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03 15:21: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1

  课文《珍珠鸟》是篇略读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走进本文,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进行理解,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教学时,我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和照料珍珠鸟的;3.珍珠鸟是怎样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4.引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5.扩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不仅仅人与鸟之间,并且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

  本节课存在的亮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得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边放音乐边朗读,让学生发挥想象,幻想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各种小鸟,其中就有珍珠鸟,再出示珍珠鸟图片。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根据本文是略读课文的特点,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教学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照料珍珠鸟以及珍珠鸟怎样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学生在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课文资料,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2.直奔中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来理解课文资料。

  本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尾有个中心句,并且课文资料是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中心句展开,先让学生理解文中重视谁对谁的信赖,小鸟为什么会这么信赖作者,怎样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资料。学生弄懂这些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领会了文章的资料,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3.以文为本,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资料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扩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证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我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以上就是三思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学反思的全部资料,期望能够帮忙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2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述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我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爱心,所以我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从上课的情景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耳畔萦绕,各种美丽的鸟儿图片一张张呈此刻学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齐,让人看了有种和谐的感觉。这不仅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巧妙地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本事,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实施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台。设计这堂课时,我没从头开始,而是叫学生找找“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一中心。指导学生读这句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资料,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学生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我心中的疑团:“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信赖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了黑板上,之后抓住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词、字探究。问题是孩子们自我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十分的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

  三、结合学生的感悟,随机指导朗读。在交流“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时,有一个学生谈到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突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还结合父母平时称他为“小家伙”进一步说明。我觉得他体会得很独特,随机让学生找到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的句子,自我反复朗读体会。学生自由读完后,我又指名读、部分读、齐读,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

  四、对教材的合理拓展,为课堂增添了精彩。教学快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在学生读完第13自然段后,我出示书中的插图,并深情地配上话语:“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完美的境界呀!你能试着这幅图起个名字吗?请写在插图的旁边。”这样,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扩散思维,并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概括思维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学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爱”、“信赖”、“特殊的父子”、“温馨的一家人”……二是“自行编写信赖格言”。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精彩发言(如,“信赖是阶梯,让我们走向成功”、“信赖是一双紧握的手,我给你力量,你给我力量”、“信赖是一座彩虹,让我们心相连”……)中,我们能够看出,学生的创新本事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编写格言的时候,对自身健康品质的构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教学中我也觉得有遗憾,最主要的是朗读指导还少了些。这也是阅读课文一向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我们的阅读课文篇幅比较长,但要求一节课完成,容量可想而之,所以,很多时候是匆匆而过。在以后的阅读课文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如果各位同仁有好的提议请赐教。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3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最终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鸟与人之间爱与美的颂歌。作者所以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赞叹。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等和谐共处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题,以“读书,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渔”,去垂钓文本中的“鱼”。在教学中,分为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小珍珠鸟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条是我又是如何关爱小珍珠鸟的。两条线的交融点就是“信赖”。整个教学活动据此展开,深入地诠释“信赖”二字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情与境的和谐与动人。

  一、落实读书方法,注重情感熏陶。

  感悟文本的思想精髓,一向是我们追寻的。那么,切入文本,切入作家灵魂的入口,到底在哪里?或许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所以,在教学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要“读好一篇文章就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方法。并在整个教学中,就围绕此理念展开,经过一些语言的提醒与实际的操作,不断地强化此读书方法。学会运用好的读书方法,才会有深刻的感悟。

  二、运用朗读击石,碰撞文本情感。

  朗读,对于语言教学,永远是必须与最好的击石。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或者朗读不够情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澜。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用朗读表达自我的情。譬如: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几个字,我便反反复复请学生感受“放开胆子”与“跑”之间的关系,并请其读出“放”的力度与“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东西,可是学生的确能够经过声音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他心里“放开”与“跑”,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仅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鸟。

  在朗读中,捕捉文本的灵魂,与文本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语言,有时候,在朗读面前,也是苍白的。在朗读中,我们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4

  《珍珠鸟》是一篇描述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的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后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教学时,“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为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让学生阅读后,结合课前导读,确定着重研究的问题: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前后有些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哪里体现出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先是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进行读、思、画、批,再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全班共同交流。在学生交流问题的过程中,我有机地穿插了三个引导学生想象思维进行说话交流的问题:

  1、这时,我不理睬小珍珠鸟,而它却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一点也不陌生,假如小鸟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2、看插图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么

  3、作者的笑是一种对自我孩子般爱的笑。

  小珍珠鸟真的把“我”当作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呢经过这些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大胆想象的空间,允许有不一样的见解,引领学生用自我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驰骋想象,个性解读,发言很热烈。

  总结以上教学,我想,兴趣是学生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去追求、去探索。学习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主动学。让学生享受到课堂学习欢乐的同时,又学到知识,发展了本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看来,这个学生的“内在兴趣”需要我们教师去认真解读教材,再精心地设计,课堂气氛是必须能够调动起来的。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5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它不一般的爱,我是这样做的:

  经过初读,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边读边抓关键字词进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节,小鸟出生了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他却没有掀开叶片往里看,我问孩子这是为什么?孩子们从他不惊扰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

  第四小节是个重点段,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没采取任何行动,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小鸟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之后,我们又重点朗读了句子,用朗读来加深体会和理解。交流后面的课文资料,我同样采用抓关键字词的方式,并且进行了板书,让学生随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鸟进行融合,一步步亲近。从字里行间中,学生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那种爱绝对不一般,正是有了这不一般的爱,才有了小鸟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结果。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6

  冯骥才的叙事抒情散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

  文本写的非常有趣,但就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我班的有些学生而言,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决定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朗读文本,赏析好词好句来理解文本的中心,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想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趣入手——小珍珠鸟怎样一点点地由对环境的熟悉逐步转变为对人的熟悉,最后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同时,“我”怎样使小珍珠鸟对“我”消除戒心,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者通过本文中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和揭示的人生哲理。

  在让学生发现“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也就是本节课的主要情节时,由于教师的问题过于琐碎,使得学生难以有一个相对较为完整和独立的思维空间,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在概括小结,没有寄予学生应有的信任。此环节过程如下:

  师:“我”为珍珠鸟做了什么?能让它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生:因为我没有去伤害它。

  师:为什么说我没有伤害它呢?

  生:因为珍珠鸟经常打扰我的写作,我都没有责怪过它。

  师:在这之前,我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呢?看看前面的文章。

  生:我知道了。是在文中的第三小结:“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的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

  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非常好,这也是我所想要的。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7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是著名作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结撰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值得玩味鉴赏。由于小动物一向是孩子们喜爱的并愿意了解的,备课之初我就认为这一课一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没想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不顺利,学生们没见过珍珠鸟,一点儿不感冒。说实话,那种小鸟我也没见过,只知道它长得很小,是否美丽可爱可真不知晓,而我的手边偏又没有有关的图片。

  为难之际,同年级的郑老师推荐了一篇教案,看了很受启发。于是,第二课时上课时,我设计了几处口语训练。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珍珠鸟的外形,叙述清晰者奖励给小珍珠鸟起名的权利。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品读课文,以求能把小珍珠鸟的外形说清楚。最后,经过大家评议,给小珍珠鸟起名的光荣被班长获得,她亲切地称小珍珠鸟为“小珍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孩子们对这个由他们的伙伴起名的小鸟投入了更多地关注。在了解小珍珠和作者嬉戏的过程时,我趁机让他们揣摩小鸟的心理。我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小珍珠”,把我当成作者,于是藏在文本描述后面的心语被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所揭露。就在这样贴近文本,品悟角色内心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和孩子们在想象的现场解读着作者的写作动机,感受着文本所营造的和谐。而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朗读、理解都相当到位,他们对这一课的学习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认为及时地调整教学,将学生带入文本所设定的环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课改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当学生对谈话的主题没有兴趣时,教师的教学就已丧失了意义。这时,如何抓住学生的目光就必须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了。有些课文所描述的事物可能给学生陌生感,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体悟,去感受,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教学活动。就像我们可以忽略小珍珠鸟具体是什么样,有多大,但我们可以以一个童真的视角去体察鸟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这不真是文本所要显露的内涵吗?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8

  《珍珠鸟》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同学生共同梳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作者为珍珠鸟做了些什么?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到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人鸟相亲相依的情景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情景。

  阅读提示还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在即将结课时,我向学生提问:珍珠鸟对作者如此信赖,源于作者对它的喜爱,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由人与动物的和谐画面,想到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可以创造出这种美好的境界。学生加深了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和认同,悟出了人类生活的哲理。

  学完课文,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本文、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9

  周三第一节课讲的《珍珠鸟》,讲的不是很理想。导师提出了不少意见,都是一语中的,指出了我的不足。导师非常理性客观指出了我的缺点,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从刚开始诸多困惑无从下手的迷茫一下子找到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非常感谢师傅“毫不留情”的批评,这不是对我教学的否定,更不会让我灰心丧气,而是助我前行的有力的鞭策。我会认真总结,努力改正,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向成功迈进。

  总结反思一下,我这次讲课得失如下:

  导师曾说语文意识是很重要的,此外,在上周听了多位老师的公开讲课及评课后,我也仔细查找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读了第三学段学生阅读要求。因此,我在备课时,尽量避免过多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轻语文专业知识。在上课时,尤其注重对学生朗读、默读和跳读能力的培养。另外,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纪律也越来越好。

  我这节课的不足有很多。首先,在教学定位上出现偏差。《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一课时的时间足够,但是,我在备课时疏忽了这一点,在课文内容方面讲解过多,没能充分的调动学生自学。备课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内容方面纠缠过多,导致了课文最重要的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没来得及点出来,让学生感悟的太少。如果教学时,我先点出本文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让学生自学作者体现这一主题的几个方面,效果或许会好点。

  其次,思路不够清晰,讲课目的不明确。这一个缺点在上课开始我在讲课时就能感觉出来。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后,我有两次卡壳的现象,脑子里找不到下一步讲课的头绪。以后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一定得在教授之前明白自己要学生学什么。

  第三点,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没有弄清五年级知识范围和深度。在让学生自学小珍珠鸟“不怕人”的变化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着重点出了作者冯骥才的写作手法及连词运用。本以为这是教学亮点,由于对学生知识范围、程度的忽略使其成为缺陷。之前在教学中遇到难题困惑,我会给自己找理由:经验不足。昨天下午“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会议我才明白,除了积累经验,积累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同样重要。缺乏经验不能成为我教学不足的万能借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多读多听多反思,提高理论素养。

  第四,语言啰嗦,语言艺术性不强。这一点与平时教学的言语密不可分,这次经历真正让我体会到导师所说的“语言能力靠平日积累与锻炼”。平时上课教师不注重语言的艺术,就不能指望公开课时语言能力能够飞跃。我在课堂讲课时能听出来有些问题问的啰嗦或评价的重复,再比较一下徐艳的授课语言,更感觉到自己的不足。语言风格虽然是与个人性格有关,但是,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要尽力向别人学习,注重语言积累,加强锻炼,尽量使自己的语言风格变得利索、干练,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

  此外,导师在昨天下午的会议上还指出“听课者要进入三种听课角色:学生、教师和指导者”,由此,我想,这同样适用于授课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思考:我要我的学生这节课学会什么?学生能读懂什么?如果是比自己优秀的教师来讲同样一节课,他会怎么做?这样,站在三种角度上比较分析,会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更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总结与反思,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努力学习,我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性”教师,是我不懈的追求!努力!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10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欣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的图画,学生畅谈感想。

  2、探求新知:切入课文。

  3、明确文题。介绍作者。介绍珍珠鸟。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要点。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二、自解课文,探究学习。

  1、小组讨论。请你探究:

  ①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3、查缺补疑。文章中,还有不能理解的语句吗?

  三、自赏课文,归纳积累。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了解了什么?

  四、从读学写,自练运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看了这幅图片后的感想。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珍珠鸟》一课的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呢?现以京教版第十二册《珍珠鸟》为例,谈谈我的认识。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11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我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爱心,所以我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大导入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最初的温柔》在学生的耳畔萦绕,各种美丽的鸟儿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让人看了有种和谐的感觉。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优美的钢琴曲结束之后,我问:“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中心。

  指导学生读这句话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学生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团:“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信赖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了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

  三、抓住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在孩子们提出了问题之后,我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边读书边寻找答案。因为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

  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在朗读“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这句话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我结合父母平时称孩子们为“小家伙”为例子,让孩子们尝试着去读。学生自由读完后,我又指名读、部分读、齐读,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

  五、立足文本,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合理拓展

  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

  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起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是每一个名字都能够反映出作者是幸福的,小鸟是幸福的。这是因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家都是幸福快乐的。

  二是在理解课文结尾的一句话的基础上自编或者是借用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和信赖有关的格言。这样做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12

  我们学校在三年发展性规划中提出,以现有科研课题作为研究切入点,把“活的教育+美的教育”融入科研活动中,形成探讨性教学模式。从课前参与、课堂渗透和课后迁移三方面见成效。

  这两个学期,在学校的大课题下我研究的子课题是“注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我们师生在共同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的收获惊喜。

  这是《珍珠鸟》的第一课时。开课的第一环节,是检查预习情况。先是认读生字,我照例在黑板上出示本课的十个生字(不带拼音)。看着小手林立的教室,我知道学生们一定胸有成竹。果然,张乐同学娴熟的字正腔圆的发音,立刻博得满堂喝彩。“说一说你最欣赏张乐读的哪一个字,为什么?”“我最欣赏张乐读对‘卷’字,因为它是多音字,一不注意就会读错!”“噢,那卷字还有什么读音呢?我们一起来说说。”我在黑板上就着学生们的回答标出了卷字的两个读音。“我最欣赏张乐读‘拨’字,因为这个‘拨’字和‘拔’字很相似,我经常读错,张乐读对了。”“我来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作为教师的我,这时所做的只是不断的肯定着这帮能干的学生。很快就进入检查扩词了,我特意点了苏杰,苏杰声音虽不够大,但还是都组对了。“我来,我还有……”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想发言。“好,我知道大家都能给这些生字组词,老师现在想了解谁积累了‘好词’让大家分享?”黄紫慧第一个举手“卷——风卷残云、卷土重来”“拨——拨云见日、挑拨离间”“撞——横冲直撞、招摇撞骗”……学生们积累好词语已经成为习惯,每次听到学生们嘴里蹦出那么多好词,我总会由衷的说:“谢谢同学们带来这么多好词,有一些好词老师都不知道,今天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感觉真的很快乐。”在用上本课生字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时,一个同学说的是课文最后那句“信赖,不就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我请这个同学再重复一次这句话,然后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还可以怎么说?”一连请了几个学生,回答都是“信赖,就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对学生们说“老师这样说你们看行吗?”我提高了语调“信赖,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行,因为反问句就是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平时不太发言的李慧婷肯定了老师。“那我们全班一起大声的说一次好吗?”在我的倡议下,全班同学齐声说“信赖,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检查预习的最后,我是请同桌互评读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里,学生们不仅自学了生字新词,整体感知了课文,而且自主解决了生字词中的重难点——多音字、形近字,积累了好词句,懂得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知识。而我在学生说“信赖”这个句子时,及时的点拨,不留痕迹地让这个全文的中心句地在学生们心中留下印象。因此,对这一环节我感觉很满意。

  第二个环节开始,我先让学生们读课题,提出问题。一个学生的问:“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珍珠鸟,作者对珍珠鸟怎样?”“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有一个学生想知道:“珍珠鸟的生活习性怎样?”这些问题,对了解课文,理解内容都有帮助。这说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从没“问”乱“问”到不仅有“问”而且会“问”了。我鼓励同学们:“自己读书,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读给同学们听听。”随后,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们直接与文本对话,自由读课文,畅所欲言,自读自悟。在争论“珍珠鸟雏儿胆子是大还是小时”,不仅引导学生从课文字里行间找答案,还巧用学生们课外收集到的资料辅证。学生说到重点段落“珍珠鸟一步一步接近我”时,通过老师的范读,使学生领悟到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大起来的;抛出“首先……接着……后来……”这个句式,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段落脉络,为学生的背诵打下基础,也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在学生们找到许多段落、句子说明作者很喜欢珍珠鸟后,老师还引导学生从一个“拨”字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细致体贴。

  在这一环节里,我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由读,大胆说;引导学生们把课文“读进去,读出来”;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初步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收获,也体现了教师的“导”作用。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林姆斯基说:“学生的脑力劳动并不以有所发现而宣告完成,脑力劳动不仅表现为一种形式或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真正的目的则在于让学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总是这么问学生们:“刚才,大家不知不觉又读了好几遍课文,自己也解决了读到课题时心中的疑问。那么,在不断读课文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这时,黄芷昕立刻把手举得高高:“作者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吗?’”大个子陈辰站起来说:“珍珠鸟为什么要去接近作者呢?”学生们提得多妙,这,不就是我下节课的教学目标吗?我对学生们说“问题提得真好,你们真是一群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下一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两个问题,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课后,在和听课的老师交流时我说:“这一节课呈现了我这两个学期来在学校大课题下子课题的课题研究成果,从这节课情况看,感觉良好。只是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希望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新问题,举手的同学不够多。这也是平时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如何在这方面提高学生能力,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13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小鸟的可爱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好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在教学课文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人鸟之情”,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于是我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鸟之情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依靠的是信赖”;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多么美好”。我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美好的境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可以说是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14

  一、教学背景 《珍珠鸟》是人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文质兼美,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可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二、教学实例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想认识吗?(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了课文后谈谈,你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怕人——亲近)

  3.对照板书,生成问题:此时你脑海中产生了那些疑问?

  (梳理学习目标:珍珠鸟是怎样从怕人到亲近人的?他和作者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1.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学生与文本对话。

  动笔读书:划出文中描写珍珠鸟活动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师生与文本对话。

  抓住文中许多吸引人的描写处,用多种形式品读,想象感悟,从珍珠鸟逐步亲近作者的活动变化,感受作者细腻的关爱。

  (板书:鸟笼四周、书桌、肩上)

  假如你现在就是作者,看到可爱的小珍珠鸟,你会怎么做?

  (指导品读)

  (三)鉴赏课文,品味体会。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2.结合插图,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

  探究:珍珠鸟怎敢在“我”肩上睡熟?“我”为什么不动了?在“我”眼里珍珠鸟就像什么?假如你就是作者,看,小珍珠鸟现在就落在你的肩头,你有怎样的感受?

  3.配乐诵读,品味体会。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

  1、回顾课文,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板书:信赖)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五)阅读拓展,升华理解。

  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吗?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创作的灵感和当时的感受)

  推荐文章:《不经意的背弃》

  三.教学反思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15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欣赏“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14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配乐朗读。在“爱之罗曼斯”袅袅的乐声里,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爱”,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教师于是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有位哲人说过:“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潜能,让他们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那么,这一情境的创设就不仅仅培养的是学生的欣赏能力,也融合了个性与创造的培育。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马上要毕业了,回首六年的小学生活,竟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原来‘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尊重别人?在别人给你带来麻烦的时候,有没有理解或宽容?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有没有欣赏过别人?……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实,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已经是作家冯骥才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