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职场文书>实习报告>新闻类实习报告

新闻类实习报告

时间:2021-11-17 14:58:28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新闻类实习报告模板7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闻类实习报告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新闻类实习报告模板7篇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1

  【实习体会】

  通过在电视台的实习,认识到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在镜头前和被采访者的沟通还是在背后和人们的沟通都非常重要,有助于记者更好的掌握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会得到更及时准确的报道,才会出现优秀的新闻。

  新闻不是坐着等出来的,是靠双脚走出来的。主动的去采集新闻,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坐,只有坐以待毙。实习指导老师作为一个电视台的工作者,不可能以教导实习生为主,所以任何让自己得到成长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发现、请教,且事无巨细。诚意,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勇敢面对错误,错误是大树枝繁叶茂最好的肥料。刚开始进入电视台实习,很害怕犯错误,导致做事瞻前顾后,什么也做不好,但细想,作为一个实习生如果没有错误就不可能叫做实习生了,任何错误都会比之前的成功更记忆深刻,错误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谢那些给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的人和事。

  【实习认识】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深刻含义,作为新闻很多时间都会都会走进农村,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学会走农田道,学会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树立团队精神。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遵照上级的安排,自顾自的行动。

  【学习经验】

  <一>在实习中了解到作为记者不仅是要写要说,也要懂基本的摄像,一下是在实习中学习到得摄像技巧:

  1. 画面不能 “七扭八歪”;

  2. 整体构图要和谐,不要“面壁思过”;

  3. 不要“横线切脖”,即是说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横线切脖” 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 画面不能过满或者“缺边少沿”,造成画面不协调;

  5. 忌“顾此失彼”,合理安排画面每一个事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6. 画面的重心要稳,忌“头重脚轻”,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 忌“刀光剑影”,摄像时要注意光的合理;

  8. 画面事物合理安排,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9. 忌“哆哆嗦嗦”,要求画面的连贯稳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10. 忌画面的“空洞无物”,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1. 画面的起落要稳;

  12. 不要随意的运动镜头,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13. 忌“或快或慢”,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14. 忌“主体游移”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二>在实习中很高兴能有一次出境经验,也学习到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到: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纸上,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常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依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

  情绪也是现场感,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不要准备整段的词,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不要把话铺得太满,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不要霸住镜头,让所有镜头集中在自己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出镜背景,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头发和化妆,女记者如果披头发,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也都不合适。

  透明伞,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语速,现场语速稍快一点大家可以接受。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2

  采访者的生平,小到他在过去的公开场合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要有所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采访过程当中更加容易地与被采访者发生共鸣,让他们觉得你对他有充分的了解,对这个专访非常地重视,自然而然,被采访者也就会非常默契地与你一道完成整个采访任务了。

  与一般的被采访者不同,《盛世》杂志所专注的都是一些总裁、名人,他们接受采访的时间并不是可以由记者自己挑选的。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断地联系他们的公关,不时地提醒他们为自己安排采访时间,确保能赶在截稿时间前完成。因为公关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媒体,他们不会一直把我们的采访计划放在心上,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他们。

  至于采访所涉及的问题我们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出现冷场的现象。我曾经对美食家蔡澜先生所做的小访问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是偶遇的关系,事前自己并没有对蔡澜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解,以至于在整个访问过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较为“客套”的问题,虽然心里知道这样一个机会是非常难得,但是却因为事前准备太少而使整个访问出现了几次冷场的情况,颇为尴尬。

  此外,我们还要做到“不懂马上问”,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因为当你行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于某个讯息不太肯定而打电话向被采访者询问,这样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太不专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采访过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记一定要在现场“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要担心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领悟能力太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你对于被采访者所说的全部内容完全消化,不会在文章中出现“失实”的情况。

  大陆人的“优势” 与香港土生土长的记者相比,我们这些大陆来的新闻记者显然在处理内地新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语言还是背景资料的了解上,我们都会比他们更加容易上手。

  记得我曾经参加的一个广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与一席操着不咸不淡的普通话的香港记者采访梧州市委书记。在采访中,我这个大陆人的普通话明显在提问过程中引起了在场记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书记对于我的问题也显得格外的感兴趣和配合,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众多记者中当“主角”的滋味。

  采访过后,一位同是实习的文汇报记者还向我询问了整个招商活动的背景讯息,包括什么是招商,为什么要招商,市委书记接受采访中所提到的个别名词概念,让我这个“蹩脚”记者也有了一个充当“顾问”的机会。

  穿装打扮合时宜 我们这次的工作虽然属于“实习”性质,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却决不会因为你是实习生而放松对你的要求,特别在香港这个“时间等于金钱”的地方,公司根本没有时间给你重新学习,一到公司他们就马上把你当成了他们的员工,与其他正式员工一样对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也要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觉得自己只是实习生,所作所为还与在校一样,包括我们的穿衣打扮也要与在学校有所区别。记得学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学生到上海采访世乒赛的时候,一直严格要求出行的同学要穿着成熟,此行的实习让我深切明白了这个道理。

  开始实习的前一天,在院长的指引和帮助下,我们精心准备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战衣”,虽然对于一身ol的打扮我们还不是非常地适应,但这样的装扮却让我们在用人单位里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一开始我们还很不能理解,总是认为当记者的要四周围跑,穿成这个样子怎么能工作。到了《盛世》,经过副社长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记者也要分场合穿衣服。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一本高档次的财经类杂志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档场所,见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对于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在公司,我们永远都能发现一些记者的位子旁边挂着一套笔挺的西装,目的就是用来应付突如其来的采访任务。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3

  我的家乡是宁夏的一个不大也并不繁华的中等城市--中卫。家乡的电视台的节目播出覆盖面仅仅是家乡城镇地区。但我并不因此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我相信,很多东西都是在最基层的地方才可以学习的到。而且我现在还这么年轻,没有任何经验,甚至没有接触过任何专业课程,更应该从最基层的地方去发现和学习最基础的传媒知识。

  当我向办公室主任介绍自己的时候说,我们学校还没有分具体专业,将来有意向要学广告学的时候,他笑一笑说:“我当年也是学广告学的。”那个笑很意味深长,我是后知后觉。之后我被分配到了专题部,负责跟着学习并制作第一期的暑期少儿节目。这一安排,真的令我有点不愿意接受。我想象中的实习,最起码也是忙忙碌碌的坐着车赶赴某个会议会场,奔赴某个事故现场之类的。可是我想起了办公室主任说的那句话,其实不论学习什么专业,传媒行业是一个大圈子。不一定学习什么,就一定会从业与那个相关的工作。但只要你掌握更多的知识,不论怎么转,只要在这个圈子里,你就是有用之人。

  令我感到幸运的是,我参与了这次节目制作的策划,拍摄,及后期制作的全部过程,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在知识和心理上都有所成长与收获。

  刚开始策划节目的时候,指导老师要我对这一期的节目提出我的看法和意见。我自认为,这个一点都难不倒我,于是我开始尽情的发挥。但是后来有很多提议都被“枪毙”了。刚开始,老师只说了一句:“太多了!”节目的制作开始进行后,我心有不甘的又提出了我的意见。指导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讲:“也许你的实习仅仅这一次,你想抓住机会一下把所有的都表现出来。但是不要忘了,这仅仅是一次20分钟的节目,以后还会有很多的节目。一次的节目,只能表达一次足够表达的东西。我们要做到精、简。

  以后还会有很多个20分钟用来表达。如果你现在有10个盒子,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第一个盒子,使第一个盒子超重了,其他的却空着或填不满。那超重的第一个盒子谁愿意来接受?其他空的盒子谁会去理睬?”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也许,这就是我们年轻人的不足之处吧。我们总想尽可能的去展现自己的才能,而忘记了如何理智的去看待事情。我想,不仅仅是才华,更重要的如何沉着冷静的,用长远且理智的目光去对待和处理一件事情,让它更好。这些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与经验才可以慢慢去体会和学习到的。现在我提前知道了,我很庆幸。

  接下来就开始拍摄了。记得那天气温很高,我们一大早一起简单吃了早点后便出发了。因为是要拍摄一个电视散文,所以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去拍设计好的场景。一遍一遍的重拍,以求最好的效果。中午饭都没有吃就直接又去了下一个节目预约好的饭馆,拍摄活动记录。等全部忙完以后,已经晚上7点了,接近12小时基本上没有怎么休息一下,等回到家已经累得不行了。不过回想起来,还是摄影老师,他似乎比我们其他人要更累一些,不仅一天跑来跑去,还要扛着那么重的机器,进行拍摄工作。这让我想起刚入学时,辅导员和老师对我们说的,在新闻这方面男生会比较占优势。现在才真切的感受到,我一天跟拍都已经很累了,如果再扛着机器去拍摄,那可真有点困难。不过,教我的指导老师也是女的,她现在是主任职务,这给了我很大鼓励。我想即便男生有优势,也不能为自己找借口和理由,只要自己想做好这件事情,就一定要尽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后来就进入后期剪辑制作的工作了,刚开始跟着老师,看了一个宣传短片的剪辑过程,大致认识学习了一下。第二天因为老师没有太多的工作,有较多时间来给我做手把手的指导。半天下来,我基本上掌握了“ edius ”视频剪辑软件的操作方法,可以独立进行最基本的操作了。之后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将之前拍来的东西,采集下来后进行剪辑,制作。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4

  xx年9月经过300多人的应聘选拔,我最后被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记者部录用,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最终被确定为正式成员。经过一个学期 的勤奋工作及考核,在同年12月1日被聘为记者部部副部长,后于 xx年8月31日被聘为记者部部长。下面就把我三年在新闻中心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感触 :

  小时对于无冕之王——记者的就有过很多幻想。

  在江西服装学院我的梦想实现了,成了一名校园学生记者,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我感到自豪,骄傲。虽然没有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结合起来, 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追求新闻的爱好。因此我报考了江西师范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利用本不多的业余的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的理论知识,报社成了我学习书本 知识的验收常虽然我平时很累,很少有属于自己个人支配的时间,但是这对我来说很有价值和意义。

  认识:

  在报社的近三年的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

  一、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了解党和国家、学校以及近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使我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通过“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内参、以及校园生活的一线采访,锻炼了我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学校校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老师、学生,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矗

  3、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大大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也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5、通过三年的报社学习,是我对记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在“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为了等等大型赛事的时候,让稿件发表出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忙到深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朱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朱老师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和学生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的路程上,我将不段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想,多读,多学,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脚步感到骄傲。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5

  实习让我成熟,也让我从新认识自己。

  一切从《IN一派》开始

  《IN一派》是我实习的开始,永远没有结束之时。

  《IN一派》是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三大品牌栏目之一,它是一个紧跟潮流,追踪时尚的资讯类节目,逢星期六、日晚上7点10分播出。星期六的节目围绕美丽而展开,以潮流资讯为主,好玩为辅,节目内容包括IN速递,美丽大变身和潮流搜店三大部分。而星期天的节目则以真人秀表演为主要形式,在娱乐搞笑的气氛中带出让人思考的社会问题。《IN一派》播放的时间并不长,只有20分钟,但不要小看这20分钟,短短的20分钟凝聚了《IN一派》所有成员的心血和汗水。

  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在短短的实习时间里,了解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流程显得至关重要。与《城市特搜》和《今日一线》等新闻性较强的节目不一样的是,《IN一派》很重视前期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因为前期工作的策划和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节目出来的效果和质量,但是,在《IN一派》里缺乏的恰恰是优秀的前期策划的人才。我想,不仅仅是《IN一派》,很多行业和企业,都缺乏优秀的专业策划人才。

  我们到《IN一派》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二的早上10点,都市频道的罗总隆重其事的参加了《IN一派》的例会。由于罗总的参与,我的心情莫明的多了几分紧张,也有点拘谨。针对如何改变《IN一派》最近的收视低迷局面,大家都各抒己见。显然,罗总最关心的是节目的定位和收视,罗总表示,只要收视好,什么好的Ideas她都可以接受、洽谈,她还鼓励我们实习生要多提建议和意见,希望我们的加入能够与整个栏目组擦出新的火花,带出好的创意。

  但是因为受到节目的固定思维的限制,《IN一派》的同事似乎都没有什么新点子和好的创意,会议的僵局一直都没能打破。大家的沉默和无定向的眼神让我有窒息的感觉,我心里既担心又着急,同时又梦想着如果自己能够想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主意该多好,可是当时的我对于节目还不怎么了解,什么解救方法都没想到。

  后来的例会不断地有些新点子提出,我的紧张和拘谨感也慢慢得到了舒缓,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之中。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IN一派》慢慢的走上改革创新之路。

  通常来说,星期一是都市频道全体人员的例会,《IN一派》的同事也要求准时参加,不然会扣钱的喔(扣钱的条款是由《IN一派》栏目组自行通过的,主要是督促各同事按时参加每星期一次的重要例会,扣得的钱将用作聚餐费或直接拨入其他没有迟到同事口袋,我觉得这种罚款条例还挺有意思的)。会议虽然简短却非常重要,会议通常由三位总监一同负责,主要是宣读台里的一些要事和人员变动,并且对上星期节目的总结和对下星期节目的要求和期待。也就是说,每星期一早上,都是都市频道人气最旺的时候。第一天正式进入台里实习,我们就参加了例会,会议上,让我备觉亲切的是罗总亲自向频道的同事介绍了我们,自自然然地,我觉得自己就成为了里面的一份子,融入了一个大家庭。

  《IN一派》的内部会议定在每星期二早上10点,内容主要是商讨下星期节目的选题。对于如何突破《IN一派》现有的节目形式从而提高收视率依然是会议的重点内容,斌少说过,他比较过IN一派多个星期来的收视,发现做的好的几期收视不一定好,但是做得不好的那几期收视一定差。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唯有把节目做好才能保证收视继而提高收视。

  选题定下来后,就到了筹备拍摄的工作细节中。一般是负责当期节目(以真人秀节目为例)的编导负责从前期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概就一个星期。在时间的运用和分配上,各编导也大致相同,通常是星期三定下剧本的具体细节和其他准备工作,例如与广告公司联系演员,准备需要的道具,预订拍摄用的机器和外出用车等。如果星期四有档期,通常会在星期四完成拍摄的工作,已备有更充分的时间做后期制作。接下来的时间一直到下星期五的审稿Deadline,编导都会在编辑室工作,完成片子的后期制作。最后通过总监审批一关就可以顺利在星期天的节目里播出。

  大致的工作流程就是如此。而我们平常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节目展开,从写剧本,外出拍摄,片子的后期制作到抬器材,拿快件,买外卖我们都会涉及。我更多的时候会在编辑室看编导工作,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帮着写解说词和用Photoshop处理照片,工作的难度不会很高。

  Maybe(一切皆有可能)

  还记得第一天进台里工作,对于任何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一切未知因素的包围之下,我变得有点羞涩却又满怀激动的情绪。曾经在南方都市报实习过的我,心里不免对两者打起算盘,一一比较。

  年轻是两个媒体给我最直接的印象。融合在群体里面,我甚至觉得自己老大不小了,突然有种冲动觉得,自己也是应该要快点出来为人民服务啦!

  在南方都市报,每一个记者的桌上都配备一台电脑,方便记者写稿工作。我以为相同的情况会在电视台看到,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办公室里的电脑并没有想象的多。后来了解了才知道,所有重型装备都在六楼的编辑室里,一个我们实习生盼望着进去大开眼界和学习的地方。

  作为实习生,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敢迟到早退的,但其实在媒体工作的记者是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的,只要自己灵活运用,合理分配,准时有效的把工作完成,上级是不会理你是否朝九晚五。

  相对于电视媒体,报纸媒体对于记者的文字驾驭能力要求更高。在我看来,电视台的文字大多都是为画面服务的,是对画面的补充和说明,并没有报纸媒体对于文字的要求严格。而且相对于电视媒体,在报纸工作的记者的平均学历比电视台的要高。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6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新闻专业,说的明白点就是写文章的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成为了记者,因为去别的工作岗位上不是很合适,专业也不对口。

  为了以后的工作,我必须要出去实习,因为现在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难题。为了毕业后我至于毕业就失业,我必须要及早打算。在学校里就把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到可以直接工作的水平。

  我决定在暑假里出去实习,地方我已经找好了,是一家不错的报社。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xx晚报》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小彦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用老师的话讲,记者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在这xx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xx城。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印。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平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记者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采访稿中,负责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门我用了城管部门这个称谓。主任在审稿时指出这个称谓过于笼统,让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确认之后城管部门变成了**街道办事处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告诉我,越是这种责任单位,名称越要具体,绝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在和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老师总能细心留意身边的细节。记得在采访盲人老人为簋街制作忙问地图时,我观察到的是两位老人半小时完成一份、因此,我从老人效率高的角度采写。然而,老师告诉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图上的地名只有40来字,半个小时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个盲文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我明白采访时不仅要观察,还要细心。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前不久的纸陷包子和华南虎事件使大众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给新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无论新闻线索来自何方,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我们都必须深入现场采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做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对于记者再普遍不过,虽然很多时候在做无谓的劳动,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亲历而为。

  在报社,我发现很多记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理工科的记者作新闻也非常优秀。的确,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在我的采访中,有一次是关于网上银行密码被盗的新闻。当当事人拿着米多长的银行对账单给我们看时,我发现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我很难理解。于是,我立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了网上银行的具体流程和网络黑客的基本情况。这件事也提醒我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儿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受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应深入,提前了解所采访的领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灵活变通是记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有些时候做新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很多新闻是在换了一种思路后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师采访某盲人学校时,我们原定思路是采写一篇类似会议新闻。由于活动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难挖掘出亮点。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录音器的盲人记者。这似乎有点不同寻常。于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对这位盲人记者进行了采访。没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和老师一合计,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选题。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是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适合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通过这一次在报社里的实习,我感觉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以前写文章,就是没有任何实际的空写,没有任何的可信力,现在我感觉自己写东西就是“下笔如有神”,可以很快的将我要写的东西表达出来,这都是实习的来的。

  以后我还是会出去实习的,一次实习可是让我提高这么多,那多几次实习那我不就可以提高的更多了,在毕业以后找工作的时候我可以和任何报社拍板,我写文章很好,实习过几次,工作找起来应该不难。

  同时我也希望在校的大学生应该多出来走走,实习一下,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样毕业以后才不至于在人生路上迷失自己,迎接自己美好的未来!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7

  实习单位: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组

  实习时间:XX年7月8日——XX年8月20日

  ——养成良好习惯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法

  本人于7月8日到8月20日在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实习。实习第一天就接到一个暗访任务,第二天早晨6点到广州火车站暗访手机诈骗。实习期间分别接受卢战、王世军、单湘石老师的新闻实战、出镜、拍摄培训。随后跟随多个记者、摄像较系统地学习了今日一线新闻的操作。懂的了dvcp机器,偷拍机,大洋新闻采编的基本操作。

  新闻类型:会议、暗访、突发、投诉、封面、跑腿等。

  会议——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批赖帐者名单,电视不可能把那批名单播出去,只能从中找到典型的。比如欠钱最少的一个公司只是欠了几千块,但是法院还是将它的名单公布了出来。记者等开完会还要跟法院的人聊下,可以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解决或者缓解赖帐的问题。法院想通过媒体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建立一个诚信的信息平台,可以通过那个平台来查询个人或者公司的信用信息。在这个新闻的处理上,记者要找出与别的电视台不同的东西。

  暗访——社会新闻的暗访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记者要懂得保护机器,保护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养成好习惯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法。取机器时要检查,到了目的地要用机器之时也要检查,特别是隐蔽采访。检查过程可以在隐蔽的地方,比如在车内检查就要将机器低于窗口的位置。用小动作来把对方的视线转移开放置机器的地方,比如可以抽烟或者挠头等。【手机诈骗,伏击三天两夜】那个封面我在火车站等人的时候就挠了很多次头。

  突发——突发事件不全部是灾难新闻,也有冲突的相关方加强冲突力度,比如暴力等。抓捕现场,还原现场很重要。关于车祸的突发,【失魂金杯车连夺三人命】由于当时事发地距南方台很远。等我们打车过去的时候,尸体已经运走,只是路上还留有血迹。在拍摄过程中我差点也给车撞了。事发在一个s形的转角处,汽车路过也不减速就在我身后擦过,现在想想都后怕。拍突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

  投诉——有矛盾才有投诉新闻,矛盾相关方对事件的阐释,跳出事件本身。一次跟马东东老师去拍一个墙上漏水的投诉。小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强烈要求不准拍摄,我们的摄像叶剑老师就把机子放在大腿上,静坐在那里。把该拍的采访镜头都拍了下来。记者与摄像要配合默契,摄像注意看记者的暗示。【区划调整便民先行】——8月11日,早上8点半我就在办公室了。杨海涛老师问我有没有空,说要去拍一个新闻。当初也没问什么就跟着去了。到了现场才知道是原东山区矿泉水街道划归越秀区管,正在开现场咨询会。迅速摆好机位就开始拍了,心里默记从多角度拍,还要在现场抓典型人物。一个阿伯每个档口都去咨询一下,我就决定以他为重点来拍。拍了三个镜头我觉得够了,就去拍空镜。后来记者说我典型人物的镜头拍的还不够,不是三个镜头都能用的上,刚开始拍的时候就要多拍几个。

  实习与学校所教的配合方面教与用

  电视跟平面媒体一样都是要讲故事,只不过电视是要通过电视画面来表达。电视一定要在现场,有现场的画面。特别是要尽量塑造故事的主角,并要有故事主人公相关的画面来支持要讲的故事。

  电视编辑学中的编辑思想:动接动,静接静。常理思维(比如有一段采访是记者a站左边,受访者b站在右边。如果编辑一下子就接下一个画面是a站在右边,b站在左边。给人一种视觉的错感。)主体位置相似衔接,在拍摄,编辑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用到这点。主体人在左边就要在他的右边留有一定的空位,做方框的时候也在他所面对的一面留空镜的框。

  记者出镜,如果背后画面不能说明问题就要考虑选取正确的位置,可以通过记者的走动来说明一下现场的信息。带着编辑思想去拍摄,比如一些比较急的会议。当天的新闻非当天播不可,下午5点才拍完,晚上7点就要用稿子了。只能是不剪辑拍摄。要求非常熟练,可以采取对着通稿来拍的方式。拍到要的内容,构图倒在其次。一个字快。比如镜头起幅、落幅,重点在落幅,起幅、落幅都两秒,中间两秒匀速摇过。少用摇镜头是为了多表达信息量。一个摇镜头要6秒左右,相当于两个镜头。所有镜头都要求到最稳。

  新闻是有立场,做给谁看?利益相关的选题,利益相关的镜头。与主体相关的一切有用镜头。全景交代环境,特写表达情感,中景交代事情的进展。空镜头用来衔接下个画面,不至于镜头硬接,让观众有中突兀感。

  摄像

  摄像,首先确保机器的安全,爱惜机器。出发前检查dvcp机器配套是否齐全,mic电池是否有电。检查dv,偷拍机是否使用正常;调白,晴朗室外优先考虑d3、d4档,室内用c、b档,星光效果用a档;采访环境光线不足,带灯;调好水平,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用脚架。调白、水平、对焦、构图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用一个镜头可以表达的内容不用摇镜头。摇动镜头,重点在落幅,中间匀速,起幅、落幅留有两到三秒。

  注意多角度,使镜头画面有冲击力。全景、中景、特写为一组画面镜头。每拍完一组镜头,拍个特写或空镜。画面简洁,突出主体。选定主体,将镜头拉到最近,调好焦,再拉开构图。暗访,隐藏身份,保护机器。预制室内c档4。3k室外d档6。3k(可以根据当时天气适当调灰度片,晴朗调到d4都可以,以画面的斑马线为准。主体物体有两三条斑马线就可以了。比如主体人的脸部突出骨头部位)灯泡3。2k演播厅黄色灯光ab档。镜头推进调实,再拉开构图,面向留空。镜头也可以运用图表字幕,动画在一起才更有感染力。

  到达现场之前要考虑好将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一个跳楼事件,事件可能场景是什么?要讲怎么样故事,如何组织信息量,要有效地传达信息,并巧妙表达记者立场。讲故事开头,吸引观众眼球,在故事中塑造主角才是有特色的新闻,不是大路货。电视新闻将发生过的真实影像完全显示出来。现场掌控能力很重要,要求对围观的群众要判断能力,找到哪个群众?判断事件的事实,如车祸,就要找到目击者,死者。在现场不要被人利用,处于事件中能抽身出来。在事件之外用怀疑精神来思考。

  感言

  主动积极,多做笔记,多问。

  如果单湘石老师的时间允许,我都请他看下我拍的新闻,请教下他镜头构图等不足之处,以后的注意事项。还有经常跟管炎子老师谈每个镜头的把握度。说出一个真实的场景或者模拟的,问管老师,假如是你会怎么样处理这样的镜头等等。

  最多的时候办公室里面坐着28个实习生,如果不主动就什么机会都没了。每个实习生都有一个实习老师带。带我的记者是今日一线记者跑腿的组长,也跑南方报道的气象那条线。很多时候他不方便带我出去采访,并且他个人也忙,没空顾及到我。过了几天,他就对我说,以后有空看见哪个记者出去采访缺人的就跟去吧。以后如果是哪个记者、摄像要人手我就主动要求去帮忙。

  开始的三个星期都是抬脚架,搬机子。三个星期后,杨文副监制说要我们主动点,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主动要求摄像让我们拍几个镜头。有时候跟着好的摄像出去,他会让我拍几个全景或者空镜,并且教我构图,拍摄中注意的细节问题。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可以保护机器,也能尽可能减少失误。

  第一次完全由我用dvcp机器拍的是一次省高院的院长会议。一到省高院,摄像就让我自己调白平衡,自己移机位。结果我拍出来的东西没对实焦,画面偏暗,构图不知所言。所拍的一系列镜头全部作废,导致当晚的南方报道关于省高院会议的新闻,用的都是资料画面。记者说,还好不是很重要的会议新闻,如果是现场报道,后果不堪设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以后用dvcp机器的时候就好了很多。八月十号左右出差的记者多,实习生也走了一批。汕大的两个师兄跟王世军、单湘石老师到罗定去拍专题片了。新闻中心的杨文副监制就说现在台里缺人就把我当成正式的摄像派出去。因此第一次在派单上看到了我名字。那是跟刘彪老师出去拍一个关于天桥装电梯的投诉,随后也是跟他去拍过一个关于眼睛能吹气球的奇人的现场,还拍了一个关于抗战图片展的南方报道【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刘彪老师说构图可以了,还要再提高拍摄的速度。新闻特别是突发新闻关键是要拍到画面,至于构图倒在其次,速度很重要。

  兴宁矿灾发生后一个星期,我在六楼的编辑房帮董杰老师编辑一个关于流浪汉的现场。杨文老师在那里说要派我出差,我刚开始一听不信是真的,还在那里笑。肖琳老师就说正经点,笑什么笑,领导派你任务呢。杨文老师说大概是明天下午3点去兴宁换回第一批特派记者。被当作特派记者派出去,当晚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8点半就到台了,早上跟杨海涛老师去拍了个南报。本来派给他的摄像是崔航,但崔航老师说下午去兴宁就早上休息了。下午等我14:10收拾好行李到新闻部的时候,记者告诉我说去兴宁的特派记者14:00提前走了。可惜,这么好的机会就没了,并不是每个记者都能碰上这么大的灾难事故。我错就错在之前没有跟记者沟通好,以前每次有任务我都会提前跟记者打声招呼的,说要跟他一起去采访。那天刚好忙,晚上又兴奋的忘了。

  附录1、参与作品:全部参与作品名,稿件。

  2、主要拍摄新闻作品:

  暗访:《伏击两天一夜电话诈骗团伙落网》、《买件豆瓣酱附送三十多只蟑螂》

  突发:《失魂面包车连夺三人命》

  南报:《区划调整便民先行》、《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系统联网“老赖”将寸步难行》

  一线:《心急似火加油排长龙》

【关于新闻类实习报告模板7篇】相关文章:

关于新闻类实习报告模板汇编5篇03-24

新闻类实习报告范文集合7篇04-15

关于文员类实习报告模板集锦八篇04-05

关于工程类实习报告模板七篇07-22

关于教育类实习报告模板7篇07-19

关于会计类实习报告模板集合8篇06-05

关于酒店类实习报告模板合集6篇06-01

关于设计类实习报告模板汇编六篇05-29

关于财务类实习报告模板集合5篇05-06

关于机械类实习报告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