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11-08 20:34: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课文先写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然后写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赠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最后写海力布从动物口中得知大山将要崩塌,洪水将要淹没村庄的消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说出真相。人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二、学情分析

  到本学期为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但文章的关键词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辨析、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他们掌握字词的能力,以及借助词语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自主认识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酬谢”、“再三”的词义。

  理解“酬谢”、“叮嘱”是难点,而理解词语又是感受海力布品质的突破点。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小白蛇的话理解“酬谢”、“再三叮嘱”,既能深切体会到小白蛇语言所蕴含的深情厚谊,又能突出海力布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目标二:从海力布选择宝物、面对灾难时的具体行为与语言,体会他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在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此环节中,学生的读,体现理解到感悟的过程:通过教师引读,学生抓住“鸟的语言、老人的疑问”反复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到海力布心情的变化,从他矛盾的心情变化中,感受他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品质;通过朗读乡亲们最后的表现,感受人们对海力布的深刻怀念与尊敬。

  目标三:能根据板书以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练习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其感染力。

  复述课文教师要给学生铺设台阶,在帮助他们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更好地复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因素,再让学生结合板书来复述,从故事的大意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以上三个目标,体现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推进的关系,在词中反映句的作用,借句理解词,借词说句,由句成篇。三个目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本课有七个教学步骤:

  第一:导入新课。

  我引用了一句话开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狐狸的图片并简介狐狸,引出学生对狐狸故事的回忆。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三自”为主线,实践课标理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

  “三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自主评价”。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这三个板块构成。

  ⑴先说说“自主阅读”。《金色的脚印》篇幅较长,大约有1550字左右。作为自读课文,在以前,我常用的教学方式多是以设计“独立思考题”和“指导学法”为主。但是这次,我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大胆摒弃,勇于创新,果断地以“自主默读”为主线进行。

  默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语文能力,在信息时代,这项能力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摄取大量的知识。我们平时都对学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默读训练,但是,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的训练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的 “自主默读”呢?我向学生提出了“四不”默读要求,即“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这些要求是符合课标精神的,熟练地掌握这些要求,学生将终生受用无穷。

  ⑵“自主测试”包括自主阅读时间测试和默读效果测试。在阅读(默读)中,我设计了一个“自主测试时间”的活动:教师宣布计时开始,学生开始默读,教师观察,在全班第一个学生扣书(表示已经读完)抬头时,教师开始点击课件,课件上连续出现所计时间(每10秒一次)及等级。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读完本文的总体等级,即自己的默读速度,得出自己属于那一个等级。当然,“一目十行”的默读不等于“走马观花”。为了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我还设计了一个“默读效果自主测试”活动。这套测试题共有10道,题目略有坡度。

  题目如下:

  1.读出下列词语(男佣 仓房 哆嗦 拽住 踱来踱去)

  2.课文写了几只狐狸?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你能写出文中那个小男孩的名字吗?

  4.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5.老狐狸叼着鸡走向狗,它想干什么?

  6.老狐狸为小狐狸做了哪些事?

  7.小男孩为什么会掉进悬崖下的雪地里?

  8.小南孩失足时,狐狸是怎么做的?

  9.最终小男孩是怎么对待狐狸一家的?

  10.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3)自主评价:

  即自主阅读速度评价加自主阅读效果评价等于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精读体会,深入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复习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强调“学习方法自由”、“学习内容自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里我还设计了“难点解析”利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四、感受

  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课件展示)

  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再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下面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吧。

  五、表达

  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课件:伤感音乐)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当我们读着课文的时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句子中包含着多少狐狸的心声啊!小狐狸不能言,老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替它们说一说心中的话吧!

  此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

  (是啊,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老师的总结引出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生总结。

  七.知识拓展

  1.续写故事《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

  2.自由汇报

  3.收集关于狐狸的成语。

  总之我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自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在自主中感知,在自主中有所感悟,在自主中培养语感,在自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也是一篇文言文。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一封信。本文主要通过两个和尚去南海的事例,说明凡事都事在人为。阐述了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立志苦学,为学不难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目标:认识“课后5个生字,理解“为学、何恃等重点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学”的道理。

  四、说教法:

  方法一:借助译文,抓重点词。抓题眼:“为”,抓文眼:“作者的论点”,围绕题眼,学文眼;围绕“文眼,”拓“题眼。”

  方法二:反复诵读理解感悟。这一环节的完成主要的教学策略是朗读: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反复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深化文章的论点。并做到学以致用。

  五、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实现生本对话。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六、说流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3——5分)

  直接揭示并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为学”,并知道本文的出处、作者及作者为什么写这封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细读感悟(25——30)

  好文章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在文言文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文本与译文巧妙地结合,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1、初读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

  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同时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2.品读感悟

  (1)首先明确作者的观点,借助译文理解观点。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第一借助译文,抓重点词;“为”,“为”即“做”为之,难事都能变易,反之则不然;二是反复诵读论点,理解论点。感知文言文的精妙,找到文章中的文眼,延伸到题眼,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文章第二自然段。

  运用已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自由读,读懂了什么。创设分角色表演和实践语言的场景,主要设计了两个小的环节,一设想,贫者在去南海的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二,请同学扮演穷和尚,并采访问学生有这么多的艰难险阻怕吗?此时你会说什么?引出文中的论点并反复朗读。再次感悟天下事只要做了就不难的.道理。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明白“子何恃而住”富和尚的两次的不同态度及句式。再次深化主题,懂得凡事都事在人为。

  (3)最后自然段的学习,明白作者的希望“立志为学。”这也是长辈对我们的希望。

  3.拓展延伸:(1——2)

  设计了立志的勤学故事和立志的名言警句的积累,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到,凡事都“事在人为”的道理

  4.教师小结(2——3)

  紧紧抓住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件,激发情感,教育学生。在结束语中我这样设计到:我即将小学毕业的,在仅剩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在学习中要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引读: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当我们学业结束,步入工作岗位,走入社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的坎坎坷坷,我们要做到彭端淑所说的(天下事有难易乎?……)

  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之为学没有难易之分,天下事也如此,只要我们立志而为就会成功。”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第十册第五组第一课的内容。《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这篇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有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

  对于六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这篇课文写作年代相比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容易与文本产生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读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理解课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品悟“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体验“以和为贵”的深刻道理。

  由于本课是根据历史故事改写而成的,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着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的效果。

  在学法上,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题《将相和》,随即提问:文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通过谈话,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如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小故事的情节,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段落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和片段,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迫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撞在这柱子上” 时,用多媒体展示蔺相如举璧欲撞的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将学生们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体验蔺相如的聪明过人。当读到“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出示廉颇背背荆条的图片,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廉颇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向文中的两位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做人的高贵品质。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蔺相如、廉颇各有什么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爱国的图片,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作为小学生应如何爱国。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写一写: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先在黑板上写上“将”和“相”, 再在对应写上廉颇和蔺相如,用一根横线将二位人物连起来,写上一个“和”。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课文的大体脉络,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识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我力争在以后做得更好。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04-27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7-25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06-23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12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03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10篇06-23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九篇06-21

语文说课稿11-29

小学语文《两只小狮子》说课稿08-25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