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0-18 10:17: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歌曲《小金鱼》是一首旋律轻松欢快、富有情趣的动感教材。幼儿对金鱼是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联系起来,易于幼儿观察模仿,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歌曲中把小金鱼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俏皮、可爱的形象,将小金鱼的外形特征,如:“小金鱼呀,眼睛大呀,游来游去不说话呀。”以及习性特征:“看见了小鱼虫,啊呜一口吃掉它,欢欢喜喜抿起了小嘴巴。”巧妙的描写在了歌词之中。歌词内容简短易于理解,便于幼儿掌握和创编。这首歌曲要求幼儿能够理解记忆歌词内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唱清楚歌曲中附点音符的时值(5 12 5.32 61 32 1.21)。对于一首有附点音符时值,对于小班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图示、课件等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在练习的过程中可采用体态动作、游戏的方法减低难度,帮助幼儿学习。

  三、说目标:

  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将本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初步感受歌曲的轻松欢快、富有情趣的生动旋律。

  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目标(一)是认知目标,重在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掌握歌词,唱清歌中附点音符的时值。

  目标(二)是能力目标,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这里突出的主要是技能技巧的学习,重在引导幼儿学习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唱清歌中的附点音符的时值,让幼儿对附点音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概念,为幼儿更好地学习歌曲打下扎实的基础。

  3、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这点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它是情感目标,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为了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教学法,本活动我还借助材料来使这些教育手段发挥它最大的教育功能。1、视觉材料: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标示图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歌曲。2、语言材料: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为幼儿提供可模仿榜样。3、实物材料:小金鱼头饰等。

  四、说教学法: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及实际发展情况,我将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下教学法1、观察学习法我将在前面部分使用观察学习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对象,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掌握,让幼儿在连续不断的启发观察下有效地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金鱼有它独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再加上平时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具有教强的吸引力。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将重点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得学会歌曲《小金鱼》。我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通过让幼儿扮演小金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本活动可以分步安排幼儿进行游戏活动:首先,可以让幼儿扮演成小金鱼,模仿一下小金鱼是怎样欢快地游来游去的。主要是让幼儿探索金鱼的外形特征,大胆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再次,可以让幼儿模仿小金鱼是如何吃小鱼虫的,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学一学中获得感知,了解金鱼吃食的习性。

  另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启发联想法,模仿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作品——图文混排与超级链接》,本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

  《制作作品——图文混排与超级链接》是初中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基础知识,掌握了“Word”文字的录入、插入、编辑的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同时也为第三单元演示文稿、第七单元EXCEL表格中的艺术字、图片、超级链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能迅速地把知识技能转换成生活实践的一节课。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本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子板报的中的艺术字、图文混排以及超级链接的建立;

  2、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学习的重难点是:

  重点:1、艺术字,图片以及超级链接的建立;

  2、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难点:图文混排以及超级链接

  二、说教法

  “任务驱动法”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对教师给出的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此来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还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适时地引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问题。(任务驱动法、合作法、演示法)

  三、说学法

  本课以“小组协作法” 为主要学习方法,按照“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的步骤进行探究。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团结协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小组协作法、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操作帮助文件一个,素材文件8个。

  五、说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老师展示两个关于“国庆节”的文件,其中一个文件只有文字,里外一个文件中既有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也有超级链接。同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文件那一个比较生动、美观?这样,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了过来,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生很可能会回答:第二个文件比较生动、美观。

  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修饰我们的文档啊?

  通过问题很自然地引出我们今天的课题《图文混排与超级链接》。

  2、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三个任务,由问题引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学生看完有艺术字和图片的文挡后,我提出了问题:

  问题:两个文档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出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总结出美化后的文档有图片、彩色的文字(艺术字)。由问题引出任务。

  任务1、插入艺术字,设置版式为浮于文字上方,并调整大小及位置。

  由于大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艺术字,但也有可能有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老师询问学生:有同学知道艺术字怎么插入吗?如果有,就让学生演示操作步骤,如果没有,这部分由教师演示。学生通过演示学会艺术字的插入,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学习,教师巡视,答疑,并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设疑、解答。完成这部分后,引入第二个任务,图片的插入。

  任务2、插入图片,设置版式为四周型,并调整大小及位置。

  此任务由于有了艺术字的学习,提示学生插入图片的方法于艺术字相类似,学生可自主探究插入方式,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也可以看帮助文件。在学生探究完成后,教师及时地请各小组反馈探究的结果,肯定掌握正确操作方法的小组,对知识方法掌握不充分的小组,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演示“插入图片”正确的操作步骤。接着引出第三个任务,完成此任务后,引入第三个任务,同学们想了解关于国庆节的其他知识吗?

  任务3、将图片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国庆节_百度百科。htm”。

  此任务是本课的难点,超级链接比较不好掌握,我主要还是先让学生在帮助文件的帮助下自主探究学习,在这部分,可能有很多的学生不会,这就体现小组学习的好处,让组内同学协作交流,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教师巡视,与组长交流完成情况。最后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答疑。然后让没有未完成任务的学生继续完成任务。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3、综合练习,巩固知识

  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老师同同学们一起探讨完成了新的知识,此时都跃跃欲试,都想自己动手,对文档进行进一步的修饰,此时老师布置了一道练习题。

  练习:插入其他图片、艺术字、超级链接,使文档更加的美观。

  要求:插入其他的图片、艺术字,并对其进行设置,使文档更加的美观。此要求的提出,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能力充分地调动起来,照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练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兴致勃勃地运用所学知识,将本文档进行修饰,安排此环节是为下一步评价作了一些铺垫。

  4、 展现作品,及时评价

  我通过多媒体展现部分学生的作品,并问其他的同学他做的怎么样?好不好?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请他们评价一下作品。及时地展现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展现中相互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既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

  5、课后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艺术字、图片、超级链接的建立与图片、艺术字的简单设置,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六、说反思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掌握学习方法。本课中,问题与任务驱动是学习的两个关键的因素,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任务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采用问题

  与任务相结合的方式,以问题引出任务,以任务的完成来解决问题,问题结束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两者相辅相成,有因有果,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3

  设计说明

  本堂课的教学题目是《快乐的兔宝宝》,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儿童热爱动物,热爱生活,好奇心强等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编创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和妈妈幸福的生活着。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这些兔宝宝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戏,玩得太开心,不知不觉肚子饿,于是他们齐心协力的找食物。当他们吃饱喝足时,他们又围成一圈情不自禁的舞蹈。通过这些故事情节,以游戏的方式实现课教学的目标。

  下面我从以下八个方面说说本堂课是怎样教学的:

  一、 指导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性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本节课游戏内容选择故事情节的运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本课教学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贯穿整个堂课,以前立定跳远、快速跑练习为主线,以主体参与为策略,以合作创新为核心,通过学生自学、自练、自评、互评、自创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协调、灵敏、柔韧奔跑等素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整体教学构想,立足于新课标五大领域,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充分体现“乐中学,学中乐”的教学模式。

  二、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是立定跳远。

  本课的辅教材是快速跑。

  依据《新课程标准》(水平三)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选择了:

  1、兔宝宝跳跳-----立定跳远;

  2、兔宝宝找食物-----快速跑。这个教材虽然不是很有新意,但是运用童话故事情节设计与组织还是可以让这堂课有着较好的效果,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一些基本的知识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体育活动能力,她们生性活泼好动,班级凝聚力、荣誉感强,学生守纪乐学,爱好文体活动,这给我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多的生机与便利。

  三、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立定跳远姿势、身体姿势,力求为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

  4、心理健康目标:使学生养成正确面对困难,正确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快速跑比赛,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重点:自由跳。

  本课难点:双脚同时用力跳

  四、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场地与器材准备:三个同心圆、四个红萝卜、八面彩旗 、四个小龙门、一台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

  本课以学生喜欢的动物形象“兔宝宝”贯穿课堂,从“兔宝宝早起勤锻炼-----兔宝宝跳跳-----兔宝宝找食物-----举行联欢会”的这样一个流程进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奔跑能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根据课的需要,本课分以下四个部分内容。

  1、身心导入阶段:准备活动时利用小兔子晨练这个情节组织学生行在圆上做热身运动。

  2、身心发展阶段:利用动画情节兔宝宝跳跳引出我们的主教材——立定跳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枯燥的立定跳远动作重难点——双脚齐用力,双手挥摆有力。给予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展示平台。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发现立定跳远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身心满足阶段:引出本课的辅教材兔宝宝找食物-----这是一项快速跑的项目,它是为主教材服务,它不仅弥补了主教材运动量不足。还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动脑、亲自体念能力和勇敢、自信、团结奋进的精神,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身心平缓阶段:在欢快的兔子舞中结束学习,使学生肌体在快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和恢复。

  七、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10--115次/分左右;平均心率为140次/分左右。

  八、本课特色

  1、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

  2、小组长组织整个课堂

  当然在本堂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9课《父亲和鸟》。根据我们学校的教研课题《构建和谐课堂》,结合我个人的研究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尝试教学。

  一、首先我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父亲和鸟》是第七单元第四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环保”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相融相依之情。本文通过父亲和我的对话,让学生体会父亲知鸟爱鸟,不露痕迹地渗透爱鸟护鸟的思想教育。本文的中心句是“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因为父亲喜欢树林,喜欢鸟。所以我看不到鸟飞,听不到鸟叫,父亲却能看到鸟动,闻到鸟味,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学情,我将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我把这一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感情,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因为课文都是对话,对话里渗透的思想感情学生很难体会,只有让学生反复研读课文,才能逐渐显露。

  二、下面我来说说第二板块:教学策略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采用了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初读课文时,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读通读顺课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让通过学生自主读全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新课标反对以教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切教学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也就是要做到以学定教。我采用了以下两种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儿童实际,我在检查生字词语时,我采用课件展示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学得有效,使它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以读代讲法。研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反复地读,以读促学,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使学生体会并理解父亲喜欢鸟,父亲爱鸟。

  三、接下来,我来说说第三板块: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导入,谈话揭题

  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父亲和鸟》。我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这篇课文究竟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我这样质疑导入,激发学生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意,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第一步:认读生字,扫除障碍

  我请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圈出生字,并且引导学生碰到不会读的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记,也可以借助树叶、问问同桌,请教老师等方法来认读生字。这一步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第二步:检查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课后习题我会读里面的词语。先请学生同桌互读,再请学生开火车读。这时,我设计了一个会动的图案,这样的设计不仅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巩固生字任务。

  第三步:书写“并、夜、喜、重”,进行多元评价

  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书写时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的。然后师范写,学生写。最后,展示评议。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写字时间,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平时的课堂上大家都它放在课尾进行,今天我大胆地把它放在了课的中间,目的是让学生由动到静,进行心灵的陶冶,同时也保证了写字的时间和质量,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热情,这一步教学还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观察——思考——仿写——独立完成书写,做到把字写正确、端正、漂亮。

  第三个环节: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语言朴实,因此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读文,说说哪些疑问解决了,还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没读懂。然后把学生没读懂的归纳为三个问题:问题一,父亲是怎样发现林子里有不少鸟的?问题二,为什么鸟儿快活,父亲也快活?问题三,为什么说父亲不是猎人,我真高兴?这样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让学生自主读,自主感悟,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学会质疑解疑,学会边读边思考。归纳问题,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四板块:我来说说板书及教学评价。

  父亲和鸟

  夜 喜 重 群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提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此板书展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简单明了。

  总之,本课我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自渎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希望在我的课中找不到居高临下的感觉,能看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教学时,我随时根据学生的生成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提高。

说课稿 篇5

  略阳县何家岩镇幼儿园武姣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家长经常会带小朋友带森林中去玩,但幼儿对森力了解多少呢?知道多少呢?森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资源之一。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我们的孩子社会环保意识比较淡泊,所以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不乱摘花、折树枝,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森林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保护环境的种子。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我选择了关于“森林”主题中的“树”作为本次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的爱玩、爱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一次神奇的旅行让幼儿来玩,通过旅行一路上让幼儿认识了树的作用,了解了树的作用。

  (二)目标定位

  目标的确定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本次活动的内容,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树防风作用。

  2、情感目标:让幼儿萌发要多种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将围绕着目标而展开,在活动中的重点是如何让幼儿了解树的防风作用。活动的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爱护树木,保护森林的情感得到共鸣。

  (三)、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活动之前做了两点准备:

  1、教具方面:

  1)垫子

  利用垫子作为幼儿旅游的交通工具——魔术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种树材料:用卡纸做的小树、水壶各若干

  3)多媒体教具:森林的画面(鸟叫、小兔)

  一棵没有树叶的树及光秃秃的山坡

  一场被大风袭击的情景(树倒了,房屋也倒塌了)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的展示了茂密的森林及被大风袭击的情景,视觉的有利冲击,让幼儿感兴趣,易理解。为突破重点做好了铺垫,以更好的达到目标。

  2、知识方面

  在课前带幼儿到室外一起来看树,一起来抱抱树,以次来增进幼儿与树的情感。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总之,这是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一次活动。《钢要》中指出,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相信本次活动会让幼儿有所收获。

  二、说教学过程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在设计活动环节的时候,我始终让自己扮演幼儿的伙伴。根据中班幼儿的爱玩、好动好玩等年龄特点。为了能更好的达到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一开始我对幼儿说:今天我们一起去旅游,好吗。这样我就给了幼儿一个角色———————旅行者。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有了一个特定的角色。并一直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旅行中一边玩,一边学习知识。《纲要》中说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玩。所以,我用旅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来贯穿整个活动。符合了幼儿爱玩得年龄特点。我也是他们的一员。我们一起坐上魔术毯一起出发。这里的游戏法就是为达到活动目的让幼儿作的游戏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我采用的游戏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点的高低是决定幼儿幼儿主动地动力,只有让幼儿能主动地参与活动,才会更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说一说树的作用,让幼儿对树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讨论法,讨论法就是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讨论,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了一个森林的画面。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了这个画面上。给幼儿一个森林的情景。于是我就顺势给幼儿一个问题:森林里会有什么?而不是问森林里有什么?因为“会有什么”是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去回忆森林里可能出现

  的一些动物或植物。而不是只在这个画面上出现的东西。这样问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记忆。画面上的小鸟、小兔的出现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同时,让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接着,我又抛给幼儿一个问题:你喜欢树吗?为什么?幼儿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甚至会说不喜欢。但老师对幼儿的所有回答都不于否定。《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一个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一起来回忆一些有关“树”的问题,从幼儿的回答中找出树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让幼儿对树的知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为突破重难点埋下伏笔。这里的树真多啊,我们继续一起去旅游,看看还会看见什么?这样,既对这一环节一个小结,又顺势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了解树的防风作用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还是采用情景演示教学法、讨论法,幼儿是通过多种感官感受参与法来学习的。景教学法就是老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一种教学法。这个方法是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来学习,掌握知识。多种感官感受参与法就是手、眼、耳、神经多种感官参与并感受的一种学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五小环节来完成。

  1、对一棵树的猜想

  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一棵没有叶子的大树及光秃秃的山坡。与第一组的画面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对比。借此刺激了幼儿的神经,记忆留下了轨迹。我问幼儿,来,猜猜看这棵树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去想关于这棵树为什么长的这么大却没有树叶,这一大片的山坡为什么只有一棵树,而没有其他植物?留给幼儿一个遐想的空间,幼儿可以天马行空,海阔天空,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不同意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让幼儿充分的想象,《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我们一起来问问树妈妈,这里怎么了?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2、观看大风袭击树林、房屋的情景

  我让树妈妈来告诉小朋友,这里发生的事情:一场被大风袭击的情景。通过树妈妈的介绍,而不是教师来介绍,是为了让幼儿始终在旅行,始终在游戏。情景的演示,让幼儿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视觉的冲击,呼呼的风声。让幼儿的眼、耳、神经都被调动了起来,参与了活动,在大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解了由于树被人类砍伐,越来越少,就抵挡不了大风的袭击。树被大风吹到,房屋也被风吹到了,

  3、提问,让幼儿加深了树的防风作用

  为了让幼儿加深对树的防风作用,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树为什么变少了?大风来了,树怎么了,房屋怎么了?让幼儿逐一回答问题,接着我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对前面的问题来了一次总结。用这个问题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概括能力。让幼儿的回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用这几个问题让幼儿明白,由于树被人类砍伐,越来越少,就抵挡不了大风的袭击。树被大风吹到,房屋也被风吹到了。最后,我给了幼儿一个问题:树有什么用?幼儿的大脑中闪烁的是:树少了,会被风吹倒。为教学的目标树的防风作用的解决打下了基础。

  4、游戏:一起来种树

  “那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不会说,我们一起来种树吧。因为,我们一起来种树是让幼儿在老师的意愿下来种树,而不是幼儿自己的意愿。而“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在征求幼儿的意见,以幼儿的主观想法做为我们要做的事。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接着我们一起来种树。在游戏的时候,大多数的幼儿都应该很投入,会种很多的树,并两个人一起合作来种树,但个别的幼儿可能出现一人种树的情景,他不会与人合作。这是,教师会适当的给予帮助。

  5、一年后的今天

  这时,多媒体上出现了“现在是20xx年,现在是20xx年”原来我们坐上的魔术毯通过时间隧道来到了20xx年。一片茂密的树林,忽然,大风来了,但是树林抵挡了大风的袭击。小朋友欢呼了,高兴了,他们种的树抵挡了大风,他们成功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他们也深深的明白了树的作用,并产生了要一起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四)活动的延伸——————做环保小标记

  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能进一步得到升华,付与行动,在区角活动或课后让幼儿一起做环保小标记,增加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是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

  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神奇的森林旅行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始终在游戏中活动。体现了《纲要》的精神。视觉的反差的冲击力,刺激了幼儿的神经系统,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总之,这是一次快乐的活动,层层深入,步步引导。让幼儿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

说课稿 篇6

  要求:用心读课文第四部分前四个小节,思考:

  a、

  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车夫?他的哪一个动作或神态特别让你有话想说?

  b、面对这样的一位车夫,爸爸和伯父是怎么做的?伯父的尤其哪一个动作也特别让你有话想说,把它圈划出来,写上批注。

  1)、学生读文,圈划、批注;

  2)、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1、受伤的车夫,引:车夫伤得重吗?特别从――读出?待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引导学生给“捧”换词,品味;2、饱经风霜的车夫,调侃:饱经风霜是说车夫风里来,日里去,吃饱了风和霜吗?那这个“饱经风霜”我们可以怎么理解?待学生交流到一定阶段,教师作小结:是的,生活的艰辛、困苦,无形中写在了车夫的脸上,加上她此时的痛,致使车夫心力交瘁!再读,感受车夫的痛与苦。

  引领:①扶、半跪,――“俯首甘为孺子牛”;

  2、导读:此时此刻,在车夫的心中,鲁迅已不仅仅一位陌生人,而如同车夫的――

  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还与他的一段经历有关:(补充资料: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

  ②掏、叫,引导想象:鲁迅此时应该想到了什么,他还可能想到了什么?交流:说说你此时的心情、感受?

  ③两个“清清楚楚”,可见――

  引读下面句子:――,引导质疑,猜:伯父的神情为何严肃?他的手半天没动,应该想了些什么?

  点拨:这个黄昏,看见车夫受伤的难道就只有爸爸和我吗?――横眉冷对千夫指;

  4、引读:这样的伯父在小周晔长大成人后才渐渐读懂!这样的伯父走了,难怪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

  前来吊唁的有――,有――,巴金在《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这样写道:(补充资料: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

  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为我们记下永恒的感动。下节课继续学习,继续深入感悟鲁迅的高大形象。

  (学习这一环节,我是这样理解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学“救护车夫”部分内容,我主要引导学生由车夫、鲁迅的动作、神情,感悟鲁迅的高尚品质,同时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实现“先学后教”,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作业本》5 (有道是“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梳理课堂交流内容,将知识、情感积淀下来,同时及时巩固新知。)

  四、作业:

  1、认真读课文,质疑,写下来;(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于是我设置这样的一个作业,为驱动学生认真读文,更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收集鲁迅生平资料及著作读一读。(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语文学习要向开放的生活要内容,故布置此一作业。)

  板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笑谈《水浒》

  爱戴 趣谈“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救护车夫

  情劳苦人民

  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板书首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技术,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与教学随时可以保持同步的自由性与交互性。所谓“醒目”,是指能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一览无余,能将学生的疑问尽收眼底。所谓“悦目”,是指一篇课文用几堂课上完了,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无数的叶片,更重要的是而且留下了这些叶片组合成的体现文章的树干的“图像”。板书成为一篇课文浓缩的精华,它是令人受益匪浅的“压缩饼干”。由此可见,即使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板书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生姜末,而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益的长流水.本板书集学生学路与教师教路为一体,简洁形象,脉络清晰,能帮助学生学习文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里第一课《不一样的你我他》

  教学设计的理念或思路

  1、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看,三年级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也正处于自我中心转向开始了解他人的发展阶段。

  2、本单元根据三年级儿童的特点,旨在使儿童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

  3、从学生的真实世界入手,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品味真实感受。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他人的存在及与自己的不同,能够尊重别人的选择,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优缺点,是一起组成了美丽的校园。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2、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感到骄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1、生:彩笔,铅笔,自画像等

  2、师:小星星卡片,面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差异,铺垫差异基调

  1.揭示课题

  我和他一样吗?和你一样吗?看来你我他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一样的你我他。

  2.情境激趣

  你们看,这三个小朋友,也长得不一样,他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玩游戏,非常快活。可是有一天,女巫突然降临到了他们身边,对他们施了魔法,让他们的样子完全一样。他们非常痛苦,因为没有人可以分清他们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女巫说,要解救他们,就必须出色完成五个任务。同学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3.任务一:听一听

  (1)请认真听三组声音,全部播放完毕后,把名字按顺序写下来。

  (2)从这个任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任务二:猜一猜

  (1)请认真观察同学的自画像,猜一猜“我”是谁,并说一说理由。

  (2)从同学们的自画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总结

  [意图:这里的听一听,猜一猜的两个任务,是从真实存在的事物入手,对差异进行感知,既是“预热”也是为继续下去的学习做坚实的铺垫。]

  二、发掘差异,达成差异共识

  1.任务三:夸一夸

  说一说自己身上的特点,夸一夸同学身上的优点。

  (1)说自己

  (2)夸同学

  (3)比较不同

  2.评出班级里的小明星

  同学身上的优点这么多,让我们来评出自己心目中的小明星吧。

  [意图:尽管孩子们“朝夕相处,同学习同欢乐”,但很少有孩子相互赞美。所以,此时孩子们都能极为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这颇具趣味性的建议,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抒发心中的真实情感,为达成差异共识提供了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谈同学差异的闪光点给班级带来引以自豪的人和事,这不只是谈差异,也升华了同学间差异存在的再认知,更提升了同学间和谐相处的理性认识。]

  三、礼赞差异,领略差异风采

  1.任务四:画一画

  同学们相互之间已经发现了你我他的声音、长相、优点各自差异。(板书:优点)现在通过小组的力量来完成第四个任务。

  (1)活动准备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面具,一盒水彩笔,一支铅笔。

  (2)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5分钟内给面具画上精美的图案,音乐停,画笔止。

  (3)作品展示

  (4)谈感想:当别人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时,怎么办?

  2、任务五:演一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请你展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吧。

  (1)才艺展示

  (2)用掌声礼赞差异

  (3)看了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你觉得我们的班级是个怎样的集体?

  3、总结

  因为你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所以三个小朋友被解救出来了,他们非常感谢你们。老师也非常感谢你们,是你们的不一样,让我们的班级体如此精彩。当然,在你们身上还有许多不一样,让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不一样,去创造更多的精彩吧!

  [意图:好奇、好动、好胜,追求差异是孩子们共有的天性。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孩子们差异的展示搭建了平台,留足了空间,让学生真实展示差异,真正领略差异。]

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包含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领域的内容,在物质世界里又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部分内容,在能量的表现形式中又包含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热现象、磁现象、能量的转化、简单电路六部分内容,本单元的知识就是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与能量的表现形式相关的内容。

  具体到本单元,第一节学生将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主要是理解电的本质与产生,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随后学习本节课《点亮小灯泡》,在此基础之上又将学习《简单电路》与《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内容,以电路为基础,我们还将学习《做个小开关》、《导体与绝缘体》、《电路出故障》三部分内容,与电路相关的知识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内容标准为:1、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了解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其中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具体到本节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小灯泡结构;知道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敢于根据生活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是:了解小灯泡构造,并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二、学情分析

  电的教学是比较新鲜的科学课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与电相关的知识。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了解了静电以及电流形成的条件,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虽然与电相关的知识是第一次学习,但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式设计

  我校践行真实课堂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的环节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落实到本节科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复习旧知、明确目标;激趣导入、打好基础;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在本节科学课中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理念有:三真:真思考、真合作、真会;三实:设计实、检测实、反馈实;一及时:评价要及时。

  四、板书设计:

  时间预设,本节课五个环节的时间预设为,第一环节2分钟,第二环节10分钟,第三环节15分钟,第四环节8分钟,第五环节5分钟。

  在课前,教师为各小组准备:小灯泡、2节1.5伏的干电池、导线、白纸。

  综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结构观察法”,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学习新知。

  二、“自主操作法”,科学的学习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动手操作,给学生工具,让大家自己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体会电流的流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三、“对比理解法”,让学生把连接小灯泡的方式画成实物图,加以比较,找到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本质。

  接下来是具体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明确目标:出示两个问题:1、物体为什么会带电?2、要想产生电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这两个问题是回顾第一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重点知识,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随后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明确学习方向。

  第二环节,激趣导入,打好基础:出示美丽的灯光照片,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体——小灯泡。询问学生:你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吗?请你仔细观察小灯泡,并把它的构造画在纸上。这里提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灯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现真合作。让学生把小灯泡的结构画在纸上,让抽象记忆实体化,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点亮小灯泡打下了基础。

  第三环节,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本环节主要分成三个活动,活动一:请你尝试用手头的工具把小灯泡点亮?小组四人,分工合作,并画出实物图。科学学习非常注重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头戏。这里利用“自主操作法”学习本节重点知识,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 同学们小组合作,并且在这种有趣的动手操作中积极思考与交流,同时也体现了“真合作”与“真思考”。活动二:各小组展示小灯泡连接实物图,大家一起分析,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会亮,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把各小组连接小灯泡的实物图进行对比,找出不同,总结连接要点,这是“对比理解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突破教学重点。分析小灯泡没有被点亮的原因,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丰富学生知识。在这里,利用课本插图以及学生所画的实物图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三:小组内尝试说一说在小灯泡点亮的过程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由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再到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最后探讨电流流向,逐层深入。 在学习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本环节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用电安全教育以及绿色环保教育。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运用于生活,本环节设计了用电安全教育与绿色环保教育这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把科学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在用电安全教育中,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对与错。在绿色环保教育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出示我们天津某些家庭的月用电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生活用电量非常大,随后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发电形式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并且以火力发电为主,这就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进而提倡学生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最后出示一些家庭常用的用电器,体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环节,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并出示达标测试题:这是本节课学习目标完成度的一个评价,以基础知识为检测内容也体现普育课堂的“堂堂清,人人清”的理念,是“检测实”的体现。

  5、板书设计:

  标题点亮小灯泡,主要内容分成三部分:小灯泡的结构,电流的路径以及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形成回路。

  五、课堂评价:

  1、小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要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以我班为例,学生四人一小组团团坐,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在回答问题时,根据学生的等级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具体加分方法为我校推行的郎式加分法:A0.1分B0.2分C0.3分D0.4分。在上课的尾声在根据小组的得分情况,把得分最高的小组评定为本结课的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2、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在本节课中,从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流向,都是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的,此外在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时,也是通过对比不同的连接实物图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体现了对比思想。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应该关注的地方。

  3、多样评价:师生评价,以郎式加分法为依据的小组加分制度,主要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投影展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生生评价:在小组合作、大组汇报中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在本节课中主要是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小灯泡结构图以及小灯泡连接实物图时,其他小组的学生给予评价的过程。目标评价:恰当的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评价。这里主要是利用达标测试来完成。

  七、资源开发

  本节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文本资源:课本资料与课本插图。在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时结合课本的插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了解。

  2、实验资源: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从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路径,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实验资源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资源。

  3、生成资源:主要是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活动中的典型错误资源,教师拿来进行教学。

  4、生活资源:实物观察,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小灯泡学习新知;联系生活,在导入新课以及展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时,可以充分联系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是教科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中的第一个课时,这课时是学习好第三单元的前提。是对学生很好的道德教育课。

  2,课标要求

  知道 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 解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了解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及其生 活 状况。

  能力目标: 掌握讨论合作的方法 ,学习观察研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 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敏感性,让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培育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4,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生存状况,教学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了解体会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在学生了解与体验中拓展其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是本课的难点,不仅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温暖,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能为弱势群体做些什么。

  二,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法,问题探究法等 。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法等。

  四 , 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 , 说教学过程 :

  一,引入:看看他们

  1,播放一组反映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照片。

  2,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3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人确实处在困境之中,他们是生活中的弱者,需要他人的尊重与帮助 , 其实 , 他们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和关心 , 是全国人民想方设法帮助的对象 , 国际上为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弱势群体”,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情况。 (目的:通过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弱势群体。)

  二,什么是弱势群体 (阅读课本第 46 页 ) —重点

  1,弱势群体的概念。

  2 、弱势群体的特征。 (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可明白。师生谈话就可完成。)

  三,我国的弱势群体 —重点

  1,在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2,这些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弱势群体存在什么困难?

  列图表帮助学生学习(先幻灯呈现空表格)

  弱势群体的类型

  形成的原因

  存在的困难

  农村贫困人口

  交通不便 , 经济落后 ,

  文化水平低

  解决不了温饱

  农民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远离家乡 , 举目无亲 , 遇到困难无人关照 ; 工资待遇比较低 , 生活条件艰苦 ; 缺乏医疗保障 , 就医困难 ; 离开户口所在地 , 子女入学受到限制等.

  身患疾病和残疾的人

  身患疾病和身有残疾

  一些身患重病而又没有医疗保障的人,因付不起医疗费而要忍受病苦的折磨;一些患有特殊传染病的人,不但要忍受他人的歧视,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对于一些残疾人来说,除了病痛之外,最大的痛苦是就业,他们往往因为无法就业而生活没有着落.

  遭遇灾祸的人

  自然灾害 , 意外事故

  抵御灾害的能力很弱,生活很困难。

  城市下岗失业工人

  技术不高,企业倒闭等

  难以维持生计

  ( 本部 分 采用小组合作 、问题探究和 讨论交流 的教学法完成,有三个问题都是重点,通过表格,学生可以很好地合作,学习效果明显。)

  四,感受祖国和人间的温暖

  教师:国家和人间为弱势群体做了什么(幻灯呈现)

  国家 :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 “ 两免一补 ” ,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建青藏铁路,帮助灾区人民及灾区的重建,制定保护弱势群体的有关法律,等等. 只要有弱势群体的地方就有国家的关爱!

  人间 :

  1 、集体:春蕾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安康计划,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等。

  2,个人:时代先锋 ——— 姜丽娟 爱人天使 ——— 高耀洁 好人 ——— 丛飞等等

  五,身边的弱势群体

  教师:讲姜丽娟等事迹,问 : 听了这些你们什么想法?

  教师:我们虽然没有姜丽娟等人那么大的力量,但我们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问: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弱势群体吗?

  教师:你会怎么帮助他们(同学间说交流再告诉老师)

  教师:一起看看别人是怎样帮助身边弱势群体的(幻灯呈现)

  (四、五环节重在突破难点: 在学生了解与体验中拓展其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分别从国家、个人与身边激发学生关心他人的 情感和价值取向 。)

  六,拓展与升华

  教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播放《朋友别哭》 ( 由弱势群体图片合成的视频 )

  七, 教师总结

  弱势群体确实需要我们关注和关怀,所以我们要走进弱势群体,和他们成为朋友,帮助他们走向自立、自尊、自强。

  八 , 作业

  为身边的弱势群体做一件事

【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06-08

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06-25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07-10

【实用】美术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07-08

关于大班语言说课稿汇编五篇12-21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07-28

有关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07-20

【推荐】小学说课稿范文汇编四篇07-13

【必备】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07-31

【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