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0-16 17:53: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必备】说课稿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说课稿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的第四课《在学校工作的人们》。《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感谢教师以及在学校中为自己服务的工作人员。教材的活动安排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现实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由于本单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地位,对这节课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调查,知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各种设施都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

  2、行为与习惯:了解并感受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人员的辛苦,使学生学会关注并尊重学校工作的每一个人,同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尊敬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劳动,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品社学科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材选择的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但是,我班有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学生思想狭隘,对于教自己课程的老师的辛苦工作,因为经常能够接触,所以他们比较容易理解。而且我发现学生虽然在遇到老师时能说出老师好,但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还有的学生只向自己班主任老师问好,对其他老师则熟视无睹。另外我班几乎都是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太讲究公共卫生,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的清洁工人辛苦的维持校园卫生,他们觉得心安理得。至于对学校中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对他们也没有必要的尊重。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去调查、访问,去发现学校中的工作人员为自己提供的服务,去感受他们默默为自己付出的爱心,从而真正去感谢他们,尊重他们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亲自调查、采访、记录,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获得思想的升华,从内心去感激、尊敬和爱戴在学校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品社课程强调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符合学生情绪水平的氛围与环境,从心理学角度讲,贴近儿童生活经历的情景,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容易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为此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播放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把学生带入到老师辛勤工作的生活情景当中,唤起孩子们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歌颂的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老师,他们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你,你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与汗水,让我们走近老师,理解老师,同时板书课题:在学校工作的人们。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波动、不同体验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作用的结果,人产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体的情势及内在主体的需要和期望所决定的。因此,新课伊始,我就营造一种体会教师忘我工作的情感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波动学生内心的情弦,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为学习过程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1、体验师爱

  教师应该以教材所体现的情感因素为载体,通常良好的开端只是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下一定的基础,而课中是一堂课的主体阶段,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学生的情感从接受层引向体验层,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的目的。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个典型事例有时候可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情感。于是我播放一段本班学生正在上课的录象。

  因为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老师关爱的场景。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为孩子们的情感推波助澜。这样在看、听、说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教师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

  同学们知道了老师每天要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上课、备课、 批改作业,放学护送我们过马路。晚上回家还要备课、改作业,真不容易。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不仅对教师有所了解,而且有更多收获。(播放课件:老师关心学生的成长。)

  看过录像,你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具体事例,理解老师对自己成长的关心,一起体验老师的爱。

  2、故事交流,分享感受

  同学们经常和老师在一起,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有说不完的故事,把你和老师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学生和同学在交流中从不同侧面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爱,他们就能很自然想到该如何对待老师。由此再提出该怎么做来尊敬和感谢老师,此时孩子们的回答一定是发自内心最真的情感。

  3、爱的表达

  同学们知道了要尊敬老师,那怎样表达你的敬爱和感谢之情,同学们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方式 (比如,写信,写首抒情诗,做卡片,与老师谈心)。

  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这时教师要肯定、鼓励他们的做法,使他们懂得表达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此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互动,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全面参与,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4、学校大家庭

  当学生生的情感还停留在对老师的爱和感激之中时,我再相机提出问题,完成向本课第二个环节的过渡:同学们每天来学校上学,除了老师在为我们服务,其实学校还有很多人也在不同岗位为同学们服务,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你了解他们吗?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使我们的学校秩序井然。在这个环节里,将请学生分组来汇报课前完成的采访调查记录表。

  (关于采访调查,孩子们不再陌生,在之前的语文活动课上就已经了解并亲自实践过。因此,这次活动前,我在孩子们不知道的情况下预先跟孩子们要采访的对象(如校长,清洁工,门卫师傅等)进行沟通,是使孩子能顺利完成有针对性的采访任务,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分组后我会对每组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确保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当采访完成后,再指导每组完成记录表。*)

  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可在屏幕上播放采访时的画面或者是采访对象平时工作时的画面,让其他学生通过画面能更直观感受到学校里不只有老师,还有更多的人为了大家正常有序的学习在默默地付出辛勤的劳动,而这些都是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这样前后在学生心里形成较大反差,因此在每组汇报完后都会请大家一起来交流感受,可以是自己采访后的感受,也可以是听完汇报后的感受,学生交流起来才会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发自内心去关注并尊重学校工作的每一个人的目的。

  紧接着让学生怀着这样的心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默默为我们服务的人的尊重和感谢。当然,每个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样,有了这份真情实感,就能促使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变,因为此时学生已经知道该怎么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尊重,爱戴和感谢学校中的人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且在这份真情实感中也就自然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此也可见《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并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附:

  采访调查记录表 采访对象

  采访主题 ( )一天的工作 采访内容

  您每天几点钟到学校?

  您到校后紧接着做那些事情?

  您在采访前正在做什么?

  您接下来还会做什么事情?

  您几点离开学校?

  您回家后还会做哪些和学校有关的事?

  您工作中最烦心的事是什么?

  您工作中最愉快的事是什么?

  采访感受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水墨游戏》一课为人教课标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尝试各种美术表现方法对学生的美术能力的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墨的眼光曾经是我们民族的审美眼光,但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其实,可以变化自如的毛笔,奇妙渗化的宣纸等不失为一套吸引孩子的好玩的画具。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如果对教学进程进行一些设计,让孩子们在水墨中玩起来,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就可能开辟出一块儿童绘画的新天地。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制定

  1、认知目标: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二)、重难点

  水墨画有其变化多端的特点,浓、淡,干,湿及不同的运笔方式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因而让初次接触水墨的学生了解掌握多种水墨语言是学习水墨画的基础,也是本课的重点,而要画出水墨的墨韵难在对墨色浓淡以及水分的控制,因而这就成了本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故事、游戏穿插于教学中充分营造出了水墨游戏的氛围。在导入时,我采用了对比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水墨画作品与其他画种作品的区别,了解水墨画的特点。在水墨欣赏环节,我采用了故事介入法,通过讲齐白石老人的《小鸡图》让学生对水墨画产生兴趣。在讲解技法的尝试水墨环节,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启发法将各种水墨语言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后在学生创作环节也是以画故事游戏《珍珠泉》进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水墨画创作的乐趣,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三、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观察画种的区别自主发现水墨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期间各种水墨语言的变化也是通过学生自主地尝试,发现并掌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巧妙地“引”,学生自主地“学”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和谐的教育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认识水墨——欣赏水墨——尝试水墨——水墨故事

  首先在导入环节,先以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开始。让学生在比较喜爱的动画片中开始自己的水墨画学习,接着再出示几种学生熟悉的画种:水粉、油画棒作品,与之前的水墨动画画面进行对比。思考有什么不同之处。并猜一猜它们分别是用什么工具材料画的。之后揭题,这堂课我们也用这些工具材料来玩一玩水墨游戏——板书课题《水墨游戏》

  在新知学习环节中首先是欣赏水墨,采用欣赏名作进入,欣赏书本中齐白石老人的水墨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水墨的各种变化进行关注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么优秀的作品是谁画出来的吗?”在这里穿插对齐白石的简单介绍,并让学生了解水墨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画种。接着展示同龄人的作品。大师的作品毕竟离学生太遥远了,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不仅能从中发现技法的运用方法,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的欲望。 以上就是欣赏水墨环节接下来进入尝试水墨环节。

  在这一环节的开始,采用游戏的方式进入。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工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把墨汁滴到水盆中,观察变化,当墨汁滴入水中时,墨花一朵朵散开,学生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定会惊喜大喊,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此时课堂将进入一个高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宣纸覆盖在水盆上“附印”出墨汁在水中变化的肌理。这时我接着示范运笔方法。

  接下来水墨语言变化的学习我采用游戏“变魔术”的方式进行。

  第一个魔术:小朋友们,看老师手中的这支毛笔会变魔术哦,看老师用它画点(教师示范画点)贴在黑板上,再

  用它画线(教师示范画线)贴在黑板上,“小朋友们看,这些点、线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在观察探究中发现毛笔的运笔的特点:力度大小、速度快慢都会产生变化。

  第二个魔术:老师用这只有一种黑黑的颜色的墨来变出很多种不同深浅的颜色哦。教师用不断加水的方法在纸上画楼梯。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说说为什么会变出这么多颜色,学生都很聪明同时教师的直观演示,也让学生对这个墨色浓淡的技法一目了然,肯定都知道了因为加了水,加得多颜色就淡,加得少,颜色就浓,此时教师再引出技法——墨色的浓淡变化。

  学生在发现了奥秘之后带着胜利的成就感,进行墨色浓淡的变化练习。本环节我讲水墨枯燥的技法讲解均用游戏“变魔术”的形式一一化解,讲各种水墨语言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玩耍中自主观察,发现,尝试,掌握各种水墨语言。

  本课的重点难点一一迎刃而解之后就进入了水墨故事环节,本环节还是玩游戏,师生一起画语文的《珍珠泉》一文“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来跟着作者一起一步一步的走进珍珠泉,村前的小山包??石板小路??树林??珍珠泉??珍珠泉周围的花草如花环??珍珠泉的水……”在故事游戏中学生结束了创作。

  评价环节,让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评一评哪张画最有趣,墨色最丰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会进一步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

  拓展环节,让学生用不同的线、形和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表现自己心中的故事。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一起画了一个我们的语文课文里的故事,小朋友肯定还有许多自己的故事,回家可以试着把自己心里的故事画下来。

  一、说教材:人教课标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二)、重难点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认识水墨——欣赏水墨——尝试水墨——水墨故事

说课稿 篇3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日本都节调式和当地民俗;

  2、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3、能力目标能在课上对都节调式进行探讨研究,课下收集各地区个民族的特色音乐。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都节调式的日本民歌特色。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出现的3、4、7这几个音,以及增四度特征音程的进行的4——7。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我将日本民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然后朗读有关日本富士山和民族服饰和服的材料,在朗读和播发的过程中还用富士山和和服的图片给同学们进行展示。让同学们体会到里面的意境里去,最后通过日本国花樱花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播放《樱花》的音频资料,对这首歌的主体进行分析讲解。

  2、我将一句一句教唱谱。

  3、然后将歌词带入旋律进行演唱。

  4、我将通过钢琴给同学伴奏。

  第三环节说教学

  深入通过对都节调式的讲解然后我将用钢琴教同学们唱准4、7这两个音。 第四环节说教学拓展

  我将播放各地区的民歌给同学们听赏,然后让大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在该环节引用了对比法来进行教学。

  第五环节说创编

  我叫同学模仿日本的一些民族舞蹈姿势,对模仿不像的同学给予惩罚,让他们进行自由才艺表演。表演结束后再让大家跟着我唱几遍新课歌曲。

  第六环节说课堂小节

  1、在这堂课中同学学到日本民歌《樱花》,还有听赏了世界各地民歌,增加自己的见识。

  2、学习到日本都接调式的结构。

  3、感受到日本人爱樱花赏樱花的意境。

说课稿 篇4

  一、 本课教材

  1、技巧:前滚翻;

  2、游戏:过障碍接力赛

  二、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以游戏练习为主线,选用“一材多用”、“高密度、小强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学中玩。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和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机会,自然渗透德育和运动保健教育。

  三、说教材:

  主教材前滚翻是《大纲》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也是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是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起立要快。

  本课另一教材是过障碍接力的游戏。两个教材都为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运动保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说学情:

  本次是借班上课,学生的人数为48人。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直观示范法,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保健与育人相结合。

  五、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95%的学生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和知道动作的基本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学生前滚翻时能做到团身滚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滚翻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六、说教法:

  全课由情景导入→观察讲解→模仿体验→自我锻炼→游戏竞赛→小结评价等学习流程进行教学。语言激励法:让学生在“玩中乐,玩中练”,并结合课堂需要,通过语言的描述,带着轻松、欢快的心情去学习,产生新的求知欲。直观法示范法:使学生知道正确的学习与练习方法,提高判断能力,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等。

  七、说学法:

  1、尝试练习法:根据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集中时间短、易接受有关事物等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先由学生自由尝试练习,再观察教师示范动作,最后进行模仿练习。

  2、集体、小组结伴相结合,让学生集体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再自主练习、发展个性,最后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八、说教学程序: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即上升——稳定——下降——恢复的规律),结合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本节课我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一)开始准备阶段

  1、课堂展望:师生问好,教师语言激励,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队形为四列横队。

  2、准备活动:“我是明星”的游戏,兴致勃勃的学生和老师击掌后进入事先设计好的四方形场地。接着学生分四组在四方形外的四个长方形的边线上进行“抢占堡垒”的游戏热身(德育教育:做车可不要抢坐位哦!),最后“照镜子” (画字母)的游戏。充分调动身体器官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使学生从安静状态进入到工作状态,适应学习的要求,这一节约为8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从弱到中。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导入:先让一位学生出来做前滚翻动作,教师纠错讲解并示范动作。接着学生以四人一组,在体操垫上做前滚翻练习(语言激趣: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眼前的体操垫像什么?学生说像绿色的草地、像床垫子等。同学们既然说像草地、床垫子。想不想在上面滚一滚,翻一翻呢?)

  2、情景展开:用一个正方体盒子与球同时进行赛跑,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个滚得正?哪个滚得快?)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球滚动快的原因。(得出团身紧)再分小组进行自练,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动作。这里教师再示范几次团身滚动的动作加深学生的认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头顶的疼痛情况出现时,本人启发诱导学生,(低着头看到天的动作)请学生出列表演,集体进行讲评后集体练习。有个别学生还会出现翻不过去的现象,这时引出在同伴保护和帮助下,各小组展示各自的风采,培养学生的自信与个性。解决了一系列的的问题后可让学生完整动作练习几次。巡视纠错,提示学生相互观察。

  最后让学生自由选择高难度或原来难度的动作练习。

  3、游戏:过障碍接力赛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及不服输的天性,我在基本部分还安排了“过障碍接力赛”这个游戏,尝试由教师提供组装游戏的“部件”,让学生自己组合,设计场地,然后再进行比赛。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队,各队成四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各队第一人听到信号后迅速在垫子上做一个前滚翻的动作后,向前跑跳过小垫子,再向前跑绕过竖着的小垫子。迅速返回去拍同伴第二人的肩,第二人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游戏。这一环节约28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强。评出:最佳竞赛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团结奖;最佳守纪律奖。

  (三)结束部分

  1、放松:为了消除激烈运动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减轻、恢复心理和生理负担。利用垫子和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浆》进行情境放松,使学生得到身心的全面放松。

  2、小结:学生互评,教师小结(把前滚翻的方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布置收器材

  这一环节为4分钟左右,运动强度由渐弱到弱。

  本节课的练习密度约35%,心率图为:山峰型。

  场地:篮球场 器材:录音机一台、16张垫子、排球一个、一个正方体盒子

说课稿 篇5

  一、 说大纲

  根据《走进音乐世界》大纲要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说教材

  1、教材简析:本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根据第2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系列(爱)中的<欢乐颂>为教学内容。〈欢乐颂〉是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作曲家,而他最杰出的是〈第九交响乐(合唱)〉和〈庄严弥撒〉,〈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子,通过学习贝多芬的〈欢乐颂〉,从中感受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情感及交响乐,颂扬和学习友爱、平等、自由的精神。

  3、教学目标:a.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博爱精神。b.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对真、善、美的音乐艺术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与演唱歌曲,并从歌词中体会博爱精神。

  难点: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 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都知道贝多芬是个音乐家,除此之外对他的了解却不多,而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杰出的曲子之一,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曲家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有想学歌曲的兴趣。我向学生展示了贝多芬的图片,以及他的头像雕塑模型,让学生对作曲家贝多芬有初步的印象,接着讲解他的生平简介,再引入新课。

  2、情感教学法:冼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其实施程序是:

  情感唤起 —— 情感深入 —— 情感外化

  在本课中我从作曲家生平和他的交响乐入手激趣,接着引导学生在探索发现中深化情感体验,最后在迁移中从歌曲精神的探求延伸到音乐文化渊源的追溯,使审美体验升华。

  3、此外,还运用了多媒体辅助----视听结合法:学生一般在以前都听过或接触〈欢乐颂〉这首歌曲,但对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和学习兴趣,我利用电脑课件和教学平台,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视频演示和音响欣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主题曲。

  四、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

  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跟随录音、电脑课件视频跟唱的方法,使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接触歌曲从而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学法指导分析

  (一)、 参与——体验法。

  本课我指导学生先感知音乐,欣赏听辩音乐,然后进入情感体验与想象联想,直到理解领悟音乐的意境。

  (欢乐颂)说课稿,标签:初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二)、课堂讨论法。奥斯本的“大脑风暴法”,是一种专门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好方法。依据此原理,在乐曲欣赏的上,我有意识的组织进行讨论,探讨歌曲所颂扬的精神。

  五、 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和学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从而颂扬博爱自由平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赏析---讨论---审美型”的教学模式进行。

  1、图片故事导入

  这个环节我将从贝多芬直接引入新课,先出示贝多芬的图片,问学生是否知道或了解这个人的简介资料,然后让学生分组对贝多芬的资料进行讨论和互相搜集、回答,之后我从贝多芬的故事、生平,主要创作引入新课,介绍新课内容〈欢乐颂〉出处和相关资料。

  2、视频欣赏进入重点突破难点

  在这个环节我会播放电脑课件,让学生视听欣赏本曲,引导学生在参与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探索发现,深化情感体验。这是本课的重点。设计意图是强化2个训练。 a .音乐欣赏学习也是创造性活动,《接受美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总会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有待欣赏者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 因此 ,学生在参与集体性的欣赏中继续强化其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b.强化学生内心听觉训练。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据此,教学程序是“多听”。我遵循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引导学生带着在旋律创作中的问题有重点地听析曲中的音乐材料。

  视听之后让学生用跟唱法学习歌曲,由于这首歌曲调很单纯,4/4拍子,学生在小学课本也接触过,所以完全有能力独立学会它。但能够完全无误地演唱好歌曲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便是本曲要突破的解决的难点。在这个地方我会乐曲重复播放,利用电脑比以前的录音机播放的好处,就是不用反复倒带,直接点这一段就可以循环再现,为课堂省下不必要浪费的时间。这个环节我会对学生演唱歌曲进行检测,看是否已经解决了难点。方法有:A.全班同学或分组演唱歌曲B.个别演唱难点旋律C.难点旋律数、打拍子

  3、在学生熟练演唱歌曲后,进入讨论—审美阶段

  学生复听整曲,在学会演唱后欣赏会有不同的感受,此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歌曲的理解歌词的含义和作曲的风格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析,并让学生感受一下唱与朗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各抒己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获取的知识有一种成就感。让学生在一个融洽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积累音乐文化,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以及感受音乐的习惯,从而到达除了会学习、会欣赏、会讨论歌曲外,还会对歌曲对音乐进行审美,探讨歌曲所传达的意境最终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博爱精神。

  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发表进行评价、归纳并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表扬和鼓励。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六、 说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电脑平台与课件相配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所以大部分教学板书内容均在课件中显示。

  内容有:

  1、贝多芬的简单生平简介

  2、〈欢乐颂〉乐曲简介

  3、乐曲中难点乐句的旋律以及节奏节拍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图。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请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6

  亲爱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芦花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逐步梳理和阐释我对本文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通过本文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宗旨,同时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制定了一下教学方法:

  1.预习清障法:通过让学生自主预习本文,使他们对本文有提前的大致的了解,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2.讨论点拨法: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在教师的点拨下,使学生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效果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们融入其中,真正体会文中渗透的感情。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七十三年前一群强盗闯入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强盗们视中国人的生命如草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于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同样的名字:抗日军人。

  在美丽的白洋淀,有这样一个干瘦的老头,年近六十,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到底是怎样一位孤胆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

  (二)明确目标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孙犁出生于1913年,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2)疑难字词

  (3)初识白洋淀

  展示一系列关于“华北明珠”白洋淀的图片资料,让同学们对故事发生的环境有所了解。

  白洋淀是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淀上波光荡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

  (三)整体感知,体味情感

  读文章,初步感受芦花荡。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如: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四)合作探究 感受传奇

  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来刻画这个传奇的人物形象的?你觉得这个老头可爱吗?(重点探究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重点探究老头子的性格内涵)

  (3)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五)展开想象 口语交流

  (1)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

  (2)在品读中展开想象,假如自已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3)出示画面,请同学给老头和二菱配上独白式的画外音。

  通过这样的带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真正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六)小结存储 体验拓展

  小结: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课文中的老头子就是一个真实,可爱的老英雄,他以英勇的斗志和非凡的智慧保卫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胜利。从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中,传达出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就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了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所有人!

  (七)作业布置 课外延伸

  摘抄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佳句。比较阅读孙犁的另一篇小说名作《荷花淀》。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可以很好地说

  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情节

  护送→受伤→复仇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

  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设计说明】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说教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学法指导

  1.朗读法:【设计说明】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设计说明】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设计说明】可以完成对“表”这种文学样式、“诸葛亮其人”、“三国的历史”等,相关资料的查阅;还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水平及能力。

  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设计说明】提高朗读、理解的能力,增强语感,形成整体感知,为深入理解文本作辅垫。

  ③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设计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增强合作的意识;还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设计说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全方位理解诸葛亮其人;丰富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1.导入:同学们,《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呈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唯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秘何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出师表》吧!【设计说明】“以表的存者少”这个历史现实,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欲望。(投放《三国演义》电影片头)

  2.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

  【设想】通过学生自读,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及理解的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投影生字词的读音)

  3.师生共读课文,理解要点、重点。

  【设想】①教师范读为引子,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语调、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去。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并作适当的评价。③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为目标。即:出师前对治国的合理安排;出征的原因及决心。

  4.综合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设想】①反复朗读,自主理解,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特色。②重点品读文章的1-5段,感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远见卓识。③深情朗读文章的6-9段,感受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感受其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

  5.背诵课文,积累知识。

  【设想】①展开竞争背诵,完成对本课的背诵任务,并作适当的评价。②结合文中的注解及资料,总结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投影展示文言常识)

  6.比较学习,拓展延伸。

  【设想】①结合《隆中对》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超凡智慧。②交流学习的收获、感受,写一篇读书心得,主题不限。

  7.板书设计:(投影展示)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微笑》,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一说这节课。首先说一说课的设计意图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篇散文以“微笑”为主题,通过小蜗牛向蚂蚁微笑这样一件事情中,点出“微笑”的主题。整篇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体现了小动物各自的特征:如小鸟爱唱歌,大象力气大可干活等等。

  学情分析:中班幼儿词汇量较丰富,也能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幼儿可以通过学习“我愿意”这一句式,萌发其喜爱微笑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根据《纲要》的精神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感知散文的优美意境和动物的活泼稚拙,学习”我愿意“的句式

  2、尝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大胆地表现散文

  3、感受动物间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本次活动的重点:《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感知散文的意境和动物的活泼,学习使用”我愿意“的句式上。

  本次活动的难点:语言教学应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交流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将本次活动的难点放在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大胆地表现散文上。

  活动准备:

  一是物质准备:与故事相匹配的图片3套、故事图谱一套、幼儿探索的材料、歌曲《歌声与微笑》。

  二是经验准备:活动之前了解小动物各自的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

  我运用的教学法主要有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游戏法等。这部分内容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四、说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音乐导入《歌声与微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导入:小朋友,你们随着音乐入场,心情怎么样呀?

  师:原来呀,听着这么美妙的音乐,我们都很开心,开心是什么样子的呀?(嘴角上扬)我们一起来笑一笑。

  第二部分:分段学习散文内容,自主探索散文情节

  (一)、师:我们小朋友呀真开心,有的小朋友现在还笑眯眯的呢,我们的微笑呀,把谁给引来了呢?

  1、出示小鸟的图片:“第一位好朋友是谁呀?这是一只爱唱歌的小鸟。

  2、出示大象的图片:“爱唱歌的小鸟呀,把谁给引来了呀?这是一只壮壮的大象。

  3、出示小兔的图片:“小兔子乖乖……”又有谁来了呀?小兔呀跑的真快。

  师:那这三个小动物他们说了些什么话呢?谜底呀就藏在老师准备的图书里,请小朋友到桌子旁边的书本上去看一下吧。

  (二)、幼儿交流探索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看,你听到他们说了什么话?

  (在这里,幼儿说出一句,教师以图谱的形式出现。如幼儿说我听见小鸟说XXX,教师便说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小鸟说的话。大象、小兔依此类推。)

  师:你们发现这几句话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呀?哦,原来是有一句共同的话:“我愿意为朋友们XX,让他们高兴。”

  (三)、出示蚂蚁图片(蚂蚁嘴角向下,很苦恼的样子)

  1、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让朋友们开心的方法,可是还有一只小动物,是谁呀?他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蚂蚁他为什么苦恼呢?请小朋友继续看书本

  2、交流分享

  师:小蚂蚁是怎么样做的呀?(原来他通过给其他小动物传递微笑,让大家都开心起来)

  师:你们知道微笑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微笑一下。原来微笑呀就是嘴角上扬,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名字叫什么呀?(《微笑》)

  五、完整地欣赏散文,并能以动作形式表现

  1、师幼共同配乐欣赏散文

  2、以动作表现

  六、了解散文中蕴含的道理,懂得乐于助人使人快乐。

  1、提问: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哪件事情让你们感到很开心的呀?你为什么感到开心呢?

  2、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原来呀,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我们会很开心,我们小朋友的一个微笑也会让大家感到很开心,所以呀,我们要不要继续保持呢?

  七、活动延伸

  领域渗透:准备一些心形卡片,让幼儿在美工区中将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画下来或者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多进行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体验快乐和成功感。

【【必备】说课稿八篇】相关文章:

【必备】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07-31

【必备】小学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07-16

【必备】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07-31

【必备】幼儿园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07-26

【必备】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08-09

【必备】五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09-05

《变废为宝》说课稿12-26

《山雨》说课稿12-15

《下雨了》说课稿12-08

风筝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