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1-23 16:02: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学生心里还存在很大的好奇心,本课题的学习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单元基本概念很多,且这些概念又是学生往后学习的化学基础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本单元的知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题的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解决的是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同时介绍原子的大小,原子中各构成成分的大小和电子的运动情况等。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着重向学生介绍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等。最后教材还资料的形式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图表等资料,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望和形象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地位作用,内容及学生的情况,我们确立了教学重点为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教学难点为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及各粒子间的关系。

  二、教法分析

  由于本课题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内容很抽象,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以下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了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与形象,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研究原子的构成上,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过程,把原子的内部的结构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迅速地理解原子的内部构成,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重、难点能够得到很好地突破,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的容量也得到相应地提高。

  图表分析法,在进行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关系的及利用质子数和中子数来求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时,采用了图表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找出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及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求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信息进行加工能力。

  类比归纳分析法,在进行原子的体积、原子的质量及等方面的教学时。主要采用了类比归纳分析法,通过对比,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多感官协同学习法,我们初中的学生是一个个活跃的思维个体。他们的注意力怎么才能关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从而使我们的课堂产生最高的效率呢?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想通过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睁大双眼去看,竖起耳朵去听、去交流去用心感受。最终获取对他们有用的科学知识。

  三、学法指导

  为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学习活动,

  四、教学过程

  根据微观知识的抽象性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我们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阅读化学史实资料、观看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和激动人心的爱国纪录片、形象的对比、活泼的交流与讨论形和丰富的图片等设计,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强化记忆。具体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提出猜想,明确任务;

  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4、总结归纳,增强记忆;

  5、交流与反馈、分享收获。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为了能够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以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核爆炸的影音资料,激发学生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学期学生的兴趣。并引入课题。

  (二)提出猜想,明确任务

  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提出猜想,让学生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猜想。他们的猜想可能会很多,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思维并明确接下来的任务为研究"原子的结构".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有关原子的构成方面的设计

  1、学生猜想并讨论:学生的猜想很多,教师根据学生猜想的情况灵活的做出解释,并转入到下一步骤教学。

  2、用课件播放原子构成的动画第一部分,并提出问题:"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的构成。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子的结构。继续用课件播放用"α粒子轰击金箔"动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原子核。

  3、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和交流讨论,与老师一起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但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方面的教学

  1、 先用课件课件展示:原子、乒乓球、地球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由此想象原子的大小。通过观察和想象,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原子的体积非常的小,那么,原子的质量又该怎么衡量呢?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方面的教学。

  2、用课件展示:一个氢原子的质量和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并提问"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表达出原子的质量呢?"然后组织学生看课本71页的内容,

  找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用数学表达式将其表示出来。

  3、以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为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动画,并注意介绍其单位的关系,帮助进一步理解。 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计算碳、氧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课件展示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让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课件展示氢、碳、氧、钠、铁等出示部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中子数,让学生找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能力。

  6、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69张青莲教授的资料,交流读后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总结归纳,增强记忆:由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五)交流与反馈、分享收获。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些习题,检阅学生学习的效果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板书设计如下,板书力求层次清楚,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质子 ( + )

  原子核

  原 子 ( + ) 中子 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 (—)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六、课后反思:

  由上课教师完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 指导思想:依据体育《课程标准》,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以游戏情景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在快乐的环境中初步学会立定跳远的动作。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

  二、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是立定跳远,该教材是小学二年级跳跃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掌握立定跳远。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并且是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项目,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跳跃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而富有童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下肢的力量,提高协调灵敏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于是我在课中安排了队列队形练习、喊口号慢跑、自编徒手操练习、游戏“火箭发射”、游戏“跳向未来”等教学内容。借助游戏的功能,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在学练中使技能得以接受,情感得以升华。

  三、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和约束能力较差,但只要是让他感兴趣的活动(游戏),他们就乐意去学,乐意去练。在玩中学,学中练,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四、 教学目标

  1.知道立定跳远双脚同时用力蹬地,同时轻巧落地的动作方法,以及明白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85%的学生能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正确动作,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3.初步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重点设计为双脚同时蹬地有力,双脚同时轻巧落地。难点则是上下肢配合协调,动作连贯。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故事化的情景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我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1)讲解示范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优美的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完成动作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教师的示范,提高学生的动作,提高学习的信心。

  (3)评价法:通过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练习法。首先让学生通过小游戏“火箭发射”,产生尝试想象跳跃的动作,然后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游戏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参与教学。

  六、教学过程

  1.收心热身,愉悦心身

  教师语言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常规练习以后,通过游戏“火箭发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跳跃的兴趣。

  2.育心强体,增智促技

  这个阶段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在这个部分中,教师通过完整的示范立定跳远的动作。将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情景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动作的要领。运用节拍,集体进行练习:两脚分开一脚宽,弹性屈伸一二三,数到三时蹬起跳,落地轻巧稳稳站。

  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分组练习,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组织集体进行立定跳远小竞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同时使本课的重点得到解决,难点得以突破。

  3.游戏:“跳向未来”

  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将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四组,成纵队站立。教师发令后各组排头单脚起跳到第一条线后,然后立定跳远到第二条线,跳完后跑到起点,站在排尾,下一个同学才能开始跳。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把自己的动作展现给同学们看。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体现“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游戏:“巨人”、“高人”、“矮人”。学生成横队面向教师站立,教师说:学生按规定动作做该动作两个八拍。教师说的动作方法是指:

  (1)“巨人”两臂放松上举,两脚原地踏步同时深呼吸。

  (2)“高人”上体放松前弯,两臂体前交叉,两脚原地踏步,同时按节奏呼吸。

  (3)“矮人”坐在地上两手抖动大、小腿肌肉。通过放松动作,充分消除激烈紧张的运动疲劳,调节心情,身心得以恢复,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对优胜组进行表扬,对其他各小组进行指导鼓励。最后学生协助好教师收好器材,师生再见。

  七、教学效果预计

  练习密度:35%—40%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八、 场地器材

  扩音机一台,彩色胶带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本单元主要讲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而动物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与动物本身具有运动和行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等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完成运动的各结构的协调配合及完成运动过程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解剖及观察活动,提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3.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列为本节重点内容。但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比较难理解,因此是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运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设置疑问:“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的认识——能“动”。但动物的运动时如何实现的呢?播放视频:蛇追兔子。并提问: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通过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本环节包含两个知识点的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师分别展示家兔的骨骼图片和标本、关节的组成图片、鸡翅的实物,提出如下问题:

  家兔的前肢和后肢,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关节的组成?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通过家兔的观察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哺乳动物骨骼的组成。通过关节图片的观察,请学生用双手模拟关节的结构,亲自感知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关节的组成。紧接着让学生动手解剖鸡翅,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

  再用解剖刀除去肌肉,引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联系,理解关节与骨之间的联系。

  最后,在活动的基础上,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

  接着引导学生完成屈肘、伸肘动作,感受运动的形成。通过观察与思考、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和动作的感受,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首先,请学生做屈肘、伸肘运动,边做边思考:这一运动的完成需要哪些结构的配合?

  其次,利用模型或教具,教师解释屈肘和伸肘运动中,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的关系。

  然后,利用已学过的反射弧知识,提出问题:

  (1)反射弧都包括哪些部分?

  (2)结合反射弧的知识,想一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3)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系统的参与呢?

  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运动不仅只靠运动系统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协调配合。

  最后,结合本节所学,思考问题: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补充总结,掌握运动的形成原理以及运动对动物的意义。在本环节,通过实际感受运动和图片视频观察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运动的产生过程,以降低理解的难度。

  接下来让同学一边做伸肘屈肘动作,一边描述动作形成的原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同时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安排课后任务:课下尝试用硬纸板、松紧带和工字钉制作演示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本阶段可以在梳理本节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且将问题延伸扩展,真正让学生发散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说课稿 篇4

  一说活动依据

  1。 依据《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中四年级“争当美德小达人”和习近平主席寄语少先队员“从小学习做人”的目标要求,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2、依照“做守规则的好少年”活动要求,强化规则意识。

  3、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 “法治”的理解。

  二说活动目标

  我和队员们共同确定如下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队员懂得课间活动的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规则。

  2、在体验中,让队员感受到树立规则、自我保护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活动,树立队员法治意识,为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基础。

  三、说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形式多样,有访谈、情景剧、童谣、作品展示等。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我和队员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1、各小队队员进行分工,有的负责搜集活动资料,有的准备活动道具,有的进行排练,还有的自主设计完成安全提示语。

  2、中队辅导员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对小队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说活动设计

  (小王子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因为很多学生读过《小王子》这本书,特别熟悉和喜欢小王子。他的到来让学生感到新奇好玩。创设情境,介绍嘉宾

  队员们,今天有一个神秘人物也来参加我们的队会,他就是小王子。对地球一无所知的他,在访问了邻近的几座星球后来到地球,来参加4。1中队队会,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出示小王子图片及画外音,(大家好,认识我吗?我是你们喜欢的小王子,很高兴能参加你们的队会)掌声欢迎这个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特殊嘉宾。

  小王子,你知道吗?课间十分钟是队员们最美好的时光,可以游戏放松,但在课间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甚至一些安全隐患,今天希望你和我们共同开启课间十分钟的探究之旅。

  环节一课间活动之我见

  小王子,4。1中队队员们在开展活动时特别积极,太阳小队队员们主要负责观察课间活动时同学的表现,他们用自己的小眼睛观察着周围的大世界,请看他们发来的报道。

  (学生一上场)大家好, 我是太阳小队队长,请大家随我的镜头看看课间的情况,出示图片:走廊里打闹、追逐;上下跨楼梯;趴在窗台往下望,上课铃一响,队员纷纷冲进教室·····操场上学生拿着绳子转圈轮着,两个人对着疯闹,爬云梯。

  队员们,无论是室内的同学还是室外同学的课间表现,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学生二上场)星星小队——案例回放

  刚才看了太阳小队的现场报道,我真为同学们捏一把汗。同学们课间活动不慎造成的意外伤害,已经达到恶劣的程度,请看视频,播放视频,我给大家带来这方面的案例,希望给每一个人敲响警钟)。

  (学生三上场)大家好,我是月亮小队的队长,与那两个小队不同,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在课间捕捉了一些正能量的东西,请看我们的情景剧—课间十分钟。

  下课了,有的队员相约一起看书,下棋,有的队员在操场排队调长绳。有的同学主动去提醒走廊跑跳,阻止打架的学生。

  师:

  有目的的活动是促进队员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第三个小队展示的内容与前两个小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队员意识到自己不文明的活动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更想让队员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他们心灵有所触动,思想受到震撼,让遵守规则铭记在心。

  环节二课间活动之我思

  队员们,观看了三个小队提供图片和视频以及情景剧,你们有什么感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一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此时,队员们进入热烈的讨论交流环节,队友们对自己以前的表现做了深刻地反思,课间活动应该丰富多彩,但是应在守秩序守规则的前提下展开,他们决心改掉自身的不足,并主动去帮助其他学生,让课间活动有秩序,让校园更安全。

  学生交流后,

  主持人:小王子, 第一次参加这样活动,有何感想?

  小王子:真没想到,课间活动那么丰富,挺有趣的,我也想参加;但看到课间那些不守规则,不文明的行为,我又感到害怕,如果发生危险可怎么办?

  主持人:队员们,给小王子些信心好吗?

  队员们情绪高扬,异口同声的说:我能行,我会做得更好!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议的充分,交流的全面,而小王子的疑虑让队员们情绪高昂信心满满,他们愿意为小王子做榜样,他们愿意将守秩序遵守规则熟记于心,并能践行在生活学习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属于队员们的自主教育,我们都知道少先队最好的教育就是队员的自主教育。队员们把安全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小王子的加入,队员们表达了发挥正能量的愿望,从而使遵规守纪切实落实到课间活动的行为中。

  面对着铮铮誓言,三个小队又付诸哪些行动呢?

  环节三课间活动之我行(图片形式出现)

  太阳小队:

  为了每一位队员铭记安全,他们小队设计提示语(含有队徽),将时刻提醒同学们遵守规则,秩序。

  当走廊看到横冲直撞,出示提示语,告诉他轻声慢步守秩序;当看到有人滑楼梯时,出示提示语,告诉他右侧慢行保安全;当操场打架时,出示提示语,告诉他,团结友爱促和谐。当看到拥挤出门时,出示提示语,告诉他,礼让他人是美德。

  星星小队制作了宣传画。

  张贴到校园橱窗,让每一名队员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月亮小队则编写拍手歌。

  (小王子感悟画外音)今天有幸参加4。1中队队会,知道地球人的生活是有秩序讲规则的,我感受到小伙伴的热情,谢谢你们。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 4。1队员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六、总结提升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为了达成课间活动懂规则,守秩序这一目标,各小队队员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宣传课间安全知识、规则,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已了解了不少课间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并学会了如何预防,懂得遵守秩序规则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合作拍手歌《课间十分钟》,从而深化主题,也为本节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活动评价

  此环节是活动的伸展,“争星创牌”活动是学校少先队充分发挥雏鹰奖章评价激励作用的体现,学校把“遵规守纪”作为一颗星提出来,要求每位少先队员懂得“从小学习做人”的目标要求。内容分四部分,自评、家长评提前进行,小队评和中队评现在进行。各小队《长大》中队小队月评展示。在评星活动,全体队员承诺:一定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好队员。

  (争相创牌——尊规守纪星现场评价)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队员在照镜子中进行自查,在正衣冠中明辩是非,在治治病中牢记法治。队员们全员参与,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客观评价每一位队员。再一次将活动推向高潮。

  八、活动反思

  队课活动结束了,然而,队员们仿佛得到重生,小王子作为特邀嘉宾贯穿整个活动,不但增加队员的新鲜感,极大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更感受到他善思好问乐学,愿意学习新知识新规则新秩序,愿意向自我挑战,而这正是我们开展队会的目的所在。

  当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尽善尽美的,本次队课活动我们邀请了家长与孩子们一同参与,结果,家长只是看客,见证队员们的活动,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也是我和队员们设计活动时的疏忽,下次活动我们一定让家长参与设计,参与活动,参与评价。

说课稿 篇5

  一、课标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主要内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学习有关透镜的一些名词,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二)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前期是光的折射,后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而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改变光路的器件,在生活、生产和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和延伸,同时有关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透镜对光的作用,又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教材的编写思路: 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透镜:首先让学生认识透镜的外部特征,然后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入焦点、焦距等重要概念。与传统教材相比,本教材增设了一些学生活动,如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学生通过接触实物,亲自操作、观察,对透镜的作用、焦点、焦距等会有真切的体验,把有关知识真正学会弄懂,而不是纸上谈兵、仅记住抽象的名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区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领会测量方法。(课外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四、教学重难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透镜的基本性质,也是引入焦点、焦距的基础;对透镜而言,焦点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点,无论作光路图,还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涉及到焦点。并且凹透镜的虚焦点是人为引入的,比较抽象,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学生容易出错。所以特制订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探究能力,但大部分学生缺少自我探究和归纳整理意识。透镜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六、教法学法

  本节教学属于知识探究性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具体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逆向思维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明确目标,自主预习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4、教师精讲,解读探究

  5、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6、课外活动,提升能力

  本教学模式是在我校“六环节”教学模式(复习、目标、自学、交流、精讲、精练)的指导下,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学和探究,体现合作探究的理念,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我国20xx年9月3日大阅兵,点燃学生的激情,问:哪些仪器记录了这个扬我国威的历史时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介绍:投影仪、放映机,、眼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设计目的】: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明确目标,自主预习

  见“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分发的透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外观上有何区别?

  2. 试一试:正常眼睛的同学戴一下近视眼镜,近视眼睛戴一下远视眼镜,谈谈感受。

  3.做一做: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提示:透镜距书较近。)问: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探究和归纳能力。

  2.为学习透镜的几个基本概念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做铺垫。

  (四)教师精讲,解读探究

  1. 演示实验: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用光具盘和配套的条状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做。

  2.介绍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教学手段】: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光路,用光路图表示出来,画在练习本上。指定两名学生,分别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光路图画在黑板上。教师结合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光路图,介绍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介绍凹透镜的虚焦点时要慢一些,用彩笔画出延长线(虚线),并让学生补画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思考:

  (1)若将某一光源放在焦点F处,则光线通过凸透镜会以怎样的光线射出?

  (2)若光线对着凹透镜对侧的虚焦点照射,则光线通过凹透镜会以怎样的光线射出?

  【设计意图】:利用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五)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六)课外活动,提升能力

  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强调:千万不要透过凸透镜观察太阳,以免损伤眼睛。)

  思考:影响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设计目的】:

  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上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自由的活动。

  附:板书设计

  奇妙的透镜

  一、透镜分类{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线作用:

  三、三条特殊光线

  【设计意图】:

  以简洁的文字和规范的作图板演在黑板上,清晰明了,再现知识网络,突出重难点。

  九、教学效果

  1、本节课的整体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问题导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定位准确。

  2、在教法、学法的设计上突出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逆向思维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3、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探究和归纳能力。

说课稿 篇6

  一、分析教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新入选的一篇阅读课文,它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这两样小朋友们都喜欢的东西,让松鼠和小熊这两种可爱的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并且成了维系、发展他们俩之间友谊的纽带。

  新的《语文课程规范》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以同学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倡议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着上述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2、在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内心变化过程正是其友谊加深的过程。

  3、展示同学的扮演才干,让同学在扮演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根据同学情况确定教学方法

  根据低年级同学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采用了“读中感悟、探究明理、扮演体会”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读为主,多读少讲,让同学在读中感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以同学为主体,布置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同学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同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老师的导入语,激发同学读书的兴趣,同时引导同学对课题质疑,可以让同学在读书的时候能带着问题去读,这样读书就能够读得更仔细、认真。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自身读课文,对全文有个初步印象,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且在读书之前,我就出示了自读要求,让同学明白自身应该怎样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些什么或弄清楚什么,这样就能够让同学在读书时做到有的放矢。

  3、 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充沛利用课文的三幅插图,让同学能够更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文 。而且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考虑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不让同学的思维限制于一个固定的方框里,更有利于激发同学独特的想象力。

  4、 整体梳理,加深印象

  阅读教学要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因此,让同学在细读课文以后再一起回忆梳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锻炼同学整理归纳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5、 扮演体会,巩固提高

  设计扮演课文内容这个环节,是因为低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喜欢表示自身。而且在扮演的过程中,同学融入了自身独特的体会,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的内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同学在边动边说边演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四、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选自S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2课,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地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接受一次“爱”的教育;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表达真情实感的。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母亲的良苦用心包含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二、 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思路

  (一)上课之前,老师请学生们欣赏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然后抓住母爱是一堆细节,导入新课。

  (二)了解儿子绝望的心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母爱,我以领读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史铁生绝望的心境中,为更好地品味母爱做铺垫。

  (三)感悟母亲伟大的爱

  这部分教学是重点,在此阶段,我围绕“从哪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母爱?”让学生去文中找、圈、画,然后抓住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几个重点句子去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让学生明白,爱就是一个个平凡的动作,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就是一堆细节。

  (四)升华主题悟人生

  抓住描写菊花的语句,引导学生品悟母亲“好好儿活”的内涵。

  (五)拓展延伸

  出示史铁生的成就,让学生品味母爱的伟大!再播放歌曲《母亲》感受母爱,赞美母爱。同时引导学生走进史铁生的作品,拓展学生阅读。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形象,又突出了中心:是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的爱心感召了绝望中的儿子,让儿子走出了绝望,好好儿活!

  五、教后反思

  (一)在这节课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他们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我主要采用接读、 自由读、诵读、指名读、配乐读等读书方法,如体会语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抓住“扑”“抓”“忍”三个表示母亲动作的词,先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我激情描述,营造氛围,“此时的母亲身患绝症,已病入膏肓,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此时,她心里所经受的痛苦,远比肉体上的疼痛痛苦千百倍,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可母亲没有你们说的那么精彩,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那万箭穿心的“忍”哪!所有语言都化作了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好好儿活”! 真是意味深长啊!”,在我的激情描述下,让学生再来读这句话。我相信通过我的引导,学生能够走近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受母亲的崇高母爱,将自己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读书声告诉给大家。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书不是讲懂的,而是读懂!

  (二 )营造有利个性充分发展的情感氛围,形成共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自己分析,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他们谈自己的理解时,我虽然也有引导,但同时又尊重了他们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使得他们从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评价产生激励,评价创造情境。课堂上,我始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当学生发言时,我并没有保持沉默,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大胆发言,继而努力、迅速地掌握发言者见解中的关键点进行评价,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评价不仅及时,而且形式多样。在评价的方式上,除了采用传统的语言鼓励外,我还采用了掌声鼓励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有可能是我预设的问题有点难度,让学生望而却步,以至于课堂发言还不够积极。

  (四)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现代技术的作用,多次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课堂创设了良好的气氛。上课伊始,《母亲》的旋律在教室中响起,让学生能尽早地走进情境中,在音乐中,品味母亲广博深沉的爱。课堂上,理解母亲临死前的那些自然段时,我用悲伤的音乐《殇》作衬托,深深地打动师生的心弦。

  总之,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的一些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下)午好:

  一、教材解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品德与生活 》, 一年级上册五单元中的主题 《 亲亲大自然 》。

  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是:

  1、亲亲大自然

  2、美丽小问号

  3、想个好办法

  本主题训练的要求是:

  在与大自然交朋友中,通过动手,动脑,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初步渗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本主题的教学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受四季、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四、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她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她们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领悟和积累,课堂教学中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各种情景,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掌握本主题的教学重点。

  2、赏识激励法。学生在讨论质疑,交流体验等各个环节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

  个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所以本主题的学法指导是: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为达成本主题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按照品

  生品社教学流程我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大环节:课前感知、课中体验、课后践行,现在我就这几个环节说一说对本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谈旅游,欣赏美景图片

  (通过这几个活动让孩子对主题进行初步感知,获得初步的 认识,为课中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二)合作交流,体验生活

  你喜欢的季节有那些美好的景物,同位前后位之间,说一说,讨论一下,看谁把自己喜欢的季节描绘的美。

  让我们由衷的说一句:大自然真美!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一)、大自然的求救信

  1、乱摘花草

  2、乱扔垃圾

  3、捉小鸟

  4、垃圾扔水里

  同学们真有爱心,老师相信有了你们的努力,大自然会永远美丽的。

  (二)、环保公约

  为了让更多的人爱护大自然,我们制定个环保公约吧!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我们的双手为我们学校来自大自然的朋友们去

  “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课堂外的学校、家庭、社会中,将课堂上初步获得的知识及时地去实践、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财富,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

  根据活动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活动的主题,便于孩子整体把握教材,促进孩子对本主题内涵的领悟。

  七、教学反思:

  卡迪尔说:“我思故我在”人不能躺在感知的温床上,而要走在智慧的跑到上,们教师让做有思想的教师,让学生享受有思想的教育你,所以本主题活动后我就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发现: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硝酸及其应用。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高中阶段学习的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镁、溴、碘等众多的物质。硝酸作为含氮物质在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强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必要的。本节的教学在了解硝酸的氧化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浓、稀硝酸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不一样。

  2、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也发生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根据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来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和教法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硝酸是常见的氧化剂,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因此通过引导学生从硝酸的应用入手探讨硝酸的性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化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结论——应用”的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进行施教,主要侧重于实验探索、对比分析、归纳概括。

  三、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一些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简明扼要地从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引入。

  (二)硝酸的性质: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硝酸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根据实验提纲进行实验操作,简单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硝酸的化学性质:重点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1)不稳定性

  通过对比实验,设疑引导学生分析久置硝酸呈黄色的原因,得出硝酸的不稳定性的结论;由学生推导并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加以理解,“有降必有升”,贯穿辩证法的教学;同时提问硝酸如何保存?及时反馈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性质决定保存”的规律。

  (2)酸性的通性

  让学生温故知新,利用已学知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例说明硝酸的酸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强氧化性:重点是与金属的反应。

  ①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设疑】浓硫酸能与铜反应,那么浓、稀硝酸能否与铜反应呢?

  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改进实验装置,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环保意识。分析实验现象,配合软件演示,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导化学反应方程式。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得出浓、稀硝酸在反应中均起到强氧化性和酸性的作用;同时继续设问:“比较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让学生深入讨论,通过比较浓、稀硝酸与铜反应时的激烈程度,得出结论: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同时纠正学生用价态变化多少来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的学习误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出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浓硝酸被还原成NO2气体,稀硝酸被还原成NO气体,均没有H2生成。

  设问过渡:“比铜活泼的金属能否与硝酸反应?”

  引导学生类比浓硫酸的性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活泼金属能与硝酸反应,而且没有H2生成;同时强调:在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加热时溶解。接着指出金、铂不能溶于硝酸,但能溶于王水;简单介绍王水的成分及巧记方法。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并进行辩证法的教育。

  ②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通过设疑:“浓硫酸与碳能反应,那么浓硝酸呢?”引导学生类比,写出浓硝酸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问:“在反应中浓硝酸起什么作用?”同时指出其它非金属如S、P等也会与浓硝酸反应。

  ③让学生讨论硝酸能否与H2S、SO2、Br-、I-等还原性物质反应。教师小结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使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完整性,让学生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途径和方法。

  ④及时设置课堂练习进行反馈。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板书硝酸的化学性质,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多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配平讲解。

【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相关文章: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7-07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07-23

【热门】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模板集合八篇08-02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8-10

关于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06-26

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07-06

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4篇06-24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09-12

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06-08

【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