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实用文档>调查报告>学生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1-12-29 11:18:3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10篇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10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 大学生读书现状分析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对优秀的书籍推崇备至。毋庸置疑,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历届白宫主人无不嗜书如命,而且大都从学生时代就养成读书的习惯。

  就我们自身而言,十二年寒窗苦读换来了一张大学通行证,十二载书山攀登赢得了人生的半块虎符。这是莘莘学子们走过的求学之路。那么走进大学校园后的大学生们的读书现状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本院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做了一份读书类别的调查。在整个读书过程中调查发现:文学著作及报刊杂志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由于学习需要,学科辅导书在学生中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而遭遇冷门的则是政治法律、哲学及军事科学等。

  这些书本的选择是学生知识阅读单调的体现,在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时代,学生阅读的书本选择却缺乏多元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大学生读书现状原因分析

  (一)学科影响,读书“功利化”

  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中文系中外名著以及与各种考证相关的参考书是比较受欢迎的,而谈到中外名著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首学科的性质及老师要求使然,就我们所知,中文系的的许多课程,例如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文学。都需要阅读很多作家的小说,课上老师也会要求或者介绍一些作家的作品。考试以及学习需要,作为中文系的我们或多或少的会选择中外名著,而如果我们调查的是历史系的阅读书籍情况,毋庸置疑的当属历史文化类占主导位置。其二各种考证,考研使然,就我们所知,不论哪个系,哪个学生,大学都要拿到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普通话的证书才可以毕业,所以各种证书的参考书成了我们的宠儿。中文专业的学生考研的占多数,而考研的学科分支中的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古代文学又是选择的热门,这几科的考试需要较深的文学功底,所以我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会朝着“功利化”发展。

  (二)兴趣驱动,读书选择化

  这次的调查中,除了学科影响,造成功利化的想象严重,其次就是兴趣造成的个性化选择,男生就对关于历史文化,以及军事文化的书籍比较感兴趣,而女生则对名著,以及报刊杂志情有独钟,这是男女兴趣差异的驱动,造成书籍选择的不同,在生活里我们就能发现男生比较喜欢篮球,军事的节目,而这些是女生不感兴趣的,男女生选择书籍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就造成了读书具有选择化的。

  三、解决方法

  (一)拓宽阅读途径,激发阅读兴趣

  图书馆是人类积聚知识的宝库,是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是大学生求知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在学生中的作用之大毋庸置疑,同时我们学院的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是比较好的。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重要性是愈来愈重要,同学们应当有效利用手中的资源,在网上搜寻有效的读书渠道,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在利用网络时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学校也应当完善学校网络数据库的形式引学生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要积极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大学生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同时提供便捷及时地网络阅读导航,在校园网上实现书目导读,把那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优秀书籍推荐给大学生,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的读书方向给予引导,避免大学生盲目浏览,节约其时间,提高其阅读效果。而对于手机阅读,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的好处,由于手机的便携性,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其实只要阅读内容积极健康,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方法。此外,随着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经典著作被翻拍成电影或是电视剧,同学们进行有选择性的观看也是一种间接的阅读方法,影视剧的生动性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也能巩固我们对书中内容的印象。当然,作为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费有一定的支配和规划能力,每个月从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来购买书籍也是一种理所应当的阅读手段。

  (二)加强硬件设施,创建良好环境

  学校是学生读书的天堂。大学生大部分的读书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因此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因此,我建议:首先,对于学校图书馆,应及时添加新的书籍,增加图书的数量和类别,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增加图书馆中的座位数,尽量让想在读书馆阅读的同学能找到座位;加强图书的馆的管理,做到书随人走,杜绝占位却不学习的现象;同时学校应设立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查阅书籍。其次,学校应多开展关于读书的活动,如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月,评选“学校读书之星”等。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虽然读了一些书,但很多都是浅读,看完之后并不能深刻的理解,另外我们还发现很多同学并不喜欢读书,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聚集喜欢读书的同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和读书体会,加深对喜欢的书的理解,同时也能带动和鼓励平常不喜欢读书的人,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体会读书所带来的快乐。再者,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做一个有文明有素质的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如读书馆、自习室读书时,每个人都应该有主人翁的意识,不大声喧哗,保持卫生,为读书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图书出版方面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唯一追求,对此,出版人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左右,通过了解市场,了解读者,出版有利于引导正确价值观的书籍,同时,图书的价格也应当合理,不要让学生们为价格望而却步。

  (三)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我知道大家都想学习一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专业、考试类和小说类等书籍来阅读,因为这些书可能很快显示出效果或者读起来比较有意思,学以致用这没有错,但为什么学了都一定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呢我们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书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压力,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在生活中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因此,我们每天都要让自己读书,哪怕是一篇优秀的文章,一首好诗,或者只是读一句话,只要养成习惯,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我们也知道,大学,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时期,是增加知识的储备,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时期,而读书是学生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社会现在需要的是十字型人才,需要综合素质整体都高的大学生。因此,我们不仅要读书,更要多读书,不仅要读与专业有关的书籍,也要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的了解世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增加内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社会对十字型人才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立足于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长期投资,目前可能没有明显的收益,可是其长远利益是非比寻常的。多关注一些好书推荐栏目,选择有内涵的书籍,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

  四、调查总结

  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能力所限,本次调查存在一定得局限性,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问题。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偏少毋庸置疑,很多同学将课余时间花在其他活动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书籍。调查中,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在休息时宁愿看电影或者玩游戏,而不是在看书本”。另一方面,电子书成为另一种书籍阅读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由于其方便,更新速度快,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学生阅读人群中独树一帜,然而,其缺点也不容忽视。由于网络信息庞杂,很容易产生内涵较肤浅的快餐文化,混淆视听,对大学生思想,生活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应该尽量多阅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忽视阅读对于个人品质提高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应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动,同时,大学应该加强硬件设施,比如校图书馆的建设,为学生提高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组织开展倡导阅读的活动,鼓励健康阅读的良好风气形成。相信拥有梦想,充满朝气同学会因为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而更加自信,品质更加高尚,相信当代大学生阅读量会因为重视阅读和相应的措施而大幅度提高。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20xx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xx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xx。12

  2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xx。12

  3 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xx。8

  4 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3。2

  5 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xx。5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目的:

  大学生的空闲时间很多,但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而兼职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对此,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兼职的看法以及选择兼职工作的类型等,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数据统计

  1.46%的同学对做兼职持良好、赞成的态度,并且66%的人都有兼职的经历,这些同学做兼职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当然,也有22%的是为了赚点生活费,减轻父母的负担,这22%的同学中,月生活费在300-600元左右占大多数。2.40%的同学认为兼职会影响学习,40%的同学认为合理安排就不会影响学习,而48%的同学会在寒暑假做兼职。3.92%的同学选择兼职工作的类型是派发传单、做促销和礼仪。极少数同学则会选择模特儿和家教等兼职工作,80%的同学获得兼职信息主要是通过熟人介绍和兼职中介推荐。

  三、数据分析

  1.绝大部分同学对兼职持赞成态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而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选择做兼职的同学却很少。

  2.有一部份的同学认为做兼职会影响学习,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得次失彼,所以建议同学们最好在寒暑假等长假时期做兼职。

  3.既然做兼职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经验,那就要选择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兼职类型,如果是经管系的,可更多地考虑促销方面的工作,学习旅游管理的,可选择促销、礼仪和餐饮等多种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警觉性,小心兼职骗局。

  四、心得体会

  大学生可适当地、适时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兼职工作,这样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活,提高自身能力,但也要正确看待和对待兼职,要有选择性,不能有“钱”就做,这是极度错误的一个观点。最后提醒大家一句:作为学生的我们,一切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小组题目:大学生对社会志愿服务者的认识与支持情况调查

  组 员: 肖蕴超,胡超,骆符强

  何丹,黄哲媛,袁瑛

  班 级:2xxx1 指导老师: 任贵华

  目录

  问卷调查——————————————1

  调查统计表—————————————2

  调查报告——————————————3

  调查结果——————————————4

  大学生对社会志愿服务者的认识与支持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为了全面掌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更好地了解广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难,我们诚挚地期待您完成以下调研。本次调研不记名,答案无对错。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客观地填写这份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单选题

  1. 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年龄:__周岁 3.您的年级:()

  A 大一 B大二 C大三 4.您是否喜欢志愿者服务活动?()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D不喜欢; E很不喜欢; 5.您以前是否有参加过志愿服务工作?() A 有,参加了很多次;B 有,参加过一两次;

  C 没有,但有想要参加的意愿; D 没有,一点也不想参加。

  6.您周边的同学是否为志愿者?()

  A 是的,有很多; B 是的,不过不多,只有一两个; C 没有,一个也没有; D 不是很清楚。 7.您是通过什么途径参加志愿者活动()

  A.学校社团和协会的组织;B.自己上网或主动去了解; C周围同学的介绍;D没关注此类活动。

  8.您周围的志愿者大都持怎样的态度?()

  A积极,会主动留意这方面的信息;B有机会才参与; C想做但没有机会;D做不做都无所谓;E麻烦,厌倦。 9.您对参加志愿服务的态度是:

  A积极,会主动留意这方面的信息 B有机会才参与 C想做但没有机会 D做不做都无所谓 E麻烦,厌烦

  10.您认为当一名志愿者,最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A.专业知识完备,可胜任工作; B.交流能力好;

  C.应变、处理能力强; D.甘于奉献的精神

  11.您希望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分布是怎样的呢()

  A集中一段时间参加 B时间分散但比较有连续性的参加 C两种都有

  12.您希望每次参加志愿服务的服务时间是 ( ) A2小时以下 B2—4小时 C5—8小时 D8小时以上 E不固定

  13.您想利用什么时间参加志愿服务()

  A双休日 B课余时间 C节假日(包括寒暑假) D只要需要、什么时间都行E其他____ 14.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最期望获得( ) A政府部门给予的证书或称号 B学校的德育评分奖励 C亲友、社会的支持鼓励 D新闻媒体的宣传 E服务对象的衷心感谢 多选题

  15.您认为大家不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A 想去,但自己的时间不多,怕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B对志愿者活动完全没兴趣,认为志愿活动只是单纯地付出,一点收获也没有; C报名参加但未入选,或者没有/缺少相关的志愿组织、团体; D还没碰到感兴趣的项目;

  E缺乏对志愿者的专项法律、法规保障,权利义务关系的了解。 16.您认为大家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

  A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B学校德育的规定;C对找工作有好处; D获得一定的物质补贴;E锻炼自己,提高自我能力;

  F使人生更有意义,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寻求精神愉悦和快乐; G消磨空闲时间。

  17.您更愿意参加哪方面的志愿服务:()

  A社区服务;B灾难救助;C秩序维持;D助老扶幼;

  E服务活动或大赛; F下乡支教;G扶贫建设;H公益环保; I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最期望获得() A政府部门给予的荣誉证书和荣誉称号; B学校的德育评分奖励; C亲朋及社会的支持和肯定; D新闻媒体的宣传; E服务对象衷心的感谢;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事过志愿活动后,下列那个选项符合您的想法?()

  A为社会服务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B为社会服务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但未实现自我价值;

  C无强烈的社会或自我价值实现感,完成了工作自然有一种成就感; D已实现自我价值,但并不觉得为社会做了很大贡献和改善; E为社会服务的愿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都未实现。 20.您愿意参加哪方面的志愿服务:( )(限选三项)A社区服务 B灾难救助 C秩序维持 D助老扶幼 E服务活动或大赛 F下乡支教 G扶贫建设 H公益环保 I其他____

  简答题

  21.关于志愿活动,您有什么建议或想法呢?

  问卷调查统计表

  注:本次发放问卷100分,实际回收有效问卷为88份,男女生比例为88:0

  篇三: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调研报告

  ***街道于20xx年1月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协会,注册社区志愿者1610名,建立社区志愿者工作站20个,成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12个。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丰富的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将直接关系到志愿服务活动的长远发展。

  一、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打造精品服务品牌。

  街道充分发挥各社区的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打造了如“***社区网吧义务监管、计生义务服务、课外义务辅导,**社区的义务学生接送,宏伟社区的弱势帮扶,**社区的义务治安巡逻”等一系列特色品牌。其中,***社区七位老人义务接送学生十几年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新浪、网易等新闻媒体重点报道,并作为我市文明创建的先进典型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突出报道。

  (二)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街道团委发动广大社区志愿者广泛开展“文明知识宣传”、“文明行为引导”、“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弱势群体”、“环境卫生整治”、“医疗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自今年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共出动社区志愿者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

  料2万余份,清洁环境卫生达10余万平米,为弱势群体提供“一对一”志愿服务216人次,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22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02人次,接受心理咨询129人次。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街道社区志愿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许多考验,还有许多工作急待进一步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仍需加强。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是“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各社区和有关部门虽已制定管理办法或成立专门组织,但受社会经济化的影响,一些人对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认识还不深,参与不够,还没有在社会完全形成“人人支持、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志愿服务短期行为多,有的流于形式,缺乏深入扎实长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志愿者的服务平台仍需完善。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的作用没有发挥好,社区在投入上存在不足,志愿服务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志愿服务项目的运作管理不规范,志愿者服务站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在辖区内的影响力不强,给社区志愿活动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是志愿者的管理仍需加强。面对全街道1千余名志愿者,管理仍然是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部分社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不到位,缺乏长效化的运行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造成了志愿者的归属感不强,出现部分志愿者的流失,

  甚至招募新志愿者困难等问题。

  三、街道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加强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对于普及文明风尚、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动员公众参与社会建设,及时弥补政府和市场的某些缺位,缓解经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些矛盾,促进社会群体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宣传,积极广泛地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进来,逐步形成“人人支持、广泛参与、社会认可”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要加强领导与管理。进一步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必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作。结合协会章程和志愿者的管理办法,对所承担的工作作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务求实效。志愿者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许多工作环节和影响因素,要从精神文化、组织机制、行为规范、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志愿者的激励体制建设,全面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三)要学习创新。目前,国际上和港澳台地区的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已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我国各地、各领域也创造了许多好的推进模式。今后要认真总结国

  内外做法和经验,深入找寻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规律,科学指导民政领域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针对新的形势,利用网站、QQ群、微博等新媒体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高效、畅通、便利的志愿活动平台。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调查方式 : 消费者调查问卷

  调查人 :xxx(财会金融学院 金融保险1107班)

  调查时间 : 6月25日-7月15日

  调查目的:为改善银行服务行业

  调查背景 :中国入世后,金融市场开放以来,国内银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虽然银行服务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广大居民迅速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有限的银行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服务水平仍存在滞后的现象。金融行业的服务质量总体还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提升顾客满意度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银行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顾客的满意度。所以提高服务质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调查内容的分布情况

  本次民意调查的内容包括客户选择光顾的银行、银行服务质量的评价、客户认为银行服务业务应改进的方面等三大部分。

  (一)、客户选择的银行

  在本次民意调查中,客户选择光临的银行按照计数累计由大到小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所占比重分别为25.6%、22.8%、17.9%、11.7%、8.2%、7.2%、4.8%、1.8%。在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有30%的客户会选择就近的银行进行业务办理,也有接近32%的客户会因为银行的服务态度好坏而选择银行,也有接近35%的客户在选择办理业务的银行时把等待时间是否更短放在第一位考虑,还有2%的客户受其他因素影响来选择银行,这当中个人情感因素和习惯占了主导。

  (二)、银行服务质量的评价

  据统计七成调查者去银行主要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业务,三成是办理投资业务。而在与银行进行交易时,大部分受访人员还是觉得很安全的,只有1%认为不安全。由此可见,银行的安全性还是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的。银行从根本上吸引跟多的客户就必须从业务安全性上下手。

  绝大部分群众选择银行时仍会以四大国有银行为首选。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服务水平确实比前几年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多年来在市场中占有着相对的垄断的地位,客户群体较大,中间业务较多,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同时银行一线工作人员相对少,年龄高龄化,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服务满意度偏低;另一方面,在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使顾客享受更好的服务,都要付出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所花费的成本要从银行利润中支出,一些银行因种种原因在服务上投入较少,导致服务效率偏低,顾客满意度偏低。

  (三)、银行服务质量尚需改进的方面

  通过上述的分析,客户在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集中体现了银行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在这次调查中,受访者大多数要求缩减业务办理手续过程,他们觉得繁琐的业务程序浪费了他们过多的时间,提高员工服务质量是 客户最集中的期望和反映,主要表现在员工客户服务的接待和操作手续的效率,同时提供更丰富的银行项目也不可忽视。

  二、调查结论

  从服务的角度来看, 我们应该从员工和顾客两个方面的努力来提高服务质

  量。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受往往是从一线员工那里获得的。根据客户调查的分析结果, 银行员工的专业素质、员工的响应速度、业务流程、业务权利和义务、员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应该是目前银行改善内部服务质量的主要内容。从外部服务质量方面来看, 缩短业务时间、重视顾客要求、关注顾客意见、根据顾客要求改进服务方面应该是目前银行需要重点改进的内容。

  (一)区域分化进行

  现在一般银行虽然进行了分区,有柜台区、等候区、自助服务区,但还是不能足够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还应该设立相关的个人理财顾问咨询专台,做好顾客细分,实行差别化服务战略,通过对不同客户需求,进行分批分类服务,以减轻柜台负担,提高服务效率。另外,要大力发展ATM机的数量和分散地点,不断完善ATM机自助渠道功能,让自动柜员机能够充分分担柜台人员对普通客户,降低大众客户服务成本,达到顾客分流的目的,提高柜台服务效率。

  (二)业务分离进行

  根据客户的需求整合业务流程,规范柜员业务操作程序,应进一步整合业务处理中的同类内容和环节,最大限度地削减不必要的工作环节,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处理速度 。分化业务流程,合理地把一个大的业务流程分成若干个小而具体的业务流程,这些经过细分的业务流程可以包含一个部门或一个团体,也可以只包含一个员工、一个环节;明确各个流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也要确定测量范围。

  (三).效率办事提高

  等候时间过长,特别是在繁华的城市网点中,存取款速度较慢,影响存取款

  的速度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员素质问题,但是主管原因也不能忽略,系统在制定上实现事权分离的同时,一笔业务2人办3人办也是客户不能理解而抱怨的原因之一。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玩游戏的原因

  1、生活自由,空闲时间多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大多数大学生,生活较为自由,有较多的空闲时间,而玩网络游戏就成了消磨这些空闲时间的一种方法,而且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通过这个方法来消磨自己的空闲时间。当然这并不是指这些大学生将全部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玩网络游戏,而是指至少有一部分的时间用网络游戏来消耗。

  2、自制力缺乏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在高中时期大多是通过老师和家长的管教与学业的压力对学习生活进行约束的。而进入大学生活后,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这些约束都不复存在,而这些人中,本身就缺乏自制力的那部分人,很有可能在大学生活中沉迷于某一件事情中,而网络游戏无疑是一个很具有诱惑力的选项。于是,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人就会不由自主的玩网络游戏,有些人甚至只玩网络游戏,连学业都荒废了。

  3、游戏本身吸引力大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互联网产业主力军之一的网络游戏,自然也是层出不穷,然而用户量再多,用户总量也是固定的,于是各个网络游戏制作公司为了使自己的游戏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用户群体,不断地提高着游戏的质量。而这种行为造就了一些优秀的网络游戏产品,对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用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种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有些自制力差的大学生,遇到这样的游戏,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而去,甚至投入很多时间在网络游戏上。

  4、优越感

  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寻找优越感的倾向,这是作为人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特性。寻找优越感的手段有很多,网络游戏无疑是这样一种寻找优越感的良好手段。比如说,在同一款练级游戏中,我比你的等级高、装备好;在竞技游戏中,我的技术高操作好,你打不过我。这些都会导致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优越感,而优越感是一种会使人愉悦的感觉,人们本身并不反感这种感觉,有的人甚至非常渴望这种感觉。对于刚刚成年,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来说,急于证明自我价值的心态往往会使其去寻找优越感。所以,或多或少,可以获得优越感也是当今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

  5、寻找话题

  大学生活中,与同学的交流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交流总是需要一些可以反复咀嚼,而又可以不断更新的话题。恰好,网络游戏可以很好的符合这些要求,几个人玩同一款网络游戏,这样在交流时就有了不错的话题。而之前不玩这款游戏的同学,在看到别人交流的时候,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兴趣,有可能就此开始玩这款游戏。

  二、玩游戏的影响

  1、身心健康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玩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每天都投入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的同学,由于将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网络游戏中,导致这些同学缺乏锻炼,体质不是很健康。而有一部分同学,牺牲睡眠的时间来玩网络游戏,使得他们的作息时间也很不规律,晚上游戏,白天睡觉,由此还导致有些同学饮食的不规律,经常是想起来了就去吃一顿饭,有上顿没下顿,无法 做到在正常的时间进行正常的一日三餐。

  在心理上,一些在网络游戏中投入大量时间的学生,即使在不玩网络游戏的时候,脑子里也会一直想着玩游戏的事情。而由于玩游戏导致的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一部分同学的精神状况不能维持良好的状态,总是犯困,神经衰弱。

  这些都是过度玩网络游戏造成的不良影响。当然,那些每天投入适当时间在网络游戏上的学生,正常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2、学习成绩

  对于学习成绩来说,网络游戏确实有着影响,虽然学习好的学生,也在玩网络游戏,但是并不过度。而许多过度玩网络游戏的人,确实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校每年的留级学生中,就有很多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而荒废了学业。

  所以说,适度的玩网络游戏不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不能过度玩网络游戏。

  三、解决对策

  1、合理分配课余时间,尝试规划安排时间

  适当的玩一些网络游戏,有助于集中精力,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到现实中体验不到的快感;如果与同学互动进行,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使得自己的交际圈子广泛一些。

  2、主动面对压力

  不能只想着逃避压力网络只是虚拟之地,并不能代替现实中的人和事,自己对网络游戏太感兴趣,但是要克制自己,凡事都是有个度,越过了边界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诱惑,如果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即使不玩网络游戏也会深陷其他诱惑陷进当中,所以重要的是去克服,去直面压力,不要去逃避。

  3、不能只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优越感,活在当下,主动发掘自己长处

  竟现实才是主体。在现实中取得傲人的成绩会得到来自社会和周围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不是一件更加令人兴奋的事情吗?虽然这过程中充满着艰难,但是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辉煌。所以更多的是扬长避短,挖掘自身的长处。

  4、减少游戏时间,增加锻炼时间

  对于自己感觉影响到身体健康的同学,要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多去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学习和生活,体会到健康生活的乐趣。

  5、把学习作为第一目标,不能本末倒置

  那些玩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同学,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积极与人交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大学四年是一个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养的好时机。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就会慢慢的体会到现实中的快乐。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我国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毕业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毕业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毕业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毕业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毕业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摘 要】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越来越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相对合理;工资福利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最重要因素。针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是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关键词】就业期望;就业城市;起薪;单位;工资福利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大变革,社会生活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的这种急剧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师范院校,有一般高校的特点,又有师范院校的特点,学科设置较为齐全。华中师范大学地处中国的中部武汉,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汇聚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为本研究提供齐全的样本,因此对华师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够更加客观地全面地体现大学生的就业期望。

  我们的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前提下立足于武汉市就业生态环境,针对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期待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期望,另一方面,也对公众观念中一般理解的大学生就业观偏差进行研究,还原事实真相。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20xx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5分,回收问卷474分,问卷回收率93.86%,有效问卷有效率82.77%。其中男生占33.1%,女生占66.9%。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被试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被试基本的就业期望:最低接受就业起薪、期望的就业单位和择业考虑。本次调查获取的数据采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就业起薪的最低期望。根据调查结果统计,44.5%的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为20xx-3000元,35.9%最低能接受的起薪为3000-4000元,9.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4000-6000元之间,另有7.2%的学生选择20xx元以下,2.6%选择6000元以上。据调查,20xx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2500-3000元,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起薪的期望处于合理的水平。

  (二)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单位。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在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单位上学校占最大比例57.4%,其次为国企、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国企、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所占比例相差较小,分别占25.3%,23.2%和22.8%。但仍能看出大学生更愿意到具有国家性质的单位工作。由于本次研究中免费师范生占53.1%,免费师范生被要求本科毕业后必须到学校工作,另外也会有非师范的学生期望到学校工作,所以本研究的结果中会出现学校占绝大比例,这也体现出师范大学的特色。

  (三)大学生的择业考虑。大学生在择业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工资福利、发展前景和就业城市是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三大因素,31.0%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是工资福利,26.3%的大学生将发展前景作为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18.6%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是就业城市。有14.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择业时首要考虑专业是否对口,另有7.4%和2.6%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工作压力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三、讨论

  (一)大学生的就业期望相对合理。20xx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2500-3000元,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起薪的期望处于合理的水平。尽管数据样本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于这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月起薪,但由于本次研究被试是大三的学生,非毕业生。被试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于现在毕业生的实际起薪也是正常的,这表明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展下,高校毕业生持续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的就业期望(包括期望工资)越来越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这些单位最受大学生择业时的青睐,大学生选择到国有部门就业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说明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舒适稳定的工作。这也反映出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或其他福利待遇间的差距仍然明显。也侧面反映了“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等传统观念仍然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二)工资福利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最重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时最为关注的事工资福利,反映了大学生希望在毕业后尽快获得较大的经济回报。从教育投入这方面分析,本科毕业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读书到大学本科毕业,期间读书时间长达18年,在这18年的时间里,家庭的教育经济投入非常巨大的,而且大部分的学生在这段读书的时间里都是没有经济收入的,所以学生自身和学生的家庭都希望学生能够尽快的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收回教育投入。

  四、对策与建议

  鉴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择业的认识仍不够深刻,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首先,从学生入学开始,要纳入就业形势与人才素质结构相关的知识与教育,促使大学生一开始就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培养的中期阶段,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合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融合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在获得丰富科学知识的同时又丰满自身的人文素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在大学生毕业阶段,就业指导则应侧重于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正确定位。同时,广泛开展择业心理辅导、求职技巧(如何设计简历、如何面试、如何寻找工作信息)和订立合同等就业训练和就业服务,注重诚信教育,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今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本次的主题是“制止烟草制品非法贸易”。南充在20xx年7月时,就已经开始施行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相关规定。日前,有记者走访了南充市内几所高校。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尽管吸烟的费用占了生活费的近五成,但烟还是必不可少的。

  每年的5月31日是全国禁烟日,南充市政府常务会在20xx年7月通过了《南充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并开始施行。禁烟令规定:公民在禁烟场所内有权要求停止吸烟行为,有权举报违规个人和违规单位。同时对违反禁烟令者进行教育,并可处20元的罚款。这也是南充市首次发布的公共场所禁烟令。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看书的同学,少数同学表示:在图书馆内抽过烟,但通常会在过道的角落里悄悄抽。“知道图书馆不能抽,但有时看书看累了就想抽一根提提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xx级学生张铭表示,他高二时学会了抽烟,现在每天差不多要抽1包半。以前也下定决心戒过烟,但是都失败了。“寝室室友也有抽烟,看别人抽自己心里慌。”

  既然有明令禁止,图书馆保卫人员为何视而不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平时他们会让保卫人员不定时在图书馆巡逻,一旦发现有人抽烟要立刻上前制止。“但也不排除有同学‘钻空’吸烟。”该负责人称,尽管在图书馆“钻空”抽烟的只是少数,但只要发现会立刻进行处理。

  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不吸烟的大学生是少数,而吸烟的大学生几乎每天一包,烟的价格也在10-30元不等。如果按一包烟15元来算,一天一包烟一个月就要450元。而大学生月生活费大月在1000元左右,除去吸烟的,钱够用吗?“不够的时候就节约点。”张铭说,他的生活费大半是用来买烟,其他的就是偶尔跟女朋友逛街花了,自己用的其实并不多。

  据张铭称,同寝室的几个室友也跟他情况差不多。没钱买烟的时候,就大家互相拿着烟。记者在朝阳楼和学生食堂转了一圈,吸烟的学生并不罕见,走几步就能见到一个。在学校教学楼、食堂人多的地方吸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吗?学校对此有没有明文规定?对此,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表示,近年来大学都实行开放式办学,对学生吸烟的现象并没有强制规定。“大学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且能够自己承担责任,学校确实也不好管理。”

  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吸烟现象,你怎么看?你所在的学校或你曾经所在的大学,大学生吸烟现象严重吗?吸烟有害健康,是尽人皆知的。然而仍有不少人仍在吸烟,且并无戒烟的想法。这不仅危害到自己的健康,还影响到他人的健康。

学生调查报告 篇10

  导言:

  调查背景:如今,星座热在大学校园中盛行,星座不仅是大学生议论的热门话题,更被广泛运用于日常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关注星座运势、幸运数字、幸运颜色等,甚至在人际交往中也参考星座信息。大学生将星座文化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途径,在星座文化中得到不同种类的心理需求。然而,星座作为唯心主义的产物,不具有科学依据,有些同学盲目追崇星座,在自我认识以及于他人交往中出现了偏差,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在看到星座文化对大学生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当星座文化超出作为娱乐的工具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调查目的:根据以上所述背景,我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星座热现象,并针对呈现出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从而引导同学们辩证理性地看待星座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内容:大学生对星座文化的态度以及星座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对象: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在校学生

  调查时间:20xx年5月4日-5月11日

  调查地点:通识教育学院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

  调查方法:问卷形式

  主体:

  星座文化做为一种西方的舶来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进入中国的,星座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的流行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是政治开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结果。社会文化中多元价值观和对个性的重视强调推动了星座文化的流行,现代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也为星座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大学生处于心理迅速发展并日益成熟的阶段,星座文化恰恰满足了他们关注自我、人际交往、缓解压力和对未来好奇探索的特点,再加上大学生思维尚未成熟,所以星座在大学校园里广为传播,据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都知道他们所属的星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星座文化抱有极高的热情,他们关注星座如何影响到性格、职业、运程、爱情和人际关系等内容,星座问题是他们日常谈话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他们会经常登录星座网站去查看近期自己需要注意什么事项,他们会关注自己什么时候能找到心中的白马王子,他们还会关注哪一天是自己的“红心日”(幸运日)和“黑梅日”(倒霉日),他们甚至还会购买与自己星座相关的各种饰品。

  并且也找到了理论支撑。在传播学研究中,伊利县调查发现了人际传播的影响力,并得出以下结论[1]:1.人际影响比任何一种媒介都更为经常、更为有效。2.在基本群体中,人际影响对保持群体内部意见和行动的高度一致非常有效。3.在决策过程中,不同的媒介扮演不同的角色。随后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再次确认了不同的传播渠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众媒介渠道可以迅速到达最广泛的受众,但人际传播则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所以大众媒介渠道在获知阶段相对来说比较重要,而人际渠道在劝服阶段更为得力[2]。

  社会学的研究也发现人际环境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美国社会学家G·H·库利(1909)最最提出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这一概念,它认为初级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承担着未成年个体社会化的任务,以及成年个体之间情感交流的功能[3]。此外,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同辈群体(Peer Group)和参考群体(Reference Group)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际和群体除以上功能之外,还会对个人形成群体压力并促使群体规范的最终形成,在这方面社会心理学有重多的相关研究。谢里夫(Sherif,1936)的自动移动光效果实验对群体规

  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群体规范一旦形成,就会对群体成员产生压力,促使成员接受群体规范,阿希(Asch,1951,1956)的线段判断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4]。至于群体规范为什么会对成员产生压力,研究表明其源于趋同心理,即个人为了避免因为与众不同的观点而遭受到群体的制裁,而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这也是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时尚和流行(fashion)作为集群行为研究历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时尚是指一定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5]。时尚是社会上占有一定地位、金钱和闲暇时间的人对自己地位的一种显示和夸耀(Veblen,1899)。时尚受社会文化的制约,民主社会有助于时尚的形成,两种社会形态交错的场合也容易形成时尚(孙本文,1946)。在商业文化的推动下,现代交通和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也为时尚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性。此外,时尚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时尚也是物质比较富裕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都市时尚必先于农村,中心城市必然优于偏远城市。繁华都市范围大,人口多,工商业发达,大众媒体发达,人们思想比较开放,时尚传播就比较迅速;反之,农村或偏远城市,生活比较保守,风俗传统力量较大,外界信息输入较少,时尚的传播就比较慢(时蓉华,1998)。

  青年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青年智力和情绪的发展,思维和心理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青年是流行时尚的主体,又是传媒影响的客体,所以青年期对于时尚的追求也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学者一般倾向于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因素综合理解青年期,认为青年期是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成熟方面,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是个体向心发展的成熟期,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朱智贤)。

  发展心理学理论表明,青年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对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中处于何处”,“我将要去向何方”的稳固和连贯知觉(Erikson,1963)。由于当今社会多元化和教育的普及化,青年要自由选择职业、朋友和恋爱对象,在父母的期待和同伴的压力下,他们感触到的多是困惑和迷失。所以克服青年发展的心理障碍,成功实现自我统合,对于个体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综合以上理论,我认为青年所处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他们有着一些特定的需求和动机,而星座文化则恰好符合青年的这种心理需求,所以才引起青年的广泛关注和接触。星座文化也符合时尚流行的规律,所以才能成为一种青年时尚在大学校园里广泛传播。星座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的传播过程中,人际渠道和群体影响也会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另外,大学生从小成长的环境、如今生活的城市、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对星座文化的接触以及态度。

  由于男女生性别所导致的固然差异,我们发放的随机调查问卷中[11]有45%的男生,55%的女生,根据后来组员对男女生问卷的分别分析对比,我们发现相较于男生而言,女生普遍比男生更相信、更关注星座,对星座文化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是星座文化传播的有力使者。这可能与女生更感性、更容易自我暗示有关,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个性的心理特征有关。

  在“你所在的专业?”这一个问题中[12],我们发现有61.8%的所属专业是文科类,有36.3%的所属专业是理科类,有1.9%的所属专业是艺术类。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所属专业是文科类的学生更加关注星座文化,这也许是源于星座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人文色彩以及文科类的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专业敏感度,对这样带有神秘色彩的新文化的偏爱。相对的理科类和艺术类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关注度就要偏低一些。

  “你第一次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星座的?”在这一个问题中[13],有16.5%的大学生通过电视广播第一次了解星座,有19.3%的大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第一次了解星座,有37.4%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第一次了解星座,有15.4%的大学生通过亲人朋友第一次了解星座,有

  7%的大学生通过包装卡片第一次了解星座,有4.4%的大学生通过其他方式第一次了解星座。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对星座文化的传播渠道进行一个大致的概括:星座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可能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阶段还尚未停止。大多数人在中学阶段及其以前就已经知道星座,接触渠道主要是期刊、书籍、周围朋友、电视(动画片)等,但是大多停留在肤浅认知的程度,仅是知道有星座这样一个东西的存在,这是一个相对来说被动接触的过程。在这些人中会有一部分人对星座显示出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去寻求星座知识,开始主要是通过期刊和书籍,以及周围朋友,网络出现后,基本上是依靠网络来了解星座知识,网络成为首选的也是最重要的星座文化传播渠道。不管是被动接触还是主动寻求,期刊书籍都发挥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周围朋友的影响也自始至终存在,电视仅在被动接触时起作用,在主动寻求时退出了舞台并让位于网络。

  “你相信用星座知识对人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吗?”在这一个问题中[xx],有6.3%的大学生相信,有51.6%的大学生不相信,有42.1%的大学生相信部分。“你觉得星座的各项描述与你个人实际情况相符合吗?”在这一个问题中[15],有62.5%大学生认为与个人的基本情况基本符合,有0.6%大学生认为完全符合,有36.9%大学生认为不符合。基于这两个问题的结果统计并结合我们的分析,我认为星座是提取了大部分人的共性,并且夹杂许多模棱两可的言语,在人们机器需要得到心理共鸣时正好迎合了大家的心理需求,所以还是有些大学生选择相信也有将近一般的大学生选择相信部分。我们不能因为星座里说今天某某星座运气指数很低,就什么任务都不敢接手,做什么事都没信心担心不能成功,或者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今天星座运势说自己运气好,就不付出努力想不劳而获取得成功。对于星座运势发布的信息,我们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仅仅只能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消遣的工具,而不能让其左右我们的工作、生活、交往等。

  “你关注星座的哪一方面内容?”在这一个问题中[16],有7.2%的大学生关注亲情,有15.2%的大学生关注友情,有19.8%的大学生关注爱情,有28.1%的大学生关注性格,有xx.6%的大学生关注运势,有4.9%的大学生关注速配,有10.2%的大学生关注其他内容。星座之所以能引起在校大学生的广泛兴趣,就在于它包含的信息五花八门,并且这些信息会涉及到性格、爱情、友情,亲情运势,速配等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关注的前三个对象分别为性格、爱情和友情。大学生时常会分析自己所属星座描述的性格特点与自身是否相符,给自己造成一些心理暗示。另外,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之间的热门话题,但大学生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当他们遇到恋爱问题时,他们会从星座预测和解读中寻求答案。

  “你认为星座中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吗?”在这一个问题中[17],有18.6%的大学生认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有21.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有60.3%的大学生认为有部分值得学习的地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们还是比较注重星座的,也会从星座中学习,听取星座运势的指导或者借鉴一下星座的指导,但是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取舍的问题。因为星座文化中不免有些事不适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内容,盲目的学习是非常不理智的。 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大学生对星座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虽然兴趣极大,但也能摆正星座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所以整个社会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但却没有必要为此过于忧虑。

  第二,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习惯取于从网络获取信息,人际和群体传播对他们而言也是比较有效的,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宣传,要充分考虑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计划。

  第三,大学生中间会有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多与流行或时尚相关,学术界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的研究,以便透过这些文化更好地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 第四,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对于心理发展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大学教

  育应该针对这个群体的心理特点,给他们普及相应的知识教育,比如开设心理学课程等,帮助他们科学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第五,大学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者设立相应的机构,帮助他们解决在求职、情感、健康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结尾:

  综上所述,大学生正处在一个需要引导的时期,其社会地位的临时性决定了我们处在“角色混淆”的阶段,我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自身和社会充满了各个方面的困惑。而“星座预测”则正好符合了我们在这个时期的特殊的心理需求。康德曾经说过:“我一定要给信仰留一块地盘”,这种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人都会有的,只是在个人一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罢了。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爱情、工作等各个方面均还是个未知数,我们特有的好奇、追求新事物的行为也会在“星座预测”中找到其合理的解释。但我们大学生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辩证理性地看待星座文化,要借助科学发展与理性观念的树立,自觉有效地进行信息的筛选,而不是抛开科学,迷恋地无选择地崇拜。要相信命运是由自己主宰的,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要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要相信科学。

  附录一

  [1] [美]沃纳·塞佛林等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xx年1月,P230。

  [2] [美]沃纳·塞佛林等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xx年1月,P237。

  [3]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P184—190。

  [4] [美]E· Aronson著,侯玉波译:《社会心理学》(第五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8月,P215~225。

  [5]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P537。

  [6] 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0xx年11月,第240-241页。

  [7] 沈杰:《青少年“时尚消费”现象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xx年第2期。

  [8] 陶国富:《大学生社会心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5月,第199页。

  [9] 朱羽君:《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现代传播》20xx年第1期。

  [10] 陶国富:《大学生社会心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5月,第330页。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10篇】相关文章: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11-02

实用的学生推荐学生的推荐信模板汇编五篇07-07

【实用】计划书学生模板汇编5篇10-18

实用的学生感谢信模板汇编九篇02-02

实用的大学生求职信模板汇编5篇06-09

实用的中学学生检讨书模板汇编5篇05-22

大学生调查报告模板优秀10-30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5篇11-09

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5篇)06-25

小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5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