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设计的说课稿

设计的说课稿

时间:2023-01-08 14:52: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设计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的说课稿

设计的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计算。

  教 法:引导、探究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计算下面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4.8×0.3 9.6×0.8

  2.6×2.11.3×2.2

  2、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

  3、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交流自学情况: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2×1.25=

  2、小组展示成果。(展示部分)

  3、交流估算方法。

  4、交流计算方法。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5、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得出结论: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设计的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精美的报刊》,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本课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通过对设计精美的报刊、杂志、画册、挂历、招贴、网页、唱片封套的鉴赏,了解版式设计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运用,以及版式设计所包含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采用设计制作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壁报,探索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意识与能力,初步形成设计方面的基本素养。

  活动一:“欣赏与了解”通过欣赏优秀的报刊杂志等版式设计作品,认识版式设计中图片、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了解标题、栏目、文章、图片等各构成要素在版式设计中的编排处理方法。

  活动二:“体验与实践”运用所学的版式设计知识,分组自拟主题,设计制作一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壁报。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报刊设计制作的学习,培养其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情感和同学之间良好合作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报刊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报刊的设计及制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从设计报刊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掌握报刊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教学难点 报刊版面设计创意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 本课主题是围绕报刊设计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让学生看、听、想、练等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版面的认识和了解报刊设计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欲望。

  三、 教法学法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求知,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比较分析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理解空间,进而有创造性地表现空间。

  在学法上,由教师引导通过学生欣赏、比较、感受、思考、讨论、动手实践等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

  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导入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前两课所学的知识,教师提供服装设计、报头图案资料和有关图形图像资料。导入新课的内容《精美的报刊》。

  讲授新课

  2、教师通过大屏幕多媒体课件讲解报刊的定义、要素、设计方法、制作方法等,启发学生设计思路。在讲解的同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如我们教室里的报刊都有哪些要素?我们的报刊都采用了哪些制作方法等。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提出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幅报刊作品。

  3.实践阶段

  将学生分成小组,由组长分工,设计一幅报刊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程序:

  (1) 由组长进行分工

  (2)首先研究讨论确定主题。

  (3)由版面总设计将各栏目负责人完成的报刊要素加以选择、

  整理(设计栏目标题、安排文章、插图、尾花等要素的位置和大小),组合成完整的壁报,全小组同学对报刊的设计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4)全班集中展示报刊设计图。由各组推举代表讲解本组报刊的设计内容及特点,经全班讨论认可,进行整体调整完善,完成定稿。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设计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10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时在教学中,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各种年代、用途、造型、材质的杯子,穿插对局部设计意图的观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是要与使用相联系的。同时,启发学生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用设计的思想进行杯子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这个时期的儿童天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一件小事能引起他们海阔天空的遐想,创作生命力强。

  低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和美术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事物的形与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对美的事物很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动手能力较弱。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特点及学情分析,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有个性、实用又美观的杯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提问法、讲述法、展示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杯子若干等相关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常用物品,感受各不相同的外貌,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由此,便引出我今天的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直观感知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古代的杯子与现代的杯子图片,并思考:“喜欢哪一个,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在学生对杯子有一个初步感知时,继续追问:“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的兴趣。

  美术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借古代的杯子图片,让学生看到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感受杯子的悠久历史。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并观察生活中各种材料制作的杯子,初步感受杯子在材质、外观上的区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分析探究

  而后,我将以一只较为典型的杯子作为分析对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杯子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出杯子奠定基础。展示一个常见的杯子并提出问题:“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最后,我来总结杯子的结构——是由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讲述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杯身——放置液体;杯口——方便喝水;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美术学习中,借助素材呈现,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对新颖独特的杯子图片加以分门别类地展示,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展示多种功能的杯子图片,更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出作品新颖独特的一面。

  (四)示范讲解

  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以及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制作杯子设计图,内容包括: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等,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通过该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设计出新颖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实践展评

  最后,我将举办“新颖的杯子”设计作品展。

  1、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功能奖、最佳外形奖和综合奖。

  2、评价要求: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和研究;是否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用又美观的设计理念;能否绘制出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设计图。借“新品发布”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更多的学生在自主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到了美术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六)课堂总结,拓展提高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用可塑性材料将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

  八、说板书设计

设计的说课稿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图案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

  首先课本给出了四幅精美的设计图案为背景,告诉学生这些有个性的美丽图案都是用直尺、圆规、三角尺画出来的。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以实物照片的形式给出了“六花瓣”图案的设计过程,在思考与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用圆规将圆三等分和六等分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并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所给出图案的设计。

  二、目标的设定与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由于在图案设计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等分圆,因此怎样用圆规将圆几等分应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另外,在画图前,怎样观察并分析出图案的基本构成是图案设计的关键,也是本节的重点所在。课程目标:

  1、通过图案设计活动,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将圆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创作、欣赏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重点: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三等分圆与六等分圆的基本方法。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案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法选择

  1、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以动手操作为主,以经历探索,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为重,在创设的生动,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以精美图案的设计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对“六花瓣”图案操作过程的演示,向学生介绍六等分圆与三等分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最后一环,通过学生对图案构成的分析与操作来历经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最终作出图案的一个过程。

  2、重难点突破法书中以实物照片形式演示的情景过程中,怎样将一个圆用圆规分成六等分和三等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首先要介绍圆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画圆时必须要确定圆心和半径。其次,在等分圆的方法讲解之前应先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和组织语言表达的这样一个过程,然后再演示作法,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种基本作图的方法,突出了重点。

  3、图案设计之前对其构成的分析是能作出图形的关键,也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充分展开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特别是每次画圆时,必须让学生说出圆心在哪里,在分析出了图案的基本构成,明确了这些基本构成的画法之后,那么按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就能设计出一幅图案来,从而便于难点分散,最终突破难点!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等分圆的基本作法。另外,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主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五、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案模型来体现本节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小黑板上的图案便于观察、讨论与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的进行。

  六、作业设计

  P145随堂练习2、作出图示的图案(目的在于巩固等分圆的基本作法)3、利用直尺,圆规,三角尺自己设计一个美丽图案。(可在全班进行评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图案设计的活动,巩固有关图形的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进一步建立空间的观念。

  2、通过图案设计,进一步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将圆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

  3、认识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欣赏现实中的美丽图案。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创作、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三等分圆与六等分圆的基本方法。

  2、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案的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媒体]:模型,小黑板,三角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情景设计1:先出示一把三角尺,然后提问:“三角尺可以用来画什么?”,再出示一把圆规,再提问:“圆规可以用来画什么?你会画吗?”,再提问:“那么,利用三角尺和圆规只能画出简单的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吗?”(目的):以几个简单的提问引入图案设计所需的基本工具,并且在此提醒学生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确定圆心和半径、为难点分散作铺垫。

  情景设计2:给学生观看自作图案模型。“同学们看,这两幅图漂不漂亮?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其实,它们都是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来的,你相信吗?”(目的):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图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由此过渡到本节内容的重点。

  二、画法探索:

  1、让学生自己看书本P144页的实物照片,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按步骤画出图案。同学们自己画画看,看谁画的又快又好”(目的):用鼓励性的话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探索用圆规作一幅稍复杂图案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让一个同学回答,是怎么画出来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引导或帮学生组织语言表达。同时,教师根据同学讲的画法一步步在黑板上演示出作图的顺序与操作过程。

  2、留几分钟时间给没画出来的同学继续完成。同时思考3个问题:1A点位置对六花瓣的形状有没有影响?2图中六花瓣相邻两个顶点与圆心所成的角是多少度?3根据图中的方法,你能将一个圆六等分吗?三等分呢?

  三、操作实践:

  出示小黑板,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对小黑板上的图案进行基本构成的分析。然后请一个同学用语言描述图案的基本组成,同时,适当引导和补充得到作图的几个步骤与顺序。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图案。学生在分析第二图的构成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不容易把图案看作一个整体,容易看成一个个分散的三角形。因此,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不会分析时,可将不着色的图案与之对比,便于学生看清图案的基本构成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图案设计。一些看似很复杂,很精美的图案大都是用直线和圆弧构成的。等分圆是我们设计图案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其关键在于我们画的时候要会找圆心和半径画弧,找到弧与圆周的交点也就找到了等分点。相信大家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画法以后,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一定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图案。五、作业布置:课本随堂练习2~3。

设计的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这篇选自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江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匹牲口枪杀的经过。

  第三段(21)讲大黑骡子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识字、阅读的要求,又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认为本课的认知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②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标为: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生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阅读有关于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课时建议:由于本课凭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用2教时就能完成任务。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采用下列方法:

  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③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教会学生学习本科生词,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会用“燃眉之急、艰苦”说话。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

  具体环节:

  第一教时(分四个环节:)

  (一)、运用多媒体引出课题多媒体出事大黑骡子,画面转换出示彭德怀英雄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大黑骡子,明白彭德怀的丰功伟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读懂了哪些内容?有疑问的地方适当作上记号,读完讨论、交流、质疑。老师适当点拨。(这一环节分三步:一是让学生自学课文,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是在班级里交流的同时遇有疑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下节课再读课文解决。)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只在课文的重点除给予必要知道,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为下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

  一、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评价

  1、教师范读课文2-20小节,学生听、体会,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好的表扬,不足的指出。2、学生评:重点评议老师是否把彭德怀十分爱大黑骡子的感情读出来,是否感受到彭德怀不忍杀大黑骡子的痛苦心情。3、根据学生的评议,老师把大家所说的概括成这样两条要求:⑴读出彭德怀既爱又不忍心杀大黑骡子使得痛苦的心情。⑵读出战士不忍杀大黑骡子的感情。

  二、学生反复练读,体验、评改

  1、学生模仿老师练读可以分小组、可以分角色读,教师住个小组进行视察,不足的帮助学生纠正。

  2、指明分角色读(课文比较长,分2-7小节、8-20小节两个小组读,其中每个小组四人个分别读彭德怀、老饲养员、战士、旁白的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体会,然后评议他们那些地方读的好,为什么?不够的我们来帮助他。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齐读课文。(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交流。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到升华,领悟把握了语感,从而从整体上对科文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内化和积累。)三、学习第三段。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四、总结延伸激发学生看有关于红军长征途中伟人的故事。(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设计的)

设计的说课稿6

  一、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对标志并不陌生,而且通过小学阶段的手工制作学习,已能进行简单的设计来装饰和美化身边的环境,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并已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农村学生的缺点是不能很好的把标志与周围的生活环境紧密的结合起来,对标志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

  2.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加深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标志的功能和艺术美感。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欣赏评议能力和实践能力;体验标志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3. 重点难点:

  重点标志的定义及功能。难点标志的设计要素及流程。

  二、教法运用

  “启发——引导法”。课堂上,以实例为线索,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我在多个环节让学生欣赏图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理论性的知识点尽量简说,再通过作业和评议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运用投影、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提高用形来传递信息、表达概念与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农村学生的缺点是不能很好的把标志与周围的生活环境紧密的结合起来,对标志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投影的直观易懂性给学生们展示了一幅清明节我们户外搜集素材的照片,请看大屏幕。。。通过这幅图片我把学生带入校园的春天这一主题,为标志设计之班级标志设计做一个铺垫。接下来我启发学生们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标志有哪些,带领学生观看我为学生准备的标志图片。在欣赏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标志的定义及功能,暨标志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标志具有识别、象征、审美和凝聚的功能。(板书写在黑板上)。接下来我通过标志的凝聚性功能来带领学生们欣赏北京奥运会会徽标志。引导学生们说出佩戴标志可以强化群体意识增强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给我们班设计一枚标志呢?如果想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标志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流程。 标志的设计要素

  标志的构成形式:图形组合方式、文字、图文、数字、抽象组方等等 出示作业:为班级设计一枚标志并按设计标志的方法步骤进行:

  1、选题——明确

  2、构思——新颖

  3、构图——定稿

  4、定稿——加工

  5、着色——单纯(板书)。

  展示小结

设计的说课稿7

  一、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曲线与方程”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理科选修2-1的2.1.1的内容,主要包括(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概念;(2)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方法(步骤);(3)坐标法的基本思想与研究的基本问题.

  2.内容解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以后,点坐标(有序实数对);平面曲线(点的集合或轨迹)二元方程.因此, 曲线的方程是几何曲线的一种代数表示,方程的曲线则是曲线的方程的一种几何表示。曲线和方程的这种相互表示,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的统一结合。曲线与方程的相互转化,丰富了研究几何问题数学方法,产生一门新数学学科---解析几何,其方法论的意义影响深远,更便于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用计算机工具研究处理几何问题。

  研究曲线与方程的目的是把曲线的几何特征转化为数量关系(方程),并通过代数运算处理已得到的数量关系,进而得出曲线的几何性质以及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达到利用曲线为人们服务的目的.因此,通过这一部分内容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中的代数方法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本质.

  “曲线和方程”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奠基)内容,是学生体会并理解圆锥曲线与其方程的基础。不但为学习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内容做准备,而且为学习研究其他曲线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准备.因此,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求曲线的方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内容培养学生的坐标法思想,使学生明白求出曲线方程的真正意义在于利用曲线的方程去研究曲线.

  本节中的“曲线与方程”的概念,它是对以前学过的函数及其图象、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等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提升、深化,是研究问题“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整个过程的一个阶段。它刻画了曲线(几何图形)和方程(代数关系)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介绍了求解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要求学生能通过方程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通过研究方程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目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本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贯穿于研究圆锥曲线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判断已经学习过的特殊的曲线与方程之间是否具有互为表示的关系;

  (2)通过实例体会求曲线的方程的基本步骤,能求出给定几何特征的曲线的方程;

  (3)通过实例体会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同一曲线方程的影响,体会如何“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4)通过一些简单曲线的方程及其研究,体会坐标法的基本思想及简单应用.

  2.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1)和(2)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落实好目标(1)、(2)和(3)是实现教学目标(4)的前提与保证.

  在学生通过函数y =f(x)及其图象、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的学习,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这些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现在的任务是要建立曲线与方程之间的一般性的概念,让学生能从“定义”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概念.

  教学目标(3)是学生初学时不易达到的目标,教学时要提供学生熟悉的曲线(比如直线,圆等)在不同坐标系中的方程的简洁程度,让学生体会建立坐标系时应该关注的要点.

  对许多与曲线有关的具体问题而言,原本是没有坐标系的.因此,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问题中曲线的方程,并通过曲线的方程帮助解决问题,以便实现教学目标(4).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如何理解曲线与其方程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很流利地背出曲线与其方程应该满足的两条,但是如何证明“一条曲线与一个方程之间具有互为表示的关系”,这是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结合“直线与其方程”、“圆与其方程”进行说明.

  2.在求曲线的方程时,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是学生会遇上的第二个教学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总结出建立坐标系的基本要点,并用具体问题让学生练习进行体会.

  3.在将曲线上的点应该满足的几何特征转化为点的坐标应满足的等式后,常常遇上“将所得等式化简得到所求方程”的问题.对于有些复杂的等式,化简是一个学生不易把握的问题,学生在此极易出错,这是第三个教学问题.教学时不能因为这个问题而使教学偏离重点,因而宜使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对比表示验证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学习时,可能会因更多地关注代数运算而忽略数学思想的提炼,这个教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领.

  四、教学支持条件

  1.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已经在数学必修1中学习了函数y =f(x)及其图象,在数学必修2中学习了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曲线与方程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以备条件,引导学生多进行归纳与概括.

  2.曲线与方程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教学这一内容时会涉及大量图形的绘制与方程的简化等代数运算,因此,《几何画板》是重要的支持条件,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学生思考,而且可以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形象地进行演示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请同学们阅读P34的内容,对每个实例用简练的两句话进行概括总结,(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和二元方程x=y(或x-y=0)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2)圆和二元方程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

  在坐标系中,

  (1)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任一点的坐标都是二元方程x-y=0的解;

  (1’) 圆上任一点的坐标都是二元方程的解;

  (2) 以二元方程x-y=0的(任一)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2’) 以二元方程的(任一)解为坐标的点都在圆上。

  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曲线与方程的特例出发,为引出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做铺垫.

  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中,“曲线上的点与二元方程(实)解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要求;教师向“一般曲线上的点与一般二元方程(实)解之间的对应关系” 的要求上进行引领,为介绍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再做准备.

  [问题2] 在坐标系中,对一般的曲线与二元方程,你能给出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吗?

  意图:给出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师生活动:让学生先概括表达,然后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定义”,给出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最后形象化给出:

  [问题3]试谈一谈,我们对“方程f(x,y)=0是曲线的方程”、 “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 的概念掌握,应把握哪些方面呢?

  意图:加深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中关键方面的理解.

设计的说课稿8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翻开《台灯的设计》这一课,我的脑子里就蹦出了这么两个词---“好玩、有创意”。走进这一课,我发现这一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创意的台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利用废弃物制作一盏有设计亮点的台灯。在第六册的第1课《家乡的桥》学生已学会设计一座造型新颖的桥。本册的13课《瓶子新生代》是从“仿生”的角度设计并制作一个瓶子。所以,《台灯设计》这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1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技能目标:.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小组探究学习法:

  在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台灯作品时,我采用了小组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研究台灯的制作方法以及他的设计亮点,在学生合作完成一盏台灯时,学生根据带来的废弃物探讨最合理的设计方法。这些设计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实现三维目标。。

  2、欣赏观察法:我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各种瓶子和自然物,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台灯的创意亮点,为后面的自己设计台灯提供丰富的素材。

  3、合作交流法

  在欣赏同龄人台灯作品时,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制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块是说说教学准备: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在课前应准备台灯实物、示范作品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且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四至五人为一小组坐在一块儿。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准备一些废弃物品。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4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了解瓶子文化。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先和学生玩一个给两张照片找茬,仔细观察两张照片中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发现第二张照片中少了一盏台灯时,我再从袋子里拿出那盏少了的台灯,对台灯的外部形状和结构进行简单的分析,台灯包括灯罩、灯柱和底座这三部分组成,然后课件出示长信宫灯,主要从造型、巧能和创意特点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古代人像雕塑,更是一件将实用功能与净化空气的科学性相结合的照明用具,从而揭示课题——《台灯设计》。对于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本堂课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第二个环节:欣赏台灯,拓宽创作思维

  接着用幻灯片出示一系列优秀的台灯设计作品,这些台灯的图片是从互联网上摘录,并经过仔细筛选,比较适合学生,容易看懂。在欣赏中让学生说说哪些细节的设计让你感动。然后把课件定格于台灯细节之处,发现一些简单的元素,学生思考自己将怎样呈现设计亮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丰富思维,增加对台灯的直观感性认识,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第三个环节:引导启发,明确创作方向。学生两人为一小组,根据带的废弃物,讨论设计方案。接着出示一些同龄人废弃物制作的台灯,让学生在欣赏中说说这些台灯的制作亮点,哪些地方的灵感是来自什么物体。然后让学生继续完善设计方案。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重点,通过借鉴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获得新方法、新思路,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铺垫,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

  第四个环节: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我先出示创作要求:两人或三人合作,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利用熟悉事物的巧妙组合进行设计。关注某个创意细节,成为设计亮点,使制作的台灯更实用、好看、耐看。对于学困生我会适时给他们指导,特别是一些细节处的衔接。展示作品时,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我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展示台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

  最后,我来说说第五大板块:板书。

  我这课的板书是这样的:这个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板书:

  《台灯设计》

  灯罩

  灯柱形、色、线、面

  灯座

设计的说课稿9

  《语文园地三》“‘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围绕“旅游”大方、地流利进行交际、表达。

  2、能够做到认真倾听。

  3、当“导游”时做到耐心解答,当“游客”时做到礼貌提问。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同学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游客是怎么说的?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选代表出来表演,表演过程中,师参与当游客,要是扮演游客的学生不懂得提问,老师可以做示范提问——导游姐姐,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呀?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演的可起劲了,刚才演了导游的同学举手,说说当导游要怎么做?刚才当游客的同学举手,你也来说说当游客该怎么做?

  “‘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说课稿

  说教材:

  《我们去旅游》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这一话题是围绕本组课文祖国多么伟大的专题而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进入二年级的各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努力达到“阶段目标”要求。本次训练,要注重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说,乐意说;同时学会倾听,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依据教材以及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如下: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说教法:

  1、通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激起了学生谈话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旅游见闻,为下面的小组交际活动做铺垫。

  2、学生带着目的去看动画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3、通过观看教师表演,学生对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觉得更具体,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乐于交际。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同学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游客是怎么说的?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选代表出来表演,表演过程中,师参与当游客,要是扮演游客的学生不懂得提问,老师可以做示范提问——导游姐姐,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呀?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演的可起劲了,刚才演了导游的同学举手,说说当导游要怎么做?刚才当游客的同学举手,你也来说说当游客该怎么做?

  “‘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口语交际也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挑战,也是语文教学的升华。

  今天上的口语交际课是《我们去旅游》,我课前准备了一些资料,本以为上起来会如行云流水,但是学生似乎兴趣不高,很多同学懒懒地坐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自我感觉是唱独角戏,带着疑问下课后我去问学生,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很多同学说不敢说,怕说错了没面子。

  所以我感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课时要敢于说,这使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一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学的内容是《秋天》。这堂课不能说很成功,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重复话、罗嗦话也多,即便是同学老师指出答题学生的毛病也似乎不会影响他的情绪,学生们仍旧乐于参与,发言的积极性也高。

  你这两节课前后不到多长时间,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仔细分析究其因,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秋天是孩子们最感兴趣也最熟悉的话题,这个美丽的季节刚刚的来到,学生喜欢有话可说。第二,学生感受到了,也看到了秋天,所以对那里的景色比较熟悉记忆深刻,说起来就不费劲。认真反思一下,真的要在多方面下下功夫。

设计的说课稿10

  1,教材选择:

  我国的乒乓球在世界上是群众基础最广泛,技战术水平最高的国家。有"国球"之称。乒乓球在我校也是一个传统特色项目。有着非常好的乒乓环境和群众基础。让每一位学生能看懂比赛,领略乒乓球运动的魅力,并从中感悟到体育精神,这也是我校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对我校办好,办实乒乓球传统项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分析:

  二(1)班是我校体育科研实验班。该班乒乓球队员较多,喜欢乒乓球的学生也较普遍,这对上好这堂课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环境。二(1)班学生在具有一般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外,还具有活动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意识强,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有较强的好奇心。这也为本课提供了较好的实验环境。

  针对以上特点,我是这样来设计本课的。

  一,本课教学目标:1,初步看得懂乒乓球比赛。了解乒乓球比赛最基本规则。

  2,通过看比赛,体验到"国球"带给国人的自豪感。

  3,感受到乒乓球的紧张与刺激,初步领略到一点体育精神 顽强拼搏,不轻易服输。 二,本课教学重点:能初步看懂乒乓球比赛。

  教学难点:从比赛中,感受到心理的刺激。如紧张,激动,兴奋等。

  三,本课所含教学理念:突出"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激趣生奇

  通过课前了解,我知道二(1)班学生对猜谜有较浓厚的兴趣。所以一上课我通过乒乓球谜语:"一个白娃娃,二人跟它耍。跑到谁跟前,照头打一下"来导入本课,并通过谜语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带" "看赛,初解规则。

  为了二年级的学生能专心而投入地看比赛。也为了让学生看比赛更有针对性。我先让学生看学习卡,然后要求每组看完比赛后通过讨论后填好学习卡。这样,学生为了解惑,也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自然会投入的看比赛。在填写学习卡的过程中,学生也许还会遇到问题,这时,我就让他们提出来,通过全班讨论解答,实在解答不出的,我便通过反复看结合讲解去克服困难。解决学生的疑惑。也许,学生提的问题,我无法解答时,我便诚恳说:"我也不懂,让老师下课查资料后,再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3)赛后简评,共享胜利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庄严的国歌奏起时,运动员当时心情,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采用问题串结合录象播放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我的问题串是:这场球是谁赢的 胜利后的张怡宁做了什么 这说明张怡宁当时的心情如何 现场的中国球迷表现是怎样的 说明他们当时的心情如何 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国歌庄严奏起时,张怡宁脸上的表情如何 你看了这段录象后,心情怎样 说说为什么 看完整个比赛后,你最想对张怡宁姐姐说些什么 通过这一串的问题引导,同时也结合我当时看球的心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感受运动员的心情,体验

  (4)看男单决赛,品乒乓精神

  对二年级的学生,用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去体味乒乓精神,这显然是毫无效果的。为了让他们能体会到这精神,我采用了边看边问,边议,边评的方法进行教学。当王皓1:3落后时,我让他们猜这局球王皓会赢吗 让他们产生一种悬疑,激起他们看球欲望。当王皓打赢这局球时,我让

  他们猜下一局结果,就这样,我一边问一边让他们看,从中让他们的心随着比赛而跳动,起伏。当王皓输掉了这场比赛后,我使用一串问题:王皓输球的情绪怎样 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此时,你最想对王皓说什么 然后让他们在组内议论交流。同时,结合我当时看球的感受和对这场球的评价,在《真心英雄》的乐曲中点名主题:对王皓顽强拼搏,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在比赛中求稳怕输,不敢搏杀要批评。从中,我们应该明白 ,比赛总会有输赢的,但不管输赢,你努力了,尽力了,你就是英雄。

  (5)布置作业,拓展本课。

  在课的最后,我继续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围绕这场比赛。用"王皓哥哥我想对你说"……这主题,让学生进一步正确对待输赢。在课后作业中,我布置了二道作业:(1)课后为其他同学做乒乓球裁判。(2)全班讨论后,给王皓哥哥写封信。通过这种作业一是来巩固所学知识,二是让课得到一定的拓展。

  本课教学特色:

  (1) 充分运用录象这一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2) 小群体的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的始终。

  (3)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得到充分体验。

  (4) 运用问题串和学习卡结合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5) 注重课的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说和做毕竟是有差距的,我只希望我的说能给我们的体育课提供一点借鉴与启迪。诚如是,那将是我是大的快慰。

  附:学习卡

  1,每一轮发球可以发几个

  A, 1个 B,2个 C,3个 D,赢得连续发

  2,每一局打到几分判获胜

  A,9分 B,11分 C,21分 D,15分

  3,这场比赛,采用的是几局几胜制

  A,三局二胜制 B,五局三胜制 C,七局五胜制

  4,张怡宁发球时,擦网,对方把球接过网,张怡宁没接到这球时,该球怎么判

  A,判张怡宁输 B,判对方输 C,判张怡宁重新发球比赛 D,小判对方发球比赛

设计的说课稿11

  我所执教的这一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透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潜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杯子进行功能、材料、外形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要与使用相联系。启发学生从使用角度出发,用设计的思想进行杯子的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1、透过设计制作杯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运用了解得知识,设计出有个性、功能性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重点是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难点是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的杯子。

  《杯子的设计》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同时使用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欣赏古代各时期的杯子,了解杯子的发展史,体会古代人们的设计水平。然后再把学生引到现代的杯子设计中来,体会各种各样杯子的造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形象、使用的人群、实用性等方面去想象。让学生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哪怕是异想天开。并且及时地抓住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作业展评时,让学生把作品都粘到黑板上,学生之间欣赏各自得杯子,体会创作成果带来的乐趣。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先让学生自己说创意,其他同学发表各自的意见,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的说课稿12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题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特点,认识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能力目标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色彩的鉴赏能力,并运用已有知识和本节所得体会与感悟尝试进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的简单设计;通过色彩搭配的视觉传达作用,让五彩缤纷的色彩感染学生,使之认识多彩的世界,更加热爱多彩的生活。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视觉传达中的色彩对人们情感的作用,难点是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本节在美术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视觉形象可以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现代视觉艺术中其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对教材的处理:本课教材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大量精彩、新颖的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引导,为了充分处理好教材,本节采用收集的大量图片,反复进行展示、比较,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直接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视觉传达)。多启发学生分析好的作品最终达到落实教材的目的。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如:色块、色调、色相、明度、纯度、三原色、冷色、暖色等基本知识而且学生已能够用三原色调出一些所需要的基本颜色等,部份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和色彩搭配的基本能力,所以要学习此课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赏析、思考,从视觉刺激到情感影响,进而引导分析理解,使学生产生一种尝试动手设计的冲动而表现自己,实现教学目的,给学生具体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

  四、说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技法训练。

  五、说教学过程:

  由学生感兴趣的VCD、CD、DVD封面引入课题,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选用的颜色及色彩搭配产生的视觉效果,教师总结视觉传达的重要环节。再通过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比较最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比较过程中,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出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传达中起到不同的情感作用,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加深,通过人们熟知的生活中的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设计,出示一组图片,如车站、马路旁、在橱窗里、在公共汽车上、在地铁、快餐厅、在报刊杂志上、包装、装潢等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设计,让学生赏析,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对比,总结出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的特点。多媒体展示的丰富图片本身也是一种视觉传达,不断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萌动自己动手尝试的欲望。

  为了引导学生动手创作,进一步介绍冷色、暖色、无彩色表达的情感,赏析一组经典的色彩搭配。让学生体会色彩情感,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设计的冲动。

  六、说训练:

  1、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用自己所学、所悟、尝试设计一张CD或VCD、DVD封面,学生设计的形式多样灵活,可用剪纸、拼贴、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情感。教师巡视加以指导,再把学生中较好作品加以展示,让学生感悟,原来自己只要热爱生活、体验生活,也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 尽可能地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并且在讲评过程中以鼓励为主。这样学生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就有成就感,从而在上课与作业中能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评论。在评论他人的作品的同时,自己的认识会进一步提高,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

设计的说课稿13

  《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概述四个场面,分析三大人群的特点;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课堂教学应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深入探究,学以致用,除了进行必要的语文基本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过程: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的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头饰设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材,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九课的教学内容。属“造型表现”领域,意图是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于一体,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制作。

  二、教学目标

  经过一年半的美术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工具和材料已经有所了解,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不同的选择、设计和制作。在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是自觉纪律的形成,师生之间容易沟通。这还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学生的兴趣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头饰设计》的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善学、爱学、乐学。

  根据本课的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和内容来分析,结合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2)、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声设计制作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二年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做一个有创意的头饰。

  教学难点:制作过程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课中,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教学观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强调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联想学习法、动手尝试练习法,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

  依据教学目标和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展示各种头饰。

  课题:头饰设计

  【教学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2、新授。

  (1)欣赏生活中的头饰。

  a.头饰的作用:漂亮的头饰把各族人民打扮得多姿多彩,同时头饰还能起到隐蔽的作用,如:特种兵用草和树叶做的伪装。

  b.回忆并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分析研究艺术作品中的头饰特点。从材料、外形、图案、颜色、表现手法、组成几方面。

  (3)分发头饰作品,小组分析研究。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探究结果。

  教师范做,演示制作过程及方法。

  【教学意图】:开阔视野,了解头饰的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解决难点。

  3、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教学意图】: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4、展评作品。

  【教学意图】:检验学习效果。

  5、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头饰。

  【教学意图】:拓展思维。

  板书:头饰设计

  制作方法:卷、折、剪、贴、画

  制作材料:彩纸、废旧物品等

设计的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所编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二课:报头字设计。知识点主要是:学习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的报头,能熟练设置报头字的字体、字号和字体颜色等。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本节课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制作电子报刊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设置报头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的报头,了解报头字设计的一般要求,掌握修饰文字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熟悉设置报头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设置报头字的过程,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的学习过程获取快乐的感受和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设置报头字的字号、字体、颜色。

  难点:熟练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形成技能。

  四、说教法与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四)课堂小结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看报纸吗?都喜欢看什么报纸?学生回答,交流。

  2、出示图片。这是同学们平时都爱看的报纸——小学生学习报。看,设计的多么漂亮!你们想自己设计这样一张美观的报纸吗?

  3、那么今天就用我们超群的智慧、别出心裁的创意和灵巧的双手来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份电子报刊吧。

  (课件呈现:电子报刊应该含有报名、刊号、出版日期等有关要素。)

  4、电子报刊内容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怎样设计报头字。(板书)报头字设计。为了使我们设计的报头新颖美观,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报头。

  5、学生交流感受。师小结:是啊,新颖的报头,再加上丰富多彩的内容,会使我们对这样的报刊百看不厌。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设计报头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1、出示未经修饰的报头字——校园文摘报

  师:同学们,你想改变报头字的什么使它变得更漂亮一些呢?

  学生交流(颜色、大小、字体——教师随机板书)

  2、教师逐步演示、讲解设计报头字

  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很好,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字体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计算机就能帮助我们完成这项神奇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

  (1)字号的设置。(演示讲解时注意“百宝箱”的内容:字的大小有字号和字级两种表示方法。字号从初号到八号,字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字级从5到72,字的大小依次增大。)

  (2)设置文字字体。同时讲解知识窗,字体指文字的形体,如宋体、楷体、黑体、隶书等等。

  (3)设置文字颜色。学生自己探索设置颜色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观察教师演示到自己探索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指名学生上台分别演示设置字号、字体、颜色。

  看完老师的演示,有的学生已跃跃欲试,下面就请一位学生来做一次小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如: “看,这个小老师操作的多熟练”、“这位小老师表达得多清楚”、“你真能干”“你不愧是我们班的大才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步了解“设计报头字”方法后,必定跃跃欲试,但是在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上,肯定会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这个个环节,我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操作能力强、反应敏捷的学生上台分别进行实践演示,并相机点拔不足之处。

  4、讲解选定文字的快捷方法。

  (1)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设置时,首先要选定文字。

  (2)选定文字有两种快捷方式:第一种,在要选定的文字开始处单击鼠标,在要选定文字的结尾处按住Shift键单击鼠标。第二种,按住Ctrl键,同时在文字中单击鼠标,此时光标所在的一句话(以句号结尾的一串文字)被选定。

  设计意图:学生看到和以往不同的选定文字的方法,必定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百宝箱

  (1)教师讲解:进入Word后,在主窗口中一般都会显示“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如果没有或缺少其中一个,可以单击“视图”菜单,将鼠标指向“工具栏”,单击“常用”或“格式”,使其前面带有“√ ”符号。凡带有“√ ”符号的工具栏,说明已经显示在主窗口内;反之,则没有显示。

  (2)学生动手操作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设置报头字的方法,现在就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做一做练习吧。

  1、出示几种报头字,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并照课件中的样例做出自己喜欢的那种。

  2、综合运用所学的修饰文字的知识,独立设计报头字。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鼓励。)

  设计意图:提出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修饰文字的方法,逐步形成技能。教师及时鼓励,使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获取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内容?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做什么?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经验交流讨论,回顾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巩固。总之要让学生带着收获快乐的走出课堂。

  七、说板书设计:

  字号 拖动鼠标

  字体 选定文字 用Shift键

  颜色 用Ctrl键

  “视图” “工具栏” 单击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概括出本课的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并构建起他们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说课后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象,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这种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这节课,我始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为以后文字修饰知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老王》说课稿01-05

《将心比心》说课稿01-01

《项链》说课稿12-30

《浮力》说课稿12-29

《变废为宝》说课稿12-26

《山雨》说课稿12-15

《下雨了》说课稿12-08

风筝说课稿12-06

爱莲说的说课稿12-05

《倒数》说课稿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