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1-10-08 15:41: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7)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二、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师:原来同学们心目中的角是这样。(在黑板点一下)这是角吗?看来指角还有很大的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营造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课本封面上的角为例,质疑: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出角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通过指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

  (2)观察课本主题图,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让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2)比一比:并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4)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对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3、实践操作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

  4、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借助学具建立出一个直观的角;然后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角的变化。具体分两步:

  (1)游戏:谁的手儿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动的角,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使学生在玩中形象的领会到“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2)游戏:谁的眼力好?

  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将难点分散到两个游戏中,使他们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练习八第3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说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

  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

  2、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

  3、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

  二、初步认识认识

  1、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

  2、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读)

  3、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练习。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摆个有角姿势。

  四、做一做

  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平,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四、画角

  1、角已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来画画角吧。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读)

  2、请你认真看。教师画,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出一个角。(强调向不同方向)

  3、画角时要牢,先画定点再画边,现在请你画角。

  4、展示。

  五、拓展

  1、我们手里都有三角形,请你拿出来,它有几个角?给你一把剪刀,你能让变成四个角吗?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给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摆出角吗?

  六、全课小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2、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17

《认识角》说课稿12-0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23

《认识角》教学反思10-16

《角的度量》说课稿11-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10-09

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11-12

倍的认识的说课稿11-24

认识钟表说课稿08-06

认识物体说课稿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