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0-15 09:37: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门】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说课稿集合5篇

说课稿 篇1

  我选择的教材内容是九年制义务课程标准(湘版)实验教材十二册第一课,课题为《请到绿色商店来》。我选择了活动二:为自创品牌设计制作系列包装。

  一、教材分析

  在当代这个视觉文化时代,学生被影视、包装、广告等各种视觉景象包围,教师、教材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所以美术学习面向学生生活,让他们吸取生活中美的东西,提升创作表现力、提升文化生活的品位,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选择这个教学内容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商品商标、包装、广告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代美术设计,属于 “设计应用”领域。我认为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创意有了朦胧的概念,有一定的设计能力;那么在此阶段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请到绿色商店来》这一课是在商品外包装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了“绿色”的概念。这样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什么是绿色食品,掌握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商品包装的主要功能,通过小组讨论,创立小组自己的品牌,通过欣赏,了解商品标志设计的基本元素、方法,最后达到学生设计出自创品牌的商标的学习目标。从而为下一节课进行自创品牌的系列包装设计作铺垫。

  本课时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选购商品的经验和第一课时中对商品标志、包装的初步认识,通过本课教学活动转化为系列的商品包装设计制作。学生单独设计制作一个产品的外包装并不难,难就难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形成系列包装整体、统一的风格。这需要学生有强烈的整体团队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把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设计制作、商品展销的全过程,享受自主创设品牌的成功感。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认识商品外包装的基本元素和系列包装的特点,掌握包装设计方法,运用剪贴的方式制作系列产品外包装。

  2、 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团队合作中体验个人与集体的紧密联系。

  在学生经过第一个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商品包装的基本构成元素,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那么如何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系列产品认识,并在作业中体现系列化要求就是在学生学习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通过让学生进行商品分类,自主发现包装设计的三个基本元素:文字、图形、色彩;了解系列产品包装的特点。 2、通过三组正反图例的对比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图形设计、色彩搭配的正确方法;3、通过用剪贴制作包装的优化作业形式,达到最佳视觉传达的效果。(优势:首先视觉效果好。其次可以将包装三元素,灵活搭配组合出构图形式,另外还可以运用叠剪在图形复制上的优势,快速完成系列包装。最重要的是便于合作。)

  二、教学设计

  我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在孩子们的眼里除了教师这个角色,我还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兄弟,平时上课时总是和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不断的互动、交流对话,推进经验的生成。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是我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整节课以教师本人在设计时构思、实施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来启示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下面我将在具体教学环节的介绍过程中,体现教法和学法:

  1、复习巩固、营造氛围。

  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完成的品牌标志初稿重现于大屏幕。将学生带回绿色商店情境中,同时开始作业赏评。赏评过程中教师展示自己设计的“贪吃篮球”商标,并简介设计思路。最终通过师生交流、讨论达到完善品牌标志的目的。

  然后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为自创品牌设计商品外包装。然后出示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绿色商店招牌——绿食界,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新店开张的喜悦气氛,找到商店主人翁的感觉。

  2、发现规律,掌握新知。

  请学生代表以商店小老板的身份摆放几组系列商品。摆放好后,提出问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系列商品的包装有什么规律?。由此引导学生找出包装设计的三个基本元素——文字、图形、色彩,并了解商品包装所起到的传达信息、装饰美化的作用。并发现系列产品外包装之间存在的规律——文字、图形、造型相同,色彩搭配不同。

  3、制作示范,把握要领。

  教师示范制作“贪吃篮球”系列三个产品中的一个产品外包装,通过直观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剪贴的技术方法完成包装;怎样剪才能控制好文字和图形的大小;认识到叠剪在图形复制上的优势,为后面完成系列包装埋下伏笔;

  4、正反实例,深入感知。

  通过课件展示教师在设计过程中的三次尝试实例——三元素的正反实例对比。引导学生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找出文字处理、图形设计、色彩搭配的正确方法,也感受到同一主题的不同处理手法。

  5、学生尝试,巩固新知。

  将教师示范完成的这个包装摆上商品展示台,与前面摆放商品环节中已摆放好的几个系列的商品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说出感受——与系列产品相比单个产品缺乏分量,少了一种整体的美感。教师顺势请出一个组的学生帮忙完成“贪吃篮球”系列的另外两个产品。这时学生发现前面叠剪的图形派上了用场,认识到叠剪在系列包装设计上的优势。

  在学生代表完成包装的时候,引导其他学生说说你会怎样来搭配这两个产品的颜色。对学生有根据、有思想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为学生在接下来创作表现中的色彩搭配作一定的铺垫。

  “贪吃篮球”系列三个产品同时出现所带来的效果的改善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系列产品包装的优势,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创作表现的欲望。

  紧接着通过课件让学生浏览大量系列产品外包装的图片,进一步开阔视野。

  6、分工合作,创作表现:

  合作学习现在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但往往只是空有形式。在本环节的处理中,我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合作作业要求:1、小组根据自创品牌的特点和已有工具、材料,提出想法,设计草图。(考虑文字、图形、色彩选择,搭配)2、针对系列中的不同产品,选择恰当的主色;3、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工;4、运用剪贴的方法,合作完成自创品牌的系列产品外包装。

  明确作业要求后学生开始设计制作。

  7、赏评反馈,拓展延伸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预定牌,在学生做产品推销的过程中模拟商品预定会的情境。以收到定单的多少作为评价包装品质的一项指标,中间穿插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性建议。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说出:推销产品除了我们今天这种方式,还有哪些方法呢?大家可以多去了解,下节课我们的绿色商店将迎来激烈的广告宣传竞争,敬请期待!这样很好的为下一个教学活动作了铺垫。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审美经验。体验从生活中的商品购买者转变为美术课堂中吸取知识的学习者,然后扮演设计师将生活审美经验和课堂美术知识结合进行创作表现,最后成为自己产品促销者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学生都是在教师的陪伴下一路走来的,我们相互帮助、互相促进,课堂氛围和谐、平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课我认为重在体验,体验生活、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小组合作的氛围、体验成功的快乐!

说课稿 篇2

  1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的探究过程作为教学主线。

  2教材分析(说教材)

  2.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 “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

  2.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并且通过探究,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2.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⑵教学难点: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3学情分析(说学生)

  对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4教法设计(说教法)

  采取“启发—引导—探究”的方法。

  5学法设计(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6教学设计思路(1课时)

  ㈢实施教学

  ⑴导入新课

  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⑵酶的特性

  通过回顾前节内容、举实例和比喻的方法,理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⑶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实物展示,发现并提出问题

  物品展示及介绍,如加酶洗衣粉、生物酶牙膏、大宝SOD蜜、多酶片、嫩肉粉等。通过物品展示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酶有了感性认识。

  然后安排学生阅读、分析加酶洗衣粉、多酶片的注意事项,并提供胃、肠液的pH值,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教师提问相结合,用好实物。

  如“为什么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上要注明适用的温度范围?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进入肠液还能发挥作用吗?”

  ②分析讨论,提出假设

  通过讨论确定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分析、分组讨论,并分组做出假设: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即在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同。在不同的PH值下,酶的活性不同。

  ③设计实验方案,讨论逐步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或 “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逐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Ⅰ。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如何设置自变量?怎样观察或检测因变量?

  Ⅱ。对照组实验需要怎样设置? 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Ⅲ。如何排除无关变量(温度、pH值和其他因素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你将设定哪几个温度?怎样排pH值和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你将设定哪几个pH数值?怎样排除温度和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以及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见课件)

  分组讨论、设计完成实验方案,展示某小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讨论互评、教师指导,指出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并逐步完善实验方案。

  ④根据假设,预测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作出的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你预期会有怎样的实验结果?

  ⑤实施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果(提前准备好实验视频)

  ⑥更正假设,得出结论

  交流实验结果,判断假设是否正确并予以修正,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即在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同。

  ⑦对实验进行延伸,进一步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能力的培养

  延伸一: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以上是对酶活性的定性分析,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酶活性进行定量研究:即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定量测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或pH条件下的活性,将酶活性最强时的温度确定下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方案见课件)

  在这一阶段,可再找两位同学对原有实验加以改进,帮助完成“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绘出酶活性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示意图,并对图像加以分析:

  结论: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延伸二:低温、高温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

  引导学生比较温度与酶活性的曲线,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并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设计加以改进,完成对“低温、高温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

  结论: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去活性。

  总结: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即“酶的作用条件—温度比较温和”。

  ⑧联系实际,推广应用

  因此,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应该用温水浸泡而不应该在冷水中或沸水中使用。接着可以提出新问题:“嫩肉粉应如何使用?是先将嫩肉粉与肉片拌匀放置一段时间再下锅还是直接将其放入到热锅内烹饪?”,学生自然会给出合适的答案。

  ⑨课堂小结

  依据以上实验,总结:酶的作用条件—温度比较温和。

  7课后练习

  安排学生课后分组讨论、设计并相互修正“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案,尝试提出类似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延伸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画出相应曲线。

  8板书设计

  (2)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9教学反思

  9.1教学设计需要全组教师的共同策划。

  由于实验课学生的活动及所需的时间非常难以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活动和准确控制活动的时间,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极高,要能充分预计到学生活动的各种可能方面,而仅凭上课教师一人的经验,往往是不能全面的,需要集全组教师的集体经验,方能周全。

  9.2课前对所有学生实验要亲自做一边。

  学生实验过程,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的有所不同,而针对这些不同的结果,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要做到这一点,上课教师课前一定要对所要探究的实验一一亲自做一遍,甚至做几遍,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思考出应对措施。

  9.3周密设计教学程序以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这一点,对于完成实验课教学任务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集全组教师的智慧,从导课的选择,至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都作了极为详细的思考。如,本课的难点之一是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课前设计好的许多小问题,极为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这一活动。

  9.4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由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探究的进程。所以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努力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板书:三角形的稳定性)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第一部分《三角形的特性》里面的例二,在课本61页。例二是在例一三角形有关概念基础上设计的一节独立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所以,教材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两个层次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体验中认识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大小、形状不变)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大小形状会变化),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以及生活中既要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也要用到四边形的易变性。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何把不稳定的四边形转化成稳定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易变性。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概括,抽象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课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两次操作实践活动,首先我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在两次操作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第一次操作,是根据给定的小棒根数摆出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充分体会,无论怎么摆,所摆出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摆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第二次操作,是对给定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拉伸,从另一个角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然后我给足学生空间,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两次大胆创新,第一次是在“看看下图中哪有三角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这一环节加入含有四边形的图片,讲问题改为“看看下图中哪有三角形,四边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二次创新是将例二下面的做一做“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改为“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性的例子。”使学生在对比中,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在本课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教材提供的两次操作实践活动,首先设计。

  (活动一) 在用小棒摆一摆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1、提出活动要求。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怎么样?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若干长度相同的小棒,请每位同学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用四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你各能摆出几个?摆完后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3、暴露资源,展开交流。

  教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摆出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呢?

  教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谁来补充?

  4、聚焦现象,感悟本质。

  教师:在汇报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1)教师:是不是全班同学摆的三角形都一样呢?我们任意请几位同学把你们摆好的三角形拿上来,放在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什么确定了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呢?

  如果学生认为是角度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老师可以拿出教室内形状相同的教具三角尺和学生用的三角尺让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2)借助四边形,逆向强化

  教师:都是同样长的小棒,为什么四边形就能摆出那么多种,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形状会随之改变。

  (3)小结特点,正向强化。

  教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操作,我们明白了。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了。(教师板书: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则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唯一确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够学生时间让他们亲自操作,用小棒摆三角形和四边形,在构建图形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悟三角形的唯一确定性,将三角形的稳定性明确定位于“边长确定,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从而明确地指向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本质。

  (活动二)在拉一拉图形的活动中,再次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1、提出活动要求

  教师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图形的过程中,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的特点。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三角形和四边形。请你拉一拉,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2、动手实践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观察图形变化,进一步感悟图形特征。

  3、组织交流,聚焦现象,再悟本质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三角形拉也拉不动,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了呢?

  引导学生感悟: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已经确定下来了,因此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了,不会再发生变化。而四边形由于角度会发生改变,所以四边形的形状会随之改变。

  4、揭示特点

  教师:就像同学们发现的一样,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不会再随意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师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是因为它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四边形容易变形。(教师板书:四边形的角度发生改变 四边形容易变形)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足学生空间,通过学生拉动不同相状的框架,再次体验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直观认识。

  二、推进新课,形成技能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尝试解决问题。

  1、应用性质解释现象。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许多地方都见过三角形和四边形(出示一组图片),看看下图中哪有三角形和四边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在教材给出的自行车车架,篮球架上的篮板支架,电线杆支架三个图片后面,加上校园门口伸缩门的图片。

  2、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出示教科书65页第二题。(此处也可以设计为活动三)

  老师:椅子太摇晃了,怎样加固它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能使不稳定的四边形变的稳定?(通过学生实践认识如何使不稳定的四边形变的稳定,学生自己评说各种方法,怎样做可使效果最佳。)

  设计意图: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三角形的作用的分析,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稳定性应用的广泛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和掌握。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61页做一做内容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也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此处可设计为活动四)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房梁 脚手架 自行车支架 乐谱架照相机照相时的三角架 起重机的起重臂等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板书三个例子)

  校园门口的伸缩门 伸缩衣架 卡车拖车连接部分纸箱等用到了四边形的易变性不稳定性(板书三个例子)

  四、全课小结,形成知识

  老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

  学生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生活中既要用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要用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五、布置作业,生活应用

  课本65页练习15第三题(运用四边形的易变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哪种篱笆围得更结实,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关系的同时,学会有理有据的思考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内容通俗易懂。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时间和地点。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到了恐龙的消失至今还是一个谜。

  2。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内容通俗易懂。借助图片、游戏等手段,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并学习掌握课文描写恐龙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

  二、说教法学法

  将“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

  通过视频、游戏、文字、图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特点,认识各种恐龙并积累语言。

  2.分层递进

  由浅入深,从教师精讲雷龙特点到自学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作。从扶到放,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并按照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学习(如选择喜欢的恐龙图片进行交流),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3.赏识成功

  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之间的多向交互,让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了学生自信心,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形成。“让学生感受一个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学生心中最神奇的一类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识介绍性质的自然课。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本课教学首先应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研究恐龙世界的兴趣。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恐龙的图片,并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共同的名字——恐龙。

  屏幕山形象逼真,生动直观,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使教学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目光,并延续至整堂课,并顺利展开教学。

  (二)、创设情境,认识恐龙

  创设游恐龙园的情境,让学生逛恐龙园,在了解课文内容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反复研读。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片,教师讲读课文,从重点讲解到半扶半放到自品自读书本描写的语句,了解了恐龙的特征以及学习课文对恐龙的描写方法,适时给予奖励,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最终达到品读的目标。

  (三)、猜猜我是谁

  这是一个游戏环节设计,让学生操作一个将恐龙图片拖移到相对应的文字上的游戏,这个游戏练习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达到对恐龙外形特征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因此游戏的完成也促进了文本的巩固。

  (四)、恐龙园招聘解说员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提升,在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恐龙的特征以及学习课文对恐龙的描写方法后,给自己喜爱的恐龙做介绍,将语言积累进一步内化,讲出恐龙的特征,达到了知识的迁移。并积极鼓励学生在介绍时加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让自己解说的恐龙更加生动具体,对解说精彩的同学颁发“小小解说证”,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乐在其中。

  (五)、课外延伸

  语文教学绝不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同时要求适当拓宽。在可结束时,给学生关于恐龙的网站,让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记下相关资料,组织交流讨论。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六、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热门】说课稿集合5篇】相关文章:

【热门】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模板集合八篇08-02

【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08-06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12-22

【热门】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07-11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07-09

【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九篇07-27

【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07-26

【热门】幼儿园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07-25

实用的幼儿园说课稿集合8篇07-28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