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总结>语文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总结

时间:2021-07-21 12:39:56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语文教学总结范文合集6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总结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学总结范文合集6篇

语文教学总结 篇1

  经过上学期的深入接触,我对班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担任的初一第二学期语文课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二、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10.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1.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3.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4.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5.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6.组织辩论赛,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17.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作品自作不少于70%

  18.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19.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2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三、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初一语文年级组 xx

  20xx年2月27日

语文教学总结 篇2

  每学期到了这个时候,我总是感叹时间过的太快了,忙忙碌碌的,有所得有所失,需要总结如下:

  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的学习新课程理念,通过读书、校本培训,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通过各种学习,使我加深了对语文课的理解,明确了今后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备课,注重指导朗读,重视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表达的情感及其变化,利用自读自悟、朗读示范、自评互评等方法,指导读出感情,在重点句子中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常常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词义、句意,要注意和课文主旨的联系。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抓难点、重点质疑探究,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探究,抓住文题质疑探究,抓住文章首尾质疑探究,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探究,还可抓住插图、标点、修辞等等进行质疑探究。尊重学生质疑时表现出来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三、引导学生读书。学生们都有读的愿望;读了有益、有趣、语言又美的课文,自然喜欢上阅读。在阅读课上推荐一些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引导学生记录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总结 篇3

  【内容提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语文教学结题报告。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品读悟词等感悟四法,完形填空、关键语词串联等积累六法,情境造句和移用活用造段运用五法,此外还构建我校“三层次”基本语文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课内外自觉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

  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

  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题报告《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 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xx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庾群若(副校长)、曾海霞(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彭素香(副教导主任)、江冰(语文教研组长)、黄彩琼(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 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 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 研究的总结阶段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彭素香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

语文教学总结 篇4

  本学期,我任二(2)班班主任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本着爱学生的心;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人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好班、队干部。班、队干部是一个集体的灵魂,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是联系老师与学生的纽带,是师生互相沟通的桥梁,他们在学生中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因此,我要求班队干部无论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都要起到表率作用,还要求他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还要细心观察班里同学的细微变化及时向老师反映。我还定期召开班队干部会议,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小干部们都能认真负责,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二、建立班级管理体系。为了建立一个团结协作、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我建立了班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并每星期评比出优秀干部及先进小组,先进个人,通分层管理、班风班纪有了明显的改观,集体荣誉感也强了。

  三、搞好班容班貌班风班纪建设。按领导要求搞好班风班纪建设,二(2)班风定为“努力、创新、活泼、上进”。全体同学都努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班风内容,班纪为之好转,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搞好班容班貌布置,定期出好黑板报,“国庆”节把教室布置得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四、上好班会,队会课。我努力组织好每一节班会、队会课,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一学期来,全班学生为班级出谋献策,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队活动课也有声有色。在教师组织了一次队会后,每周队会由中队长及队委组织,队员参与队会的热情很高,也纷纷向中队长提出下一次队的建议,都盼望着下一次队会的到来。

  五、积极家访。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学期来,我对学生进行了普访。形式不一,如到家家访,开家长会,打电话,写信给家长,通过努力,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在教育学生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一个学期来,我对班级基本功抓得较扎实,但是,在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须不断改进、加强。我对学生的细微变化注意不够,对一些经验未能上升到理论。这有待于今后工作的努力。

语文教学总结 篇5

  一、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

  1、本学期高三年语文学科主要任务是:讲授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三册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复习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修改,扩展、压缩语句及仿写、仿造句式,诗歌鉴赏等考点。一个学期下来这些教学任务基本顺利完成了,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职高语文着重指导学生把握一些经典必考课文,了解一些相关的文体知识。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鉴赏分析诗歌,并在掌握文言字词的基本用法,读懂古代诗词和散文的基础上,强化背诵环节。而一到三册的复习也是以此为重点,复习方式以自学为主,练习强化巩固,结合适当的讲评和测试。要求学生复习的时候,采取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的方式,把握字、词、句的解释和理解,把知识点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课内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3、针对20xx年职高语文高考题型的变动以及近期一些高考信息交流会对20xx年语文高考趋势的预测,毕业班的考点复习安排节奏紧凑,依然按照考点顺序进行,主要是结合20xx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命题方向和规律,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和方法,辅助以针对性较强的专题训练及讲评,并通过考点测试及时进行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复习的方法和步骤,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复习效果。

  二、学生的学习情况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尴尬的问题。主要是大多数学生对语文不太重视,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处于很被动的位置。因此应让学生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学习的必要性,采取一些比较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转被动为主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毕业班的学生,除了加强他们毕业班的意识,更有必要让他们了解高考中语文学科的有关情况,包括题型分布及命题方向的变动,以及高考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以引起他们的重视。当然,更重要的是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教给他们解题的规律和技巧,让他们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复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步子,比较扎实地掌握每个考点的知识要点和答题技巧,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在主观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大,大多数学生比较懒,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一个5—6分的题目,他们只用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词就解决了,有时还答不到点子上。

  三、主要经验和教训

  从20xx年高考的情况来看,以往作文教学流于形式,“顺其自然”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作文分数的增加,说明了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地位的提升;而字数的增加说明高考作文要求的提高,这种趋势不能不引起所有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因此,加强作文辅导与训练势在必行。另外,主观题要加大复习力度,尤其要教会学生怎样审题,怎样解答。

  四、教学、教研、教改的情况

  1、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研职能,根据教学大纲以及近一两年高考的命题方向,针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加强教材教法研究,总结规律,摸索命题趋势和方向,总结归纳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按照“遵循于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明确复习方向,适时调整复习计划,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另外,备课组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探索和实践各种新教法,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效率。

  2、作文训练一直是见效最小,而又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学期,我们着手从文体入手,整理了一系列的资料,包括记叙文写作和议论文写作指导,以及一些作文的事例素材;并采取了一定的新措施,在让学生明确高考话题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上,除了在构思和立意方面的指导外,特别加强了扣题技巧的训练。同时,把语言表达练习与写作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以小题带动大题,以求在语言的文采上有所突破。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随着复习的深入,学生的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如: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独立阅读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较差,课文背诵没有真正落实等。因此,下一阶段,应在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的基础上,强化背诵环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鉴赏等基本技巧的指导,加强文字表达的训练。

语文教学总结 篇6

  一、对象及功能

  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但要想获得教学的最大效果,教学的过程绝不是上完课便终结的。教学总结与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学总结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表现,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判定的过程。它是教师行为自觉性的体现,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其实质在于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语文教学要一步步走向科学,教学总结必不可少。总结对象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教学结果,主体是教学行为,终极是教学观念。

  1.对教学结果的总结有助于判断后继语文教学的可能性

  人类总是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进行教育活动,因此教学也总是以教学目标的事先拟定为前提的。对教学结果的总结是教学总结的首要任务。

  总结教学结果不仅是为了判断现有教学的达标程度,它为判断后继教学的成功也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新知识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那么这种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显然,后继学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原有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掌握。语文教师要判断能不能进一步教学,预测后继教学成功的可能性,首先必须对自己一学期或一单元、一范文、一课时的教学实施结果进行检查与评定。这种检查与评定既是对前一阶段教学结果的总结,也是对后一阶段教学起点的确定。  按照掌握学习的原则,教师必须在学生掌握每个教学单元或学段的85%的教学目标后,才能转入下一阶段的教学。但目前语文教材学段、单元、篇章之间缺乏联系的文选型编排体例,使得这种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在判断是否进一步教学方面的功能大大削弱。教师稀里糊涂地教,学生稀里糊涂地学,语文教学漫无目标地行进在少慢差费的大道上不得自拔。突破语文教材文选型编排体例,建构有序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是语文教学实践的诉求。

  2.对教学行为的总结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而产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包括教与学两部分。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的总结是教学总结的主体任务。

  教学活动的责任者是教师,教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身心发展的质量。因此教师对教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分清教的成功之处和薄弱环节,总结经验和教训,是教学总结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师教的行为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学设计行为、组织实施行为、人际交往行为等,只有及时、不断地回顾分析这些行为,才能使教师及时了解教之得失,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完善后续教学,不断获得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自我行为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的行为既受到教的行为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教师行为。传统的教学总结,缺乏对学生学的行为的应有关注,这不仅窄化了理应广泛和丰富的教学总结范围,也影响了教学总结的效果和功能的发挥。总结学生学习行为,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使问题得以解决,而且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获取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倾向性和导向性的学生个体学习的信息,从而为不同的学生量身订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真实材料。所以说,学生学的行为蕴含着影响教学结果的丰富信息,总结学生学的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3.对教学观念的总结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行为受教学观念的支配,对教学观念的总结是教学总结的关键任务。

  教学观念内隐于教学行为之后,对教学观念的总结不同于对教学行为的总结。对教学行为的总结往往局限于教学实践的描述,侧重技之所得;教学观念却是对教学实践的解释,关注道之所存。前者是工具,追求有用;后者是思想,追求有理。工具是重要的,但没有思想支撑的工具,使用是盲目且可能有害的。缺乏思想的魂灵,没有理论的深度,语文教学同样可能是浮躁且随波逐流的。对教学观念的总结是教师形成语文教学立场,完善学科素养,实现自我发展的良好途径。

  对教学观念的总结,是一个理性自我发现的过程,不免会出现与教学实践的误差,只有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体味,反复揣摩,才能积淀学术的素养,为最终发现语文教学真谛,建构科学的语文教学逻辑体系,坚定科学的语文教学方向做好准备。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整体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这是每一个有志于改革语文教学现状,发展语文教育事业的教师应该努力去实现的事情。

  语文教学总结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为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对教学作出正确决策,它应是语文教师经常进行的特殊认识活动,其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自我反思,但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别人的类比和自我分析统一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二、方法及示例

  在明确语文教学总结对象的基础上,接踵而至的问题便是如何对这些对象进行总结,其途径和方法何在,有些什么基本要求。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谈谈这些问题。

  1.教学结果的总结

  总结教学结果的方法很多。新课程改革提倡言语操作、言语创作等活动测试的方法,但从目前情况看,传统的考查与考试仍是现阶段最基本的方法,只要考题编制得当,实施得法,纸笔测试同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学生学习的水平,把握学生的学习变化状态。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并观察学生的反应等方法,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在一个教学单元或一学段学习结束后,也可以对照单元或学段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测验或学段考试。根据测试结果,教师着重分析三个问题:学生是否达标;用时是否恰当;成绩与不足。

  总结教学结果主要是为了全面检查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并决定是否进一步教。教什么检测什么是总结教学结果要遵循的原则。显然,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检查教学结果的前提。但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虽然教材每单元每篇课文提出了教学重点,但实际教学中多数课只是读懂这篇课文、写好这篇作文的笼笼统统似是而非的目标,具体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节课,大多数情况都没有明确的习得语言培养言语能力的教学目的。以生活组元的现行新课程改革教材更是强化了这个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教学结果检测的指向性。不知彼岸何在,学生和教师在无边的年考、月考、单元考、课堂检查中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对此,语文教师应有高度的自觉性,突破应试的桎梏,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己任,利用现有语文教材,自主探索语文能力的知识技能目标体系,自主建构语文能力形成的反馈机制。

  创建语文教读法的南昌二中特级教师潘凤湘就是这么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大胆创新的老师。

  他的教读法,顾名思义,就是教会学生阅读。

  按照语文的三种主要文体和初中的三个学年,潘老师把读书的技能细分为13个训练点,并按由分到总、由表入里、由此及彼的认知特点将13个技能训练点有序划分到三个学年,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年不同,训练的目标不同;学段不同,训练的目标亦不同。各技能项的达标程度,由各节课的练习检测;各学段或学年的达标程度,由各学段或学年的训练项的组合试卷检测。一经检测达标通过,则教学就向下一个目标进军。如此依序进行,渐次推进,三年结束,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就能分析,就能理解。

  我们以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为例,来看看潘老师是如何确定各阶段目标,并如何根据教什么测什么的原则来对教学结果进行检查的。

【精选语文教学总结范文合集6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总结05-25

语文期末教学总结04-29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0-11

实用的语文教学总结11-14

职高语文教学总结06-26

小学语文教学总结06-19

上期语文教学总结04-26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1-27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合集15篇)08-18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5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