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恐龙的教学反思

恐龙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3 08:23: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恐龙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恐龙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恐龙的教学反思

恐龙的教学反思1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我想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的,所以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多花了些气力,希望能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掌握介绍一种物品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预备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恐龙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可能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鼓励学生回家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有条件地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重要的记录下来,让大家在晨会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龙的知识。

  同时我也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借助网络资源,查到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制作了《恐龙》的课件。我们反复查阅资料,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赏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兴奋不已,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触摸期——研读文本了解特点。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在制作课件时也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教学中,先重点教雷龙,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

  四、探险期——拓展阅读探索奥秘。

  “你们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将学生的兴趣更广泛地指向课外阅读,探索这至今尚未揭开的神秘世界。有兴致的可以相互借阅书籍,交流资料,观看电影等。

  把这堂课设计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址,引导他们阅读。我相信,利用网络学习,不拘泥于课本,学生会有更多的体会。

恐龙的教学反思2

  《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在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兴趣是求知的源泉。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如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了大量的有关恐龙的图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不光是简单的看,还要求他们看完以后还请他们用一句或者几句话来说说你最喜欢的那只恐龙,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学习生字词时,让学生先交流识字的方法后,再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去认识课文中的这些生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学生是首当其冲的参与者,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对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让他们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在交流中,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了,体会更丰富了。

  3、教学着力体现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适当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句式训练,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有条例地说话。

  不足之处:

  1、第二环节安排识字教学,教师逐字进行分析交流,学得扎实,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也占了不少时间,个人认为在形式上是否可多样化,如先让他们小组进行交流后再反馈。

  2、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后,针对学生兴趣取向,学其中的一部分即可,课堂上没有留点时间给学生写字,本课要写的字有9个,全都留到第二课时来写,效果会弱很多。

恐龙的教学反思3

  说真的,上《恐龙》这课我的心中有点虚,因为在课堂内外的交流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恐龙比我了解得多。你看他们手中有厚厚的精美的恐龙画册,家中有恐龙的动画片,房里有恐龙的模型玩具,一位学生竟有满满一盒子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恐龙,他都能如数家珍般叫出它们的名字、说出它们的特点来,令我佩服不已。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恐龙的类型和外形特点。初步感知并学习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呢?我想上这一课学生肯定饶有兴趣,但未必有耐性听我讲课,也许他们更需要的是“倾诉”和“展示”。那么何不让出讲台,让学生以教代学,让师生教学相长呢?

  于是第一课时完成初读和字词学习任务后,我向学生坦言:“关于恐龙,这方面的知识你们比我丰富,比我了解,所以我想请你们来当老师的老师,好吗?我学东西有个要求:先学课内的,再学课外的。回去以后请小老师们认真备课,想一想你对哪种恐龙比较熟悉和了解,你打算教老师哪部分的内容,准备怎么教?可以补充哪些资料?明天的课堂上我们将评选出一位或几位明星老师。”

  第二课时,当我询问小老师们是否已认真备好课时,孩子们露出了新鲜而又兴奋的表情,几个孩子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看得出来他们很想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但又不知道应该如何教学。于是我出示了教学要求:小老师上台首先说明要介绍哪种恐龙,板书恐龙的名称,然后在老师提供的电子幻灯片中点击相应的恐龙图片,先用课文中的语言介绍这种恐龙的形态和特点,再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也可借助投影仪展示图片或模型。最后指导同学们读好课文中描述的相关片断。

  经我这么一说,有几只小手缩回了,看来还没有准备好。于是我再给小老师们一些时间,让他们准备得更充分些,自己先试着说一说。5分钟后,我离开讲台,在教室里找了个座位坐下。学生讲课开始了。首先上台的是早就高高举起小手的方泽旭,他介绍的是“剑龙”,板书名称后,他开始在图片上移动鼠标,向大家介绍“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接着又捧起他的资料继续介绍剑龙是最胆小温顺的恐龙,就像刺猬一样,虽然长满了刺,却并不主动伤人。我趁机表扬他:“小方老师真会教书呀,他怕老师和同学们不明白,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你们听出来了吗?”“打比方。”聪明的孩子听出来了。“对!经他这么一打方,我可明白了,原来剑龙的尾刺又尖又利,就像是——?”“利剑一样。”全班齐答。“请小方老师把你的说明方法也板书出来,好吗?”我趁机建议:“其他同学划出书中这个打比方的句子,在旁边注上说明方法‘打比方’三个字。”最后我们又请小方老师领着大家读背描述剑龙的句子。同学们看着图,一下子就记住了。

  方泽旭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快乐地走下讲台,他的成功激励了更多同学的积极参与。接下来几乎是小手如林了,小老师们学着方泽旭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板书名称、指图讲解、介绍资料、指导朗读,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他们对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说得头头是道,补充的资料也恰到好处,如雷龙,补充了它的体重有三四十吨,图片中它的脚踩在海底,身子一半却露出水面,形象地表明了雷龙“庞然大物”的特点。鱼龙和翼龙补充的资料表明它们的生活区域和食物都与一般的恐龙相异,如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而翼龙却是吃贝壳类的,恐龙大多生活在陆地上,而鱼龙却生活在水里,这一切补充的资料都有利于帮助孩子们认识到鱼龙和翼龙不属于恐龙,而是恐龙的亲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起了点拨说明方法的作用,可是学习效果却是出奇的好。当我重回讲台按课文的顺序点击相应的图片时,孩子们都能用文中的话描述恐龙,差不多都能把课文背下来了。

  体会:

  这节课给我的体会是:必须在扎实双基的同时创新教学,让师生共同享受课堂生命的活力。它有这么几个亮点:一是让出讲台,以教代学,角色易位,激发兴趣。二是课内外知识有机融合,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三是师生民主平等,课堂氛围其乐融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我囿于角色的转换,身为“学生”,只是请教该如何读,却不敢大胆指导,所以朗读效果不够理想。二是由于学生搜集的资料较多,原定两个课时完成的课文,结果却花了三个课时,学生仍然意犹未尽。只好再安排时间让他们在小组里把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进行交流和展示。

恐龙的教学反思4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但全文篇幅较长、内容复杂,该如何分割课文内容?怎样组织教学才能简约而有效地达成目标?我反复研读教材,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研读一、二两个自然段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自主阅读、朗读比较、看图理解等形式,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一、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学习生字词,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茹毛饮血、树栖”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

  4.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其中3、4两点为本堂课的重、难点。

  二、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读题质疑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因而导入时我首先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感知恐龙的凶猛、庞大,然后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感知冲突,质疑激趣,进入课文的学习。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此处,我旨在教给学生这样一种方法,有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的意识即可,至于具体说得要多好并不强求。

  (二)落实字词,理解文意

  本课的词语教学我花了较大的力气,做了较多的文章。首先是最基础的生字新词的教学,重在读准字音,像“栖”、“毋”、“茹毛饮血的血”等字。接着是对一些生词、新词的理解,有的让学生直接理解,像“茹毛饮血”、“树栖”;有的结合课文的插图来理解,像“中生代”、“化石”;有的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像“演化”、“欣喜若狂”;还有的则是联系上下文,结合句子的理解,如“假说”一词。最后,紧扣词语,理解文意,感受科学工作的认真、执着,科普文用词的准确、严谨。

  (三)想象补白,了解历程

  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我认为了解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的历程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比较了鸟类和恐龙的骨骼之后进行想象补白:看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学生的想法其实就是科学家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很自然地就了解了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明白了整个研究发现的历程:注意相似——提出假说——找到证据,也感受到了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专心。

恐龙的教学反思5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的,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学习这篇课文,我以“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为学习的主题,重点朗读和分析课文第3、4自然段,并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等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以及描写恐龙大小、形态、生活习性方面变化关键词句,结合这些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理清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真实的历史资料,证明鸟类是恐龙的一部分演变而来的,重点精读“20世纪末期……涂上了‘点睛’之笔”,让学生揣摩“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

  学习过程中,学生朗读课文还不够有感情,对恐龙化石的发现将信将疑,这需要学生去多看课外书,了解恐龙的具体形状、习性及演变的过程。

恐龙的教学反思6

  恐龙本身对大班的孩子就充满了吸引力和神秘感,是大班孩子很喜欢的一种动物,经常能听到他们在谈论书上、电视上看到过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对于恐龙生活的年代和环境以及它喜欢吃的食物、它的本领都不太了解。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幼儿了解几种恐龙的外型特征及生活习性;对恐龙感兴趣,乐意参加谈话及讨论活动。于是在课前,我就发了一张调查表,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请小朋友讲讲自己知道的恐龙。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吃什么食物?有什么本领。然后结合图片重点讲了霸王龙、细颚龙,以及龙的生活年代、形状和本领。我先请小朋友自己讨论然后在集体面前交流,最后教师再小结。

  活动过程中,在探究“恐龙”是怎么灭绝时,幼儿发生了争执。有的说:“恐龙是火山爆发灭绝的。”有的说:“不对,恐龙是星球碰撞灭绝的。”也有的说:“恐龙是饿死的,因为没有吃的了。”……大家互不相让,各据一词。这时我就将课件视频资源加了进来,引导幼儿一起观看并进行小结:“你们说的都很好,其实,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家就象你们说的,也作了各种猜想,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谜题。”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活动的决策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活动,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能使幼儿多渠道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幼儿的指挥者,而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引导者。由于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受其生活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使他们的探索往往停留在比较简单、低级的水平,常常出现多种形式的冲突、争端和困难,需要教师适宜的指导,才能使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由于这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所以整节课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尽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自觉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和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效果会更好,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恐龙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恐龙的灭绝》说课稿08-15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28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11-16

《线段》教学反思12-18

草原教学反思12-16

耳的教学反思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