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7-20 09:55: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12课《心声》。

  这是课改后教材中的一篇新课文,但它却传达着一个信号:教师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动摇着。文中作者通过一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质疑:“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公开课教学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作者黄蓓佳一次又一次借助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着文中主人公京京的心声,表达着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二、说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说教法、学法

  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

  C、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情节,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达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

  2、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能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像表达丰富的内容。

  3、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形式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观念和方法。

  四、说教学构思

  1、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2、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3、小组讨论,由表及里:讨论题是,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小说为什么命名为“心声”?

  4、师生交流,阅读延伸:探究题是,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5、讲述故事,倾诉心声。

语文说课稿 篇2

  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一册《g、、h》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g、、h三个声母。认准字形,发音准确。2、正确书写g、、h三个声母。

  围绕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由前面认识的8个声母,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3个新声母。

  二、引出新授内容。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通过学生想象说话和教师总结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引出了”鸽子图”、”蝌蚪图”与”喝水图”,并引出了音节ge、e、he。

  三、教学g、、h的读音。

  我由“鸽子图”引出“g”,通过范读,讲发音方法,再范读,指名读,让学生正确读出“g”。为了使学生读准音,我编了顺口溜:一只白鸽g g g。为了让学生认准形,我让学生找藏着的g,并让学生说说g还像什么,又编了顺口溜9字拐弯g g g。

  “”和“h”的教学与“g”的教学基本相同,只是在“”的教学时,我穿插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张纸放在嘴前,让学生比较出:发“”时,吐出的气还要强一点。

  四、课中操。

  教学到此时,我觉得学生比较累了,我便穿插了课中操《找朋友》,让学生轻松一下。

  五、教学g、、h的写法

  1.歌曲《找朋友》之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说说出示的三幅图分别像什么,他们的朋友是谁。从而引出了g、、h。接着,我再利用新的顺口溜让学生再次记忆了字形。

  2.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笔顺与格式。

  3.在h的书写指导时,我进行了h与n的比较。

  4.最后是学生练习描红书写。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美腿与丑腿》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说理性散文。说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阅读教学在高二阶段安排的“着重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任务。

  《美腿与丑腿》是富兰克林的一篇说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比论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两种人生观,肯定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否定了悲观的人生态度。作者重点分析悲观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的危害,告诫那些悲观的人必须改掉自身的恶习。短文写于两百多年前,但今天读来仍能让人感觉到它的现实意义。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文中提到的两种人生观就会存在;富兰克林所批评的悲观的人生态度仍然在影响着今天许多人的心灵,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所以对于今天的青年,这篇文章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本文的标题“美腿和丑腿”,巧妙地隐喻了文中提到的乐观和悲观两种人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强化了说理的力度。

  二、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这篇短文的中心观点,明确论证的过程,理解美腿与丑腿的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赏析哲理性散文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

  高二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理解相对抽象的生活哲理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人生观;弄清题目与课文观点的关系;从课文的布局结构上获得一些写作的启示作为教学的重难点。总之,目标的设置上采取分层教学,由易到难。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阅读感知,质疑讨论,合作探究,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简单问题独立完成,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课,通过一道心理测试题引出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是检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是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论证的?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变被动为主动。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3、研读课文,质疑讨论:

  (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哪些例子作为论据?

  (2)、作者为什么要将分析重点放在悲观的人的处世方式及其后果上?

  (3)、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设疑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形成研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完成下列思考题:

  作者写美腿和丑腿的作用是什么?注重以学生为本,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5、拓展迁移:看图片谈认识。学以至用,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

  6、小结。总结全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并用知识去感悟生活,用文字去表现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的辅助使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的展示,也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八、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上突出授课的重点,做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的力度。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课标

  从课程总目标、本册教材内容标准两方面说。

  (一)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分别是:

  1、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3、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

  4、在语言发展的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体现工具性的目标是: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习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6、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以上课程总目标的制定,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四方面来说。

  (1)汉语拼音教学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品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254字,会写其中的126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的教学要求是: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是: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意见。

  二、说教材

  我将从教学内容、编排体例,编写特点,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方面说。

  (一)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体例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几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认识新同学。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0课,包括21个声母,6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和15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学习。然后是识字(一)、12篇课文、识字(二)、5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识字9-10个。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254个常用字,写其中126个笔画简单的字。

  17篇课文分作三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积累与运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识字和课文单元后面,使他们在创设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编排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出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强了趣味性、及早获得了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的积累与运用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2、科学性

  汉语拼音、写字、认字、阅读的编排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全册要求认字334个,识字的编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文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38个生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生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的基础。

  3、时代性

  这册教材体现了人文性,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例如《做操》、《马路上》体现了孩子们劳动的生活情操。此外,古诗、诗歌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的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学习认字、拼音。在连、涂、画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三)、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式整合。

  教材采用多种形式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计划的安排在一个有机整体里,以汉语拼音为例,每一课都安排了精美的插图,随情境图出现了一些拼读儿歌和音节,这样学生在学习拼音时也认识了生字,把学习拼音、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2、纵向整合。

  本册教材的制定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以汉语拼音为例,本学期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韵母、声母、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说普通话。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大写字母,巩固拼音的要求,在以后学习中,继续依靠拼音学习生字,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充分实现了语文课标设计的整体性,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说教学建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建议在一年级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精神的集中和轻松愉快的体验并存于整个课堂,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快乐课堂”。

  下面我以“情景教学为主线”介绍我对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1、“汉语拼音教学”,建议创设通话情景,教学过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趣味性。

  2、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建议在情境中识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语言描述和动作体验对写字笔画、笔顺进行指导。例如对笔画“撇、捺”的指导,可以形象的把“撇、捺”比喻成人体的胳膊,书写这两个笔画时。要想胳膊一样自然的舒展开,要不然就会很别扭,孩子们通过夸张的缩胳膊、耸肩体验到了对笔画的正确书写。

  3、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的“形体表演法’,及声音、表情、动作为一体,以达到一种生动、形象的再现情景效果。例如《做操》一课,反复的形体演读,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速的背会课文。

  4、口语交际教学。

  建议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恰当运用插图,发挥图画作用,教师积极参与,形成有效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这一主题编写的。俗话说,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春雨的色彩》写的是春雨的童话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绿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读书中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三只小鸟讨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写春雨的形象。

  本文重点是对春雨进行感悟:

  1、春雨本身的绿色感悟。

  2、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春雨后的花、草、树木,就可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春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难点是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朗读表达感受。

  3.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4.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热爱春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歌曲《小雨沙沙》、春雨后大地变化的图片、课文的范读、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头饰

  五、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设计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综合性设计

  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二、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

  第三、诵读法设计

  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第四、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歌曲、表演、录音来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第五、自主性设计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六、 教学基本流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熟知,但是为了让学生对课题产生更多的质疑,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小雨沙沙》,然后谈谈自己想到了什么?再进行板书:春雨。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时,细心的学生会给老师纠错,应该是:春雨的色彩。老师提出疑问:春雨也有色彩?看图。

  (通过唱歌《小雨沙沙》,读课题后给老师纠错及老师的疑问,再加上对春雨课件的观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遐想,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应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让学生拼读讨论春雨的样子,春雨的声音。并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进行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比如:"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等等。

  (在这里,我没有让学生按课文的顺序学习,而是让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后质疑,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范读,出示课文第二------五自然段,弄清以上的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看图,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出示三种鸟的头饰)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鸟对春雨颜色的认识)

  (2)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识生字"淋、洒、滴、油"。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词语。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读。

  (5)创设情景演一演。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在这里,我又让学生欣赏了春雨后的图片,培养他们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并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三)总结部分

  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听听春姑娘的话吧!(录音播放“春姑娘”的话)。

  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像乳汁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勃勃生机;春雨虽无色却又美如画,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以童话形象归纳,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印象深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四)拓展练习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春雨的色彩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看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的作业。这个作业我分成了几种形式:1、画一副关于春雨的画;2、讲一个关于春雨的故事;3、唱一首关于春雨的歌;4、写几句关于春雨的话。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作业,可多选。

  以上是我对《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的一点粗浅的理解和想法,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为“少年心事”单元中的一篇精彩的自读文章,生动而贴切的描述了“我们”在四合院中快乐的游戏生活,描述了“我们”为了实现愿望而千辛万苦的搜集糖纸,最后受表姑欺骗,希望破灭后的绝望和悲愤,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纯真与执著,也充分表现出大人的欺骗对孩子造成的深深伤害。此外,铁凝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文中细腻的语言是值得体悟和学习的,用时一课时。

  二、说学情。

  对于初一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打好一定的预习和概括文本的能力。但仍然对语言的感悟非常重要。因为,语感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内核,而文本解读的过程,应该是指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探究情感,习得语感的过程,也是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一千张糖纸》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通过初读、圈划关键语句,理清文脉思路;通过细读品味,感受具体语言所蕴涵的情感,也就走进了文本。关键是尊重这个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起点,给学生阅读思考和探讨交流的时空。

  三、说教法学法。

  1、讨论法。对于文中的疑问和主旨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质疑和阅读能力。

  2、朗读法。文中一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语句值得多次品读,在朗读中悟出感受。

  3、圈划法。培养学生通过字句来深入体会作者意图,真正达到阅读体验。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多次有感情地朗读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能在圈划中体会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讨论、朗读和圈划中能够读准字音,加深对线索的认识,了解在叙事中夹杂议论和抒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能够调动个体体验,在讨论中体悟诚信、童心的可贵。

  教学重点:根据线索把握人物前后情感变化经过和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语句研读真正能够体悟到诚信、童心的可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六年级的时候,某一同学的周记里记录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散步时碰到一个盲人行乞者,他央求爸爸给一块钱送给那个乞丐。他爸爸不肯,说那都是骗人的。但是他坚持,后来爸爸勉强给了一元钱。结果返回时看见刚才那个盲人行乞者站了起来,不用任何工具走到马路对面坐下继续行乞。对此,他被爸爸奚落了一顿。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童年往事中一天天成长,渐渐懂得了对与错,是与非。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是我们的烦恼和心事又有谁知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一千张糖纸》同样也是发生在作者童年的一件往事,而这件往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感触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心路历程去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简要了解作者。

  2、分工朗读全文,扫清字词和方言文化障碍。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预习是阅读的开始。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给文章重新拟定一个题目,并简要说说理由。

  预设:欺骗记童年一件事飘散……

  师恰当点评

  设计意图:考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同时也在提炼语言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根据“一千张糖纸”线索,理清文章脉络。(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把握故事情节,加深对线索的掌握。)

  设计意图:深入研读之前了解故事经历,有助于后面的把握主旨。

  (四)深入研读,把握文章主旨。

  1、通过圈划、品读、讨论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来体会“我”前后情感变化。

  (通过前后对比,体会在叙事中夹杂抒情和议论的写作方法,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品读句子:

  “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毕竟,这个逗着我们玩得人是我的表姑啊。”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叙事中夹抒情,通过研读具体的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来深入把握主旨,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2、一起齐读最后三段,思考这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形式:学生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考察议论的写作手法对于一篇文章有着“点睛”的作用。同时,学生小组小组讨论,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加深主旨了解。

  3、思考在之前的课文中有哪些成人的做法和表姑有些相近?——《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意图:拓展,视时间而定。

  (五)教师小结。

  童心纯真,不可许以美丽的谎言;童心至善,不可渗以成人的谲诈;童心唯美,不可蒙以世俗的尘埃。

  (六)作业布置

  必做题:“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你认为表姑的话是欺骗吗?你对表姑的做法有何看法?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字数200字左右)

  选做题:

  写一篇350字左右的一件颇有感触的小故事,以抒情或议论文字结尾。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教材简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给世界爱和美",这是冰心老人为"冰心奖"所作的题词,其实这正是冰心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

  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性的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创新性的目标:

  1、通过朗读、揣摩、讨论,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写法的精妙。

  2、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联系具体内容去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爱与美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五、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时,我想主要抓这样几个词语:

  1、疑问。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研读。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节课的设计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3、对话。《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只有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打算分四步来实施:(一)激趣导入、(二)初读感知、(三)精读感悟、(四)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

  1、课始,直接出示"儿童不知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句诗,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好。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紧接着简介冰心,介绍这篇文章的一些写作背景,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指导学生朗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初读感知

  在初读感知这部分,我打算这样去实施:

  首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字字响亮,句句流畅。在此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倾听,及时解决在朗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初步读完后解决在初步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再读文章,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听,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有所进步了

  在此结束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有没有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指名单个读,想读哪小节就读哪小节。在此过程中,注意正音,及时理解生词,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朗读评价。

  (三)精读感悟

  在学生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在这一部分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2、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1、围绕第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把这些句子画下来。"找好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如果发现不一样,要向同学请教,为什么找这句?理由是什么?

  2、

  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这一句的教学紧紧扣住"迎"、"挤",点拨"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很多很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细体会,感受儿童的欢声笑语。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

  太阳的香气息。"

  这一句教学,首先引导理解"座无隙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受最快乐的活动去找感觉,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朗读评价,激励他们读好"闪着汗珠、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感受儿童的勃勃生机。

  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沿着

  匆匆地往前跑。"

  这一句话的教学,可以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说他的感受,谈一谈该怎样朗读这段话。

  在学生感受了儿童的多、儿童的生机后,紧接着切入本课的难点"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1、继续读刚才这句话

  自由读,思考这个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没有了儿童,就没有了太阳的香气息。"等等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板书:儿童充满朝气

  2、读好这句后,进行过渡:文中有一句话把儿童和花作比较,能不能找出来?

  出示"只要管理得好

  看着也快乐。"

  自由读,找找看,花儿与儿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旺盛的生命力、欢畅活泼、看起来很快乐)

  课文哪儿写出了灿烂的春光?

  出示"走进玉澜堂

  喷花的飞泉……"

  自由读,思考这里的海棠树与其他地方的有什么不同?(密密层层、不留一点空隙、喷花的飞泉)指导学生读好。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春光,冰心奶奶不由得从心底发出赞叹,引导朗读"春光,

  释放出来了!"

  指导读出赞叹之情,提示"饱满、蕴藏、尽情、释放"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评价,朗读。在学生充分朗读、感受的基础上提问"现在你知道了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了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儿童多处春光灿烂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七小节,看看能不能找出第三个原因。可以提示学生在第七小节里出现了几个"笑"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笑?让学生领悟,冰心她特别喜爱儿童。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喜爱儿童

  (四)拓展延伸

  这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小结,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有个深层次的回顾: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因为儿童充满朝气,更因为冰心奶奶充满了爱心,所以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示冰心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引导学生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让学生自由读这首小诗,说说能从中看出什么?让学生明白,冰心对儿童充满爱心,同样她也爱她的母亲,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生活是多么精彩。

  最后出示巴金对冰心的一段评价,学生自由读。建议学生课后可以再去找找冰心的作品来阅读。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是本组五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 、情感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重点和难点:

  根据文章内容主次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难点是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采用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指导学生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动手实践等方法,来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从读中感悟道理,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复习巩固、情境导入——初读感知——细读感悟——演读入境——揭示寓意——拓展延伸几个环节。

  (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复习巩固分为读词和听写:运用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读、抽生读,学生范读,然后听写。

  情境导入时,(出示课件)“一望无际,蔚蓝的天空”的图片,然后引入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看看课文中青蛙认为天有多大?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

  (二)初读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采用默读的方式效果较好,教师要提出默读要求,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且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

  (三)细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⑴ 图文结合,细读全文,

  a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b 自读课文,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c 看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⑵ 品读重点段落:

  ① 感悟第二次对话

  a 学生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c 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d 分角色朗读。

  e 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f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g 围绕上面的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为了使学生能够很明晰的理解课文的寓意,以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学生用“因为l所以l”谈谈自己的理解。

  H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I 分小组朗读(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② 感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 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

  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b 学生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 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表演。

  (五)揭示寓意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用4 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寓意: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2、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青蛙为什么会错?4、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教育?

  (六)拓展延伸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设计如下练习:

  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并上台读一读。

  (这个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说课稿 篇9

  本课是一篇意蕴丰富、内容浅显、生动有趣的童话。写了一只蜘蛛专心致志织网捉虫的故事。课文共有9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清晨蜘蛛在农庄的篱笆上织网,2-7节写小动物向蜘蛛发出邀请,蜘蛛“没回答,忙着织它的网”,第8节写当公鸡要求蜘蛛逮住苍蝇时,蜘蛛用网把苍蝇逮住了,最后写当猫头鹰夸蜘蛛的网漂亮时,蜘蛛已经睡着了。故事很简单,但小动物的话写得很有情趣,有一种具有一定规范的韵律美,很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

  在教学设计时,我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

  1.分步识字,提高效果。

  识字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必须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为本。通过儿歌识字、形象识字、游戏识字等形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在字音、字形易混淆的字,教师则有意识地分层次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的生字编排,理一理,会发现它出现的地方比较集中,在课题中有:“织”,第一小节有“晨、抽、丝”;在小动物门的话之中出现了:“散、岩”等;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安排在揭示课题时出示:蜘蛛织网,让学生找找蜘蛛在哪里织网,出示句子: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通过读好这句句子,学会:晨、抽、丝三个生字。在学生找出小动物们对蜘蛛说的话后,整理学生的回答。通过读好这些句子,既帮助学生了解了故事概况,又可学会生字:散、岩。这种把分散的生字有机的组合起来,提供更贴切的语言环境的识字方法,效果会很好。

  2.朗读为主,加深理解。

  本课由于内容浅显,理解基本不会给学生造成困难,因此教师在朗读的设计上,要体现实效性,读有提高,读有收获。每一次读目标要明确,且目标要有层次感,螺旋上升。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先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在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读出相应的语气来。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视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体。

  3.合理拓展,规范表达。

  “说”的能力培养,并不应局限于说话课,应体现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教师应善于挖掘每一篇课文中说的素材,让说话的训练扎根于课文。本课的拓展,我们安排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蜘蛛说什么。这个说话环节的安排是基于读懂读好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说话训练时,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比较,明确小动物说的话中地方、事情都不同,而她们说的事情又符合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发现,会让学生在说的时候既能打开思路,又有比较规范的格式,体会到课文编写特点所表现出的语言美。

【有关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相关文章:

【必备】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07-31

【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07-29

有关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10-08

有关《巨人的花园》说课稿范文06-09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08-08

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06-08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九篇06-21

有关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九篇09-12

有关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8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