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04 19:38: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的说课稿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说课稿集合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模式: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范畴,教学中我采用了:欣赏导入——合作探究——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五个学习步骤,在合作探究环节我运用了感知欣赏——感悟解析——实践巩固 “五步三导”教学模式,将教学时间划分为2分钟——15分钟——25分钟——8分钟。

  整节课以图片欣赏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欣赏典型图片,小组探讨分析如:(1)从课本中你了解了哪些黑白装饰画的信息?你认为怎样才算好的黑白装饰画?(2)在深色衣服上如何表现黑色的辫子?(3)怎样使一副黑白装饰画更具美感呢?……系列问题,这些提问就像是路上的导向牌,把游人引向目的地一样地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由表及里的描述、分析、解释与判断,很自然地使学生最终获得审美享受,并掌握创作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这就是 “五步三导”教学模式的主导精神与构建基础,归纳起来就是:一导主题视觉形象描述;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

  二、说教学技术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容量大、使视觉冲击力强、让学生在富有艺术氛围的课堂中主动学习,愉快学习。两段视频一是通过收集网络资源和视频软件下载截取获取;一是课前录制。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资源选取教学图片,参考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案例。

  三、说教学艺术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示范画教法进行教学,用1课时完成本节内容。采用欣赏、讨论、实践、讲授和示范画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感悟走进黑白装饰画,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1、活动方式 考虑到初中生比较好动,在教学组织方面我采用比较活泼的分组竞赛活动形式进行教学,穿插富有特色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境与学习兴趣,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2、实践方式 特别设计出课堂作业的版面,让学生在范例学习后立刻进行欣赏实践操作,促进迁移,是感性到理性,理解到应用得到真正的落实

  3、辅导与评价方式 在学生进行练习时间里老师走看,对一些学生进行辅导,指导画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增强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把握作画技法,及时对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对不足的作品要进行鼓励。在组内和全班采用自评、互评、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欣赏。

  四、说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可能讲解内容知识不到位,学生理解不透切,因此在学习练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去画画,不注意构图和点线面的处理关系和变化,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在“五步三导”的促进下,面对一幅幅陌生的作品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视觉感受,并大胆的说出自己对一些作品的评价与判断。从学习兴趣与学习情绪来看,采用本模式上课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高涨的情绪,课堂气氛活跃、和谐,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丰富的情感状态和合作的交往状态。从学生课堂欣赏点评的反馈效果来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美术欣赏方法,敢于表达自己审美判断,不过,学生的回答还有一些书面化、成人化,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分析时,千万不要给学生灌输成人化的观念和评价标准,而要善于和敢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承认学生对作品的独特见解和表达热情。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白杨》这篇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是:①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②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人深省,发人深思。

  2、教材位置:《白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专题是“走进西部”,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立志建设西部。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继续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对于学习本文来说有较好的基础。关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生也并不陌生,在五年级上册的15课《落花生》一课中已经接触过了。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这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所处位置和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2、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适当的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课件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六、教学过程

  本课可用2课时完成全篇课文教学,第一课时包括“导入新课,全文初探,重点深究,总结全文”等环节,第二课时包括“领会表达,拓展延伸”等环节,重点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全文初探,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汇报预习收获,在这一环节中,力图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要解决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扫清阅读障碍。三、浏览全课文,质疑。归纳有价值的问题1、白杨有什么特点?2、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3、爸爸在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也为下面的学习确定了方向。】

  (二)抓重点词语,感受戈壁生活 教师出示几张戈壁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看后的印象。然后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感受戈壁滩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戈壁滩的荒无人烟和恶劣的条件,为后面感悟爸爸的优秀品质做铺垫。】

  (三)重点深究,体会西部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1、默读4-16自然段,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 抓重点段12自然段,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抓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特点。 “同学们,请你自己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这段话,想想爸爸眼中的白杨有什么特点?把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这一层次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不……也不”体会白杨树高大挺直、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对白杨的感情:“多么高大的白杨树!多么坚强的白杨树!你体会到爸爸对白杨树的情感了吗?你能体会着爸爸对白杨树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读一读吗?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声比赛读、齐读的形式,读出爸爸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第二个层次:了解当时的情况,揣摩爸爸的心愿。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5至16自然段,静心思考。” 学生充分读书思考、交流。明确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同样,边疆需要爸爸,爸爸就在这里扎根。 交流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现在,孩子们知道些什么?那么他们不知道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见课件)有了这些了解,你对这位父亲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再次出示第12自然段,回读,加深理解。看一看,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从对白杨特点的了解,过渡到理解爸爸就是具有白杨品格的人。通过对比理解,总结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是啊,爸爸赞美白杨树,其实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 这一段看似在描写白杨树,其实是在赞美那些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第三层次:抒发情感,寄情于笔 当学生回旋于情感浪尖,心潮澎湃的时候,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此刻,适时地开启他们心灵的闸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就显得必要而恰如其分。因此,写一写“你想对这位父亲(或像他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们)说些什么?”,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可使他们的阅读感受得到升华。 【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情感、领会表达。以期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

  (四)学习最后一段,加深对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 学生领悟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自然段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在沉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才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五)质疑延伸,领会表达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 同学们,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在文章中,爸爸的神态有多次变化,每一次的神态变化中,你能读出怎样的心理变化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意图:一堂课的结束应该是新思考的开始,因此,我抓住本文表达上的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相信学生在课后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白杨

  高大直立 白杨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 借物喻人 扎根边疆 爸爸 建设边疆 无私奉献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研究活动。

  我的教学设计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作为第八章的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有意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 学生情况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四, 教法和学法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五, 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步完成。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解决四边形内角的问题,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更进一步解决五边形内角和,乃至六边形,七边形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

  3, 归纳总结,建构体系。

  多边形内角和已得出,对外角和更是水到渠成,这时要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到零散的知识体系。

  4, 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木工师傅可以用边角余料铺地板的原因是什么 "这既是对本节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是本章第一节的延伸,同时也为下节打下了一个铺垫

  5, 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四组不同难度的电子试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本节课产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六, 板书设计

  板书本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目标:即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七, 创意说明

  本节课在知识上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的同时,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带有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倾诉了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根据这一要求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与强调,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之情,定为本课教学重点

  2、体会诗歌中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二、说教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读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1.这首诗较长,又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教学中要予重视,课时上要多费一些时间,既要指导学生弄清诗中所写的内容(包括人物、事件和思想感情),更要把握作品的主题

  2.要突出朗读教学。这首诗是诗中的精品,非常适合反复诵读、咀嚼。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要注意的是,诗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生:

  1. 由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已经习惯接受“恩赐”, 对父母的疼爱视为理所当然,很有必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介绍一首歌词的内容,二是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此次活动,调动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水平。

  3.要求学生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为目的,模仿课文的形式,写一首诗。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很大,但在七年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形式上的要求。因为要求写自己的'感受,所以这次习作的个性化更强,教学中应注意。

  四、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这首诗是作者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应从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入手,既要品人,又要品文。从诗人感情变化线索来看,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与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从情感态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写作背景

  2.作者身世凄凉而孤独、大堰河身世悲苦而善良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与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与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

  1.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归纳

  2.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

  【教学过程】

  (一)人物形象———性格美。

  1.勤劳淳朴的崇高品德。

  2.宽厚善良的慈爱精神。

  3.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审美情趣———悲剧美。

  (三)借鉴艺术———色彩美。

  (四)语言形态———修辞美。

  1.排比———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

  2.对比———突出主旨,深化诗意。

  3.反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布置预习思考题:

  (1)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2)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3)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4)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

  2.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

  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二、激活思维,探究阅读(学生自由发言,答案不尽一致,但只要有闪光点,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了该诗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四、布置作业

  复习课文所学,联系生活现实,给母亲写首颂歌。

说课稿 篇5

  我上的天平游戏是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1页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

  3、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简单的方程。

  下面将我本节课的设计程序进行说明:

  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边都加上相同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接着让学生推测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去掉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学生推测以后,然后通过天平去验证学生的推测,由此得出结论,“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第二个环节:利用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本节课只用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并且只要求解简单的方程,但解复杂的方程时用等式性质进行解方程就比较麻烦。我们组在备课时考虑到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做铺垫。本节课把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也要讲到。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解方程不做要求,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还有在解方程时要强调解方程的格式。但在讲课时发现学生书写习惯还是有点不熟悉,可能是刚接触到解方程,也有可能是强调的不够。

  第三个环节:通过一组练习题讲解检验方程的方法、方程解和解方程。可能大家在这里有点疑惑为什么要把检验方程放到练习题当中,刚开始我也是把检验方程设计到解方程这一环节,但后来吴老师建议我把这部分放在后面,因为这样使重点就分散了,这样学生也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最后,加了一道提高题。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拓展,也使整节课有层次。但我在最后一题讲解的不够透彻。

  本节课上下来看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在讲解方程X+8=10利用等式性质解的时候,两边都减去8,没讲为什么要减8,能不能在两边都减2或其他数,没讲到。备课时考虑学生不够。再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更快成长起来。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文是略读课文,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妖娆、巍峨”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情感目标:紧扣单元训练点,了解西部,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充分表现了筑路大军遇到困难时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时的喜悦之情。文章内容鲜明,语言直白简洁,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因此,我把教学重难确定为: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四、说学情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学生对本课背景不了解,对西部了解不多,课前又没有搜集相关的资料,这些为学生理解课文增加了难度。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上面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

  我主要采用情境激情法,通过画面和音乐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指导法,运用阅读提示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朗读感悟法,抓住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朗读中体会情感等。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学生自读感悟后,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词语,感受到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抓住朗读,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按照不同的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时整体感知,思考问题采用默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在解决难题时,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建设者在修筑风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去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天路》;

  2、引言导入新课

  二、读题质疑,明确目标

  1、读了课题,你头脑中浮现了哪些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字词读准确;

  2、边读边

  :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读后检测。

  四、读中感悟,体会精神

  1、学生默读感悟

  默读课文4---9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还可在句子旁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高原冻土

  学生交流句子,引导感受困难;

  读悟克服困难的句子,体会建设者的精神,引导朗读;

  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学生交流句子,师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精神。

  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齐读10——11自然段;

  2、简介青藏铁路

  3、课外搜集有关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七、说教学反思

【实用的说课稿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幼儿园说课稿集合8篇07-28

实用的说课稿锦集八篇07-02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08-18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07-29

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10-13

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10-10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08-09

【实用】美术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07-08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7-07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07-28