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12-20 10:32: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九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教材]

  《两只小狮子》是本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图文并茂,语言浅显易懂,蕴涵了做人应该自食其力的道理。

  [学生]

  1、本课时的教育对象是12名聋生。他们能够借助图片和手语的辅助,了解课文大意。他们普遍存在学习语文的困难,具体表现在语言贫乏,语序混乱,语言表达困难,需要加强口语交际的模拟练习和书面语的训练。

  2、就群体而言,视觉是他们的优势感官,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主要的思维形式。他们自尊心非常强,但是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和畏难情绪。我准备采用动画或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学习,并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提高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3、就个体而言,他们在年龄、听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我准备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建议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

  [学习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联系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分角色对话和不同的表达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人应该自食其力,勤奋刻苦,克服依赖心理。

  [教学重难点]

  1、狮子妈妈的话阐明了做人的道理,联系课文和自身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2、由于听力损失和口语应用范围狭窄,口语交际是聋生学习语文的难点,因此,正确理解小树、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并进行分角色对话也是聋生学习本文难点。

  [教学法]

  国家教委《在聋校开展分类教学》的通知中强调,要“根据聋生的听力、语言状况和其他方面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补偿缺陷,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其潜能,使其受到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因此,我准备采用差异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学生置身于学习情景之中,采用读、划、演、、写等方法学习,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教学准备]

  本课时准备以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意图]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因此,我利用课件,把本课时的七个教学活动,用“积金币看动画”的游戏连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从两只小狮子想到积金币到森林小屋看动画片,设置游戏情境;接着,引导学生按照松鼠、刺猬、小鸟等动物的要求进行学习,实现目标而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功,和小狮子一起欣赏到有趣的动画片《狮子王》。学生在接受挑战、完成任务、受到嘉奖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能动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同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神秘地:“同学们,老师看见两只小狮子在悄悄话呢,我们看看他们在什么呢?”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关于想要积累15枚金币,去森林小屋看动画片的对话。激发学生:“我们也跟着两只小狮子去取金币吧!”由此导入新课。这个活动只需3分钟。

  (设计意图:营造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它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让儿童情感的小河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活动二、松鼠送金币

  课件模拟跟随两只小狮子出发,寻求金币的情境。松鼠从树林中走出来,:“同学们,先认真地看老师读,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两只小狮子》,就奖励你们一枚金币。”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文字看教师的示范手语,听力好的同学更要注意听语音。然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手语读、小组读,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等等。学生参与完这一环节的活动后,松鼠会夸奖“读得真认真”,并奖励一枚金币。

  (设计意图:使聋生既能娴熟准确地运用中国手语,又能借助手语顺利地辅助学习第二语言:书面语或口语,提高聋人整体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和健听人具有等同的知识底蕴,并能和健听人群体进行无障碍交流。让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丰富了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活动三:小鹿送金币

  师生一起回到“积金币看动画的场景中”,小鹿从树林中走出来,:“学好第一自然段,奖两枚金币哦!”课件出示需要探究的问题:1、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谁做得对?2、小狮子为什么要练习滚、扑、撕、咬?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以个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读、想、划、问、演等方式进行探究。这时,教师主要指导思考第二个问题的学生。学完后集体交流补充。课件出示小鹿送金币的图片,激发学生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读、勾、画、填等活动开展探究,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活动四:小刺猬送金币

  小刺猬要求同学们认真学好第二自然段。教师出示第二自然断的问题和图片,先集体朗读。再引导学生思考:1、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让学生用波浪线在书上划出懒狮子的话。接下来,用词语替换法,集体研究“我

  才不去吃那苦头呢。”“那苦头”是什么意思?学生出“练功、滚扑撕咬”等答案,教师都予以充分肯定。最后,同桌组合,分别扮演小树和小懒狮子,进行对话练习!学完这个环节,同学们可以获得三枚金币的奖励。教师再用语言、延伸或亲切的拥抱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表演和对话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活动五:小兔子送金币

  这次是小兔子带领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读、划、讨论。教师提出问题:1、狮子妈妈听到懒狮子的话,她是怎么的?2、狮子的生活本领指什么?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时教师主要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生活的本领”又是什么?你准备怎样获得“生活本领”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一。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点拨和激励。在学生又获得四枚金币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数一数金币,体验接近目标的喜悦,并更加积极地投入下以阶段的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所以我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力求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活动六:小鸟送金币

  课件出示小鸟的图片,教师故意做出为难的样子:“小鸟要求我们做什么呀?老师看不懂?”引导学生读懂小鸟的要求并告诉老师,在同学的交流和补充中,学生明白了这个活动是要求我们思考:假如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改掉了“懒”的毛病,它会怎样?假如它继续懒下去,离开爸爸妈妈以后,会怎么样呢?然后提醒学生小鸟的表达方法的建议:可以演一演、可以一、可以画一画、可以写一写,也可以选择其它方式。让学生先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再按照表达方式自由组合,开展讨论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关注聋生的生命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帮助他们发挥优势素质进行表达和沟通,有效地补偿身体缺陷。学生在亲身参与想象、表演等活动中,语言得到内化,人文精神得到培养,同时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七:获得成功,体验乐趣。

  课件出示“你已经有足够的金币了,快来看动画片吧!”同学们先一起欢呼积币活动的胜利。跟随两只小狮子一起来到森林小屋中,欣赏动画片《狮子王》。新课结束。

  (设计意图:用不通的方式进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作业设计]

  我为学生准备了三份套餐,让学生自由选择:五星级套餐:1、读课文,背诵课文。2、先自己明白了什么,再写下来。3、和好朋友自己准备学习哪些生活的本领?怎么学?四星级套餐:1、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3、你认为懒狮子会听妈妈的话吗?为什么?三星级套餐:1、用手语流利地、有表情地读课文;2、工整地抄写课文。3、和同学一起表演课文内容,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设计意图:兼顾聋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通的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自由选择,同时不通的星级奖励又激发学生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

  [板书设计]

  本课时,我设计的板书如下:(课件出示)

  1. 两只小狮子

  刻苦练功--幸福

  依赖懒惰――不幸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总体特色]

  1、快乐学习,重视激励性。通过创设趣味性强的游戏情境,多种方式的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亲身参与读、对话、表演等活动,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

  3、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通过挖掘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交流、作业设计中陶冶塑造学生的心灵。

  4、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体味语言,多样化地表达,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2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 )年级( )册第( )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 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教学时间: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 ) 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 ,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 ,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 :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 .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 .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 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 "、" "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 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 (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 :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 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时间控制1分钟)

  举例:把火车开到拉萨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王海英老师的《尊严》一课给了我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教学中,老师紧紧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从这个切入点入手,突出了重点,自然而贴切。王海英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能利用课件来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出自学的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多次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让学生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使学生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做一个像哈默一样自尊、自爱、自强的人,又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善良、朴实、有爱心的人。特别是在细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从描写中体会年轻人哈默的尊严。如年轻人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学生自读、自悟学得很认真。

  第二、王海英老师能够抓住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一重点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这很好。

  然而,金无完赤,人无完人,再好的一节课,也有它的不足,建议教师应该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学生对“尊严”一词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应加以指导,对中心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要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有合作探究学习精神不够,语言积累有待到位。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9课《让猫头鹰好好睡觉》。

  一、说教材

  《让猫头鹰好好睡觉》是本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是围绕科技环保这一专题编写的。本课则是一篇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童话故事,故事主要介绍了猫头鹰的生活习性,告诉了小朋友猫头鹰是捉田鼠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目标要求,教学重点应落实到识字、写字和读。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认识12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同时,通过读,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关心爱护小动物,懂得关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二、说学情

  喜欢读童话、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教材收编这篇课文正好满足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愿望,他们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地去阅读并能从优美、有趣的文字中体会到关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教育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相互理解。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逐步培养阅读能力。w

  教学难点:

  体会小黄莺的心理变化,懂得要关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法:

  1.分角色朗读法。新课标强调“读”,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文中对话多,语言也很有特色,因此我主要采用 “分角色朗读”。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施.”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我设计了两组课件,帮助孩子直观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3.鼓励欣赏法。老师的点评将鼓励欣赏贯穿始终,从而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希望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

  同时,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两种学法的指导:1、自主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动画激趣引课题

  第一组课件展示(森林里,小黄莺,山雀,小百灵---他们早就起床了,在林间欢快地飞舞,歌唱;只有猫头鹰还在不远处呼呼大睡----)

  老师设疑:猫头鹰大白天还在睡觉,为什么不叫醒他,反而让他“好好睡”?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动画”能很快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有强烈探知的欲望。

  (二)情感朗读,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戴红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让学生圈出生字,自主探究,为后面识字教学奠定基础。)

  2.做连字成词的找朋友游戏( 在游戏中巩固生字,激发兴趣,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试读课文中的难句子。采用多种方式检查自读情况。

  4. 再读课文:你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把你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 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整个这一环节我的设计主要围绕“课文中的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让学生自由地把读后的看法和感情表达出来。先说给同桌听,再告诉全班同学。( 我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交流: 1.有的孩子说喜欢老黄莺。

  抓重点词语“急”“轻声叫”体会老黄莺关心他人的品质。板书:关心他人。

  2. 有的孩子说喜欢猫头鹰.

  此时展示猫头鹰夜歼田鼠的课件,(质疑):猫头鹰为什么白天睡觉?让孩子边读边勾画相关的句子。学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板书:保护庄稼 ) 同时用“保护”一词练习说话,学以致用。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果鸟儿们继续唱歌会产生什么后果? (力求培养孩子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这是新课标低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

  其中,重点指导这段话里三个生字:“消,灭,班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感受字的形体美。

  3. 有的孩子说喜欢小黄莺。

  教学时,抓住动物的动作、神态体会小黄莺的性格特征。( 板书:活泼,懂事 ) 这几段以读代讲,先自由练读,再加上动作,带上表情在小组里分角色读,然后抽读,评议。

  4.最后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黄莺心理变化的过程。

  这一环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拓展实践,情感升华

  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拓展活动共设计了三种形式:

  1.小黄莺以森林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猫头鹰。

  2.像猫头鹰这样为人类作贡献的小动物还有哪些?请举例说说并写下来。

  3.表演课本剧。

  以上活动涉及“说”,“写”,“演”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从旁观者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积极进行角色体验,在实践中得到语言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五 )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师谈话: 生字娃娃从课文里跑出来集合了,你还认识他吗?学生读生字,口头组词语.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与同桌交流.最后描描写写课后的8个生字:学生先观察描红,然后我再范写,重点指导“班”,“晨”两个字。(强调写字姿势要正确,注意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说板书设计

  9.让猫头鹰好好睡觉

  老黄莺(图) 关心他人 !

  猫头鹰(图) 保护庄稼 !

  小黄莺(图) 活泼,懂事 !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集中体现。我这样分三行板书,形象、直观、希望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总的来说,我希望40分钟的课堂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课堂。以上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现在我来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诗经·采薇》(节选)。

  一、 说教材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

  人教版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实践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写作诗歌、朗诵诗歌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诗经·采薇》(节选)是阅读材料的第一篇,是《采薇》中节选的四句诗歌,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两幅画面。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

  由于教材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学习可深可浅。但我个人认为《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珍宝。浅读未免可惜,学生也不能领会其中美妙之处。尤其我们的课本所节选的四句诗乃是《采薇》中的精华,个人特别偏爱。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令人回味悠长。深入解读,却有很大难度。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历史的空间距离如何拉近等都存在问题。反复思量之下,我还是决定根据自己的解读来备课,做好"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第一步,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折服于诗歌的魅力,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鉴于以上考虑,我计划用一个课时精讲。

  第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古诗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最后,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感悟、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 引导点拨法等。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三、说教学过程

  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首先是导入:音乐渲染,营造气氛。了解《诗经》,拉近距离。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通过自读、指名朗读,发现障碍,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奏。

  3、让学生对照注释明确部分字词含义,老师强调"杨柳"解释,在自学基础上、根据老师引导、小结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4、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让学生谈谈"杨柳依依"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5、引用课外诗文,进一步理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帮助。

  6、感受战争的残酷。

  此处属于补白。课本上是《采薇》倒数五六七八句,虽精彩却给人无头无尾之感。在此处通过图片、音乐、资料及教师入情入境的解说来创设情境,帮助理解。

  7、体悟"雨雪霏霏"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让学生进行拓展想像,口语表达。

  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

  8、写作手法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10、引导读背

  古诗文积累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达到当堂背诵应该是最佳状态。

  11、总结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古诗文学习来说作用巨大。

  四、说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经·采薇》(节选)

  2、尝试以诗中"我"的角色想象扩写故事。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积累了古诗,又能达到锻炼学生想象、写作的能力。

  五、说板书

  诗经·采薇

  昔 往 杨柳

  情景交融

  今 来 雨雪

  设计力求简洁明快,自然流畅。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的说明,我的说课完毕,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

  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小练笔《假如我能去西湖》,唤起学生的认知,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编排意图:《黑孩子罗伯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者写出了主人公为了实现与白人孩子丽莎友好相处的梦想而忍痛放弃梦寐以求的战斗机的那份坚强与宽容。文章没有直接赞美黑孩子罗伯特的话语,然而罗伯特美好心灵却荡涤着读者的灵魂。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拔高,而是根植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美好心灵。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高段阅读教学,特别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能力比较强,喜欢读书,善于捕捉信息,有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如何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2、通过朗读体味字里行间罗伯特的经历、心理感受和文章主题。

  3、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罗伯特纯真、善良、宽容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黑孩子罗伯特在种族歧视阴影下产生的众多复杂感受并感悟他面对残酷生活时积极、豁达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初识文本,检查朗读。

  学生自主选择读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老师评价,第二自然段同学评价,第三自然段自己找人评价。

  (二)、整体感知,走入文本,走进罗伯特的生活。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围绕罗伯特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歧视——捐钱——拥抱)学生说清楚过后,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全班一起说一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页标题#e#

  (三)、深入文本、走进罗伯特的心

  三个关键词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其中“捐钱”部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品读这段话,想想罗伯特听说丽莎生病后心理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并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品读,进而辐射至全文的理解上,如丽莎原来怎样对待罗伯特,罗伯特现在怎样对待丽莎,形成对比,让学生体会出罗伯特的宽容。从摸、吸、冲、掏等动词进一步体会罗伯特心理活动,体会其善良、豁达的优秀品质。通过罗伯特两次哭在此引导学生体会消除种族歧视,体会平等和爱在我们生活中的美好。

  (四)、感悟拥抱的内涵

  罗伯特为什么落泪?这个拥抱代表着什么?他到底为什么哭了?

  一朵玫瑰花凋谢了,一片玫瑰花却开放了,它开得好红啊。学生体会到玫瑰花就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它开出了一个大大的字(爱)。

  (五)、走进世界大家庭。

  课件出示:马丁、路德金演讲片断,

  拓展:学了本文,你的梦想是什么?

  欣赏歌曲:《love is color blind》(爱不分肤色),师念译文。学生把消除种族歧视的理念植入心底。

  讨论:如果罗伯特在遭到丽莎辱骂时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击,或用武力解决,其结果会怎样?

  (六)、作业设计:

  1、上网搜集马丁·路德·金 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听一听。

  2、上网了解“消除种族歧视日”相关知识;

  加强对消除种族歧视的认识,拓宽视野,锻炼多方面搜集实施的能力。

  板书设计:

  黑孩子罗伯特

  歧视——捐钱——拥抱

  (爱) (平等)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找汗》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共九个自然段。故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小花猫分别向老牛、黄狗、小猪询问自己身体出汗的部位的过程,从中介绍了牛、马、狗、猪、猫这五种动物排汗的不同特点。课文浅显易懂,富于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教学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处读课文,学习字词,第二课时了解课文内容。今天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意识和习惯。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排汗方式。

  (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搜集其他动物排汗的资料或趣事,课上交流。

  (2)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3)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

  3。重点、难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找汗》: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不同动物的排汗方式作为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创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启发形象思维,使用激励性语言,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2、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协作互学的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注重语文的交际化。

  3、范读引路。

  教师准确、有感情的的范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的教具有:电脑课件、头饰、图片等。

  三、说学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注意引导学生采用的学法是:

  1、自主探究法。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自己研究,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探索中获得成功与快乐。

  2、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动物说话时的不同心情,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读出不同的语气,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做到既能学习语言,了解知识,又能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理解实践

  在学生感悟理解课文之后,通过学生表演实践,将文本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四、说教程

  根据小学生感知—体悟—理解—发展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这样安排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视听结合,整体感知。3。师生互动,品读感知。4。生生互动,合作学习。5。朗读表演,内化升华。6。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设计的巧妙合理,往往一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集中注意力,产生一种探胜求知的欲望,主动展开思维,积极创造性地听讲、质疑、答问。针对低年级学生喜爱卡通图片的特点,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引入话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他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同时课件出示小猫图片说:“我们大家来和小花猫打个招呼吧!”此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纷纷和小花猫打招呼。教师适时引导:你们真是懂礼貌的孩子,谁来告诉老师小花猫来做什么?因为有第一课时的铺垫,孩子们很快说出“找汗”。此时,教师适时板书:26 找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 找汗 ,看了课题,你们想探讨什么问题?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小花猫为什么找汗?它向谁找汗?怎样找汗?找到了吗……等问题。教师相机板书:?(这样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质量不同的问题,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于是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电脑课件演示,教师配音朗读。

  学生带着问题感知课文,通过多媒体软件,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听后设问:你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了吗?此时,学生的思维如开闸的洪水,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这时会提出几种小动物排汗的方式。教师趁机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这里,通过学生的感悟了解,把握了文章的重点。)接着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刚才听得非常认真,知道了这么多知识,谁来评价一下,刚才老师读得怎样?(这样,教师角色发生转换,学生会积极评议老师哪读得好,哪儿不足。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转向高潮。)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师适时说:“同学们给了老师这么高的评价,那么,你们愿意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儿童具有爱表现的天性,这样一问,会激发他们感情朗读的浓厚兴趣。从而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生生互动,品读感悟。

  波利亚提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首先,我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语气。(这里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挥其个性化潜能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接着教师提问:小花猫为什么找汗?你是怎样知道的?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会很准确地说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因为……所以……此时引导学生体会小花猫的语气,学生会说出小花猫此时应是奇怪的语气。教师问:谁再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读后要及时表扬:“你读得比老是还好呢!你愿意领谁读一读?”这里及时表扬学生,树立他的自信心,他会更出色地表现自己,领其他学生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又问:小花猫有了疑问,他是怎么做的?学生读课文会说:“小花猫去请教老牛、小马、黄狗、小猪。”此时课件出示小花猫和老牛图,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看图后会说:“小花猫在问老牛。”师:小花猫会怎样问老牛呢?此时在 生动的图片的吸引下,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会说:“老牛伯伯,您能告诉我,我的汗在哪儿吗?”有的会说:“老牛伯伯,您能告诉我,您的汗在哪儿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读老牛说的话,比较应该怎样读才合适。读书后学生会重新做出判断。教师引导两学生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师:你认为老牛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沉稳,苍老的语气)并让学生用自己感悟的语气读一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再出示句子:小花猫摸摸鼻子,没汗!让学生体会这句话重的动词,考虑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学生能准确地找到动词“摸”,做动作体会,读出失望的语气。学生读后互相评价一下,这样让学生自读自悟,在互评互学中逐步弄明白怎样才能准确地读出感情。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9自然段,师生互动。(这里通过观察直观的画面,抓重点词反复品读,使学生逐步感悟,由此突破难点。)

  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师适时提问:在小猫找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动物的汗在不同部位,应该像小猫一样坚持不懈。此时应该及时表扬,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教师小结后引导学生活动:贴汗珠。(又一次把握文章重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随机进入第四个环节。)

  (四)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儿童具有表现的天性,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是促使其读书的关键。此时,教师说:“刚才又很多同学想和老师比一比,现在,我们现在小组内互读互评,选出最棒的一个来和我比赛,好不好?这样,激发起学生参赛的激情。

  (学生在组内互读互评,不但注重训练朗读,而且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时进入第五个环节。)

  (五)朗读表演,内化升华。

  进行分角色朗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读后,师问:你愿意评一评哪位同学?这样组与组之间互评,指出优点与不足,让学生在互评互学中提高朗读能力。然后让学生挑战角色,使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中表现自己,提高自己。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陶行知也曾说过:“解放小孩子的手,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

  对此,我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理解带上头饰进行表演,从而将课文内容内化升华,进一步体现语文的实践性,贯彻新课程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排汗的资料或小动物趣事。师说:“我搜集了一些课外资料,请大家看一看!教师课件出示,学生观看。接着教师说:“谁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由此进入第六个环节。

  (六)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因为课下学生积极搜集了资料,他们会踊跃地展示自己的资料,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说话练习。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把你们搜集的资料仿照课文写成一个小故事?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师生共同选一个材料仿照课文说话。接着,教师进一步说:“谁愿意自己来写文章 ?”在前面引路的情况下,学生会积极地自己编故事说话。学生会说:小花猫去问小乌龟,小乌龟正在草地上散步,它指着自己的背说:“汗嘛,在背上!……

  (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注重了语言训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精彩的一笔。)

  总结是教学的重要一环。精彩的总结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炼升华的作用,还能充满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鼓励性语言进行总结: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看,小花猫也来向你们表示祝贺,课件演示。

  新课程强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以学生自我体验和个性张扬的形式来完成知识的内在生成。我们应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地不同特点布置个性化作业。因此,我这样布置作业:学了这课,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特长的作业并完成它。这个作业融音乐、绘画、创作、朗读为一体,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灵活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放飞个性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一个能自我表现、超越自我的平台,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牧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今天我将以浅薄而又真诚的见解,谈谈我对《牧童》这一课的教学构想。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预期和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中华语言的精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诗通俗易懂,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还不能深刻地体会到。虽然本节课学生只能经过二十分钟的预习,而且手中无任何工具书,但因为本诗字面上的意思比较浅显,所以在课上,我淡化了对诗意的讲解,直指重难点。从今天的课堂来看,学生抓关键词语的能力还不够,品词析句能力也有些欠缺。

  三、说教法和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意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我还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将作详细阐述。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音乐引入,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悠扬的笛子独奏《小放牛》,让学生欣赏。随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由以前学过的古诗《所见》引出课题《牧童》,并板书。

  这样的安排,简洁明快,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笛声所特有的美感,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三读古诗,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诗只有用心朗诵,才能彰显它独特的韵味。在此,我采用了"诵读法",设计了三"读"环节:

  1、一读字正腔圆

  学生初读本首诗时,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重点读写 "蓑"字,突破读写的难点。

  2、二读抑扬顿挫

  在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歌更讲究节奏,读诗要读出它的抑扬顿挫,读出它的变化,才能读出它的美。

  3、三读诗中意境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练读,学生大多已能熟读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大意。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读——品读古诗。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读懂诗意,还要想象画面。

  "三"读古诗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的主体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读,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诗韵,读出诗情。

  (三)抓重点词,悟诗中情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中情境。

  1、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想象"卧",感悟形象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诗中一个"横"字、一个"弄"字、一个"卧"字,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在品读第一二句诗时,我抓住一个"铺"字,引导学生感受原野的碧绿、茂盛,有一个学生感受到草原的平坦,可以说是超出我预期的课堂生成的意外之喜;聚焦一个"弄"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习乐器的经历换位思考,感受牧童弄笛的轻松、自在;品味数词"六七里""三四声",感受原野的辽阔和笛声的悠长。学生在品味这些关键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意趣,用心灵捕捉了诗的意象和境界,慢慢地将古诗读胖读厚了。在这个环节中,我还通过对字词的品析,自然无痕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而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感悟意境和感情朗读可谓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第三四句诗意思比较浅显,加上配有课文插图,学生感悟画面不是难点。我从"卧"字切入,引导学生思考:牧童会怎么卧?他为什么不脱蓑衣就"卧"?这样,牧童悠然自得、自由随意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避免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讲串问。通过抓住重点字词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2、跳出这首诗,以一带三,感受"牧童"情怀。

  站在一首诗的角度,看中国人的"牧童"情结,显得比较单薄。怎样把诗读透读厚,我选择了拓展阅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共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拓展性阅读:

  第一方面:是学习诗的前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之后,第一次引入栖蟾《牧童》中的前四句,同样感受牧童所在环境的美好和那份自在;——这次读是以主带次地读。

  第二方面:学习"笛弄晚风三四声"时,为了理解"笛弄"的内在含义,我补充了雷震 《村晚》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让学生感受到牧童吹笛的自得其乐;在学习了"不脱蓑衣卧月明"以后,再次补充栖蟾的诗句,让学生感受"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的牧童"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的自由洒脱——这是诗间互补地读。

  第三方面:最后完整地呈现栖蟾的《牧童》,雷震的 《村晚》和课前提到的袁枚的《所见》,学生通过诵读积累同题材的古诗。——这是将诗揉合在了一起,以点带面地读。

  这些诗句的拓展性阅读不是平行式的,更不是简单的叠加式的,而是通过以主带次,以点带面的形式实现了诗句、诗意、诗境等方面的比照,从而达到了古诗间的互识、互补与互证的目的。

  (四)、探诗中人,品别样情。

  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即诗人的思想体现。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自然,也是学习诗词的难点之处。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引入诗人吕岩的资料,先由八仙过海的传说,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然后由诗人的生活背景和个人境遇,体会诗人对自由、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我本来还预设将中国古诗词中的牧童情结作一点提示,因为时间关系,这个环节就省略了。

  五、说板书设计

  牧 童

  蓑

  铺 自由

  弄 自在 文化

  卧 悠闲

  我的板书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自由自在、悠闲"二词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体现,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之笔。最后想稍微挖掘一下古诗背后的深意,因为时间关系,只点到为止,未完成既定板书设计。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课前,我预期的效果是学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练背诵;深入理解文本,与关键字词对话,想象其中的画面,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从今天的课堂表现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诗,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有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表达。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有明显提升。经过多遍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应该已能脱离文本背诵古诗了,但是因为课前估计不足,对课堂的节奏把握不够精准,致使检查背诵这个环节没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九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04-27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07-23

【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九篇07-27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7-25

《太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06-23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12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03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8-10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10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