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计划>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31 16:16:1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一班至八班由我指导教学,每班人数较多,家庭大多无计算机,只能在校上机练习。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还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计算机。

  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七年级信息,义务教育教看书。

  本教材主要内容如下:

  1、信息社会。

  2、计算机的组成。

  3、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4、熟悉“我的电脑”。

  5、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

  6、用好“回收站”

  教学目标:

  ①了解信息及其特征。

  ②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

  教学重点:

  ①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②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信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行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3、耐心辅导,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信息素养。

  4、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上机任务。

  5、寓教于乐,在学中受教育,在玩中受教育。

  6、分组教学,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计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9月7日—9月11日人学常规教育

  第二周9月14日—9月18日信息和信息社会

  第三周9月21日—9月25日在计算机中如何在表示信息

  第四周9月28日—10月1日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五周10月5日—10月9日10。1放假

  第六周10月12日—10月16日计算机硬件、软件

  第七周10月19日—12月23日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第八周10月26日—10月30日操作系统的发展

  第九周11月2日—11月6日管理Windows的桌面

  第十周11月9日—11月13日Windows的程序窗口、熟悉“我的电脑”窗口

  第十一周11月16日—11月20日改变窗口的显示方式

  第十二周11月23日—11月27日介绍软盘、学会使用U盘

  第十三周11月30日—12月4日“资源管理器”窗口

  第十四周12月7日—12月11日查找文件或文件夹、在指定位置建立文件夹

  第十五周12月14日—12月18日文件夹命名、复制、移动和删除

  第十六周12月21日—12月25日用好“回收站”

  第十七周12月28日—元月1日复习

  第十八周1月4日—1月8日考试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人类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167班—169三个班生物课,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学习态度也很好,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七年167班分化相对严重些,七年167班在个人展示阶段需要加强管理指导,需要在新的学期加强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要做到严管理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使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图表、实验工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能力。是半学期工作重点。

  四、具体措施:

  1、强化管理,针对个别学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及时鼓励,多和班主任沟通,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态度的转变。

  2、组织好学生的阅读、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要强化小组长的管理,提高组内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精心备课设计好学案、导案、写好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教学中得与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4、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7课时,每周3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6课时)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第二节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节青春期(1课时)第四节计划生育(1课时)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6课时)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2课时)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5课时)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2课时)

  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7课时)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2课时)第二节流动的管道&—血管(2课时)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课时)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课时)

  第五章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2课时)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1课时)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1课时)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7课时)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课时)第四节激素调节(1课时)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课时)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次英语考试成绩不甚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对新教材还没有很好的适应。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走了许多的弯路。

  二、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与原教材相比还增加了文化背景和学习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份和语篇的输入。本书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这套教材是基于城市学生的状况编写的,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小学基础不好,到初中以后学起来的确有些吃力,光是一千多个单词就吓退了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我们还必须知难而上,为了提高农村的英语教学成绩而努力。

  三、教学目标

  (一)、英语三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二)、语言技能三级目标

  四、教学方法

  这学期仍然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Task-Based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教育部制订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一册均强调了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学习。

  这学期主要通过任务型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是从活动中获取知识。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活动,学到新的知识,即完成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变。教师备课时重点考虑;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这个大语言环境又是由各个小语言环境组成,其中一部分是陈述性知识,另一部分则是程序性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通过活动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了知识迁移过程。常用的训练活动有以下几项:

  (1)Dailyreport:值日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或朋友的情况,其它学生可互相提问题,询问个人职业。

  (2)Playaguessinggame:用问题“whatdoeshedo?”引入任务,让学生猜测多媒体课件中人物的职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Asktheway:创设问路情景,根据实际情况tellingtheway,eg,Iwanttogothehospital完成对话活动。

  (4)Seethedoctor、goshopping等:学生可扮演角色,进行对话。

  (5)Haveadiscussion:学生分小组讨论。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1、重视参与实践,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与创造.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特理解,允许学生只具有普通公民的音乐素质。

  2、兴趣是的老师,使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通过小学音乐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这为初一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初中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对来讲,学生喜欢音乐课,但是对于音乐知识不是太喜欢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多鼓励他们。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意见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他们分别是:第一单元《春之声》、第二单元《国歌》、第三单元《阳关三叠》、第四单元《神州大地(2 )-江河万古流》,第五单元《环球之旅(1)乡村花园》、第六单元《银屏歌声》。其中,每个单元又包括了歌曲1-2首;欣赏曲2-3首;此外,在个别单元中还包含器乐曲1首。其中,实践与创造还隐含着这样几条线索:

  1、对歌曲的创造性歌唱的提示(如:情感表现的、表演方式的、创造性表演的);聆听音乐的线索(如:聆听主题、听辨音色、体验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形象、辨认曲式结构、认识音乐流派等);

  2、创造性活动包括创造性表演活动、为旋律填词、给旋律写变奏、给旋律配器、为歌词配曲、为某种场合或活动选择背景音乐、创作并表演音乐剧、制作简易乐器等。拓展性活动内容包括收集查阅文字或音响资料、编写制作音乐墙报、组织班级音乐会、组织访问音乐家或民间艺人、组织同学间的自评互评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共有六个单元,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本册内容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体验音乐带给大家的美的享受,并通过对本册民族戏曲的学习,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开阔学生的视野。

  难点是:学生在学习本册书的第三单元民歌中曲目时,对民族演唱风格的把握相对来说比较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改进教学,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五、教法及改进的主要措施

  做到课上与课下有机结合,拓展学生兴趣。认真备课,研读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引导视听、启发思考讨论、引导模唱。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

  六、德育、美育渗透各科教学设想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在技能学习之后,引导学生挖掘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更深层次的含义,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的适当补充,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歌曲或欣赏曲目的深层含义,从而达到音乐教学最根本的教学目的。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合适教学内容的音乐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五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10-30

七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11-15

精选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3篇09-13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0-29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集合5篇09-29

七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汇总八篇09-17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三篇09-16

七年级教学反思12-04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汇总六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