑还在心中,不是说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吗?那么连加在这些问题中到底能不能用呢?毕竟站在学生的角度,和连减相比,喜欢连加算式的学生占大多数。

  带着疑问,翻看教参。出现这样的一段话:“在教学时,这些方式不一定全部出现,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将自己的想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清楚即可。”是不是说明学生用连加解决这些问题是正确的,毕竟这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呀。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受到事物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揭示分数、百分数及整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理解百分率在具体生活问题中的运用。

  对策:

  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预设: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百分数。

  0.2=( ) 1.72=( )0 .375=()

  3/4=()5/8=()9/20=()

  小结:怎样把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

  2、三数互化:教师任意报一个数,学生写成另外两种形式的数。

  二、新授(一)。

  1、 出示例题4,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 你能提一个用一步计算的和百分数有关的问题?生交流。

  3、集体研讨:

  (1)怎样求李芳跑的路程是小刚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45=0.8=80%或45=4/5=80/100=80%

  (2)那么你还能解决另外几个问题吗?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3)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4、总结:

  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巩固:第107页上的第1、2题。

  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计算方法。

  三、新授(二)

  1、出示例题5。

  2、提出问题:田径队周一的出勤率是多少?

  这里的出勤率指什么?

  交流得出:出勤率是指实际出勤是应该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3、那么怎样求周一的出勤率?

  组织交流,板书:3940=0.975=97.5%

  4、自己任意选择两天的数据,算出这两天的出勤率。 学生交流。

  5、哪一天的出勤率与周二的出勤率是相等的?

  哪一天的出勤率与周三出勤率是相等的?

  求出勤率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出勤率

  6、 巩固:

  (1)在生活中,除了出勤率,还有很多百分率,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出示书上第107页上第5题,理解下面百分率的含义。

  (2) 你知道在生活中,哪里还存在着哪些百分率?

  学生举例,并说出该百分率指的是什么?

  学生举例中百分率与学生实际有关(例及格率、优秀率等),教师指导学生及时根据学生实际数据进行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及反思(3)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说出成活率的含义。再组织学生进行计算。

  (4) 书上第107页上的第6题:先理解近视率的含义,再比较哪班近视人数多,说明理由。

  (5)补充:有两位战士参加实弹射击训练,甲打50发子弹,命中45发;乙打30发子弹,命中27发。谁的命中率高一些?

  先理解命中率,再计算,比较。

  四、全课总结:今天主要学习了什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率?分别表示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五、课堂作业:见补充习题。

  六、作业:练习二十一1~3题。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想在课始部分除了复习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外,还可以增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如:(1)10千克什锦糖中,含有1千克芝麻糖,2千克水果糖,3千克奶糖和4千克花生糖。芝麻糖、水果糖和花生糖各占什锦糖的几分之几?(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巩固练习中补充以下题目:

  1.建造一个游泳池,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投资80万元,实际投资占计划投资的百分之几?

  2. 建造一个游泳池,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投资比计划节约了20万元,实际投资占计划投资的百分之几?

  3. 建造一个游泳池,实际投资100万元,比计划节约投资20万元,实际投资占计划投资的百分之几?

  课后反思:

  教学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围绕百分数的意义思考数量关系。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百分数的一类简单应用,例4和例5都解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例4教学比较一般的问题,容易找到相比较的两个数量,并和百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例5教学求百分率的问题,如合格率、出勤率等,是百分数意义的专业应用。

  教学中我借助复习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来导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因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可以看作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特殊情况。它的问题表述形式、数量关系以及解答方法,都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相同。它的特殊表现在答案必须是百分之几,并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从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看,本课时内容掌握得不错。

  课前思考:

  由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思路、方法大致相同,所以只要让学生进行类推。

  例4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首先出示了一张统计图,一方面为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提供素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百分数与统计的密切关系。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类推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同时启发学生在列式后用不同的思路求出百分数。

  例5是求简单的百分率,百分率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

  例4教学一般的问题,先用条形图表示三人的长跑路程,使学生不仅了解到各人跑的千米数,还引起了对旧知的回忆,直观感觉到图中与几分之几有关的数量,为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提供经验,由于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做基础,所以学生普遍感觉今天的知识容易掌握。通过例5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百分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方法上,学生喜欢用先改写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课后反思:

  接受孙老师的建议,将例题的导入改为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再引导学生改为今天的新授学习,这样的导入自我感觉很自然,使学生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网络,并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两类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再通过相应的习题进行巩固。然后学习第2个例题,重点让学生体会某某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第二个例题本质上其实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是生活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一些特例。而且新教材的书写格式也比原来老教材好,求某某率没有固定的书写格式了,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利于学生将其纳入第一个例题中,纳入原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之中,所不同的是现在的计算结果必须用百分数来表示。所以感受到现在教材的安排更利于学生的学,也便于老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